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建坤
新冠肺炎疫情重創世界经济,也对全球可持续发展带来众多负面影响。疫情期间以及疫情后的经济复苏,首要任务就是保障民生、救助企业、补足产业链短板,使经济社会恢复正常。在经济恢复当中,突出什么样的政策导向,对未来经济社会发展也会有很大影响。同时,疫情危机也向我们发出了重要警示,即如何应对全球在可持续发展方面的突发事件和公共威胁。
以低碳为导向经济复苏成为共识
当前全球可持续发展面临着以气候变化为代表的生态危机。在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复苏经济的过程中,我们也必须要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这一更深层次、更广泛的全球危机联系起来。经济复苏的方向要坚持绿色复苏、高质量复苏和可持续的复苏,进而应对全球生态危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促进全球范围的可持续发展。这已经成为世界主要国家和国际社会的广泛共识,国际社会也越来越关注如何在经济复苏中实现经济低碳转型。
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发布1.5摄氏度温升特别报告之后,全球实现控制温升1.5摄氏度,到2050年全球实现碳中和,这样一个低碳转型的方向和路径也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普遍关注。当前全球已经有121个国家宣布要到本世纪中叶实现碳中和,欧盟也制定了欧洲绿色新政,并把2050年实现碳中和作为欧盟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目标。欧盟2050年要实现的可持续发展目标包括:一实现经济现代化;二实现社会公平繁荣;三实现碳中和;四实现资源高效循环利用,也就是经济发展与自然资源消费脱钩。欧盟的目的就是要把欧洲发展成为第一个碳中和的大陆,占据世界可持续发展领导者地位,引领全球经济社会发展方式的转变和全球范围内的可持续发展。
所以,应对以气候变化为代表的地球生态危机,也是各国打造自身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一个重要考量。在当前全球绿色发展、低碳转型的大背景下,谁具备低碳发展的先进技术和低碳转型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谁就具备竞争优势,就能够引领全球可持续发展趋势,占据领导者地位。
中国经济复苏政策导向备受世界关注
中国的疫情控制和经济复苏都走在世界前列,第二季度的经济发展也已经由负转正。所以,在此形势下,中国投资的导向以及转型的力度也非常受国际社会关注。同时,国际社会也普遍期待中国在“十四五”规划当中突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政策导向,成为全球经济复苏风向标。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到本世纪中叶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我们要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同时也要建成美丽中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也会达到世界领先地位。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同时,我们也要对全人类进步事业做出中国的贡献。所以,我们必须制定长期低碳转型的发展战略,在确保在本世纪中叶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同时,也要以2摄氏度温升控制目标为导向,实现绿色经济和循环发展的路径,实现深度脱碳,为地球生态安全做出与中国不断上升的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相一致的贡献。这也是当前在经济复苏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同时,所需要考虑的向绿色低碳转型,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为全人类共同事业做贡献的目标、战略以及政策导向。在全球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趋势下,中国的实践经验也会给世界提供成功案例,对世界经济转型发挥积极引领作用。
实现经济低碳转型,涉及经济社会方方面面,所以也需要企业界、社会、公众和NGO等各界广泛参与。社会的参与能够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同时,消费理念的变化也会影响生产方式,促进经济社会发生低碳转型的根本性转变。这也是当前紧迫的保护全球生态安全的大背景下实现可持续发展,每一个人所需要做的贡献以及承担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