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国中
赵一德
陕西一日之内调整三名省委常委。7月31日,陕西省召开全省领导干部会议,中央组织部副部长姜信治出席会议并宣布中央决定:刘国中同志任陕西省委书记,胡和平同志不再担任陕西省委书记、常委、委员职务;赵一德同志任陕西省委委员、常委、副书记。
履新陕西省委书记的刘国中,此前为陕西省委副书记、省长。1962年7月,刘国中出生于黑龙江绥化市望奎县,宁静的呼兰河流经此地,他的仕途前半部在东三省,其中在黑龙江省政府任职长达23年,直至2013年10月离任。2016年至2018年这三年里,刘国中经历了频繁的跨省人事调动。2016年12月,在四川短暂任职10个月后,刘国中重回东北,担任吉林省委副书记,副省长、代省长。2018年1月,在吉林工作1年后,他再度跨省调任陕西。此次履新前不久,刘国中主持召开陕西省政府常务会议,分析上半年经济形势,安排部署抓落实工作。
履新陕西省委副书记的赵一德,此前任河北省委副书记。赵一德是浙江温岭人,早年一直在本省工作,曾任温州市市长,衢州市委书记等职,2012年6月出任省委常委、秘书长,2015年9月转任杭州市委书记。2018年3月,他离开浙江,赴河北担任省委副书记,直至此次履新。
此外,据文旅部官网7月31日消息,胡和平同志任文化和旅游部党组书记,雒树刚同志不再担任文化和旅游部党组书记。
张工
8月3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消息:张工接替肖亚庆,任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党组书记。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是国务院直属机构,为正部级。张工成为2018年4月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挂牌以来第四位党组书记。
张工1961年8月出生,北京人,长期在北京工作。在2012年到2018年的六年间,张工担任北京市副市长,分管科技、国资、环保等工作,是一位多面手。张工曾多次就环保问题对外发声。“大气这个事来不得半点虚假,好不好老百姓一看就看出来。”多家媒体都曾称张工是“记者最爱追着采访的人”。2018年张工从北京市常务副市长转任中华全国总工会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党组副书记,直至此次履新。
7月31日,肖亚庆履新工信部党组书记。肖亚庆生于1959年9月,河北新乐人。在2009年2月调任国务院副秘书长、机关党组成员之前,肖亚庆长期在国企工作。大学毕业后十六年间,从工程师、技术处副科长,走上了哈尔滨市东北轻合金有限公司总经理岗位。之后,他调任西南铝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不到两年时间,西南铝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从累计亏损16亿多元的老国企,成为中国最大500家企业集团之一。
近年来,容错机制在基层屡屡被提及,其运行状况如何?一些干部认为,容错机制出发点很好,但多数政策成了墙上画大饼,能看不能“吃”。
基层干部对于容错机制心中没底,因为能否“容错”常常取决于某个领导的意志,并不是集体的决策,加上需要调查、谈话,不少干部认为,“前景不明,还不如不做”。
一些基层干部表示,容错机制看起来像是墙上画大饼。比如,一些容错政策是某部门自己出台的,但是出了问题之后,纪委监委不认这些“容错”政策,追责和处罚最终还是要落到具体做事的干部身上。
有些容错要求也“高不可及”。如某地制定的《关于推行容错纠错机制的实施办法(试行)》中明确:容错纠错工作应强化过程留痕,使流程可控、过程可溯、责任可查,认定和处理结果有说服力,经得起历史和群众检验。
基层干部表示,一些问责是拿着“现在的放大镜”找以前的问题,这就好比“看着后视镜往前开车”,要历史辩证地看待问题。
东部省份一名基层干部说,以脱贫攻坚工作为例,存在谁干得多,谁面临的问责风险大的问题。尤其是攻坚之初,不少细节是摸着石头过河,没有固定的模式和思路,更没有成熟的经验可以借鉴。经过一段时间后,大家才能对如何有效、规范开展这项工作形成共识和标准。但如果用这种后来形成的共识和标准,来检查、审视之前的工作,就容易出现偏颇、甚至错误的地方。
一名基层干部表示,一线干部都有干成事、不出事的愿望,要让想干事的干部敢干事,让能干事的干部干成事,分清非主观性错误和明知故犯的错误非常重要,前者可以容忍和纠偏,后者必须要问责、追责,并给予党纪政务处分或是追究刑事责任。目前来看,容错机制普遍还做不到这一点。
从负6.8%到正3.2%,国新办发布会上公布的二季度GDP增速数据令人振奋。这一成绩的取得来之不易。那么,3.2%究竟意味着什么?
“作为一个拥有14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我国能够在短时间内有效控制疫情,实现经济由降转升,保持经济社会大局稳定,殊为不易,这凸显了中国经济的强大韧性和潜力,同时也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综合施策的效果。”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刘爱华在7月16日的发布会上说。
工银国际首席经济学家、董事总经理程实认为,亮眼“成绩单”的取得,得益于有力的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举措。曾在一季度受到最大冲击的第二产业,在二季度出现强劲反弹。二、三产业增长的修复带动了上半年中国居民收入降幅明显收窄。
当然,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休戚相关。国际货币基金组织6月24日发布的《世界经济展望报告》预计,2020年全球经济将萎缩4.9%,较4月份报告进一步下调1.9个百分点,透露出并不乐观的预期。
同时,从整个上半年来看,GDP增速同比依然下降1.6%。上半年,工业、服务业、消费、投资等主要指标仍处于下降区间。疫情冲击的损失尚未完全弥补,推动经济回归正常水平还需要付出艰苦努力。
更为严峻的是,疫情形势发展存在不确定性,特别是面临较大的输入性压力。无论是前一段时间与北京新发地市场有过接触的确诊患者扎堆出现,还是从厄瓜多尔进口的南美冻虾外包装上检测出新冠病毒,这些都一再发出警示:防范疫情反弹不可掉以轻心。
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徐奇渊分析认为,下半年经济复苏动力能否持续,取决于三方面因素:一是国内疫情的可控程度;二是疫情持续蔓延对全球经济冲击的程度和长度;三是国内宏观调控政策的力度、传导机制是否顺畅。在他看来,鉴于全球市场萎缩,未来总需求的重心仍在国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