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商务专业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建设探析

2020-09-01 10:29申海刘杰侯骏赵晓罡
新西部下半月 2020年6期
关键词:虚拟仿真人才培养

申海 刘杰 侯骏 赵晓罡

本文为陕西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项目《 基于虚拟仿真环境下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SGH18H192);西安外国语大学教学改革项目《国内外优质教学资源共享研究》

【摘 要】 本文分析了国际商务专业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和困境,探究了平台建设的目标和应用的前景。在此基础上,探讨国际商务专业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的建设内容:构建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开放式实验室管理服务平台;国际商务虚拟仿真实验平台一体化解决方案;产学研协同共生的新机制。为国际商务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了一条可以借鉴的思路。

【关键词】 国际商务专业;虚拟仿真;人才培养;实验教学平台

引言

随着全球新一轮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蓬勃发展,中国正在走向全面对外开放的新阶段。[1]面对全球化的新阶段,企业对人才也呈现出了多样化的需求,在实际工作中的创新能力,以及处理问题和解决问题过程中的应变能力,已经被看作是人才必须具备的基本素养。虚拟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成熟,促进了教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的不断创新。[2]以虚拟仿真实验为主要学习场景的专业实验实践教学活动,在高校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作用越来越显著。我国对高等教育的信息化日益重视,习近平同志在全国教育工作大会和两院院士大会上强调了信息化对我国创新人才的培养的关键作用。[3]国务院制定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年~2020年)》中指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的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4]高等教育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是高校学科建设的需求,也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需求,利用信息技术对现有的高校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创新,是培养应用创新人才的必由之路。[5]

近年来,国内高校对实验实践教学非常重视,充分利用自身优势,以“双创”为驱动力,大力培养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满足社会对创新复合人才的需求。[6]由于我国经济的持续平稳增长,国际商务专业学生的人数需求数量出现大规模增长,但能够提供适合国际商务专业学生实习实训的跨国企业少之又少,导致实践岗位与国际商务专业学生对岗位的需求出现了较大的矛盾,且短时间内这种矛盾无法得到根本的解决,这就使得部分学生没有机会进行就业实踐和实习,所学到的知识不知道如何在工作中应用,在进入工作岗位后出现很多不适应,不能很快的进入工作状态,无法满足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另外,国际商务专业学生能够参加的实践工作岗位,很多涉及到企业的核心资源和业务流,企业愿意提供的实践内容非常有限,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在实验教学部分,多数实验教学课程存在单专业、单课程,缺乏整合性,大多数是建立在本专业的知识信息化呈现上,也就是说,在实验教学环节缺乏业务流和信息流的流转,缺乏不同专业的在相同的市场环境下的协同,学生没有办法整体的了解实验的不同环节,对自己从事的工作缺乏清晰的认知,对自己的岗位在整个业务流程中的作用含糊不清,对业务数据流转的情况也一知半解,这就导致教学实验流于形式,没有真正的达到教学目的,实验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上述问题都导致了国际商务专业学生的实践实验教学环节出现了一定的不确定性,如何有效地克服这些问题,已经成为国际商务专业人才培养的关键所在。

本文借助计算机虚拟仿真技术,通过跨专业综合实训平台的建设,将实验实践教学进行整合优化,突出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的结合,实验教学与实践教学的融合,逐步以点带面,整合教学资源,设计教学共享应用模式,优化业务流程与共享机制,力求突破国际商务人才培养的瓶颈。

一、国际商务专业实验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国际商务专业培养的特殊性

国际商务从学科归属上属于管理学范畴,所以管理学的基础知识同样在国际商务人才培养中具有关键作用。[7]国际商务专业与其他的管理学专业相比较,又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其主要培养面向国际市场,具有开阔的视野,扎实的国际商务理论、实务和国际商法基础,基本掌握国际法规、国际惯例,并能较熟练地应用国际法规、外语开展商务活动的,法商结合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国际商务专业主要突出的是国际环境的熟悉和跨文化的沟通。国际商务专业人才输送的主要是第三产业,与制造业、农业相比,对环境、氛围、地域要求却明显大于对设备基础的要求,劳动过程涉及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8]因此,工作中注重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差异,强调因人而异,动态变化,对交流艺术和交流方式有较高的要求。国际商务专业对学科理论深度要求不算太高,但一定要有相当的广度,实践性更强,经验积累十分重要。[9]很多语言的艺术性、行为的艺术性、策略的艺术性等决定着国际商务活动的效果与效益,而这些能力却不是通过课堂教学就能学会的,需要经验的积累和在实践中培养。[10]

(二)国际商务专业培养的紧迫性

随着企业运营的国际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企业需要站在全球供应链的角度来来重新定位自己的角色,对人才的需求也需要和企业的定位保持一致。2022年,我国将进口8万亿美元的商品,外来投资数额将超6000亿美元,对外投资总额将超7500亿美元。[11]面对中国经济进一步融入世界,对通晓国际商务规则和惯例,具有一定的跨文化沟通能力的复合型高端国际商务人才需求,也呈现爆发式增长。作为向企业输送高端人才的高等学校,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培养符合企业需求的国际商务复合型人才将是国际商务专业人才培养的核心。[12]通过实验平台构建虚拟现实的商业环境,将各种国际商务环境中的不确定因素预设入实验实训场景,多层次、全方位、立体化地对学生进行综合训练,增强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对国际商务环境和国际商务业务流程的熟悉,在工作中能够熟练地运用国际商务语言、跨文化沟通技巧,使学生获得可视化的认知效果和完备的知识体系。

(三)现有实验环境的局限性和高成本性

由于国际商务人才培养的特殊性,单一的、微观的知识点可以通过课程软件进行训练,但综合能力的培养难度很大。商务环境的分析能力、跨文化的沟通能力、国际商务环境的熟悉、商务谈判能力,业务流运营过程中的协同能力以及面对业务流数据动态变化的商务决策能力,这些都是无法通过单项实验获得训练的。而且这些综合能力的培养所需的实验环境相对较为复杂、成本高、难于实现。

二、国际商务专业虚拟仿真平台的建设目标和应用前景

(一)虚拟仿真平台建设目标

从当今社会发展的趋势可以看出,企业对于复合创新人才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端国际商务人才的培养,已经成为我国经济持续提升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任务。[13]构建符合人才培养需求的虚拟仿真实验平台,既能弥补现有教学过程中,综合能力的培养复杂性高、成本高、难于实现的问题,破解国际商务专业人才培养中的跨文化沟通能力、商务谈判能力、协同决策能力等综合能力的培养瓶颈,又能反应当前企业在全球化背景下对人才的相关技术和能力需求,实现理论教学与实验、实践教学的高度融合。

1.学生培养。针对本科生开展的虚拟仿真实验,主要是对课堂知识点在虚拟环境中的再现,加深国际商务本科生学生对本专业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主要强调的是本科生业务流程的熟悉、实时数据的处理、对岗位工作的理解等基本的模拟仿真。针对研究生学生开展的虚拟仿真实验,主要是将有效决策、博弈协同等知识融入到实验实训中,强调研究生在变化的市场中,根据数据流的变化情况进行有效地综合决策能力,创新能力,为更高层次的人才培养和输送打下坚实的基础。

2.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虚擬仿真平台的建设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为宗旨,强调学生的实践中来培养创新。[14]强调在个性培养中体现创新意识,围绕国际商务专业人才培养的需求,构建以案例教学、实验教学、实习教学、创新创业教学与实践主体的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体系,实现教学一体化解决方案,以教学管理模式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产业对接模式创新为目标,构建产学研结合的教学科研新机制,强调在真实环境中的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3.服务社会需求。以人才培养为目标,加强高校之间的校际合作共享,促进校企之间的协同创新,在教学实践活动中充分利用虚拟仿真实验平台,认知国际商业环境、感知国际商务决策、模拟参与国际商业活动的全过程。虚拟仿真平台搭建网络学习平台,将国际商务基础知识分解为不同的模块上传到学习平台,为合作企业员工系统地进行基础知识的获取。真正形成企业和高校之间培养高端国际商务人才的协同创新

(二)虚拟仿真平台应用前景

虚拟仿真平台的建设需要考虑资源共享的需求,强调平台的应用和示范辐射作用,通过不同专业、学科在虚拟仿真平台下的资源共享来激发创新,与企业进行广泛的产学研合作,深入了解企业业务流。

1.校内跨专业共享。虚拟仿真平台除了满足国际商务专业的实验需求外,还应该在校内按照不同专业,不同学历层次进行资源的有效共享。针对校内商科研究生,可以利用MOOC、微课等新的教学形式,将国际商务专业的基础知识以视频、课件的形式供研究生共享学习。针对非国际商务专业的本科生,可以利用远程教学系统进行虚拟仿真平台的实验申请,学生可以远程完成实验项目,或者由国际商务专业的研究生辅助完成相关实验,并反馈实验结果。

2.校外跨学科共享。平台建立面向国内高校,提供实验门户网站,开展跨学科人才的联合培养。利用实验平台门户网站允许兄弟院校不同学科的学生通过平台获取实验的远端接口,提供实验室管理、实验室建设以及人才培养方面的交流,使得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的资源得以最大程度的共享。

3.企业资源的共享。利用积极开展与国际知名的信息管理软件公司合作,引进先进的管理思想和理念,优化教学模式,以实践来驱动创新,培养优秀的实验教学团队。将企业高端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引入虚拟仿真实验实践教学团队,锻炼教师队伍,促进产学研的发展,服务地方经济,在人才培养的同时,创造更多的社会价值。

三、国际商务专业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的建设内容

国际商务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的建设依据“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教学科研能力,扩大社会服务功能”的原则,不但承担着了“国际商务谈判”、“国际投资与跨国经营”、“国际货物与服务贸易”等国际商务专业的核心课程的教学实验任务,更承担了国际商务专业综合实验实训的教学任务,通过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建设的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开放式实验室管理服务平台

国际商务虚拟仿真实验平台在底层基于移动互联技术,在底层服务方式上,能够满足现阶段主要的教学方式,在底层应用方式上,注重不同学习场景的切换,使学习者无论在校园,还是在企业都能够根据统一的门户登录界面进入平台进行学习。多种多样的学习方式,以及适应不同场景内的应用方式,都为平台的管理和服务提供了很好的支撑。

(二)国际商务虚拟仿真实验平台一体化解决方案

一体化解决方案包含了多个相互支持的平台和一系列辅助资源,以双语教学为基础,实训、讲评一体化对专业综合实训进行有效地支撑,将课件等教学资源统一进行管理,按照知识点进行分类,以便于学生能够通过平台自我学习。学生可以登录实验中心门户网站进行注册,获得授权,通过专业实验整合平台来进行课程软件的学习,学生如果发现有不理解的知识点,则可以通过教辅资源平台自行学习,教师也可以对基础知识进行讲解。

(三)产学研协同共生的新机制

国际商务虚拟仿真实验平台的建设一方面是国际商务专业人才培养的需求,另一方面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新需求。平台在设计上引入产学研协同共生的新机制,以国际化理念对产业进行研究,设计新的技术架构、人才标准来推动行业的发展。将应用研发和创新融入到实验实践中,使得学生建立以问题为导向的创新理念,强调成果的转化和技术创新是以解决行业的实际的问题为目标。

四、结语

国际商务专业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以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为目标,将信息技术、管理等知识与能力培养融入实验教学,采取沉浸体验、虚实互补、项目设计、科研成果反哺等实验教学方法,以提升国际化商务人才培养质量,提高教师教学与科研能力,扩展社会服务能力为基本目标,形成学科交叉为支撑、学生发展为主体、开放共享为机制、实践育人为目标的实验教学理念。平台的建设不但对国际商务专业本身的发展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同时也兼具一定的对外示范辐射作用,为下一步争创国家级教学示范中心奠定了一定的基础。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对国际商务专业教学整体水平的提高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解决了传统教学模式在培养国际商务人才方面的局限性,为国际商务高端人才的培养提出了一条可以借鉴的思路。

【参考文献】

[1] “一带一路”大数据报告(2017)[M]. 北京:商务印书馆,2017.

[2] 吴金栋,任光辉,黄东键等.基于虚拟仿真技术开展实践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8,38(5):240-244.

[3] 周洪宇,程光旭,宋乃庆等. 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 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J].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47(6):5-28.

[4] 袁贵仁.国务院关于实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工作情况的报告[J].中国高等教育, 2012.2:4-8.

[5] 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开展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建设工作的通知 [Z]. 教高函 [2018] 5 号 .

[6] 胡蔓,朱德建,冉栋刚. 面向创新人才培养的高校实验室建设改革[J]. 实验技术与管理,2019,36(4):9-12.

[7] 王宇航.高校国际商务专业人才跨文化能力培养探析[J].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15(04):153-160.

[8] 周江.国际商务中文化差异维度理论模型综述[J].商场现代化,2008(31):51-53.

[9] 刘俊.国际商务谈判文献综述与评析[J].中外企业家,2010(04):235-236.

[10] 赵芳,吴玮,韩晓燕.国际商务谈判中的跨文化障碍及应对策略[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13,34(04):96-99.

[11] 裴长洪,刘斌.中国对外贸易的动能转换与国际竞争新优势的形成[J].经济研究,2019(05):4-15.

[12] 鲍高峰.经济全球化视角下国际商务高技能人才培养思考[J].商业经济研究,2015(15):113-114.

[13] 王咏梅.国际商务人才培养制约因素与对策[J].现代大学教育,2012(05):108-111.

[14] 陈海泉,林自葵.经济管理类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建设[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7,36(01):265-268.

【作者简介】

申 海(1978—)男, 汉族, 陕西西安人, 博士, 副教授, 從事国际商务专业的教学与科研工作.

猜你喜欢
虚拟仿真人才培养
中职畜禽解剖课程虚拟仿真实训教学资源的建设与应用
浅析虚拟仿真技术在海军院校教学中的应用
虚实结合和科教融合的计算机实验教学体系
数字积分法插补仿真实验教学系统开发
网络虚拟仿真实验中心建设研究与实践
速录专业 “三个一” 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