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峰 霍文杰
中图分类号:F243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674-1145(2020)06-148-02
摘 要 高校基层党建工作的核心是党支部书记,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是高校党建工作的基础工程,当前背景下,全国各高校纷纷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和发展特色实施培育工程。但是实施过程中仍然存在支部书记对党建工作认识不深入、培育机制不完善、党建后备人才储备缺乏、激励保障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基于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基层党建工作的新要求,深入剖析“双带头人”培育工程实施过程中的原因,构建新型培育机制,为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提供新的途径。
关键词 高校基层党建工作 党支部书记 “双带头人”
高等教育发展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同时也是党支部建设的根本任务。高校教师党支部书记作为高校基层党组织的带头人,是强化政治引领、推动支部各项工作开展的推动者,对党支部书记进行培育有助于实现党建和业务的双轮驱动,达到基层党建、科研工作的双提升[1]。2018年,中共教育部党组《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高校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工程的实施意见》,明确高校教师党支部的培育要求和任务,为高校开展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机制的研究指明了方向、奠定了基础。
一、高校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面临的困境
当前高校不断推进“双带头人”培育工程,努力打造党性修养高、业务水平精、大局意识强、奉献精神足、工作活力旺的党支部书记队伍,更好的为高校长效、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力量。但是,在培育工程实施过程中,存在很多突出的问题。
(一)部分党支部书记胜任力不足
十九大以來,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基层党建工作要求越来越高,基层党支部的工作任务越来越复杂多样,对于党支部书记的政治敏感性、支部组织领导能力、党建工作技能等有了更高的要求。但是高校在选配高校教师党支部书记时,仅仅按照“双带头”的基本选任标准,选配专业技术职务高或者具有博士研究生学历的党员教师,导致一批业务能力强但党务工作经验缺乏的党员教师走上支部书记岗位[2]。部分高校教师党支部书记缺乏对于党建工作的深入认识,重视程度不够,仍然将工作重心放在教学科研上,从而影响党建工作实效。另一方面,由于党务能力缺失,难以在教职工思想政治教育上发挥政治把关作用,难以在意识形态问题上有效预判,难以在组织活动的开展上不断适应新变化、创新组织形式,切实发挥组织活动的思想教育作用。
(二)培育机制不完善
高校教师党支部书记选配之后,就投入到基层党建工作中,多数以会议简单培训为主,缺乏党建工作和党务能力的系统性、全面性的培育。党支部书记在开展党建工作过程中常常心有余而力不足,学习贯彻党的理论、传达上级党组织的精神、做好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开展师德师风教育、发展党员、开展组织活动等工作开展仅仅能够按部就班应付完成,浮于表面,难以做深做透做实,切实发挥党建工作在支部的政治核心。
(三)党建后备人才储备缺乏
部分高校对教师党支部书记的后备人才培养重视不足,以选配完成为主,缺乏整个党组织的长远考虑。而目前符合选配标准的党支部书记往往身兼数职,在党建工作中投入较少,履职能力不强。由于后备人才培养不足,难以选拔更加适合党建工作的优秀人才。
(四)激励保障机制不健全
当前,多数高校还没有建立起较完善的教师党支部书记考核评价制度,对党支部书记的党建工作重视不足、缺少激励保障、缺乏考核标准,于此同时,对支部书记要求完成的工作越来越多,长此以往,导致党支部书记开展工作的热情有所减弱,支部战斗力和凝聚力不断降低。
二、“双带头人”新型培育机制的构建
高校党建工作推进过程中,应当高度重视教师党支部“双带头人”的培育,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推进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齐头并进、共同提高,不断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因此,在培育过程中,需要结合新时代党建工作的发展要求、结合高校基层党组织的发展规律,创新理念、创新思路、创新方法,持续推动培育工程落到实处,切实发挥高校基层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
高校基层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工程是一项系统工程,体现系统性、动态性、长远性等特征,应用曹鸿兴教授提出的界壳论,构建高校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机制界壳系统。在界壳理论当中,任何一个系统,总是存在一个周界将系统本身与环境隔离开来,环境对系统的作用必须通过周界,反之,系统也必经过其周界影响着环境[3]。在界壳系统中,该周界由界壁和界门组成,界壁用来卫护系统本身,系统通过界门来与环境进行交换调整。
将高校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机制作为一个界壳系统,就可以引入开放度ρ和卫护度δ的概念。那么就可以探究该系统如何在外部环境发生变化是,如何调整,内部系统的质变如何影响环境。
如果某高校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机制的开放度较低,那么机制内部就不容易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在培育过程中,更加侧重于高校内部的培养,反之,开放度高,容易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难以结合高校自身的实际情况和特征进行培育。因此,依据外部环境和变化和内部培育质量的演变不断动态调整开放度和卫护度。当外部环境变化较快时,例如:上级党委对党支部培育工程提出新要求时,应当扩大开放度,将新思想引进系统,改变系统原本的结构,贯彻落实上级党委的决策部署精神。或者外部环境当中存在较多负面的思想时,应当适当调整界门,减少开放度,降低交换率,保障系统内部的培育工程不易受到负面思想侵袭。当内部培育质量变化时,例如:高校教师党支部书记培育效果显著,应当调整界门,扩大开放度,充分发挥党支部书记在各类外部环境事务的处理过程中的党建引领作用,做好党建宣讲、优秀党支部风采展示等,影响周边环境形成党建带动业务发展的氛围。
三、“双带头人”培育新思路
(一)应用系统思维,构建科学培育体系
按照系统的思维,一是构建自上而下的培育体系,从学校党委及二级学院党委角度,将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共同发展,构建良好的党建工作氛围;将“双带头人”培育作为党委重要的工作内容,强化责任和考核,切实开展培育工程;充分发挥基层党支部的重要作用,增强党支部在高校各类管理工作中的议事权和决策权。二是强化系统性的动态调整,针对不同的时代特征、党建工作新要求,动态调整支部建设,是支部建设始终与系部建设同向同行,不断将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紧密结合;始终保持加强教师党支部书记的动态培训工作,结合新内容、新思想、新要求,调整培训方案,切实不断增强党支部书记的党性修养,确保党支部书记能够具有较强的党务工作能力,实现党务和业务同向发力、联动提升;不断调整培养、培训和教育手段,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传媒手段,创新性的将线下培育与线上培育相结合,增强党支部书记培育效果。三是重视长远发展,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构建完善的党建引领、业务发展的全新格局,发挥基层党组织和教师党支部书记在教书育人中的带动作用和凝聚作用,发挥党支部在行政决策上的政治把关作用,确保教育教学和科研管理各项工作顺利完成。
(二)完善制度建设,提供切实培育保障
高校应当针对基层教师党支部书记出台相应的政策和制度、制定具体实施细则,构建长效培育机制。一是强化选拔机制,在高校教师党支部书记选拔过程中,不仅要重视一般标准,更要设定更符合党建工作的高水平的拔高标准,将政治素养高、对党建工作有热情、党务能力强、在师生中有威信等要素列入选拔标准,严格把关,切实选出党务、业务双优秀的党支部书记。二是完善激励奖励办法,给予党支部书记工作平台,协调党务和业务工作量;落实支部书记的激励补贴,不断增强教师党支部书记的岗位吸引力。三是强化考核评价,认真贯彻落实党建工作述职制度,加强工作考核,将考核结果与评优评先、选拔晋升紧密结合起来,促进党支部书记不断提升。
(三)加强培训培养,储备后备人才队伍
高校不断引进具有博士研究生学历的高端人才,将这些教师党员作为支部书记的后备人选进行培养锻炼,不断加强系统地教育培训,为党建工作开展储备后备人才。一是建立培育台账,将政治建设贯穿培育学习全过程,制定系统的党建理论学习方案,推动理论学习常态化,列入教师党员尤其是青年教师党员的培育内容;结合不同青年教师党员的不同情况,学院党委领导定向联系谈话,做好单独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引导,重视培养党务能力和业务能力,拓宽其发展通道。二是将培育过程中热心党务工作、党务能力和业务能力突出的青年教师党员列入院党委后备人才储备库,选为党支部副书记或党支部委员,注重引导其参与部分党建工作,不断在实践中磨砺培养、补齐短板,提升综合素养,确保教师党支部梯队建设完善,后备人才充足。
四、结语
高校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机制的构建对于全面提升高校党建发展,不断提升党支部的凝聚力、战斗力、组织力,深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有着重要的意义。针对当前党支部书记培育工程与党建工作要求不相匹配的现状,高校应当树立系统性的观念,确保全面保障和动态调整相结合,推动党建工作全新发展,形成“双带头人”培育的新格局。
★【基金项目:河北省高校党建研究课题《高校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机制研究》(项目编号:GXDJ2019B083)】
参考文献:
[1]刘海邦.全面从严治党下高校教师党支部“双带头人”培育路径探究[J].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20,22(1):41-43.
[2]陳森青,魏雪婷.“双带头人”培育工程:生成理路、现实困境与思路创新[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8,22(6):13-18.
[3]曹鸿兴.界壳论精要及其应用[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