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胜兰
(文山市种子管理站,云南文山 663000)
农业要增收,种子是基础。种子是种植业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农业生产最基本的、最不可替代的生产资料,居于农业生产链条的最上源,也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优良的农作物种子对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稳定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种子是提供人类的主要粮食来源,同时也是食品和医药工业的重要原料,是世界各国出口创汇的重要农产品。目前我国种业发展的既定目标就是要实现种子“生产专业化、经营企业化、管理规范化、育繁销一体化、生产用种商品化”,要依托种业的发展不断增加农民收入,带动地方农村经济发展壮大。种子是种业的延续, 种业本身有着巨大的经济效益,其对全球各地农业发展也有着极其特殊的战略意义。
通过对文山市种业现状的阐述,在分析种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结合种业发展趋势,提出文山市种业发展方向、政策机遇、管理思路、培训措施以及服务与引导对策,探讨解决文山市种业未来发展的定位、规划、布局等发展方向,进一步强化种业的影响力,为农业安全生产和种植业结构调整以及现代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和依据,为政府决策和行业发展提供一个视角和借鉴。
文山市位于云南省东南部,地处东经103°43′~ 104°27′,北纬 23°06′~ 23°44′,北回归线横穿全境,东北部与砚山县接壤,南部与马关县相邻,东南部与西畴县相接,西部与蒙自市连接,并与屏边县一河相隔,最高海拔2991.2 m,最低海拔618 m,市境分为西部高山峡谷区,西部边缘中山区,北部低山丘陵区,东部中山区,南部中低峰丛区,西南边缘陡坡峡谷区,中南部中山区,中西中北部中低山区8个不同类型的山岭地区。全市国土面积2977 km2,辖7乡7镇3个街道137个村委会(社区),共有耕地面积2.73万hm2,其中田7100 hm2、地2.02万hm2。山区半山区种植面积占80%,是典型的山区农业市。2019年全市完成农作物播种面积8.75万hm2,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5.42万hm2、经济作物播种面积4.05万hm2、其他作物播种面积907 hm2。
自2007年种子管理体制改革至今,进入文山市经营种子的企业已达到119家,建立二级种子批发商17户,零售商140余户,从业人员达343人。在全市境内登记注册的种子企业只有7家,其中注册资金100万元的4家,50万元以下的3家,这7家种子企业共有营业场所530 m2,仓库面积1725.5 m2,种子检验室面积178 m2,种子加工房面积856.8 m2,种子检验人员5人,种子生产技术人员5人,种子加工贮藏人员5人,科研室面积50 m2,检验仪器24台。
由于现有的种业企业起步晚、起点低、投入严重不足,加之企业的发展理念建立在购进及卖出之上,所以种子企业对品种研发几乎是一片空白,随着种子市场的发展及文山市8个不同类型的山岭地种植要求,也有个别企业涉入到新品种的研发,但育种体系不完善,设施落后。
由于种子企业起步晚,投入不足等,没有自创品牌品种,种子生产不乐观。2019年只有云南佳佳福种业有限公司繁育常规品种“文陆稻4号”“文陆稻6号”“文麦14号”。全市100%的大春“两杂”所需种子全部靠州外和省外企业调供。
到目前为止全市没有专业的种子市场,主要依托19个乡镇、街道、集市由零售商销售。2019年全市共销售“两杂”(杂交玉米、杂交水稻)种子49.74万kg(含粳稻),品种达241个,其中水稻92个,玉米149个。品种的数量,销售价格由州外种子企业确定,制约因素较大。
经营自主知识产权品种利润空间较大,反之利润空间较小。种子企业要实现效益最大化和发展,就必须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品种。目前,文山市种业公司由于市场容量、环境条件等原因,没有建立属于自己企业的育种机构及繁育基地,即使有自己1~3个品种也是从科研单位买断产权开发经营,且都是常规品种,因此无自主研发品种,已成为制约文山市种业现在乃至较长时期内实现效益最大瓶颈。
在文山市种子企业中相当一部分规模小、资金投入少、检验加工设备少或比较陈旧甚至没有,技术力量薄弱。一些种子企业以经营常规种子为主,档次比较低、盈利差、投入严重不足,且多是家族式管理,缺乏现代企业必须具备的管理和运行机制,对整个种子市场缺乏宏观上的了解较少,对种业发展趋势缺乏研究,对企业长远发展缺少规划。
到目前为止,在文山市区域内,政府对农业企业的粮食深加工、蔬菜加工等加工业扶持较多,但种业的发展还没有得到政府的扶持和优惠,基本处于空白,因此,政府应加强对种业的扶持力度。
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 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见》及《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 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的若干意见》,加大种业发展政策扶持力度,全面提升种子企业的加工能力,市场竞争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开创种子企业新优势,保障全市的种子供给,为粮食安全稳定奠定坚实的基础。
针对文山市种子企业规模小、科研实力不强的局面,为打造出能带动文山种业发展的龙头企业,推动文山的种业发展,政府要在政策信贷等方面给予支持。通过政策引导、深化改革对有发展潜力的企业进行扶持,从数量和质量上全面提高,促进整个种子行业的迅速发展。
1.高度重视种业的发展。政府及农业农村主管部门要把推进种子市场监管体系的发展作为重要的基础产业来抓,纳入“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内容,认真做好现代农作物种业的规划工作。深化种业管理体制改革,健全管理机构,加强队伍建设,将种业管理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每年工作经费不少于20万元,确保管理工作正常运行。
2.加大种业的投入。每年把种业发展专项资金纳入财政预算,并及时安排,重点用于种子质量检测体系建设、种子市场监管、种子批发市场、良种科技开发、繁种基地建设。同时紧紧抓住国家和省级发展现代种业的机遇,科学合理编报项目,争取国家和省市对文山现代种业发展的支持。金融机构也要把扶持文山种业发展作为信贷支持的重点,加大信贷投入。
3.种子企业作为农业龙头企业要加以扶持。一是政府应当制定出扶持农业龙头企业的具体政策,确保国家农业农村部《关于扶持农业产业化经营重点龙头企业的意见》和云南省政府印发的《中共云南省委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扶持农业龙头企业的意见》(云发〔2011〕1号)及《文山州地方税务局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实施方案》(文地税发〔2012〕29号)中所制定的各项政策的落实,特别是国有商业银行要对实力强、资信好的农业龙头企业给予一定的授信额度。核定农业龙头企业资产过程要灵活,如种业的基础设施、繁育基地等应视为企业的资产,也可以作为抵押物。二是农业、计划、金融等有关部门要支持保险公司为农业龙头企业设立专项险种;税务部门给予遭受突发性自然灾害打击的农业龙头企业再次减免税收;财政给予补贴以及银行提供短期贷款等政策上的支持。
4.建设品牌认证及鼓励政策。政府应建立种业名优品牌认证和评选制度,对企业选育出的突出、稳定、适应性广、产量高且优质的品种应给予鼓励。
税务部门要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育繁推一体化种子企业税收优惠政策;在企业贷款、多功能用地、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给予优惠政策,对种业实行保险;种业企业仓库、场地、办公生活用房所需土地视为农业用地;鼓励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对种子收储的信贷扶持;粮油农作物种子收购享受与国家粮油收购同样的优惠政策。
加快建设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以产、学、研结合的种业技术创新体系,实现“生产专业化、经营企业化、管理规范化、繁育销一体化、生产用种商品化”的种业发展目标。对刚起步的种子企业,一是农业农村主管部门要出台相关政策,选派和鼓励懂技术、会管理的种子生产经验较强的技术人员下派企业;二是加强管理制度建立,规划企业的发展计划,积极建立引导基础性的育种研发;三是引导企业增强创新意识,积极寻求与科研和院校的有效合作,做到育种、材料、技术、人才等基本要素资源整合,加快新品种的选育过程。
为推进种子生产区域化、专业化,农业农村主管部门应结合企业发展需求,科学布局,制定全市区域内种子生产优势区规划,引导种子企业向种子生产优势区域集中,逐步实现区域化、规模化。
1.加强种子生产基地建设。一是分区域、分作物建设优势种子生产基地,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将生产基地内的耕地划入基本农田,实行永久保护,确保种子生产长期稳定;二是支持种子企业建立稳定的种子生产基地,在依法自愿有偿和不改变土地用途的前提下,采取合资、入股、租用等土地流转方式,构建种子企业与制种大户、专业合作组织、农民长期的契约合作关系;三是改进种子生产技术和培训农民的种子生产技能,提高单产,用效益来引导群众,拉动群众积极参与基地建设。
2.加大投入,强化基地基础设施建设。由于对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足,加之种子生产的特殊性,水成了制约种子生产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因此政府在高产、稳产建设项目规划内容中,应与种子生产基地规划相互协调,多渠道争取资金,向种子生产基地倾斜,加大建设力度。在基地建设内做到沟渠、水管网、机耕路等综合配套,彻底改变“雨养农业”现状,确保种子生产能力,为农业生产用种提供保障。
积极从全国各地种子生产企业引进水稻、玉米新品种进行观察试验。选择出产量高、品质好且适应文山市不同区域海拔类型的品种进行育种、繁育、推广,丰富文山市优质品种资源缺少的状况。扩大种子经营规模,增加资本积累,扩大育种研发,让广大群众享受到新品种的实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