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活动对预防脑出血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效果分析

2020-08-29 07:02王秀利
中国医药指南 2020年21期
关键词:脑出血心率血栓

王秀利

(东港市中心医院 营养科,辽宁 东港 118300)

脑出血属于一种非常常见的临床疾病[1],主要是因为颅脑损动脉血管壁损伤或堵塞、压迫等,病理性变化引发的一种脑血管多发疾病[2]。疾病的危害大、进展快,对患者的生命安全威胁非常大[3]。虽然目前临床上针对该疾病均能取得一定的疗效,但是疾病的致残率还是很高。患者康复治疗是一个漫长过程,且大多时候患者均需要卧床休息,此时,如何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LEDVT),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则成为一个关注的焦点问题[3-5]。近年来,根据相关报道指出,急性脑出血患者采用积极有效的早期活动护理,能明显提升患者的疗效,降低疾病引发的伤残症状,提高患者整体的生活质量。基于此背景,我院对脑出血患者采用早期活动干预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效果进行探讨,研究对象选取自我院的2016年2月至2019年2月,随机从时间段就诊的脑出血患者中抽取其中的150例为对象。整理具体的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研究对象选取自我院的2016年2月至2019年2月,随机从时间段就诊的脑出血患者中抽取其中的150例为对象。对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发现患者采用了两种不同的护理模式。将其中常规护理的纳入对照组(n=75),早期活动干预的纳入观察组(n=75)。对照组中男性42例,女性33例,年龄最小45岁,最大78岁,平均年龄(66.48±5.60)岁;观察组男性43例,女性32例,年龄最小43岁,最大77岁,平均年龄(66.50±6.50)岁。患者一般资料比较无差异(P>0.05),可对比研究。患者均经过CT颅脑诊断确诊为脑出血,符合脑血管会议制定的临床诊断标准[6]:①脑血肿、脑积血;②首次发病。排除[7]:①心、肝脏及肾等器官严重合并症;或功能异常患者;②颅内出血。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研究经过伦理委员会批准实施。

1.2 干预方法: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术后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血糖等,待患者生命体征指标全面稳定后,对患者持续监护,定期给患者叩背和翻身,避免压疮或血栓;观察组实施早期活动护理干预,增强护理干预,具体实施如下:①体位护理,术后患者卧床期间,护士帮助患者多调整体位,切忌不能使用枕垫,避免影响正常的静脉回流;②早期肢体锻炼,持续监护,观察患者病情变化,术后2 h帮助患者进行早期的肢体被动活动,如抬高后脚跟,悬空下肢小腿于床上空;护士或者家属指导患者进行下肢双足被动外翻、内旋及环转等运动,15~20次/分,持3~4次/天,被动形式锻炼患者的小腿肌群的活动能力,挤压小腿肌群,加强患者腓肠肌、股四头以及股二头肌等关节和组织的按摩,从肢体远端逐渐向近端移动,15~20分/次;护士指导患者活动膝关节,麻醉效果消失之后,还要指导患者合理锻炼臀大肌、腓肠肌及股四头部位的肌肉收缩功能,提升患者的组织功能;患者进行踝关节内外翻运动,正确进行深呼吸。所有训练都是3~4次/天,运动期间护士和家属陪同,及时观察患者的耐受情况,一定要指导患者以自身觉得舒适和可承受为前提,进行有效的训练,避免过于急切,而损伤了组织神经或韧带。术后12 h后,患者意识清晰,指导和鼓励患者可进行主动运动和深呼吸运动,此时记录患者的血压和心率。③饮食护理:患者以半流食为主,鼓励患者多饮水,锻炼吞咽能力;黏稠的流质食物,促进术后排便,避免便秘,及时清理分泌物,避免咳嗽等,以改善下肢静脉回流,预防血栓。

1.3 观察指标:比较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监测患者心率和血压生命体征指标水平。

1.4 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均纳入到SPSS20.0软件系统中,进行对比和检验值计算,计数资料进行卡方检验,平均数±标准差数据资料行t检验,当P<0.05为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比较:观察组中仅3例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4.00%,对照组中14例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18.67%,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χ2=4.485,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比较

2.2 患者术后6 h的血压、心率监测结果比较:术后6 h观察组与对照组的血压及心率比较无差异(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术后6 h的血压、心率监测结果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术后6 h的血压、心率监测结果比较(±s)

3 讨 论

脑出血患者临床手术治疗的成功率非常高,患者的存活率因此也得到明显提升[8-13],但是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并发症的概率非常高,导致疾病的致残率和致死率明显提升。且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具有一定的隐匿性,如果不加强预防和护理,一旦确诊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则会大大降低术后预后质量,甚至会增加对患者生命安全的威胁,治疗难度明显增加[14-15]。调查资料显示[16],LEDVT发生主要是因为下肢深静脉血运障碍,静脉回流受阻而导致血瘀或者血栓,患者可能出现肿胀和疼痛,增加了患者的身心痛苦。或者是因为术中或术后血液成分、血流等发生了改变,回流受阻等,就会引发血栓,手术操作时,使用的麻醉药物或麻醉方式会对附近的血管扩张产生影响。很多脑出血患者术后因为伤口疼痛,患者很畏惧肢体活动,或者不愿意配合护士进行早期的活动,就会引发下肢肌肉收缩功能障碍,进而肌肉明显萎缩,影响局部血液流的正常回流,就会形成血栓。而脑出血术后患者发LEDVT的最高峰时间段是术后6 h,因为患者需要保持绝对平卧的状态休息,此时非常容易引起LEDVT[16]。临床上常见的LEDVT主要包括小腿深静脉、腘静脉、股深静脉、股浅静脉及股总静脉等。大部分患者都需要长期卧床,所以,脑出血患者术后发生LEDVT也非常常见。所以,对于脑出血患者术后一定要加强有效的护理,积极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这是护士必须重视的关键护理内容。

早期有效的、正确活动,在术后尽量指导患者进行卧床被动运动,并且尽可能的监督患者进行床下活动,预防血栓形成。在术后早期的活动,能改善血液回流和局部微循环,有效减少和预防LEDVT。在术后2 h帮助患者进行下肢、踝关节等组织部位的运动,在卧床的情况下,患者可以完成内外翻、环转等动作[17];同时,护士或者家属配合给患者的远端、近端组织部为进行按摩、翻身。最终观察组患者在积极的早期活动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明显降低,患者术后6 h的生命体征稳定,安全无明显不稳定,研究表明,早起活动能预防和降低LEDVT的发生率。研究相关报道指出[18],在脑出血患者术后进行早期活动,能改善下肢静脉内部血流,并且根据腿部肌肉的收缩作用,能进一步提升向心回流的动力学,有效保持下肢抬高,也能促进下肢静脉血液回流。另有文献指出[19],每分钟30圈的速度环转脚踝,屈伸下肢1 min等运动,都能明显增加平均血流。但是,在早期按摩时,护士一定要控制力度,不能用力过猛,轻轻挤压,促进肌肉收缩及血流回流等速度,从而达到更加理想的LEDVT预防效果[20-21]。

综上所述,早期活动用于预防脑血栓术后患者LEDVT,能明显降低LEDVT的发生率,取得理想的效果,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脑出血心率血栓
脑出血联合慢性不可预知温和刺激抑郁模型大鼠的行为学相关性分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出血的疗效观察
心率多少才健康
防栓八段操 让你远离深静脉血栓
扩大翼点入路改良手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并脑疝疗效观察
高血压脑出血外科治疗进展
三种血栓各有堵点
阿司匹林对“红血栓”无效
离心率
离心率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