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来,夜间经济发展广受关注,成为促进地方经济消费的重要方式。本文基于大数据视角在对成都夜间经济规模和结构分析基础上,重点对成都市发展夜间经济的优劣势、发展机遇和挑战进行swot-pest分析,并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大数据;夜间经济;发展前景;可视化
中图分类号:F272文献识别码:A文章编号:
2096-3157(2020)13-0111-04
自2019年3月中国旅游研究院在文化和旅游部南区召开的“夜间旅游系列研究成果发布会”以来,夜间经济受到广泛关注和回应,并在去年出具了一系列夜间经济成果报告。可见,越来越多人意识到夜间经济在促进地区、国家的经济发展上的重要性。
在第一财经旗下新一线城市研究所,多家互联网公司及机构大数据的基础上制作的《城市商业魅力排行榜》中,通过计算商业资源集聚度、城市枢纽性、城市人活跃度等的区别占比,对新一线城市进行了综合评分,成都位居首位。第一届成都夜间经济发展大会上发布的《成都夜间经济发展报告》表示,在2019年全国不夜城综合评分中,成都以9029分高居第三。因此,成都夜间城市经济总体发展态势良好,但现状仍存在许多不足之处,亟待提高。
一、成都夜间经济发展基础
1成都夜间经济规模
据悉,口碑的夜间到店消费近几年已呈现出南强北弱态势,在全国各城市夜间消费最活跃10个城市中,南方城市占9席。提到南方城市,在2016年~2018年连续三年问鼎商业魅力新一线城市榜首的成都在夜间消费的欲望和能力上自然是“不甘示弱”。
由成都市人民政府网在2020年1月20日发布的成都市100个夜间经济示范点位可知,成都市依据不同地区的特殊消费偏好及地域文化特色从商业活动监管、城市景觀照明等支持性政策措施进行全方位部署。据报道,成都市100个示范位点以挖掘、打卡成都夜间购物潮地、夜间乐动场馆等十大领域进行版块划分,涵盖22个区(市)县、重点商圈、特色街区等共同推荐或自荐的地区,以达人体验、专家意见等形式得出结论。
结合2016年~2020年我国夜间经济市场规模及增速预测(见图1)可知,成都夜间经济的具体涵盖面广、规模基础强大。
2夜间经济结构
(1)夜间经济实体业态。成都市夜间经济的结构中覆盖有大致有交通业、餐饮业、购物行业、旅游业这五个板块。近几年,成都的交通枢纽发展态势良好,在2019年12月27日,成都“三线齐发”地铁开通量为全国第二,达7606公里;除轨道交通,成都在大西南区域的航空枢纽中独占鳌头,成都双流机场的旅客吞吐量在2018年突破5000万。
据《夜间餐饮消费大数据报告》,成都夜间餐饮消费排名全国第五。2018年,成都全市餐饮业零售额销售收入达900亿元,占成都市GDP总额587%。根据上海第一财经传媒有限公司发布的数据报告显示,成都营业到晚上10点之后的深夜餐厅有11259家以上,占比1/3以上,成都平均每个晚上有2294家酒吧营业,535场夜间演出,21点以后还有761场深夜电影等待放映。
(2)消费逐步电子化。在如今移动互联网时代,使用电子产品的活跃程度直接影响到消费的积极程度。根据在QuestMobile发布的《2019中国移动互联网“夜间经济”报告》可知,其夜间活跃用户占比TGI上海位居第一247%,成都位于重庆之后,因此成都目前在夜间的互联网活跃程度还远不及一线城市。
3夜间经济的空间布局
2017年,成都提出通过建设产业功能区来优化城市空间布局、重塑经济格局,成都的产业链结构目前已得到进一步完善。在产业功能发达的基础上,有限的土地资源才能最大效用地被使用,形成多功能的消费商圈、特色街及社区消费场景等具有成都本地特色的场所。由成都市人民政府网在2020年1月20日发布的成都市100个夜间经济示范点位中选取的突出部分(见图2)可知,其消费重点主要聚集在青羊区、成华区、高新区、锦江区。
二、成都发展夜间经济的环境比较分析或SWOT分析
1发展优势
(1)第三产业的发展。成都自进入“双核心+次级带+近郊”的三级商圈格局以来,城市被焕发了新的时代特色。其夜间经济发展的推动力可归为第三产业的发展,据成都市统计局调查数据可知,在2017年成都市服务业增加值增长89%,对全市经济增长贡献率达592%,拉动经济增长48个百分点;到2018年服务业增加值增长90%,对全市经济增长贡献率达613%,拉动经济增长49个百分点。除此之外,调查结果还显示第三产业是三次产业中增长速度最快的产业(见图3)。
在“2018年全年成都市经济运行情况”新闻发布稿中曾提到成都三次产业结构为34∶425∶541。故就近几年调查数据表明,第三产业将在未来经济发展中占据主导地位,其对成都夜间经济提供了基础和依据。
(2)快与慢之间的城市。从科技方面看,据成都市人民政府网上2019年的科技创新工作情况可知,2019年预计全年增加高新技术企业1000家以上,高新技术企业将达到4100家,入库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达5235家。科技型企业的快速发展为夜间经济的多方位融合和发展方式升级提高了保障。另外,成都在2019年继续荣获“年度中国十大品质休闲城市”,集熊猫文化、休闲文化、三国文化等文化精粹于一身,成都居民受到其丰富文化内涵影响,消费在休闲品上的基数越来越大。
2发展劣势
(1)消费结构升级。成都市消费结构升级最典型的特征就是由生存型消费结构向发展型消费结构转变,但目前还并未做好细分目标市场的工作,当群众把消费、投资放眼于教育文化娱乐、交通通信及服务上时,市场也应该做好相应的应对措施。
(2)服务业质量。对夜间工资成本的考量有所欠缺,而这刚好是决定服务业质量是否提升的关键,需求引导上来了,若供给无法跟上,反而会产生不良影响。因此,除了把眼光聚集在消费者身上,还应该对相关工作人员进行培训、激励,实行强有力的绩效考评管理机制,将人力资源的作用发挥到最大,使产业的内部根基扎实,才能更好应对复杂多变的市场。
3发展机遇
(1)市场机遇。专项调查数据显示有81%的企业对夜游市场有扩大投资的意愿,加上成都强大的人才虹吸效应,据统计,成都市累计吸引新落户本科及以上青年大学生26万人,因此成都也是各类潮牌、大品牌、另类品牌的青睐之地。
政策机遇。在西部地区高新技术产业支持政策颁布后,成都作为领头羊,发挥了很好示范作用,政策中提到西部高新技术开发区内的企业,可对其直接用于开发和应用的各项费用给予减免。另外,在成都市政府信息公开网上发布的成都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发展全市夜间经济促进消费升级的实施意见中明确了一系列支持政策,其中包括实施交通管理夜间服务等10项具体措施。
三、成都夜间经济发展现存在的问题
1夜间特色产业结构与夜间营销模式所存在不足
(1)特色产业发展不均衡。CNBData《报告》显示2018年成都酒吧数量全国排名第一,清吧占比约为70%;自2016年以来成都线上棋牌桌游用品消费金额连年走高;2018年成都茶馆数量全国第一。种种数据表明,成都近几年的产业拥有显著的地域特色,例如玉林酒馆、成都茶馆曾在调查中是成为外地人对成都产业的第一印象。但如今并没有完全开发出特色产业的潜力,没有发挥完这座“网红”城市所拥有的关键意见领袖的影响力。
(2)产业关联度过低。成都的特色产业虽都有其各自发展的路径,但相较于北上广其产业间的联系并不够紧密,相对独立。尤其是夜间发展的特色产业,若少了产业集群的某些纽带,不利于产业长期可持续发展,更不利于经济的向前推进。
2对夜间消费的功能定位模糊且目标消费人群不明确
(1)目标人群定位不准确。在夜间旅游专项调查中发现,群众在夜间出行的个人理想花费大多在200元~600元之间,而夜间消费的地域特征较明显。不同地区的人均GDP具有差异性,因此消费者对自我需求的定位和品牌的选择也有差别。
(2)消费客流的营销策略未细分。另外,其对常住人口、商务客、游客的不同消费需求并没有准确区分,进行差别定位,例如:商务客除了業务往来的硬性消费需求,对伴手礼以及便捷的多功能商品同样具有需求。但成都仍没有完全看准其不同客流的消费特征,将其与夜间旅游经济的发展联系起来。
3供需不够平衡
据国家统计局2020年2月28日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初步核算,2019年我国人均GDP按年平均汇率折算达到10276美元。参照上文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民众对情感、地位的需求增加,对消费的要求也逐步提高。据悉,众多青年选择来到成都就业创业,如何留住人才成为关键议题,我们需要创造出更多的岗位和更优质的服务来支持大基数的人口,尤其是青年人口。例如。在此次新冠病毒疫情后就可能会带来越来越多人岗不匹配和学历泡沫挟裹现象,致使出现公司企业裁员、毕业生就业问题,人力资源若得不到合理的分配和利用,会成为新一线城市的重大隐患。
四、促进成都夜间经济发展的政策建议
1参与夜间经济发展的主体多元化
(1)发挥政府作用。就成都地区而言,2018年的数据显示政府将坚定不移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建设“三个改革攻坚计划”,使质量效益稳步提高。在2018年,成都市印发了《成都加快建设国际消费城市行动计划》,其中明确提出要挖掘夜间消费新功能,加强夜间经济环境营造,打造成都夜消费地标。由此可见,政府的大力支持是夜间经济繁荣的基础保障。
(2)发挥企业作用。从夜游产品供给侧来看,专项调查数据显示81%的企业对夜游市场有扩大投资的意愿,通过夜游产品投资模式(见图4)占比可知,开发夜游产品潜力的最重要投资者就是各大企业。发挥好政府与企业协调参与市场的作用,对夜游品质的提升和夜间经济的稳步向前具有标志意义。
2文创产业引领夜间经济发展方式升级
(1)加快“三城三都”的建设。自“三城三都”城市品牌建立以来成都的文化魅力逐渐提升,该品牌内涵的打造其实就是文创产业的升级和改造。如今“三城三都”加快建设,文创产业发展方兴未艾,据成都市统计局2018年的数据显示,在当年接待游客24亿人次,同比增长158%;旅游总收入37126亿元,增长224%;会展经济实现会展总收入10919亿元,增长172%。
(2)参照武侯区文创的积极示范作用。在2016年颁布的《成都市文化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就明确指出,应发展形势和现实需求的变化,文化产业的进步与否直接影响着国家软实力的高低。成都拥有得天独厚的文创发展空间。以武侯区为例:武侯区文教资源丰富,其“科技一条街”更是全国第二大信息产品集散地,同时形成了10个商业中心。在2017年武侯区的文创产业加快推进,建设三国蜀汉城、“水韵天府”等大型项目。
(3)年轻一代的消费观。在大数据研究下当今夜间消费的主力军是80后、90后为主的一代人,其占比达到400%、198%,所以关注年轻一代人的需求倾向和消费动机对于提升夜间经济发展质量有重要作用。以近几年国内博物馆的参观人数自2017年的7177381万人逐年增长,到2018年达到10440358万人次可知,地区文化风貌的塑造变得逐渐重要。
3节庆旅游和夜间经济的融合化
(1)一体化资源优势的利用。据统计,成都携程2018年的订单量为65万单,较过去增加145%。由马蜂窝数据研究中心发布的数据得知2020年春节旅游马蜂窝大数据显示成都热度涨幅达250%。成都的会展经济,在2019年实现会展总收入10919亿元,同比增长172%。预计,到2025年,成都将基本形成会展新经济业态;到2030年将基本建成国际会展之都。
可见夜间经济的发展大多靠游客撑起半边天,无论是本地游客还是外地游客选择出行时间地点时,都十分关注“节庆”时段。随着社会齿轮的转动加快,他们出游的目的性也在逐渐增强。节庆旅游属高层次的文化旅游,它不仅包括春节等各节假日,还包括一些博览会、艺术节等。其能在较长一段时间内引起公众的关注,意义在于塑造旅游地的形象。
(2)一体化质量欠缺的改进。成都目前的“节庆旅游”资源充足,但质量还有待提高。在城市里的“节庆旅游”中找准群众消费目标并集中资源进行开发和创新,同时基于不同“节庆”上的统计数据和消费节奏,分析归纳出更加适用于该“特殊日子”的营销方式,再发挥夜间灯光促进购买欲望和消费者的情感诉求丰富的优势。打造夜间经济与“节庆旅游”一体化是一石二鸟的投资方式及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1]杨琇涵重庆夜间经济发展的路径创新:基于夜景资源向夜景经济转化的分析[J].重庆经济,2019,(3):49~52
[2]齐晓斋夜间经济需要营造互动场景[J].商业企业,2019,(3):15~17
[3]李明阳繁荣夜间经济的国际经验与启示[J].管理观察,2019,(26):95~96
[4]付晓东夜间经济激发城市治理新动能[J].人民论坛,2019,(28):48~51
[5]粱强,张建文新时代天津夜间经济发展环境与路径选择[J].城市,2019,(5):51~60
[6]来有为上海夜间经济的发展特征、存在的主要问题及相关政策建议[J].上海经济,2019,(5):5~14
作者简介:
徐寒冰,西华大学西华学院学生;研究方向:经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