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伟伟
学生对童话有太多情结,教师在童话阅读鉴赏中展开教法探索,能够给学生提供更多学习启迪。读童话、讲童话、演童话、写童话,教师从不同角度给予引导,让学生顺利进入童话学习环节之中,并在多种感官参与中形成深刻认知。“教无定法,贵在得法。”童话教学也是如此,只有探索更多适合的教学方法,才能赢得教学的主动权。
一、读童话,教授诵读方法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学生本身对童话有主动阅读的兴趣,教师要针对性地进行设计,让学生顺利进入阅读环节,在反复阅读中形成感知体悟。教师要做好范读设计,给学生传授更多诵读的技巧和方法,让学生在诵读中形成情感认同,让阅读鉴赏自然发生。学生对角色朗读有更强的认同感,教师做好设计和组织,能够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时机。诵读童话要关注角色语言,读出性格和身份,这样的诵读才有价值。
诵读需要方法的支持,抑扬顿挫是最为典型的方法,教师还要根据具体诵读内容展开方法引导,让学生快速接受方法。如,教学统编本三年级下册《陶罐和铁罐》一课时,在诵读环节,教师为学生布置了分角色朗读的学习任务:陶罐和铁罐两个角色的性格特点迥异,先对角色性格特点展开分析,然后进行角色诵读展示,看谁能够读出人物形象的特点。学生开始阅读童话,对陶罐和铁罐的性格展开讨论。铁罐个性骄横,没有自知之明,缺少宽容和理解,陶罐谦逊友善,能够与人和睦相处。学生对这两个角色有了一定认知后,都能够在诵读中表现出二者的不同个性。教师对学生角色诵读情况展开评价,对诵读方法进行总结,给学生提供更多内化的机会。
分角色朗读是最为常见的诵读方法,教师给出指导方法,让学生在具体操作中逐渐建立认知,并通过实践进行对应验证,给学生带来更多学习启迪。读出味道,读出情怀,读出个性,确保童话鉴赏能在更高的水准上。
二、讲童话,启发想象思维
童话具有完整的故事情节,也有典型的人物形象,非常适合学生讲述。教师应为学生布置更多讲故事的任务,让学生在具体讲述过程中加深对童话的认知。学生讲述故事还存在不少问题,教师应给出提示,让他们学会制作讲述提纲,为顺利讲述故事提供更多支持。学生有丰富的想象力,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对讲述故事也有一定帮助。讲童话有多种方法,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小组内展示,也可以在班级内举行比赛,让学生在多重展示体验中形成认知。
学生大多数喜欢讲故事和听故事,教师不妨有针对性地布置任务,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听、讲故事活动之中,并在交流思考中建立童话认知基础。如《鹿角和鹿腿》这篇带有哲理性的童话故事,教师先让学生阅读文本内容,并出示一些图片,让学生对故事情节展开梳理,并对故事反映的含义展开解析。学生根据教师引导展开相关学习,很快就进入到讲故事环节。为确保讲故事顺利展开,教师指导学生列出讲述提纲,利用关键词将故事主要情节进行标注。学生有了讲述提纲的支持,讲述故事便能顺利展开。教师组织学生对讲述情况展开评价,给学生提供更多交流学习的机会。因为有了交流探究,促使学生能把童话故事讲得更精彩。
教師为学生布置了讲述童话的学习任务,成功调动了学生的想象思维,通过对故事进行梳理总结,列出讲述提纲,确保故事讲述顺利进行。学生有了具体讲述经历,认识更加深刻。特别是对童话故事的深入发掘,给学生童话学习提供了更多启迪。
三、演童话,建立立体感知
指导学生在课堂中表演童话故事,这是最为常见的教学方法。在具体教学设计时,教师需要在团队组成、角色塑造、表演排练等环节作出设计,以成功调动学生学习童话的积极性。学生喜欢参与课堂表演活动,教师应抓住学生的心理进行活动设计,不仅能够训练学生的童话阅读思维,还能够有效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如果教师能主动参与到童话表演活动之中,就能给学生带来全新的学习体验,能有效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表演童话需要精心设计,教师不仅要对童话内容有充分了解,还需要有拓展意识,让学生学会发挥,结合生活认知展开表演活动,这样学生往往能够获得更为丰富的学习体验。如《池子与河流》,这里涉及两个人物角色,情节不多,只是两个角色的对话,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表演任务:池子和河流在对话,但动作表情在不断变化,同桌两个人合作展开表演活动,分配好角色,设计好台词和动作、表情。学生明确任务后,都能够积极行动起来,参与到表演活动之中。教师深入到学生群体之中,对学生学习操作情况进行观察疏导,为学生解决一些个性问题。经过一番准备,学生都能够顺利进入表演环节。在课堂展示时,学生对人物角色的处理可谓是精彩纷呈,教师组织教学展开评价活动,将教学推向了高潮。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表演活动,成功调动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在各个环节给学生以更多指导,学生便能顺利进入情境之中,自然形成了学习认知基础。课堂表演是最为典型的互动交流活动,其教学效果更为显著,教师合理设计,能够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感知的机会。
四、写童话,拓宽学习视野
童话带有故事性,在让学生写童话时,不妨从续写、改写等角度展开操作,学生接受更为自然,训练效果也会更为突出。学生进入童话情节之中,能够与童话人物、童话情感形成更多对话,从而形成深刻学习认知。读写结合是最为重要的学习手段,让学生在写童话中自然建立学科认知,能够拓宽学生的学习视野。童话故事一般蕴含着丰富的生活哲理,让学生写童话,教师需要做必要的提示,帮助学生在情理探索中学习。
《我变成了一棵树》是一篇想象丰富的童话故事,作者通过联想将自己带入到童话环节中,设计角度具有趣味性、启迪性等特征。教师在课堂训练时,为学生布置了续写任务:英英想象自己变成了一棵树,而且还引入了许多小动物,情节很灵动,后来会怎么样呢?英英还会有哪些神奇的体验呢?不妨给故事增加一个情节。学生接到这个任务后,都能够表现出热情来,积极展开互动交流。有学生说:“英英梦见自己变成了树,后来下雨了,英英为小动物遮风避雨,自己却着凉了……”也有学生说:“英英变成了大树,自然有了更多神奇的力量,因为是一棵会移动的大树,能够给更多动物提供帮助。”教师对学生有创意的回答给出积极评价。
教师为学生设计续写任务,将学生带入特定的学习情境之中。学生在具体讨论中逐渐找到写作视角,续写活动顺利进行。童话故事以情节取胜,教师引导学生展开创意写作活动,给学生提供更多灵感,学生学习思维得到有效启发,童话学习渐入佳境。
童话是最为灵动的文学样式,学生对童话有难舍的情怀,教师应抓住学生的学习心理展开教学设计,对教学方法展开设计和探索,给学生的童话学习提供更多帮助。学生学习童话有多种途径可以选择,教师有针对性引导,能给学生带来更多心理触动,能够提升学生的童话学习水平,进而让学生形成深刻的学习认知。
(作者单位:山东临沂胜利小学)
责任编辑 宋园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