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云杉苗圃地阿扁叶蜂发生规律和防控技术研究

2020-09-01 05:41赵登军陵军成
陕西林业科技 2020年2期
关键词:株率虫口云杉

赵登军,陵军成

(1.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乌鞘岭自然保护站,甘肃 天祝 733203;2.甘肃省天祝县林业工作站,甘肃 天祝 733299)

青海云杉(Piceacrassifolia)是祁连山林区主要建群树种,其健康生长对维系整个祁连山生态安全有重要作用。森林病虫害是一种无烟火灾,发生和蔓延之处林木生长受阻,严重时大片死亡。阿扁叶蜂(Acantholydapiceacola)为害青海云杉针叶,严重时幼虫将针叶全部吃光,林木呈现一片枯黄,甚至造成幼树死亡。祁连山自然保护区自1983年在大黄山和上方寺林区发现此虫以来,为害面积逐年增加[1],现已蔓延到祁连山其他林区。近年来,随着全国生态文明建设力度的加大,祁连山生态环境整治和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修复项目加速实施。青海云杉作为祁连山林区乡土和适生树种,以其耐寒、耐旱和耐瘠薄被广泛应用到各类生态修复项目。由此,对青海云杉苗木的需求量逐年提高,也带动了祁连山林区育苗产业的快速发展。苗木质量是各类造林绿化工程的基础,有无病虫害是衡量苗木质量的最重要指标之一,在各类苗木采购、调运中一旦发现有病虫害检疫对象,将会被一票否决。从苗木培育源头抓病虫害防控,培育无病虫害的优质苗木将是提高生态修复质量的有效途径之一。本试验在祁连山东段林区苗圃地开展了青海云杉阿扁叶蜂为害程度和生活史调查,并研究了不同防控方法的效果,以期为青海云杉优质苗木培育和林地病虫害防控提供技术支撑。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位于祁连山东段北麓天祝藏族自治县境内华隆自然保护站石门苗圃,N38°14′,E101°03′。该地属典型高寒阴湿浅山区,大陆性高原季风气候,光照充足,海拔2 452 m,相对无霜期90~145 d,年日照时数2 500~2 700 h,年降水量400~450 mm,年均气温2 ℃,最热7月份平均气温11.4 ℃,极端高温不超过30 ℃,土壤类型为山地棕褐土,pH7.6。试验地青海云杉为2013种子繁育苗,2016年换床移栽,栽植密度株距10 cm,行距25 cm,2017年平均苗高50 cm。

1.2 方法

为害程度调查:2017年6-12月选择比较规则的长方形和正方形青海云杉苗圃地,沿地埂边缘向地心推进,每隔4 m在闭形环线上随机抽取青海云杉苗木100株,统计每株上的阿扁叶蜂幼虫数量(头),受害株数(株)和苗木死亡株数(株),并计算虫口密度(头/株),受害株率(%)和苗木死亡率(%)

生活史观察:2017年1月-2018年12月在试验点随机选取阿扁叶蜂危害的青海云杉苗木5株,对其挂牌标记,每间隔10 d采集1次树冠下不同土层土壤和树枝带回实验室在40倍解剖镜下观察,并将其采集的土壤和树枝在纱网培养箱内室温条件下培养,观察不同虫态的发育和变化。

化学防控试验:2018年4-7月进行防控试验,防控小区面积20 m×20 m,共设4个处理,①蛹期土壤拌药:4月中旬预蛹期在小区地表撒施5%辛硫磷颗粒18 g·m-2,并刨松地表;②成虫羽化盛期地表喷药:6月中旬成虫羽化盛期在小区地表喷施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900倍液45 g·m-2;③幼虫为害期树冠喷药:7月下旬2~3龄幼虫为害期在树冠上喷施80%敌敌畏乳油2 000倍液60 g·m-2;④对照(CK)不进行任何防控。

不同处理采取随机区组设计,重复3次。2019年8月中旬统计不同小区虫口密度(头/株)、受害株率(%)和苗木死亡率(%)。所有数据求平均值,利用Excel2007、DPS6.01软件对试验数据进行新复极差Duncan多重比较显著性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青海云杉阿扁叶蜂为害程度

由表1所示,青海云杉苗圃地阿扁叶蜂虫口密度、受害株率和苗木死亡率均由苗圃地边缘(地埂)向苗圃地中心(地心)逐渐降低,不同调查点阿扁叶蜂虫口密度、受害株率和苗木死亡率由高到低的排序均为地埂>距地埂4 m处>距地埂8 m处>地心。不同调查点苗圃地边缘(地埂)的阿扁叶蜂虫口密度、受害株率和苗木死亡率均最高,分别为每株7.26头、16.5%和5.2%,苗圃地中心(地心)均最低,分别为每株1.19头、1.5%和0.1%,苗圃地边缘(地埂)的虫口密度、受害株率和苗木死亡率最高值较苗圃地中心(地心)最低值分别提高了每株6.07头、14.4%和5.1%,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不同调查点地埂、距地埂4 m处、距地埂8 m处和地心的阿扁叶蜂虫口密度、受害株率和苗木死亡率平均值分别为每株3.83头、7.6%和2.0%。

表1 青海云杉受害程度调查

2.2 青海云杉阿扁叶蜂生活史

由表2所示,在祁连山东段林区苗圃地阿扁叶蜂在青海云杉苗木上每2 a发生1代,9月上旬至第三年4月上旬以预蛹在树冠投影地面以下5~20 cm土室内滞育,第三年5月上旬开始化蛹,5月中、下旬为化蛹盛期。初蛹鲜绿色,渐变为褐黄色,雄蛹体长12~14 mm,雌蛹体长12~16 mm。6月上旬初见成虫,6月中旬为羽化盛期,6月下旬群体羽化结束。雌成虫体长14~15 mm,翅展24~26 mm,触角丝状,32节,头部和胸部黑色,足红黄色,翅透明,翅脉黑褐色,腹部背板褐黄色,颊、颈片及前胸背板毛褐色,较密而粗。雄成虫略小于雌成虫,体长11~12 mm,腹部背板1、2节黑色,其余红黄色,冠缝明显,其余同雌虫。6月上旬成虫开始产卵,下旬为产卵盛期,7月中旬产卵结束。卵长椭圆形,中部弯曲,长2.5~3 mm,中径1 mm。初产卵乳白色,渐变为褐色,两端灰白色。7月上旬卵开始孵化,中旬为孵化盛期,8月下旬孵化结束。阿扁叶蜂成虫寿命4~8 d,成虫一生有卵20粒左右,平均有遗卵8粒,卵孵化需15~28 d。初孵化幼虫爬出卵壳后,边取食边排粪,并吐丝结网,虫粪不落于地,幼虫共5龄,3龄以后食量渐增大,4~5龄幼虫每头一天能食6~9枚针叶。8月上旬老熟幼虫开始下坠入土,下旬为坠落入土盛期,8月下旬下坠入土结束。老熟幼虫钻入土中,在地下5~20 cm处筑土室,随后发育成预蛹滞育,开始下一个生活史。

表2 青海云杉阿扁叶蜂生活史观察

2.3 青海云杉阿扁叶蜂化学防控试验效果

由表3所示, 不同处理使用不用药剂防控青海云杉阿扁叶蜂后,均降低了虫口密度、受害株率和苗木死亡率,与对照(CK)相比,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不同处理中幼虫为害期树冠喷使80%敌敌畏乳油2 000倍液后,虫口密度、受害株率和苗木死亡率均最低,分别为每株0.52头、1.5%和0.1%,较对照(CK)分别降低了86.4%、80.7%和93.9%。成虫羽化盛期地表喷使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900倍液次之,虫口密度、受害株率和苗木死亡率分别为每株0.73头、2.3%和0.2%,较对照(CK)分别降低了80.9%、70.0%和89.8%。不同处理使用不同药剂后虫口密度、受害株率和苗木死亡率由高到低的排序均为CK>蛹期土壤拌药>成虫羽化盛期地表喷药>幼虫为害期树冠喷药。

表3 不同化学防控试验效果

3 结论与建议

试验结果表明,祁连山东段林区苗圃地阿扁叶蜂在青海云杉苗木上每2 a发生1代,不同虫态发育时期明确,易于界定。使用不同药剂化学防控后,均抑制了虫害的发生和蔓延,防效显著,其中幼虫为害期在树冠上喷施80%敌敌畏乳油2 000倍液后,防效最佳,成虫羽化盛期地表喷施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900倍液后,防效次之。青海云杉是云杉阿扁叶蜂的唯一寄主,发生与坡向、坡位、林龄、郁闭度等有一定的关系[2]。坡向、坡位不同,虫口密度不一,郁闭度越小,危害越重,林缘“天窗”地段的林木受害严重[3]。本试验也观察到,苗圃地边缘(地埂)苗木被害严重,是监测和防控的重点区域。青海云杉苗圃地阿扁叶蜂防控应掌握好最佳防控时期,由于幼虫活动范围有限,在树体上蠕动缓慢,为害周期长。因此,在幼虫为害期化学防控周期长,易掌握。成虫羽化盛期虽也是防治最佳时期,但羽化盛期周期短,羽化后成虫快速产卵,迁移性强,在化学防控中难掌握,预测预报不准确时,易错过最佳防治时期。蛹期土壤拌药也能毒杀预蛹,但土壤对药剂的稀释、渗漏严重,为了提高防控效果需加大用药量,无形中增加了防控成本,还会污染地下水。高效氯氰菊酯生物活性较高,是氯氰菊酯的高效异构体,对昆虫有很高的胃毒和触杀作用[4]。在青海云杉阿扁叶蜂的防控过程中为了提高防效,彻底根治虫害,也可尝试不同虫态时期多次用药综合防控,从蛹、成虫和幼虫时期逐级消灭害虫,达到防控的最佳效果。

猜你喜欢
株率虫口云杉
2021年大通县油菜三甲害虫药效防治试验报告
春化处理对板蓝根生长和结籽的影响
虫口夺粮早行动 科学防控保丰收
统防统治“虫口夺粮”保丰收 全省“虫口夺粮”保丰收暨重大病虫统防统治现场观摩会在洪洞召开
0.3%丁子香酚可溶液剂防治韭菜疫病田间药效试验①
山西全力以赴“虫口夺粮”保丰收
全力以赴“虫口夺粮”保丰收,天津植保在行动
云杉大苗的起苗与包装
大兴安岭云杉的抚育方法
澳洲坚果杂交子代开花调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