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一直高度重视粮食安全和提倡“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社会风尚,多次强调要制止餐饮浪费行为。2013年1月习近平就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此后,习近平又多次作出重要指示,要求以刚性的制度约束、严格的制度执行、强有力的监督检查、严厉的惩戒机制,切实遏制公款消费中的各种违规违纪违法现象,并针对部分学校存在食物浪费和学生节俭意识缺乏的问题,对切实加强引导和管理、培养学生勤俭节约良好美德等提出明确要求。
2013年11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成为从源头上狠刹奢侈浪费之风的综合性、基础性党内法规。随后,各地区各部门通过出台相关文件、开展“光盘行动”等措施,大力整治浪费之风,“舌尖上的浪费”现象有所改观,特别是群众反映强烈的公款餐饮浪费行为得到有效遏制。但同时,一些地方餐饮浪费现象仍然存在,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氛围还未在全社会形成。为此,习近平强调,要加强立法、强化监管,采取有效措施,建立长效机制,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要进一步加强宣传教育,切实培养节约习惯,在全社会营造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氛围。目前,有关部门正在贯彻落实习近平重要指示精神,制定实施更有力的举措,推动全社会深入推进制止餐饮浪费工作。
餐饮浪费仍然存在粮食安全受到威胁
“一粒米千滴汗、粒粒粮食汗珠换”,“节约粮食、光盘行动”……如今,在中央国家机关和地方各级党政部门,随处可见的宣传画、电子屏,用不同形式向干部职工宣传“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理念,“光盘”成为不少干部职工的自觉行动。2013年当年,中央国家机关各单位各部门公务接待中的餐饮经费下降60%,餐厨垃圾普遍下降30%以上。
虽然现在党政机关已经慢慢形成了勤俭节约的良好风气,但在一些地方,不少餐饮浪费现象仍然触目惊心、令人痛心。“现在公款浪费现象少了,但随着收入和生活水平提高,个人餐饮消费中存在的浪费现象还比较普遍,爱面子、讲排场的过度消费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中国贸促会研究院副院长赵萍说。
“不少客人离开时,餐桌上、火锅里都剩下不少饭菜,有时得扔掉一半!”上海市杨浦区一家火锅店的服务员吴小莉说。北京某公司员工高朗说,由于单位食堂菜品没有推出半份服务,有时买了一份想吃的菜品,但其实根本吃不掉,最典型的就是米饭,只有2两、3两等标准份,现在不少员工的饭量其实更小,最后不得不浪费。“在回收处,经常看到很多餐盘里剩了大量饭菜,被倒进垃圾桶,让人心疼!”高朗说。“每天清运的居民厨余垃圾中,剩菜剩饭浪费的现象还是比较普遍。”北京市朝阳区环境卫生服务中心第二清洁车辆场餐厨清运班长胡富祥说,疫情防控期间,人们居家用餐多了,有些人把做饭当成一种消遣,很多饭菜做出来只拍几张照片,吃不了几口就被丢掉了。还有不少人会点外卖,但外卖点餐量明显超出了实际需要量,很多外卖连包装都没拆就直接扔进了垃圾桶。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等机构对北京、上海、成都、拉萨4个城市366家餐馆进行的实地调研发现,餐饮业人均食物浪费量为93克/人/餐,浪费率为11.7%。据测算,我国城市餐饮业仅餐桌上的食物浪费量就高达1700万-1800万吨,相当于3000万-5000万人一年的食物量。其中,大型餐馆、游客群体、商务聚餐等是餐饮食物浪费的“重灾区”。
“我国人口多、基数大,每人浪费一点,就会是惊人的量,对我国粮食生产带来较大压力。同时,餐饮浪费产生大量厨余垃圾,也会对生态环境产生较大负面影响。”赵萍说。据统计,我国每年浪费的粮食约3500万吨,这个数字接近中国粮食总产量的6%。
一头是餐饮浪费现象触目惊心,另一头是粮食安全面临多重压力。尽管我国粮食生产连年丰收,对粮食安全始终要有危机意识,今年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所带来的影响更是给我们敲响了警钟。
国际上,全球粮食市场不确定性增加。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预计,受疫情等因素影响,今年全球面临严重粮食不安全的人口数量可能由1.35亿人增至2.65亿人。在国内,我国粮食安全的长期态势是“紧平衡”。尽管口粮能确保自给,但粮食生产面临成本攀升、资源约束、刚性需求大等问题。“丰收不是浪费的理由,我们必须时刻绷紧粮食安全这根弦。”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说。
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浪费粮食虽然看上去是个人行为,但却可能产生全局性的危害。“粮食产业稍有‘风吹草动,便会影响经济社会稳定发展,只有开源节流,才能让大国粮仓的根基更加牢固。”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教授郑风田说。
多措并举制止餐饮浪费在全社会营造浪费可耻的氛围
“制止餐饮浪费,要在全社会营造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氛围。”北京工商大学教授洪涛表示,习近平总书记对制止餐饮浪费行为作出的重要指示,为杜绝“舌尖上的浪费”提供了根本遵循,必须认真贯彻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综合运用法律、行政、经济、宣传教育等手段,实现从观念到行为的重塑,加快形成全民勤俭节约、珍惜粮食的良好社会风气。
为打造制止餐饮浪费行为的“硬约束”,今年1月,江苏出台《江苏省粮食流通条例》,规定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加强爱粮节粮宣传教育;7月,重庆拟立法推行文明用餐,禁止浪费食物;8月11日,成都市启动“光盘行动”,并出台了《关于开展‘光盘行动的工作方案》,号召餐饮单位在菜单上主动标示菜肴分量,引导顾客文明就餐、理性消费,從源头减少厨余垃圾……“结合各地实践经验,应该加快推进专门法律的制定,集中执法力量,形成部门联动态势,织密法律保障网络。”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刘俊海表示,要针对机关单位、企业、餐饮公司、学校等,精准设定监督主体,对浪费现象采取警告、公示、训诫、罚款等多种手段,完善惩治浪费的法律体系。
除了“硬约束”,还应加强宣传教育,切实培养节约习惯,形成鼓励勤俭节约的“软环境”。目前,各地的餐饮企业纷纷通过推出半价菜、小份菜等方式,来减少餐饮浪费。
记者在北京、武汉、广州、上海、成都等地的餐厅调查发现,适量点餐、不剩菜、不剩饭正成为大部分市民的自觉行为。同时,餐饮行业也在加快推广“光盘行动”,引导顾客文明就餐、理性消费。
北京市餐饮行业已经多年坚持推广“光盘行动”,记者探访北京部分餐厅看到,餐厅内张贴的“文明就餐公约”之一就是“珍惜粮食,不浪费”,此外很多餐厅还提供“小份菜”,点餐时服务员会提醒“差不多了,不够再点”。一餐厅经理介绍,推广“光盘行动”使餐厅厨余垃圾减少了约四分之一。
记者在北京眉州东坡一家餐厅看到,顾客点餐时,服务员会及时提醒“已经差不多了,不够再点吧”。顾客就餐完毕,如果不剩菜,餐厅会送给顾客6元小饭票,且没有任何使用限制。除了有“光盘奖励”,各门店也推出了半价菜,“我们梳理了平时顾客比较喜欢的菜品,推出半份半价菜,让顾客在品尝美味的同时减少浪费。”眉州东坡负责人说。
“我们各个门店在醒目位置都设置了文明餐桌公约、倡导节约等宣传单。顾客点餐时,都会提醒适量点餐。消费者确实吃不完的,我们会建议打包带走。”华天饮食集团相关负责人说,现在提醒顾客不浪费,已成为各餐厅服务员培训内容之一。节假日,不少门店还给“光盘”的消费者发红包、提供优惠菜品等,鼓励消费者节约。
在同春园、鼓楼马凯餐厅等老字号门店记者看到,为避免浪费,这些餐厅都推出了小盘菜。“我们店2018年重新开业后,就一直推小盘菜。”鼓楼马凯餐厅经理吕永杰说,9寸大盘菜换成7寸小盘菜,价格降低三分之一,附近居民来吃饭的越来越多,像东安子鸡、剁椒鱼头这些菜,小盘菜卖得都挺好的。如果顾客比较多,可以向餐厅要求上大份。吕永杰说,推广“光盘行动”,餐厅厨余垃圾明显减少,“以前我们一天要收两桶半垃圾,一桶80斤,差不多200斤左右。现在一天不到两桶,大约减少了四分之一。”
在武汉,小碗菜、半份菜、配备打包盒等也已经成为各餐厅的标配,按需点餐、少量多样也是消费者的自发行为。在武汉小蓝鲸酒店,2013年至今一直提供免费打包盒,所有餐品都可以提供半份或小份点餐选择;在群星城海底捞火锅店,服务员主动提醒有半份菜、四宫格锅底可供选择,建议客人多选品种、少点先吃、不够再加……
在上海,位于黄浦区的丰收日餐饮连锁店内,每张餐桌上都摆放着“节约粮食,杜绝浪费”、“提倡分餐制”等宣传标牌。“观察发现,目前我们门店的消费者大多还是比较理性。”丰收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邱艳说,为了帮助消费者能够更有效减少浪费,店内工作人员也会在点餐环节帮助消费者把握点餐量。
“我们已经开始设计新的倡导不浪费的标语,摆放在店里。食物是吃的不是拿来浪费的,作为餐饮单位,我们需要更积极引导顾客拒绝浪费。”在“美食之都”四川成都,网红美食品牌“冒椒火辣”创始人侯宇翔说,作为一家串串店,他们店推出了小土豆、鹌鹑蛋等小碗菜,方便顾客适度消费。同时,成都餐饮同业公会也向全市餐饮单位发出了拒绝浪费的倡议。“我们号召更多餐饮单位提供‘半份、‘小份的服务方式,带头不使用一次性餐具,积极提供环保打包服务。”成都餐饮同业公会秘书长袁小然说。
“节约不是一个人的事,这件事必须要从孩子抓起,把勤俭节约等美德教育贯穿始终。”洪涛认为,应该把勤俭节约作为社会公德建设的重要方面,纳入学生思想品德课程教育体系中,同时针对城市居民、商务人士等群体,采取亲身体验、典型引领等方式,让节约理念入脑入心。
崇农惜粮,坚决杜绝“舌尖上的浪费”
日前,习近平总书记对制止餐饮浪费行为作出重要指示,指出“餐饮浪费现象,触目惊心、令人痛心!”强调要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切实在全社会营造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氛围。总书记的重要指示,既关乎每个人的日常,又涉及粮食安全问题,既是在呼唤勤俭节约的中华传统美德,又是在倡导科学文明的现代生活方式,引发了全社会的广泛共鸣和热烈响应。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制止餐饮浪费行为。各地各部门出台相关文件、开展“光盘行动”等措施,狠刹浪费之风,“舌尖上的浪费”现象有所改观。然而,在群众反映强烈的公款餐饮浪费有效遏制之时,其他形式的餐饮消费中浪费现象还很突出,爱面子、讲排场的过度消费还不同程度存在,禁而难绝。比如,商务宴请中,追求上档次,吃一半,扔一半;团餐婚宴上,点得多,吃得少;一些学校、单位食堂里,食物浪费现象触目惊心;自助餐厅里,眼大胃口小,不管能不能吃完先拿一堆;飞机上未食用盒饭,直接被当成垃圾处理……食物浪费,令人心痛。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自古以来,勤俭节约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有大量古训都提醒我们要敬天惜粮、爱惜食物,可如今为何餐饮浪费却司空见惯、比比皆是?究其原因,或许是因为随着我们国家整体生活水平的大幅提高,农产品供给的极大丰富,摆在人们面前的是三个“远了”。一是离饥饿远了。人们在“吃得饱”后,又要追求“吃得好”、“吃得多样”、“吃得健康”,逐渐淡忘了饥饿的滋味,改革开放后出生的年轻人更是不知饥饿为何滋味,以为食物极大丰裕是理所应当。二是离食物源头远了。过去我国有80%以上人口是农民,春种秋收、起早贪黑,多少次烈日当空,多少次披星戴月,方能赢得丰收的果实,他们深知一粒米、一颗麦中饱含的辛劳。而今,当多数人远离了农业生产一线时,则极易忘记一粥一饭的来之不易。三是离崇农惜粮意识远了。当不再饥饿、远离农业之后,随之而来的则是忽视了粮食的珍贵,淡漠了对农业的尊崇,忘却了对食物的敬畏。
但是,饥饿真的远离了吗?今年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所带来的食物供应紧张及多国禁止粮食出口的影响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尽管我国粮食生产连年丰收,对粮食安全卻始终要有危机意识。要知道,国人完全吃饱肚子不过才三四十年时间,而仅是近代以来的一百多年里,我们国家就遭遇了多次饥荒。尽管当前我国粮食足够国人敞开肚皮吃上一年,但是粮食安全并非高枕无忧,粮食供求始终处于“紧平衡”状态,因此,必须时刻绷紧粮食安全这根弦,危机感时时都要有。
“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即便是饿不着,也绝不能大肆挥霍浪费食物。有人会说,“我花的是自个儿的钱,关别人什么事?”也有人觉得,“我人小量少,浪费一点点,能怎么样啊?”还有人认为,“浪费不正好还能够拉动消费吗?”应该说,这些都是片面而错误的认识。首先,钱的确是个人的,可粮食是全人类的资源,一个人的浪费就意味着消耗了本属于别人的那份资源。其次,浪费粮食看上去是个人行为,但我们常说,中国是14亿人口的大国,任何一个微小的数字,不管是浪费还是节约,乘以14亿,都将是惊人的数量。另外,浪费绝不是消费,二者有着本质的区别,促消费是鼓励人们不断追求美好生活,浪费却是对资源的不必要消耗,是以消费之名行浪费之实。更何况截至去年底,全国还有500多万贫困人口,而在打赢了脱贫攻坚战之后,我国人均GDP在世界排名仍然靠后,我们又怎能未富先奢?
必须行动起来,坚决杜绝“舌尖上的浪费”。要在全社会形成科学理性的食物消费文化;要加大对新一代年轻人的教育,针对部分学校存在食物浪费和学生节俭意识缺乏的问题,切实加强引导和管理,对培养学生勤俭节约良好美德等提出明确要求,让他们更多接触农业劳动,参与农事活动,感受粮食的来之不易。
袁隆平曾经痛心地斥责食物浪费:“我们国家人口这么多,耕地又这么少,国家投入很大,辛辛苦苦地钻研来提高产量,我们的水稻产量,每亩提高10斤、5斤都是很难的,好不容易提高了呢,又浪费了!”唯有从每一个人做起,才能在全社会形成一种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良好氛围。爱惜食物,节约粮食,不仅仅是节省自己的腰包,更是为国家作贡献,为全人类作贡献。(白锋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