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制造加工企业的工时管理与效率分析

2020-08-31 22:04张学功
机电信息 2020年17期
关键词:工时刀具

摘要:工时是企业进行成本核算和工作效率分析的重要依据,快速、准确地制定加工工时,全面提升工时管理的综合水平,优化图纸设计和提高工艺文件编制质量,使机床开机率提升到最大值,是机械制造加工企业的发展需要。现对机械制造加工企业的工时管理与效率的关系展开了分析,以期为相关工艺设计及管理人员提供参考。

关键词:工时;切削用量;刀具;机床开机率

0 引言

对于机械制造加工企业来说,工时是进行成本核算和工作效率分析的重要依据。有的企业工时是指加工工时,如数控机床加工后显示的时间,与其他非加工时间无关;有的企业工时是指考勤时间,即上班总时间内的活动均视为工时的考量范围。

一般来讲工时指的是工艺工时。工艺工时通常可以通过查阅手册文献和企业标准或经过计算得出,对于高效率运转的企业来说,每次制定工时若都要翻手册、查资料,既费时费力,又不能快速得出结论,无法适应企业发展需求,因此工时制定方式变得更加多样,如按已认定某零件工时制定类似件的工时、讨论协商的工时、一次性临时性工时、实测工时、利用工时对比法制定工时等,这些方法虽能快速得出工时结论,但准确性不足。

1 工时制定考虑的因素与机床开机率

1.1    生产耗时分析

工时的完成,除了考虑加工过程本身占用的时间外,还有一些因素对完成工时的影响不可忽略,比如,同一车间的办公室、水房、食堂、仓库、工具室、砂轮房、天车、卫生间、铁屑及垃圾存放地等位置都是固定的,而每位操作者的相对位置是不同的,来回行走的时间可能会差别很大,如果再因为各种原因可能还会在这些地方停留过长时间;又如天车的使用,车间不可能为每一位操作者配备天车,而是车间共用天车,当大家要同时使用天车时,就会产生等待时间,何时会出现等待时间则不可预计,类似这样的问题就属于耗时问题。

1.2    上班时间构成

上班总时间=零件加工时间+非零件加工时间。

(1)零件加工时间=机床加工时间+加工过程辅助时间。

1)机床加工时间,是指机床开机加工的时间,具体说就是数控机床显示的加工时间。

2)加工过程辅助时间,整个零件的加工过程包括零件的装卡找正,开机进刀、停机退刀,测量,上工装夹具,换刀,试切削,机床切屑清理等必不可少的时间。

(2)非零件加工时间=加工前的准备时间+加工后的整理时间+其他非加工时间(如会议、打扫卫生、中途休息等)。

1.3    机床开机率

如何减少上班总时间耗时,首先要研究机床加工时间占上班总时间的百分比是多少,即机床开机率,研究能否通过工时管理使机床开机率达到最大值。

非零件加工时间可通过生产管理的统一协调和人员配置得到优化,歇人不歇马,以上班时间不停机为原则,最大程度地将非直接加工占用时间降为0,则机床开机率达到最大值。

1.4    工艺定额工时

工艺定额工时=加工工艺工时+非加工工艺工时。

(1)加工工艺工时是以“零件的加工时间”为计算依据制定的工时,包括加工工时和加工过程辅助工时。加工工时通过切削用量三要素来确定,加工過程辅助工时可通过查阅手册文献和企业标准来确定。

(2)非加工工艺工时是以“非零件加工的时间”为依据制定的工时,因各企业的总体布局及管理方式不同,工时可根据自身特点来确定。

1.5    工艺工时与机床开机率的关系

上班总时间内的各项活动是制定“工艺定额工时”的依据,若将“工艺定额工时”的总值作为定量排产依据的话,不可控因素过多,也就不能有效控制机床的开机率。

将“加工工艺工时”和“非加工工艺工时”分开管理并分别进行成本核算,优化人员配置,将“加工工艺工时”作为排产及生产管理的主要依据,最大程度地减少“非加工工艺工时”造成的停机现象,机床开机率就能够得到有效保证。

在生产加工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工时损耗(如返修等)的现象,可根据企业标准及相关的管理制度来处理。

2 加工工时的制定

要想准确制定加工工时,需要灵活运用切削用量。

2.1    切削速度

切削速度计算公式如下:

切削速度vc对切削热量的影响最大,vc越大产生的热量越高,对刀具寿命的影响也越大,如果在加工过程中刀具磨损严重,会直接影响加工尺寸和精度。

各刀具成本不同,在满足使用的前提下,刀具选择会有所不同,刀具材料、牌号及角度参数的选用会直接影响切削速度的选择。

如果我们把刀具和加工条件(如有热处理要求的加工零件,已知零件的加工直径d、加工长度L和加工精度、使用的机床、粗加工/半精加工/精加工等内容)定为已知,切削速度就可以在合理范围内选择(可在手册文献和企业标准中查到),一旦切削速度vc选好,所需的转速n也就可计算得到。

从式(2)可以看出,n与d成反比关系。在相同刀具、相同零件材料等加工条件下,知道一种直径尺寸的转速,就可以按反比例关系算出其他直径对应的转速。

计算出的转速n对应实际加工使用的机床名牌转速n1,就能算出实际切削速度vc1了。

2.2    进给量

进给量计算公式:

进给量f对切削热量的影响低于切削速度vc。对进给量选择影响最大的因素是切削力和加工精度,实际进给量与转速的数值不是反比例关系。切削力小或加工精度低就可以选择大的进给量,切削力大或加工精度高就可以选择小的进给量。一定尺寸范围内变化的零件直径在相同的加工条件下,通过查阅手册文献和企业标准可获得进给量的范围,对应实际机床的进给量,加工用进给量f1也就可以确定了,已知加工用转速n1,由此可算出加工用每分钟的走刀长度L1:

2.3    加工时间的计算

在相同的加工条件下,将某一零件直径d对应的实际加工用转速n1及进给量f1作为已知条件,可得加工用每分钟的走刀长度L1,并将此L1作为标准长度,由式(4)可知:

L1与d成反比关系。加工长度为L,采用相同的切削用量多次走刀时,可算出所需的加工时间t:

一定尺寸范围内的零件直径在相同的加工条件下发生变化时,根据手册文献和企业标准及实际加工能力可采用相同的f1,运用L1与d的反比关系,可快速求得相应直径的L1和所需长度的加工时间t。

2.4    吃刀深度ap

在切削用量三要素中,吃刀深度ap对切削热量的影响最小。

在相同的加工条件下,粗加工优先选用大的吃刀深度ap,减少走刀次数;其次选择大的走刀量f,减少走刀时间;最后确定相对较低的切削速度vc和转速n,降低切削温度,减少刀具的磨损,提高刀具的使用寿命。精加工,优先选择较高的切削速度vc和转速n,其次选择较小的吃刀深度ap和进给量f。

2.5    操作人员的培训

刀具是加工过程中影响工时的重要因素,因操作者对刀具材料、牌号及角度参数的选用和把控能力的差异,使得不同操作者在相同加工条件下会选择不同的切削用量,实际加工用时就会有差异,在编制工艺工时时,除了根据手册文献和企业标准或经过计算外,还要考虑到人的因素,必要时还需要对相关的操作人员进行培训,包括合理选择刀具,合理使用切削用量,提高操作技能和熟练程度等,以便能顺利完成“加工工艺工时”要求的工序内容。

3 图纸设计对零件加工时间的影响

图纸是加工、检验的依据,图纸设计有一定的规范和要求,在满足设计规范和要求的前提下,尽量选用易加工的精度等级和设计方案,尽量选用易加工的材料和热处理硬度,尺寸链的标注与基准的选择尽量与加工实际使用保持一致,以减少加工过程中的间接换算环节,提高加工效率和加工质量。

4 工艺文件编制及排产对零件加工时间的影响

(1)在满足加工精度和质量要求的前提下,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工序。

(2)原材料尽可能选用易购、订购周期短、加工余量小且余量足够的毛坯。

(3)生产安排选定的机床要与机床操作者的加工能力相匹配,面对同一工艺工时的安排,一台好的机床未必能按时完成生产,一台不好用的机床未必不能按时完成任务,这与操作者的能力有很大关系,按工艺排产应考虑到这一点。

(4)工时的制定应与用工单位的工时管理制度相匹配,用工单位经过几年或更长时间的发展,设备、工艺技术及人员更新换代,工时管理制度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有所变化,所以旧的工艺工时及新件工时的制定与调整应与这种變化相适应。

(5)编制工艺或排产过程中涉及的工装卡具及特殊刀具、量具等要提前联系准备,避免出现停机待料的情况。

(6)编制工艺或排产过程中,若发现设计图纸的内容与加工能力发生矛盾,应提前联系解决,减少这种矛盾造成的辅助时间。

5 结论

(1)将“加工工艺工时”和“非加工工艺工时”分开管理,优化人员配置,将“加工工艺工时”作为排产及生产管理的主要依据,最大程度地减少“非加工工艺工时”造成的停机现象,提高操作者的操作技能和熟练程度,可将机床开机率提升到最大值。

(2)相同的加工条件下,设定每分钟标准的加工长度L1及加工用进给量f1,当进给量对应尺寸范围内的零件直径d发生变化时,可快速算出所需长度的加工时间t,同时提高了工时制定的准确性。

(3)优化图纸设计,提高工艺编制质量,减少由设计或工艺产生的辅助时间。

总之,全面提升工时管理的综合水平,提高工时制定的准确性和速度,可提高机床开机率,为企业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 张福润,严晓光.机械制造工艺学[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1998.

收稿日期:2020-05-28

作者简介:张学功(1967—),男,天津人,助理讲师,研究方向:机械制造工艺及自动化。

猜你喜欢
工时刀具
“特殊工时制”不能是无限度的“特殊”
数控刀具管理系统的设计及开发研究
特殊工时制不能成为企业“变相剥削”的工具
特殊工时,使用需谨慎
飞机维修过程中工时管理的应用
硅胶刀具清洁器
生路
生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