那山,那寺

2020-09-02 06:24陈寿新
散文选刊·下半月 2020年8期
关键词:罗山道场九华山

陈寿新

三面环山,一溪锁关,好一处禅宗道场。

寺因山名,山藉寺灵。在我的心里,万罗山、珍珠寺是画等号的。万罗山即珍珠寺,珍珠寺即万罗山。本是参加清明诗会,我想顺道拜访我的“同事”,九华山佛教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珍珠寺住持圣哲法师。

过河,悉法师在打坐,于是就陪坐,天雨,清溪咆哮,过不了河了,这一坐便是两天。坐在禅,意谓静虑,功德生处。雨击新笋,风哮松林,我难摄一处,心猿意马。

释圣哲,俗姓李,生于黑土地,朝鲜族人,早年依止仁德大和尚,留学韩国中央僧伽大学,为临济宗第45代传人。相识法师,是在仁德大和尚发愿筹建99米地藏大銅像期间,他二十余岁,常陪同大和尚仁德法师及省市领导出访,充当翻译,白净相好,话不多,声音小小的,时我任职管理处党委宣传部,任副部长,在大铜像工程建设指挥部,我名片上印着“九华山99米地藏菩萨露天铜像工程建设指挥部宣传部部长”,挺吓人的,法师呢?没有名片。

2002年,我俩就坐进了同间办公室,缘于九华山佛教文化研究会。筹建研究会的日子里,法师陪着我到处奔波,逢人宴请,“一桌两制”,法师陪着,没有怨言。

研究会成立后,与韩国共同举办了三次有关金地藏行谊的国际学术研讨会,与韩国茶文化交流协会共同建立了茶诗碑、茶诗亭,还和韩国佛教春秋社、茶文化交流协会结为友好学术团体,这也凝聚着法师的心血与努力。

我有一份俸禄,能按时上下班,法师呢?居无定所,拖个箱包,得四处挂单。

僧人不就三衣一钵?我打趣,他嘿嘿一笑,我这里有宝贝,传法的法卷。

曾有一段时间,我把法师的法卷锁在我家书房,便于他云游。

僧以寺为家,佛事是家务。

某天,他说,我找了个“家”,去珍珠寺当家。

那是我第一次来万罗山。

珍珠寺始建于宋代,历经兴衰,清乾隆三十年(1765)、道光九年(1829)两次重建。旧时殿宇按照九华山肉身宝殿格局建造。抗战时庙宇遭日军飞机炸毁,战后建有两殿。1978年重修。

此时的珍珠寺虽是省级重点寺庙,也只有几位老僧,几间寮房,后进佛殿还是危房。这里至今手机还要找信号,路也不通。

渡河靠筏,并不浪漫,风高浪急的日子,法师也只能望河兴叹。

为恢复道场,法师四处奔走,偶尔来山,也多来办公室见我。

我说,法师你黑了。

他说,哦,那是太阳晒的哟!

我说,法师你瘦了。

他像健美运动员一样弯着臂膀,露出肌肉,我更有劲了。

我为人淡,心里挂念法师,却只是偶尔电话。

和尚忙什么?

哦,我在建个小木屋,在庙的东面,读书。

挺好!

和尚忙什么?

哦,我在建寮房,在庙的西面,像个北方四合院。

挺好!

挺好!

有两通电话,吓得我急匆匆地下山。

和尚忙什么?他说他在烧书。

和尚忙什么?他说他正打架。

第一通电话,我过河后只看到一堆灰烬。我说你在“焚书坑儒”么,干脆挖个坑把我也埋了。他说,书烧就烧了呗,你,嗯,不能埋哟!

居士大德云,自从一读楞严后,不看人间糟粕书。

我还不习惯这位曾习惯天上飞来飞去的法师,居然破釜沉舟了。那一段时间,法师连手机号都换了,为固道心,切断了与外界不必要的联系。

后一通电话是在晚上,我赶到时,当地派出所已经介入。几个社会小青年,为了一点儿利益,恃强凌弱欺负到庙里,法师海清一脱,手拿铁杵,面呈金刚,我这和尚不当了!

这位和尚出家前受电影《少林寺》影响,也是一个半吊练家子。打出个头破血流也不太要紧,可别少个僧宝。

佛法不离世间法,为和邻睦里,我亲证法师曾个人出钱,请寺院所在村子里六十岁以上的老人来九华山游玩,亲闻他送无人照顾的老僧往生。他可不怕社会上的小混混儿。

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三年前,圣哲法师发愿重建珍珠寺,新道场既古朴、简约,又现代、大气,建山门时,法师和我商讨对联,我能说什么呢?

僧家菜饭淡,伽蓝法味浓!

正如净慧长老传法时给法师的偈语:

特立孤危万仞峰,等闲洒脱见奇功;

截流香象真禅子,继往开来振古风。

我最赞叹的还是这里的禅堂,给这方土地的善信们找到一个净心的好去处。

6日傍晚,河水渐退,筏可渡人。

作别珍珠寺,法师正在山上砍树丫,怕树倒了砸了寮房。

他站在高处,大声说,常来哟!

我额首,心里说,若路不再阻隔,脚下流水是山的画屏,定会常来!

回望万罗山,那样的宁静祥和。

猜你喜欢
罗山道场九华山
难忘的九华山之旅
守护“平安罗山” 人大代表在行动
北人食菱
作品三
尕妹妹,哥哥在罗山上等你
父亲上法庭
九华山风景区最大承载量测算研究
生态旅游风景区的规划设计——以九华山风景区总体规划为例
罗定《龙龛道场铭》碑异文考辨
二间高夹新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