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国文
统编本教材在编排上开设了很多新的栏目,但所选内容依然以单篇文本的形式存在,以“文学性”为主体,意在凸显学科的语言性质、文本特点、文化内涵。教材对选编的文学作品有一条主线,也体现了梯度性。其中神话传说是这条文学线上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也是独立存在于教材的一种文体。统编本教材把“革命文化、传统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作为主流带进了教材的文学作品中,作为传统文化之一的神话传说,是古代劳动人民给人类留下的宝贵遗产,是我们民族文化的起源,是一个民族性格与心理形成的基石,也是足以让每一位学生引以为自豪的传统文化。在这里文学与文化不期而遇,也正是我们统编本教材提倡的工具性与人文性兼顾的课标理念的融合与体现。课堂上,文学与文化能碰撞出怎样的火花?文化与文学能融合到什么程度?我开始了《盘古开天地》的教学之旅。
一、开神话之先河,为文学奠基
对于神话传说的文本,在整个小学阶段只有这样一次呈现,是独立于其他文体而存在的。《盘古开天地》一文从一开始对宇宙的想象,到盘古开辟天地再到盘古化身万物,无处不存在神奇的想象。在神奇的想象中,我看到了一个具有献身精神的巨人盘古。
统编本教材实行的是双线编排结构,一个是人文主题,一个是语文要素。神话传说是以单元整体编排呈现的,提出了三个语文要素:“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感受神话中神奇的想象和鲜明的人物形象。” “展开想象,写一个故事。”其中,“感受神话中神奇的想象和鲜明的人物形象”强调的就是训练学生的文体意识。《盘古开天地》又是单元中第一篇精读课文,它承担的任务之一就是让学生感受神话的神奇想象,体会作者对神话人物的塑造,习得读神话的方法,激发读神话的兴趣,为后面阅读整本书和创作神话打下基础。
但是,基于神话故事对学生的吸引力,基于故事的易读易懂性,单篇教学不足以满足学生的阅读兴趣,不足以挖掘神话传说的内涵,于是我采用了“1+x”的群文阅读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精读一篇,学习多篇,走向整本书阅读。因此,教学时,我没有精雕细琢文本中文字的表达,没有仔细推敲想象的深层缘由,而是在训练学生复述“盘古开天地”的过程中和朗读盘古化身万物的体验中让他们初步感受文体,并让学生在与国外创世神话的对比中发现神话故事的特点。
第一次试教后,学生只是对文体有了一个笼统的认识,这是群文阅读带给我们的后遗症,还需要强化训练。好在单元整体的编排为教学提供了服务的平台,除了《盘古开天地》外,还连续编排了《精卫填海》《普罗米修斯》《女娲补天》三篇神话故事。在细读了后三篇故事后,我们可以发现这三篇故事从不同的角度呈现了神话传说的文体特点。如《精卫填海》是一篇文言文,给我们留下了多处想象的空间,我们可以在文言的留白处引导学生想象:女娃是怎么溺水的?为什么叫精卫?精卫长什么样?精卫每天是怎么将木石投到海里的?会遇到什么困难?结果如何?在丰富故事内容的同时,学生的想象能力得到提升,也受到了精卫这一神话人物所传达的坚持不懈的人文精神的熏陶。《普罗米修斯》一文除了叙述普罗米修斯拯救人类的事例外,重点写了普罗米修斯在毕加索山上承受的苦难。教学时,我们可以抓住“故事的哪些情节让你揪心”这一主线问题,让学生在对重点词句的品读过程中体会普罗米修斯为人类造福、坚强不屈的人物形象。在教学《女娲补天》一课时,我们可以让学生通过自主品读描写女娲补天的文字和发现文中神奇的句子来体会神话神奇的想象。
神话的文体意识就这样在一篇篇文本的学习中不断被强化,也让文学的种子在学生的心里有了发展的根基。
二、抓民族之精髓,为文化寻根
《盘古开天地》是我国创世神话中很有影响力的一篇,细读之后,我认为它的文化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神话中特有的中国元素。如中国人使用的劳动工具——斧头,中国人喜欢使用的数据—— 一万八千,中国人独有的语言表达形式——对偶,中国人使用的长度单位——“丈”等。二是神话中含有的文化元素。如在想象盘古身体化为万物时,“他的左眼变成了太阳,照耀大地,他的右眼变成了月亮,给夜晚带来光明”中含有中国封建文化“男左女右的习俗”和“尊卑观”,“他的四肢和躯干变成了大地的四极和五方的名山”中含有中国三山、五岳、名山大川和四方界限等地理知识。在创想盘古开天地的过程中,渗透了老子的《道德经》中“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宇宙生成论,渗透了“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耶?故能成其私”的古人做人的哲学思想。三是神话传说中传递的古人对自然的理解,对美好世界的向往,对人文精神的追求。如盘古以牺牲自己的身体来创造美丽的世界,这是人们通过盘古这一神话人物对奉献精神、对开创精神、对舍己为人精神的传承。这些都是一个民族神话的精髓。
文化的传承除了积累之外,更需要在理解与运用中积淀、创新。在第一次教学时,我通过引导学生在与其他国家神话的对比阅读中发现不同民族的生活环境、生活习俗在神话中的呈现方式,然后让学生在《盘古开天地》中发现文本中中国神话的元素,这就让学生认识到了中国文化。但是伴随着大家的建议,和对《道德经》等古典书籍的再次阅读,我发现对神话传说中深层次的文化解读还不够到位,没有让学生真正领略到中国神话传说的精髓。于是,在学生发现的基础上,我又引导学生走进老子的《道德经》,走进世界创世神话,找到它们之间的联系,发现它们之间的相通之处,想象古人为何会产生那样没有科学依据的想象和理解,从而寻找民族文化之根源,让民族文化真正走进学生的心里。
作为中国文化起源的神话是引领学生前行的航灯,必将通过文学的形式在学生成长的路上绽放。
三、读经典之故事,为素养铺路
新教材構建了“精读、略读、快乐读书吧”三位一体的阅读体系,读书成为了教学的重要内容。神话传说单元的“快乐读书吧”推荐学生阅读中外神话。在教学时,教师应借助群文阅读,通过不同主题和文本故事的侧重点,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架设通往课外经典阅读的桥梁。《盘古开天地》群文阅读,我以“创世神话”为人文主题,以“创世神话故事的构成”为表达主题,通过网络阅读、自主改编的形式整理出了五篇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创世神话,引导学生在阅读国内外和不同民族的创世神话,了解中国创世神话的同时,了解世界的创世神话,让学生体会不同民族的创世神话,是有一脉相承的精神文化主题的,从而印证了文化没有国界这一文化融合观,学生感受到了世界文化的共性。而后,在与其他国家神话的对比中,发现创世神话的创作结构。同样,基于单元整体教学,我们要注意单元中各个栏目之间的联系,从而达到整体与部分的统一。以一篇带多篇,是达不到学生的阅读量的。因而,在教学后三篇神话时,我们可以借助《精卫填海》让学生学习运用注释阅读文言文的方法;借助《普罗米修斯》激发学生阅读西方神话的兴趣,梳理希腊神话中的人物关系;借助《女娲补天》让学生了解更多的中国神话故事,最后引导学生分别进行《山海经》《希腊神话》《中国古代神话故事》的整本书阅读,直接与“快乐读书吧”接轨,架构从一篇到多篇、从多篇到整本书、从整本书到一类书的阅读框架。学生徜徉在书中的经典神话故事之中,文学素养、文化底蕴、人文精神得到滋养,最后通过《山海经》整本书的读书交流课、《希腊神话》整本书阅读推介和语言表达实践课、讲《中国古代神话故事》分享课、女娲文化探寻活动课等,达成文学和文化、人文的深度融合。
在使用统编本教材时,我们要站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高度,在单元整体教学的指引下,借助文学作品传承文化,扎实推进使用统编本教材的进程。
(作者单位:陕西安康市平利县教研师训中心)
责任编辑 宋园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