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永怀
校园文化是凝聚人心、孕育美丽生命和优秀人文之花的沃土,是学校优良校风的根源,是学校发展的灵魂,它具有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育人潜能。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拓宽学生的视野、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深远的意义。
一、依托地域特色,寻根探源龙文化
学校,是学生成长的摇篮,是文化传承的基石,更是托起明日希望之所在。如何打造精神传承,远比如何教育学生认字读书更为重要。我校地处城乡结合部,建校时间为22年,现有学生1500人,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占据了半壁江山。虽然建校时间不长,历史沉淀较短,但学校秉承“精细管理、特色办学”的思路,结合学校所处的地名和校名,充分挖掘学校所处龙山社区丰富的地域文化资源,把特色文化主要聚焦在“龙”字上,以“龙文化”为校园核心文化。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中国文化的象征。学校努力弘扬龙文化,汲取龙的精神的精髓,传承勤奋好学、诚实守信、团结合作、自强不息、勇于拼搏、奋发向上的龙精神,以文化为引领,构建多元育人模式,努力打造特色教育品牌。
二、挖掘龙文化内涵,明晰育人目标
“龙文化”具有丰富和深厚的文化价值、育人价值,蕴含着学校发展的态势和学生发展、成长、成才、成杰的轨迹。“人无精神不振,校无精神不强。”学校是培养人才的地方,精气神尤为重要,所以锻炼学生坚强意志、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培养学生文化素养相当重要。要使勤奋好学、诚实守信、团结合作、自强不息、勇于拼搏、奋发向上的龙精神在学生身上得以发扬延续,引领学生对龙文化内涵探究和挖掘至关重要。因此,我校基于对龙精神内涵的理解,结合育人目标,提炼出学校的办学理念:为学生健康成长奠基,努力培养新时代龙的传人。在这一办学思想指导下,我校确立了“扬龙的精神,做新时代龙的传人”的师生发展目标,以“博识、健美、向上、向善”为校训,在文化建设中赋予龙文化新的时代内涵,充分发挥其育人功能,希望把学生培养成为既有优秀传统美德,又有良好现代人格的新时代龙的传人。
三、构建龙文化教育环境,凸显环境育人功能
鲁迅先生曾说过:“要想造就天才,首先必须准备天才生长的土壤。”校园环境是培养学生诸多良好素质的土壤,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我校在校园环境设计上,处处体现龙的元素,彰显龙文化特色。我校是一所盆景式、花园式的校园,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13个鎏金大字“扬龙的精神,做新时代龙的传人!”,这是全校师生一致的奋斗目标——努力成为既有传统美德又有现代人格的龙的传人;校门口,办学理念墙“多彩龙小”的立体书造型、热情的跑道,色彩简洁明亮,展示了每一个龙小人昂扬向上的精神面貌;进入校园,就可以看到围墙上“云起龙骧,厚积薄发”的学校风采图文版块,主要有学校简介、创办历程、办学理念、“龙之骄子竞风流”、“龙的传人炫风采”等内容,多角度多层面介绍校园生活;龙头花阁里悬挂着学生亲手绘制的“追梦小龙人”主题创意伞画作品,寓意着龙娃们五彩斑斓的个性特征;开放式休闲书吧“小龙人悦读吧”旁有憨态可掬、造型各异的龙娃龙囡文化主题墙,书架上琳琅满目的书籍是学生的精神食粮;跑道边的龙文化长廊,有龙的传说、精神、礼仪、习俗,图文并茂,全方位让师生们感受中国龙的美好品质和积极特性;学校综合楼墙面巨幅百龙图,汇集着教师和学生们精心书写的形态各异的“龙”字。从校园文化到班级文化,龙文化涵盖校园的每一个角落,每个教室、每个楼层突出一个主题。每个班级都有自己各种形象的龙班标;教学楼每层的悬梁上,励志龙、感恩龙、才艺龙、博学龙等牌匾,寄托着教师对学生的期盼;楼梯、走廊、柱子上处处张贴着画有小龙人形象的安全、文明提示语,让学生时刻关注自己的言行,让校园处处起到育人的效果。
四、开展龙文化特色活动,构筑幸福成长乐园
我校充分利用社团活动,围绕“识龙”“制龙”“写龙”“说龙”“侃龙”“唱龙”“舞龙”开展了系列教育活動,丰富内容,活跃形式,挖掘内涵,提升效果。学校成立了男女舞龙队,让学生从舞龙活动中了解龙的知识、龙的精神,以学生舞龙中的感受以及舞龙的艺术作品张扬学生的个性,充分体现了深刻的德育内涵。同时把舞龙活动当成一种运动,通过舞龙运动强身健体,学校每学期开展一次“龙飞凤舞,翰墨飘香”师生书法比赛,体现了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学校创建了“智慧小龙人创客空间”,学生通过自行设计电脑建模、通过3D打印设备,实现自己小小发明家的愿望。为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学校设计了独具特色的校本作业“龙眼看世界”,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写作能力。为了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为终身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学校开展“鱼跃龙门我争先”的“龙争章”活动,设置了小龙人主题卡通形象:爱心龙、博学龙、礼仪龙、科技龙、才艺龙、勤劳龙、健体龙、自强龙、好读龙,分别让学生从9个德育目标去解读这些小龙人形象,引导学生在争章体验中了解龙文化内涵。为了丰富校园生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学校开展了“学雷锋、献爱心——小龙人在行动”、“龙行雨施,创绿、护绿进行时”、“龙的传人感念英烈之不朽”清明节祭扫、“鱼跃龙门、创意无限”科技节等主题活动,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将龙精神内化为自身的精神品格。
五、构建龙文化校本课程,促进特色发展
课程文化是学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和根本途径。我校积极推进校本课程建设,结合本校实际,努力构建具有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体系。我校组织教师根据不同年级要求,编写《龙腾桐江,龙小精彩》校本教材,在课堂教学中有机渗透龙文化,丰富课程资源,探究龙文化特色教育模式。校本教材的编写,根据不同学段儿童的年龄特征,结合学生对龙文化认知由浅入深的特点,对龙文化探究与实践的内容做了较为科学合理的安排,开发了《来龙去脉话起源》《龙马精神代代传》《龙腾虎跃身心健》《画龙点睛美名扬》《龙章凤函笔生花》《鱼跃龙门我争先》6套校本教材。校本课程的开发注重学生、教师以及学校的发展目标。结合校训“博识、健美、向上、向善”引导学生“学做人”,让学生在课程实践与体验中收获知识与技能,充满自信、锻炼能力、培养才干、全面成长。围绕学校总体目标,让教师结合自身特点,在目标管理的过程中自主设计个人发展目标,增强课程执行力和课程开发力,强化团队合作,走研究型教师发展之路,彰显个性、形成特色、专业成长。
(作者单位:福建省福鼎市龙山小学 责任编辑:林彦 刘贞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