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定位习方法,读写结合促表达

2020-08-31 14:54张淑红
新教师 2020年7期
关键词:例文习作课文

张淑红

统编版教材创新单元体系结构,设置了习作单元,以整体导入,聚焦读写“结合点”,引导语文教学更关注表达,为传统的读写结合开启新的方式。面对这样的特殊单元,在教学时应准确定位目标,聚焦语文要素在单元板块中的内在联系,处理好一篇和多篇,单篇和单元之间的关系,整体观照,实现“读写共生”。

一、准确定位目标,凸显内在联系

1. 纵向梳理,找准学习起点。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五年级下册的习作单元是他们第一次接触到以“写人”为主题的写作单元。虽然在三年级下册他们写过“身边那些有特点的人”,五年级上册练习过“漫画老师”,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还安排了“他?摇?摇?摇  ?摇”的写人练习,但那些都只是写一部分人,或写某个人的一方面。这个单元却以独立“写人”的习作单元编排,要写大千世界的人。换句话说,要写的是生活里形形色色的人,它的要求有了一个明显的螺旋上升的态势。从这个角度来看,本单元的习作教学确实是一个难点。

2. 把握要素,借力助学系统。统编版教材中习作单元是一个有机融合的系统。五年级下册习作单元围绕“运用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把一个人的特点写具体”这一语文要素,安排了《人物描写一组》《刷子李》两篇精读课文,《我的朋友容容》《小守门员和他的观众们》两篇习作例文,了解写人基本方法的“交流平台”,初显身手的两个小练笔以及“习作:形形色色的人”。面对特殊的习作策略单元,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课后习题、交流平台、习作例文及其旁批等行之有效的助学系统,有重点地帮助学生搭建习作支架,落实语言文字运用方法的提炼,从而在阅读中系统地学习习作方法,顺利完成单元习作。如:《人物描写一组》的课后习题引导学生抓住句子体会描写人物的方法及其表达效果;《刷子李》的课后习题则要求学生在体会人物特点的基础上,學习间接写出人物特点的方法。

二、观照整体教学,实现“读写共生”

三至六年级的习作单元围绕主题,指向表达,在编排上呈现“五位一体”的板块式,引导学生经历“不怕写、能写、会写、写好,并最终养成一种写作习惯”的过程。因此,在教学时要用整体观照意识勾连整个单元的学习内容,设计“读写一体”的活动。

1. 读写互动,于精读课文中习得方法。两篇精读课文都紧扣语文要素,在特点鲜明的人物形象中蕴含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在本单元教学时,教师应引导学生从关注“写什么事”中,树立选择典型事例表现人物特点的意识;从关注“怎么写人”中,发现写人的方法在文中的表达效果。让学生在仿写练笔中,达成读写之间的初步迁移和交融。

一方面,要以精读课文为载体习得方法。第一篇课文以片段的形式编排,这种分解式的安排,可见教材对“写”的关注。每一篇选文都侧重对一种方法的渗透。如:《摔跤》侧重在动作描写;《他像一棵挺脱的树》是从“衣着”和“外貌”两方面对人物进行描写;《两茎灯草》里的那位吝啬鬼在临终之前还惦记着两茎灯草,则在典型事例的选择上提供范例;《刷子李》一文又是以曹小三的视角写刷子李的特点,侧重在借他人间接写出主要人物的特点。另一方面,要观察生活中的人,用所学习的方法来表现人。如:在教学《摔跤》后,可以让学生去观察同学间的一次争执;在教学《他像一棵挺脱的树》时,可以让学生观察一位同学,并以《她像一朵娇艳的花》为题,说一说这位同学的外貌。再比如,从《刷子李》曹小三心理活动的层层递进中,学习在描写人物心理活动时,可以层层推进的方法,并可以设计“做错了事,回家害怕家长责罚”的练笔情境,对自己的心理活动进行深入的刻画。教学时,教师应以文本为镜,帮学生谋篇,同时,让学生在阅读中学习“写”,以“写”促学生读更多的文本。通过分解、比较、归纳、仿创等方法,探究写作序列,帮助学生建构和运用语言,理解“人生百态”的内涵,从而去关注生活中的人。

2. 有效链接,于习作例文中尝试练笔。习作例文是学生进一步学习写作方法的媒介,它的运用是灵活多样的,既可以在写作前指导学生发现和学习例文的表达方法,也可以放在练笔后,用以对比、借鉴和提升。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关注习作例文的导学功能。如在练笔“初试身手”中的“课间十分钟,观察一位同学,试着用学过的方法写一写他”这一片段描写时,针对学生描写的投篮片段只关注到了语言和神态,缺少了对投篮动作的描写的问题,教师可以链接习作例文《我的朋友容容》中的第二自然段,先让学生圈画出容容取报纸的动作,学习作者通过“搬着”“爬上”“踮起”“取出”“爬下”“奔”“交给”等一系列动词,表现容容取报纸不易,体现容容助人为乐的人物特点。

其实,整个习作单元至少要走上两个来回。一是在“精读课文”中学习表达方法,在“交流平台”中提炼表达方法,在“初试身手”中尝试运用表达方法进行片段模仿。二是在段落的习作经验之上走向“篇”的写作:首先在“习作例文”中再品再悟,积累经验;然后在“习作”中综合运用方法,内化学生的写作技能与策略。从“小回合”走向“大回合”,习作渐进优化,充分展现了写作知识转化为写作能力的完整轨迹。

三、搭建学习支架,助力习作完成

学生在亲历学习过程中获得学习体验,形成言语表达能力,从文本的学习到最终学习成果的呈现,需要教师搭建一些“台阶”,助力学生完成单元习作。

1. 设计“人物记录卡”,积累习作素材。在教学伊始,教师可让学生先确定自己想要描写的人物,并观察、记录与之相关的典型事例,填写在“人物记录卡”上,为后续的单元习作做好素材储备。教师要每天组织学生对“人物记录卡”进行反馈,在交流中帮助学生找到人物的主要特点,提高他们对生活素材的敏感度。如此,学生有了多元的习作素材,在最后进行习作时,便能将目光聚集在“把一个人的特点写具体”上。

2. 绘制思维导图,形成习作思路。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绘制思维导图来让思维“可视化”,通过把所积累的素材进行归整,进一步提炼习作内容,形成思路。在单元“习作:形形色色的人”下笔之前,教师可先引导学生在脑海中回忆自己熟悉的或遇到的让自己印象深刻的人物,然后划分出“家庭”“学校”“社会”这三个分支,接着再分别从这三个分支入手,将不同的人不同的特点用相对应的事例依次罗列出来,最后抓住“典型事例”这一特点进行内容筛选,组成最佳的写作内容。对于典型的事例,还可以进一步拓展分支,增添写人的具体方法或写作的策略,使得人物特点更加鲜明。运用思维导图,让学生的写作不但有思路可循,而且言之有物。

指向表达的习作单元教学,应在读写结合中,突破单元习作训练点,引领学生拾级而上,真正让习作素养软着陆。

(作者单位:福建省惠安县涂寨中心小学  本专辑责任编辑:庄严)

猜你喜欢
例文习作课文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以例文引路,促妙笔生花
例文引路,读写相随
“未来的桥”写作指导及例文展评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