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海滨
疫情深刻地改变了人类生活和国际格局,今后我们很可能面临两个“回不去了”:一是我们在国内的生活和工作方式回不到2019年12月之前的状态了,另一个是今后的世界形势和国际格局也回不到过去了。
疫情爆发前,全球气候治理已经面临五大挑战:一是全球气候治理力度明显不够。《IPCC全球升温1.5℃特别报告》和世界氣象组织、联合国环境署等国际组织最近发布的气候变化相关报告都得出一个基本结论——即使《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全面实现其“国家自主贡献”(NDCs)目标,要实现《巴黎协定》提出的温控目标仍面临巨大挑战。二是全球气候治理的“领导力赤字”。《巴黎协定》的达成与中美两国的合作密切相关,而随着中美两个大国的政府间气候合作停摆,全球气候治理的领导力严重不足。三是全球气候治理的不确定性上升,这主要表现在美国宣布退出《巴黎协定》对全球气候治理体制机制造成的种种负面影响。四是全球气候治理的体制机制、法律框架不完善,特别是奖惩机制不完善。五是全球气候治理的外部环境比较严峻。全球治理面临“治理赤字”“信任赤字”“和平赤字”和“发展赤字”的挑战。
新冠疫情“全球大流行”是人类发展史上对世界政治、经济和社会等各领域的一次重创,早已超越公共卫生危机的范畴而演变为全球综合性危机。中国面对的疫情后国际环境非常严峻,全球气候治理形势也充满了挑战和不确定性:其一,由于各国聚焦于经济复苏和提供就业,全球环境和气候治理在全球治理议程上的优先级可能会下降;其二,由于全球经济受到重创,全球气候治理所需的资金投入将相应下降;其三,抗“疫”中各国的内向趋势明显上升,可能导致全球气候治理“领导力赤字”更加严重;其四,全球气候治理的外部环境更加严峻,主要表现为大国之间在抗“疫”中严重缺乏合作互信,可能波及气候领域。
中国该如何应对?当下的最佳应对就是高举“气候外交”与可持续发展的大旗,内促高质量发展,外促国际环境改善和负责任大国形象的塑造。一要坚定走绿色低碳发展道路,在疫后经济复苏的过程中实现绿色高质量复苏,为疫后全球经济复苏起到示范引领作用;二要通过绿色低碳复苏,展现中国负责任大国形象,从而改善疫后中国面临的不利国际环境,这一点在当下特别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