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茜
【摘 要】目的:探究机械通气重症患者麻醉复苏期的护理要点。方法:随机将2019年1月至2019年10月我院72例机械通气重症患者分为对照组(36例,应用常规护理)、实验组(36例,应用预见性护理)。对比两组护理质量评分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实验组不良事件发生率(5.56%)低于对照组(22.22%),P<0.05;实验组护理质量评分较对照组更高,P<0.05。结论:对机械通气重症麻醉复苏期患者实施预见性护理具有良好可行性,可有效减少不良事件发生。
【关键词】机械通气;重症;麻醉复苏期;预见性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2-8714(2020)08-0268-01
机械通气属于临床常用辅助呼吸救治方法之一,对维持生命体征指标稳定及挽救患者生命具有积极意义[1],且上述辅助疗法在大型手术中必不可少,而行机械通气患者常需开展全身麻醉,但手术结束后,为观察手术效果,常需患者尽快苏醒[2],故为促使患者手术结束后尽快苏醒,减少麻醉并发症,在麻醉复苏期应加强护理干预。我院对机械通气重症患者实施预见性护理取得了较佳的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资料
随机将2019年1月至2019年10月我院72例机械通气重症患者分为对照组(36例)、实验组(36例)。
实验组年龄为26-68(41.62±1.73)岁,男女分别为21(58.33%)、15(41.67%)例;插管类型:24例口插管,8例鼻插管,4气管插管。
对照组年龄为25-67(41.58±1.69)岁,男女分别为20(55.56%)、16(44.44%)例;插管类型:23例口插管,9例鼻插管,4气管插管。
两组资料经统计得P>0.05,可对比。
1.2方法
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待患者进入麻醉恢复室后,合理调节室内温度及湿度,加强监测各项体征指标,给予其吸氧干预,若有异常,及时报告主治医师,并设立防护栏,以免出现坠床等意外事件,同时,由于患者常不能自主排痰,可对其开展吸痰干预,但应合理控制吸痰频率及时间。
实验组除开展常规护理干预外,还需开展预见性护理,具体为:1.并发症预防护理:为预防患者出现低氧血症,在患者麻醉恢复期应给予其吸氧,待患者清醒后,应鼓励患者咳嗽、排痰,以保持其呼吸道通畅;为预防患者出现躁动,可和麻醉医师沟通适当给予患者镇静、镇痛药物;为预防急性肺水肿、喉痉挛、舌根后坠等疾病,在拔管时应给予患者吸氧干预,并当患者胸廓活动受限时,可将其头后仰,指导其采取侧卧位。2.保暖干预:除调节室温外,可取恒温水毯置于病床床单下,适宜调节温度,同时,对输注液体进行预热干预,注意尽量缩短消毒时间,以免局部长时间暴露,此外,加强监测患者体温,若有异常,及时采取对症干预。3.情绪干预:待患者意识清醒后,可第一时间告知患者手术结果,并告知患者机械通气的作用及意义,以增加其配合程度,同时,对患者进行情绪安抚,及时给予其安慰和鼓励,并告知患者过度激动、紧张等不良情绪易增加机体应激反应,对恢复十分不利,教会其调节情绪的方法,以促使其尽快调节。
1.3评估指标
对比两组护理质量评分及不良事件发生率。
护理质量评分:选择自制问卷(总分100分,对护理内容、护理结果、服务态度及护理安全性)进行评估,评分越高,即护理质量越高。
1.4统计学分析
计数资料、计量资料分别行χ2检验、t检验,以P<0.05为存在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对比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
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5.56%)低于對照组(22.22%),P<0.05,如表1:
2.2对比两组护理质量评分
实验组护理质量评分较对照组更高,P<0.05,如表2:
3 讨论
较多研究均证实[3],机械辅助通气对改善患者血氧状况及保持呼吸具有较积极的作用,有助于维持患者生命,尤其对于危重患者而言。由于危重患者在手术期间常需接受全麻干预,但机械通气可在一定程度上增加麻醉并发症发生机率[4],加上需观察手术效果,常希望患者术后能尽快苏醒,故在麻醉恢复期应加强对患者开展有效护理干预。
本研究对机械通气重症麻醉复苏期患者实施预见性护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这主要是由于预见性护理模式强调提前对患者开展相关预防措施,以最大限度减少不良事件发生率,从而有助于减小手术风险性,且上述护理模式更注重对患者开展心理疏导干预,对减小因不良心理导致的应激反应具有较积极的意义,护理质量更高。研究发现,在上述护理模式中,护理工作者的主动性及风险意识明显更强,综合素质较以往更高,从而有助于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护理服务,对增加患者好评度具有良好促进作用。
此次研究显示,实验组不良事件发生率(5.56%)低于对照组(22.22%),且护理质量评分较对照组更高,提示开展预见性护理可有效减少喉头水肿、舌后坠、非计划拔管等不良事件,对增加手术安全性具有积极意义,并有助于提升整体护理质量,对营造医院形象具有较好促进作用。
综上所得,对机械通气重症麻醉复苏期患者实施预见性护理具有良好可行性,可有效减少不良事件发生。
参考文献
[1] 侯文馨,杜长虹,瓮杰慧等.麻醉复苏室舒适护理在动脉瘤术后恢复期的安全性及舒适度评价[J].中国医刊,2019,54(1):95-97.
[2] 金呀曼,金楚珍,张小秋等.麻醉苏醒期管理流程的建立对减少苏醒期并发症的效果研究[J].中国医院统计,2017,24(5):370-371.
[3] 仲婷婷.特殊管路交接单在肺切除全麻手术患者苏醒期护理安全应用效果[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7,9(17):248-249
[4] 陆雪飞.预见性护理应用于麻醉复苏期患者管理中的作用探究[J].中国急救医学,2018,38(z1):3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