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盟来桂留学生地域文化体验活动的效能调查研究

2020-09-01 08:54
高教论坛 2020年8期
关键词:体验式留学生汉语

石 凤

(广西外国语学院,广西 南宁 530222)

一、问题的提出

在“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中国与东盟各国的联系日益密切。广西因特殊的地理位置,成为中国西南地区对外开放的门户,东盟学生来桂留学成为趋势,其中,以泰国、越南留学生为主体。

民族文化的研宄与保护越来越受到学界的关注,广西的对外汉语教学应立足于民族文化的发展,因此,本文从地域民族文化的教学与交流传播出发,探析广西壮族文化体验活动应用于对外汉语教学的效能,具体表现为壮族文化的体验活动对东盟来桂留学生文化喜好、文化学习、语言习得三方面的影响作用,以期能更好地服务来桂东盟留学生的汉语学习,同时丰富我国少数民族文化的对外交流。

文化体验,美国学者PatrickR.Moran在Teaching Culture:Perspectives in Practice中写到“文化体验”即“与另一种生活方式的碰撞”,体验者通过观察、描述、阐释,获取相关的文化信息和文化知识。在这一过程中,学习者要理解文化信息、体会文化实践活动,并了解文化观念[1]。本文地域文化体验指的是体验者通过观察、描述、实践等方式理解当地文化即广西壮族文化,以获得文化信息。

二、理论背景

(一)关于对外汉语教学和文化的关系

对外汉语教学一直以来都重视文化教学的研究,刘珣指出对外汉语教学离不开中国文化教学,对外汉语教学要以一定的文化学理论为理论基础,同时对文化教学的原则和方法做了阐述[2]。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对外汉语教学既是语言学习,也是文化学习。张德瑞、孔雪梅肯定汉语国际教育对中国文化传播的价值,认为汉语的对外教推广和中国文化的传播是相伴相生的,应发挥汉语海外教育对中国文化传播的作用[3]。

(二)关于地域文化融入对外汉语教学中

中国地域辽阔,不同地域有着不同的价值观念、文化习俗等,各地文化多种多样。然而,对外汉语的中国文化教学却呈现出单一性。中华文化应包括汉民族文化、少数民族文化。单一的文化教学不仅使中国文化的丰富内涵处于不完备的状态,也会使留学生对中华文化陷入以偏概全的误区[4]。因此,关于对外汉语地域文化的教学越来越受到关注。杨艳辉从教材编写方面探讨了国际视野下国内本土化对外汉语教材的编写[5]。谭晶以加强对外中华文化交流、传播壮文化为主要目的,通过建设、研究壮文化“服饰文化”教学资源库来提高壮文化与东盟各国文化的交流[6]。

(三)“体验式”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

体验式学习是一个从实践到认识再到实践的过程。研究表明:“在获得信息的过程中,通过阅读,我们可以记住材料的 10%;通过听,我们可以记住材料的 20%;但是通过体验,我们可以记住材料的 80%。”[7]体验式教学方法应用于对外汉语教学的研究开始得比较晚。如张媛探索体验式教学为对外汉语文化教学中应用的可行性、适用范围和局限性,为对外汉语文化模式的建立提供参考[8]。刘晓谦分析体验式教学方法所具有的特点,从而探讨体验式教学在对外汉语中级口语教学的教学模式[9]。贾改琴认为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实施体验式教学模式是着眼于留学生汉语思维习惯的养成,能够在深刻理解中国文化的基础上灵活自如地学习汉语知识[10]。

综上所述,学界认为对外汉语教学与文化的教学相辅相成,同时指出应丰富文化教学的内容,即注重地域文化的融入,在教学过程中亦注意到体验式汉语教学方式的突出效果。然而,体验式教学方法应用于地域文化教学中的研究仍不够深入、具体,尤其是对广西壮族文化。一方面,文化的教学涉及不同的文化元素,如文化行为、文化产品等,这些因素都值得加以细分、区别讨论;另一方面,关于体验式教学中各个体验阶段对汉语学习、文化学习的影响、作用等方面的探究仍有很大的挖掘空间。

广西南宁作为东盟博览会的举办地,推动了中国与东盟各国的文化交流,也为东盟各国了解广西壮族文化提供了良好的契机。随着“一带一路”影响力逐渐扩大,壮文化的对外交流与传播也不断出现在对外汉语教学的课堂里,这是对外展现壮族文化、推动民族文化交流的重要一步。本文从广西特殊的地域民族文化出发,以面向特定教学对象即东盟来桂留学生开展中国-东盟民族文化双向交流为导向,探讨体验式文化教学方法对东盟来桂留学生文化喜好、文化学习、语言学习的影响效能,以期更好地服务于特色区域留学生的对外汉语教学,同时为少数民族文化的对外交流提供新的思路。

三、研究设计

(一)样本的选取

本文以来桂的192名东盟留学生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的文化元素设计不同的壮族文化体验教学活动。为保证体验活动的质量,每次组织活动学生数不超过60人。其中,泰国学生146名,越南学生46名;男生68名,女生124 名。

(二)数据的收集与处理

本文采用观察、访谈、问卷调查的方法,了解留学生在壮族文化体验活动中的相关情况。体验式教学活动过程中实时关注学生的体验状态、学习效果,基于此进行深度访谈,并对访谈结果进行归纳、分类。通过微信、QQ群向学生发放电子问卷,数据采用SPSS进行统计分析。根据所回收的有效问卷进行信度检验,学生的调查问卷 Cronbach’s =0.786,问卷具有较高信度。

(三)广西壮族文化体验活动的设计

文化有文化产品(products)、文化行为(practice)、文化观念(perspectives)、文化社群(communities)、文化个体(persons)五个要素。

在广西,壮族与汉族融合程度较高,认同中华文化并且对中华文明产生重大影响的南方农耕原住民,他们在文化观念上越来越趋同于中华文化,文化观念不纳入本文特色区域文化要素之一作为考量。文化社群和文化个体考虑到可操作性比较低,这两项也将不作为考量对象。因此,本文的文化体验落脚点在文化产品和文化行为两方面。结合广西特色地域民族文化,文化产品选取绣球、文化行为选取三月三歌圩对山歌作为考量因素(见表1)。

库伯的体验式学习四阶段为:具体有形的体验、有反思的观察、化为抽象的概念、积极的实践[11]。考虑到留学生的学习能力、中文水平等条件,在库伯模式基础上本文借鉴前人的文化体验模式,将文化体验活动分为四个体验阶段:准备,参与,描述、解读,实践。四个体验阶段通过四种方式来实现,即实地参观、民俗节日的参与、专题活动、文化交流(见表2、表3、表4)。

表1 文化元素

表2 地域文化体验采取的方式

表3 文化产品“绣球”的五个体验阶段

四、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留学生对壮族文化的喜好

表5 对壮文化的喜好程度

根据表5,参与访谈的留学生对广西壮族文化的态度较为一致地趋向感兴趣,这为体验式文化活动提供了有力的前提条件。访谈中,学生对文化行为对山歌的喜好比文化产品绣球的高,分别是60.2%、51.4%。其中,越南留学生的兴趣比泰国留学生的略高。越南学生表示,在越南很少有这样活泼的节日,而泰国留学生则表示,泰国的泼水节、水灯节和“三月三”歌圩的气氛差不多,这说明不同文化背景对同一种文化的接受、感受程度并不完全一致。对壮文化的态度表示“不喜欢”的学生比例虽不高,但也值得关注,部分学生表示活动比较有趣,但对这种活动赋予的文化还是不太了解,并不会因一次活动就引起喜欢或不喜欢,这也间接说明了文化的交流与传播,并非一蹴而就。另外,对山歌受欢迎度虽然比绣球高,但喜好程度为一般的比例23%比绣球12.1%高,出现比较大的差异,这说明文化行为是动态的,要求与个人性格、行为习惯的融合度比静态的文化产品更高。

虽然不同国家、文化背景的学生对壮族文化喜爱程度存在一定差异,但体验式的活动让他们更深入了解了壮族文化,增加了他们对壮族文化的好感度,提高了对壮文化的关注度,产生了积极的效果。

(二)文化学习情况

1.文化产品绣球的学习

表6 各文化体验阶段“文化产品”学习的情况

从表6中看出,四个阶段的体验活动提高了学生对“绣球”这个文化产品的认知。其中,在准备、参与两个阶段,大部分学生表示了肯定。效能最好的是“参与”阶段,“非常好”有60.3%评价率,在参观民族博物馆、手工艺坊期间,学生观看了绣球制作的过程,生动、丰富的现场、直观的画面加深了学生的印象。其次是准备阶段,认为效果非常好的占比48.2%,学生通过查找、搜集绣球的相关资料,获得关于绣球的基本概念和认识。值得注意的是,描述、解读阶段效果最不显著,认为不好占比36.2%,通过访谈了解到,学生“中文不好,表达描述有困难”“无法说清”“不懂运用词语”是造成这个阶段效果偏低的主要原因。实践阶段33.5%的肯定率,在四个阶段中效果位于第三,文化的学习首先是了解、接触,最后才是实践,因此实践阶段难度会相对较大,相应的学习效果偏低。

由此发现,在文化学习中,语言水平的高低并不是影响学习效果的最主要因素,直观、亲历的体验更容易加深学习者对一种文化的印象。在文化产品的学习中,体验式学习的四个阶段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应当重视参与、准备阶段量的积累及提升,最后才能在描述、解读、实践阶段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2.文化行为对山歌的学习

表7 各体验阶段“文化行为”的学习情况

在表7中,对山歌这一文化行为的体验,受访者在四个阶段中表示“非常好”“好”的比例相当高,说明留学生普遍认可体验活动对他们学习文化行为的帮助,尤其是实践、参与这两个阶段。与文化产品不同,在文化行为的体验中,实践阶段对歌游戏、以歌会友活动产生的效果最好,认可率为58.2%,其次是参与阶段的50.47%,两者同是亲历度较高的阶段,因此会比准备,描述、解读这两个较为静态的阶段效果更加突出。这说明,不同的文化因素在各体验阶段的表现、效果并不趋同。实践阶段个体对文化行为的了解、体悟会更深入,因为行为更需要践行,而对于文化产品而言,参观式相对静态的参与阶段(如参观民族博物馆、手工艺坊,观看绣球制作)更符合人们的认知习惯,因此,这一结果与文化产品各阶段的效果值有着明显的不同。

在描述、解读阶段小组报告介绍歌圩的由来探索其背后的文化意义,学生表现出畏难情绪,他们更希望教师能开发实用性和实操性强的活动,以提高学习积极性。

通过进一步访谈,83%的学生从课堂教师的介绍中获悉广西壮族文化,这说明东盟来桂留学生深受课堂及教师的影响,对周围新环境的认知也往往始于教师和同学。因此,学校是留学生了解当地文化的重要渠道。然而,留学生了解新环境的文化渠道不应仅仅局限在课堂上,文化的了解应充分发挥课内课外的优势,体验式文化活动正是这样一种联合课内课外资源的活动、实践,从而多渠道帮助留学生认识当地文化。

(三)汉语的学习

文化产品、文化行为的学习离不开对语言本身的学习。相对于单纯的语言学习,在文化体验活动中学生学习汉语的积极性更高。在文化产品、文化行为的体验中并不需要学生有深入的思考,因此,学生体验的感受更多的会是语言学习而非文化学习。从访谈结果(见表8)中看出,大部分学生认可文化体验活动对学习汉语的帮助,其中描述、解读阶段带来的效果最佳,有58.02%的学生认为通过述说,自己的中文“更流利一些”“学会的词语更多”。其次是参与阶段,48.9%的学生认为“非常有帮助”,他们更愿意通过文化学习来提高自己的汉语水平。大部分学生如果己经具备了进入描述、解读阶段的中文水平,整个文化活动体验过程更像是娱乐,访谈中学生表示课程“好玩”“轻松”,他们只是对已有的语言知识进行简单汇总,并加入一些互动内容,并没有语言障碍和交流障碍。值得关注的是,准备阶段接触的文字资料、语言词汇相对更多,但是却没有对语言的学习产生较好的效果,认为“非常有帮助”仅15.6%,学生认为查资料显得枯燥,这从另一方面也说明了文化体验活动更能提高兴趣,帮助语言学习。

表8 各体验阶段对汉语学习的帮助

汉语的生词、语法学习相对比较枯燥,在教学过程中,将语言融入文化体验活动,增强留学生对当地文化的兴趣,促进他们主动学习。同时适当引导学生搜集资料,深入探究,这不仅锻炼了学生的思考能力,汉语水平尤其是听、说技能也得到相应的提高。因此,壮文化的体验学习对留学生学习汉语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五、结论及建议

(一)结论

本文以来桂的192名东盟留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设计广西壮族文化体验活动,对学生的文化喜好、文化学习、语言习得三方面进行观察。调查结果显示,壮文化体验活动对留学生的文化喜好、文化学习、汉语习得均有正向影响。

1.体验式文化教学活动对广西少数民族文化的对外交流传播有积极作用

近年来,地域少数民族文化的对外传播成为中华文化对外传播的亮点。从地缘优势出发,壮族文化是广西独特的民族文化,壮文化的对外教学与传播是广西汉语教学特色的体现。对海外汉语学习者进行的文化体验教学活动,是广西民族文化对外传播的有效渠道之一。通过体验式的文化教学方式,可提高来桂东盟留学生对壮族文化的热情。其中,壮族的文化行为对山歌民俗比文化产品绣球更能引起留学生的兴趣。壮文化体验式教学活动,不仅增加对外汉语教学中民族文化交流的内容,同时也为壮文化对外传播増添了更多有效的信息,促进留学生了解、学习壮文化。

2.地域特色文化体验教学使汉语学习趣味性增强,学习效果更佳

通过四个阶段的体验式教学,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语言的输入与语言的输出密切相连,语言学习积极性得到有效的调动。留学生普遍认为壮文化的体验活动对汉语学习有帮助,他们因为壮文化而更加喜欢汉语。汉语学习由被动变为主动,文化产品、文化行为每一环节阶段的体验,丰富了对外汉语文化教学设计的研究,也有利于学生在文化学习中学到语言知识,提升了语言学习的趣味性。

3.语言不是影响文化学习效果的主要因素

无论文化产品还是文化行为,在四个体验阶段中认为效果“非常好”“好”的学生比例均过半,即使在对语言能力要求更高的描述、解读阶段,学生无法用中文准确地描述出绣球、山歌,但他们对这两个文化因素的理解和印象也能保持在较为良好的状态。对留学生而言,直观、亲历的文化体验活动比纯粹的语言文化课堂更容易获得知识。汉语能力的高低对学生理解、体验一种文化的影响并不明显。

4.文化产品、文化行为的学习在不同体验阶段呈现出不一样的效果值

文化产品在参与阶段学习效果最佳,而实践阶段对文化行为的学习帮助最大。这是因为,文化产品更多的是意象、物体的感官认识,参与阶段采取的方式着重于讲解、参观,从而感知上获得整体的了解。而文化行为是实践性较强的文化元素,只有在实践阶段更多操作环节中才能更好地呈现该文化元素的内涵。此外,文化行为比文化产品更容易受个体性情、爱好或行为习惯的影响。

5.语言学习先输入后输出,四个体验阶段与语言学习顺序趋同

语言学习方面,描述、解读阶段语言能力的提高最明显,因为有了前期准备、参与两个阶段查阅资料、阅读理解、教师解读等语言信息的输入,才得以在描述、解读阶段更有效地输出语言,该阶段需要语言综合表达、分析、概括等能力。值得关注的是,在实践这一实操性、应变能力要求更高的体验阶段,汉语学习效果反而弱于描述、解读阶段。这可以理解为实践阶段语言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交际性强,调动语言的难度会更大,学生出现了畏难的情况。

(二)建议

地域特色文化体验教学活动的效能显而易见,需要充分发挥壮族文化体验活动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优势。

第一,汉语学习不应局限在课堂上,还可以在课堂外,通过展示丰富多彩的壮族文化,使壮族文化得到传承的同时也对外展现了我国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悠久的中华文化历史,让留学生从情感上更好地感受当地文化的精彩。

第二,汉语教师应善于挖掘有针对性的、可依据的、可行度高的壮文化教学资源。文化行为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应更多地设计针对文化行为的体验教学活动。但也应注意到,对文化行为的接受程度受个体爱好、行为习惯或性格的影响比文化产品大。因此,在文化行为学习和交流时应关注个体,保持适度的语言表述和行为呈现,以免造成跨文化的不适应。同时,应看到少数民族文化产品的丰富性,进行多样性的选择,如壮族文化的器件、手工艺品、服饰、铜鼓、壮锦、壮服等。此外,文化产品的学习应更多注重参与阶段,以此提高文化体验活动的广度和深度。

第三,文化体验活动的教学设计要根据不同文化元素在不同体验阶段所表现出的不同效果来调整教学内容。文化产品、文化行为的教学方案在四个体验阶段中的教学目标侧重点都应有所不同。

第四,汉语的学习应根据不同文化活动的体验阶段,注重输入与输出结合,前期的准备、参与两个阶段关注点在于语言的输入,即提供丰富的词语、句子并讲解,后期描述、解读与实践两阶段则关注语言的输出,有针对性地设计语言表达活动,使语言的使用更具交际性。

猜你喜欢
体验式留学生汉语
学汉语
体验式教学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体验式教学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轻轻松松聊汉语 后海
体验式教学法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体验式作文教学之我见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
留学生的“捡”生活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