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义陈楠白微
[1. 中环联合( 北京)认证中心有限公司,北京 100019; 2. 生态环境部环境发展中心,北京 100019;3. 中国质量认证中心,北京 100070]
1998 年以来,吉林省GDP 持续增长,2017 年达到14 945 亿元,较1998 年增长9.5 倍,与此同时,全省碳排放量增长3 倍。在新形势下,摸清影响碳排放的主要因素不仅有助于实现区域碳排放的尽早达峰,同时有助于全省的绿色低碳发展。
研究基于吉林省主管部门发布的1998—2017年统计数据, 采用国家发布的方法学对各年度碳排放量进行计算。 通过对历年碳排放总量与全省社会经济、能源消费、能源结构等变化情况的对比分析,初步筛选出影响碳排放的驱动因素; 利用STIRPAT模型与岭回归方法对影响碳排放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研判,最终形成研究结论,同时提出未来低碳转型发展的意见与建议。
1998—2017 年各类能源消费总量、 煤炭消费占比、人口数量、三次产业增加值、人均GDP 及居民消费水平等,来源于《 2018 吉林统计年鉴》[1]。
原煤、原油、天然气折标系数来源于《 综合能耗计算通则》( GB/T 2589—2008)[2]。
燃料低位热值、单位热值含碳量、碳氧化率来源于《 省级温室气体清单编制指南( 试行)》[3]。
本研究采用吉林省一次能源消费量计算全省碳排放总量,计算方法按照《 省级温室气体清单编制指南( 试行)》的基本方法,具体公式为:
式中,EF 为排放因子,kg/TJ;Activity为燃料消费量,TJ;i 为燃料类型。
基于扩展性考虑,本研究选择Dietz 等[4]提出的改进后的非线性随机回归STIRPAT 模型,分析人口数量、财富因素和技术因素对碳排放的单独影响,具体公式如下:
式中,I,P,A,T 分别代表环境压力、人口数量、财富因素和技术因素;a 是模型系数; 上标b,c,d 分别是人口数量、 财富因素和技术等驱动因素的指数;e 为模型误差; 下标i 标明不同的观测单元各异的模型参数。
对公式( 2)两边同时取对数变化为公式( 3):
式中,lnI 为因变量;lnP,lnA,lnT 为自变量;lna 为常数项;lne 为误差项。根据弹性系数概念,在其他因素保持不变时,自变量P,A,T 每变化1%,将分别引起因变量I 变化b%,c%和d%。
1998—2017 年, 吉林省能源消费总量增长2.2倍,2017 年达到8 015 万t 标准煤; 在此期间,全省碳排放量由1998 年的6 987 万t 增加到2017 年的21 427 万t,增长约3 倍,增速高于能源消费量;碳排放强度由1998 年的4.43 t/万元降至2017 年的1.44 t/万元,降幅显著。
能源消费构成方面,2017 年煤炭、 油品、 天然气、电力比重为65.8∶18.8∶4.1∶6,其中,煤炭占比在研究期内呈现先上升再下降的变化, 与碳排放量的变化趋同。
研究期内,吉林省GDP 由1998 年的1 577 亿元增长到2017 年的14 945 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由421 亿元增长到13 284 亿元;人口数量由2 603 万人增长到2 616 万人;城镇化率由43%增长到49.6%;居民消费水平由2 949 元增长到15 083 元;人均GDP 由5 983 元增长到54 838 元。上述指标除GDP 逐年提高外,其他均呈波动增长态势。
产业结构方面,吉林省二次产业占比从1998 年起逐年升高,2013 年达到53.41%,此后呈下降趋势,2017 年占比降至46.83%;与其变化对应的是三次产业占比,到2017 年末,达到45.84%,与二次产业接近,说明该省产业结构调整取得一定成效。
通过对吉林省1998—2017 年间各指标的分析,初步选择与碳排放量相关联的8 个变量,见表1。
表1 模型中的变量描述
研究首先对碳排放量及解释变量的相关性进行分析, 发现以上解释变量与因变量均具有显著相关性。 由于解释变量较多,可能存在共线性问题,因此使用SPSS21.0 对碳排放量及其解释变量做共线性诊断。 同时,为消除共线性对回归结果的影响,本文采用岭回归分析方法。
取k 从0 到1,岭回归输出结果见公式( 4)。
k=0.66 时,各解释变量稳定,因此当k=0.66 时,R2=0.961,岭回归方程为:
为验证该模型的有效性, 通过模型计算得到吉林省1998—2017 年度碳排放的预测值,并与碳排放实际值进行配对样本T 检验。 检验结果显示,p 值为0.232,大于显著性水平0.05,碳排放量预测值与实际值相关系数为0.990,说明根据得到的模型计算的吉林省碳排放值与实际情况无显著差异, 方程预测效果较好。
由公式( 4)可知,对碳排放量起正向驱动的因素为人口、人均GDP、居民消费水平、城镇化率、一次能源占比、二次产业占比、固定资产投资占比,起负向驱动的因素为碳排放强度, 弹性系数分别为3.666,0.085,0.117,1.452,1.864,0.601,0.14 和-0.062。
从上述定量分析结果来看, 人口总量对碳排放量的影响最为显著,同时,随着城镇化率以及社会消费能力的提升,碳排放量将持续增加。 因此,在居民生活层面要倡导绿色生活,鼓励绿色消费,优先选购节能产品、低碳产品、绿色产品;政府部门要深入推进绿色采购,鼓励企业的绿色低碳升级,拓宽绿色产品销售平台。
在能源结构方面, 煤炭占一次能源比重的弹性系数为1.864,对吉林省碳排放影响显著。因此,吉林省应加快能源结构的调整, 在降低煤炭消费总量的同时,进一步提升天然气、氢气、生物质等能源比重,积极开发利用风电、水电、太阳能等非化石能源。
此外,吉林省还应注重技术升级,通过改进生产工艺、提高标准等措施,减少能源在生产、转换以及消费过程中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