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创伤及术后下肢肿胀的防治研究

2020-08-31 07:49
中国医药指南 2020年20期
关键词:活动度患肢骨科

(湖北省松滋市第二人民医院,湖北 松滋 434217)

骨科创伤在现代创伤中占比高达1/2~1/3,且多数患者肢体创伤或经手术治疗后容易引发不同程度下肢肿胀、疼痛症状[1],随着病情发展,可能引发骨筋膜室综合征,致使肢体残缺,对患者日常生活造成严重影响,因此加强对骨科创伤患者下肢肿胀的有效防治十分必要。目前临床中对于下肢肿胀的主要治疗方法包括药物、肢体抬高、锻炼等[2],不同治疗方式效果存在一定差异,基于此,在本次研究中,将针对我院自2015年7月至2019年7月我院收治的198例骨科创伤及术后下肢肿胀患者采用不同治疗方式效果进行深入分析和讨论。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5年7月至2019年7月我院收治的198例骨科创伤及术后下肢肿胀患者为本次研究观察对象,以数字随机分配原则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99例;对照组男59例,女40例,年龄22~51岁,平均年龄(36.5±14.5)岁,左下肢35例、右下肢64例,其中胫腓骨骨折20例、髌骨骨折69例、股骨骨折10例,应用常规药物治疗。研究组男60例,女39例,年龄23~51岁,平均年龄(37.0±14.0)岁,左下肢37例、右下肢62例,其中胫腓骨骨折21例、髌骨骨折68例、股骨骨折10例,应用中药联合循环驱动康复仪治疗。本次研究所有参与患者与家属知情同意,其性别、年龄、肢体创伤情况等基础资料对比未见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满足对比要求。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纳入标准:①所有患者均经由X线、B超检查显示下肢存在关节积液;②患肢周径>健侧肢体周径;③既往无患侧肢体功能障碍或手术史者;④患者或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下肢静脉功能障碍病史者;②凝血功能异常者;③合并内分泌系统疾病或肾功能障碍者;④既往有复杂损伤史或肢体麻痹史者[3]。

1.3 方法:对照组中患者应用常规药物治疗,给予患者七叶皂苷钠(生产企业:南京南大药业有限责任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83572)0.1~0.4 mg/kg行静脉注射,每日1次;并早创伤早期给予局部冷敷,抬高患肢,每天给予20%甘露醇(生产企业:浙江济民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19993599)250 mL静脉滴注,每天2次,适当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症状;以循序渐进方式指导患者活动关节与肌肉。观察组中患者则应用中药联合循环驱动康复仪治疗,由我院自拟中药橘术四物汤,配方:白术、白芍、桂枝、独活、羌活、牛膝、木瓜各10 g,红花、陈皮各8 g,甘草3 g,将诸药合用加水煎煮,每日一剂,早晚分服。并应有循环驱动康复仪,指导患者呈坐位状或半卧位状,将肿胀的患肢置于仪器气室结构的压力气套中,选择间歇性启动模式,根据患者肢体肿胀程度设定压力指标,每天2次,每次持续30 min;两组患者均持续治疗2周。

1.4 观察指标:对比两组患者应用不同方式治疗后的临床效果,若患者经治疗后下肢肿胀症状消失,患肢关节可活动度在0°~110°,且患侧肢体功能基本恢复至正常生活与工作,但在下蹲动作时受到一定限制,即为治疗显效;若患者治疗后下肢肿胀症状有明显改善,关节可活动度在0°~90°,患侧肢体功能有恢复,做下蹲动作时有明显疼痛反应,即为治疗好转;若患者治疗后下肢肿胀、肢体活动度比较治疗前无明显改善,患侧肢体无法伸直或屈曲,则为治疗无效;总有效率=(显效+好转)/总例数×100.0%[4]。统计两组患者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包括疼痛、药物过敏、食欲减退、呼吸困难等。观察患者治疗前后患肢关节活动程度。

1.5 统计学方法:将本次研究观察数据均纳入至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与分析,计数资料以%表示,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经治疗后的下肢肿胀改善效果对比:根据两组间统计数据显示可得知,观察组患者经治疗后下肢肿胀改善总有效率为92.9%,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77.8%,观察组联合治疗效果比较对照组更理想,两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经治疗后的下肢肿胀改善效果对比[n(%)]

2.2 两组患者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疼痛4(4.0%)例、药物过敏2(2.0%)例、食欲减退4(4.0%)例、呼吸困难1(1.0%)例,总发生率为11.1%;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药物过敏2(2.0%)例,无其他不良反应;计算结果:不良反应发生率(χ2=6.764,P=0.009),根据数据显示,观察组患者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

2.3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患肢关节活动情况:治疗前对照组患肢关节活动0°~15°45(45.5%)例、16°~30°42(42.4%)例、31°~45°12(12.1%)例;观察组患肢关节活动0°~15°46(46.5%)例、16°~30°43(43.4%)例、31°~45°10(10.1%)例,计算结果:0°~15°(χ2=0.020,P=0.887)、16°~30°(χ2=0.020,P=0.886)、31°~45°(χ2=0.203,P=0.653);两组治疗前患者关节活动度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对照组患肢关节活动0°~70°14(14.1%)例、71°~90°54(54.6%)例、91°~130°31(31.3%)例;观察组患肢关节活动0°~70°4(4.0%)例、71°~90°32(32.3%)例、91°~130°63(63.6%)例,计算结果:0°~70°(χ2=6.197,P=0.013)、71°~90°(χ2=10.120,P=0.001)、91°~130°(χ2=20.920,P=0.000);观察组治疗后患者关节活动度在91°~130°占比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近年来,因交通、建筑行业发展致使的骨科创伤发生率持续增高,对人们身体健康与日常生活带来了不便;而在行骨科创伤治疗或手术后常并发下肢肿胀症状,这不仅会影响治疗效果,甚至可能对患者患肢造成二次损伤,加重病情[5]。导致下肢肿胀的发生主要是因患者机体骨骼受到创伤后或手术后,在神经系统作用下脑垂体会产生大量利尿素,使得身体中水分过多,而机体对于水分吸收能力不足,诱发水肿[6]。同时肢体创口部位存在大量纤维蛋白,蛋白质在创口合成物增多,易引发低血蛋白症,当纤维蛋白增加时,机体中氨基酸氧化加重,可引发下肢肿胀。作为一种骨折软组织受损后的反应,下肢肿胀可表现为肢体局部水肿、血液循环障碍、感觉迟钝、活动受限等症状,部分患者可能出现皮肤暗红、温度增高或下降,活动时关节疼痛反应等[7],若不能及时展开治疗,则会延长患者住院时间,增加关节粘连、肌肉萎缩风险。

七叶皂苷钠主要用于创伤或手术所致肿胀、静脉回流障碍性疾病中,具有抗渗出、消炎、改善血液循环的积极作用,有助于促使机体提高ACTH与可的松血浆脓毒,促使血管壁PGF2α分泌,将机体中自由基清除,提高静脉张力,促使淋巴回流,对血管壁起到保护作用[8]。但该药物的应用易引发肾脏器官或呼吸系统病理反应,对静脉造成损伤,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基于此,在本次研究观察组中应用中药联合循环驱动康复仪治疗,中药组方中白术可燥湿利水、健脾益气,白芍能缓中止痛、消瘀血、通顺血脉,桂枝可温经通脉,用于关节痹通效果良好;独活、羌活能通痹止痛、祛风除湿,牛膝、木瓜、红花则能逐瘀痛经、引血下行、活血化瘀,甘草调和诸药、缓急止痛,诸药合用可发挥抗菌抗炎抗病毒作用,并促进肢体血液循环,改善血液循环障碍症状[9]。而循环驱动康复仪的应用则可减轻肢体疼痛,借助气泵进入气囊时对肌肉与血管进行充气加压,从而促进血液回流,降低血液黏度,抑制纤维化[10]。若将两种方式联用则可发挥协同作用,在有效抑制炎症的同时促进水肿吸收,提高组织通透性,避免创口硬结,加速血管微循环速度及创口愈合,达到内外共治的效果。因而观察组经治疗后临床效果比较对照组提高,且不良反应减少,患肢关节活动度明显改善,联合应用效果理想。

综上所述,对骨科创伤及术后下肢肿胀患者给予中药联合循环驱动康复仪治疗,可促进下肢肿胀改善,降低不良反应发生,改善患肢关节活动度,临床应用效果显著。

猜你喜欢
活动度患肢骨科
股骨髁间骨折术后患肢采用特殊体位制动加速康复的效果观察
基于Delphi的运动处方对断指再植术患者手功能、手指活动度及患指感觉恢复的影响
536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与疾病活动度的关联性分析
NLR、C3、C4、CRP评估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度的比较分析
现代骨科“三新”之光——快速康复外科、现代数字骨科、冲击波治疗的临床应用
MRI联合超声成像评价类风湿性腕关节炎患者关节活动度的价值
乳腺癌病人术后患肢功能锻炼的护理干预及实施效果分析
一种水垫式患肢抬高枕的设计及应用
Rigid ureteroscopy in prone split-leg position for fragmentation of female ureteral stones:A case report
Perceptions of the osteopathic profession in New York City’s Chinese Communit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