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 璐
(大连市中心医院健康医学中心超声部,辽宁 大连 116033)
多发性大动脉炎(TA)是累及主动脉、主动脉相关分支及肺动脉的一类慢性系统性的肉芽肿性炎症[1-2]。此类病变多从动脉外膜起病,并逐渐向动脉内膜处发展,并最终致使管腔狭窄或发生管腔闭塞,多发性大动脉炎患者病情进展后可能引起相应的组织器官缺血、缺氧,甚至导致组织坏死,症状严重者可对其生命造成威胁[3-4]。该病多见于年龄20~30岁的青年女性。发病部位常见于主动脉、颈动脉及锁骨下动脉等多部位,其中,颈动脉为高发部位。由于该病的起病相对隐匿,患者在早期往往缺乏特异性的临床表现,在临床诊断具有较高的误诊率[5]。DSA是作为该病的传统检查方法,但由于DSA检测的有创性及部分患者存在对比剂使用禁忌证,该方法在临床诊断应用有限。随着当前超声诊断技术的进步及仪器分辨力、图像处理技术的发展,超声检查技术在大动脉炎活动性的应用开始广泛。研究以探讨多发性大动脉炎颈动脉受累的超声表现并评估其临床价值。
1.1 一般资料:纳入本院2016年7月至2020年2月收治30例多发性大动脉炎颈动脉受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患者均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诊断TA,TA诊断应用美国风湿病学会1999年对大动脉炎的分类标准诊断,患者发病年龄均<40岁,肢体间歇性运动障碍、肱动脉的搏动减弱、双上肢收缩压的差值>10 mm Hg、动脉造影显示异常、锁骨下动脉与主动脉杂音(符合上述3项及以上诊断)[6-8]。研究纳入男性患者10例、女性20例,患者年龄范围18~38岁,平均年龄(28.2±3.7)岁,患者病程2个月~5年,平均病程(14.2±4.1)年。患者主要临床症状表现包括上肢血管脉搏微弱、无脉搏等,合并存在经常性晕厥或存在脑梗死症状。患者入组前均签署知情权同意书,研究内容经院伦理委员会的审批通过。
1.2 方法:对患者均进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扫描。扫描仪器选择日立Hi Vision Preirus彩色多普勒超声扫描仪进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扫描。超声探头选用高频线阵探头。对于体型肥胖、颈部相对较短、颈总动脉的起始部及颈内外动脉的检查困难患者,可结合采用凸阵探头进行辅助检查。将聚焦点设置在颈动脉的管腔中心水平位置,调节灰阶增益与时间增益补偿,并对图像的质量进行优化,对需进行图像切面测量部分进行充分放大。扫描前令患者保持去枕平卧体位,检查时头向后仰,使颈部充分暴露,在进行一侧颈动脉检查时,使患者头向其对侧偏斜约45°。依据颈总动脉-颈动脉分叉处-颈内动脉-颈外动脉顺序依次进行扫描。进行灰阶超声扫描显示患者颈动脉长轴切面与短轴切面,并进行多节段与多部位图像存储,观察患者颈动脉有无存在受累,受累节段所处位置与范围大小,管壁回声的特点,管腔扩张、狭窄或闭塞状况及管腔内血栓形成状况等。选取颈总动脉长轴切面对TA患者的受累颈动脉管壁厚度进行测量,在测量过程中将一个测量游标置于内层的高回声线内缘处,另一个测量游标则置于管壁的外侧高回声线内缘处,二处连线需与管壁的长轴相垂直。对每个测量点均进行3次测量,并取3次平均值作最终的测量值。
1.3 观察指标:(1)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扫描诊断标准:应用颈总动脉MT的厚度值进行诊断,以颈总动脉MT厚度值<1.0 mm表示诊断正常。(2)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管腔狭窄诊断则以该处血流速度与血管的狭窄程度作为诊断标准。依次分为血管正常、血管狭窄程度<50%、血管狭窄程度50%~69%、血管狭窄程度70%~99%及血管闭塞:①血管狭窄程度<50%:舒张末期血流速<45cm/s、收缩期血流速峰值<125 cm/s、颈内动脉(ICA)PSV与颈总动脉(CCA)PSV比值<2.0;②血管狭窄程度50%~69%:舒张末期血流速45~100 cm/s、收缩期血流速峰值125~230 cm/s、PSVICA/PSVCCA 比值在2.0~4.0;③血管狭窄程度70%~99%:舒张末期血流速>100 cm/s、收缩期血流速峰值>230 cm/s且PSVICA/PSVCCA比值>4.0;④血管闭塞:未见血流信号。
1.4 数据统计:应用SPSS20.0对研究涉及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处理,计数数据均以百分率(%)形式描述,组间对比χ2检验。以P<0.05表示对比差异存在统计意义。
2.1 彩超扫描血管壁改变情况:30例患者血管壁改变情况主要表现颈总动脉受累与周边动脉受累,60条颈动脉受累中,颈总动脉受累46条、颈总动脉受累发生率76.66%,颈外动脉受累7条、颈外动脉受累发生率11.67%,颈内动脉受累7条,颈内动脉受累发生率11.67%。颈总动脉受累患者经诊断44条发生动脉壁IMT弥漫性增厚、弥漫性增厚发生率95.65%,2条局限性增厚、局限性增厚发生率4.35%。
2.2 彩超扫描血管腔改变及诊断效果:30例患者彩超扫描血管腔均发生改变。60条颈动脉受累中,血管完全闭塞4条。余病变呈向心性狭窄、喇叭状的扩张,血流信号检查发现近端的血流变细、且血流流速变快。血管远端的血流速度降低,多呈低阻血流、静脉样的流速曲线。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作为诊断金标准,分析结果显示彩色多普勒超声扫描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的诊断一致性较高(P>0.05),见表1。
表1 患者血管腔改变及不同方法诊断效果
多发性大动脉炎是一类发生于大动脉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针对该病的流行病学研究显示,该病主要呈全球性的分布,在我国常见于青年女性群体[9]。多发性大动脉炎颈动脉受累患者常见萎靡、发热、体质量下降、食欲不振、头晕头痛及颈痛等症状[10-12]。发病者往往颈动脉受累在多发性大动脉炎患者的发生率大。临床上该病的早期症状缺乏特异性,容漏诊或误诊、且该病的病程较长,易对患者的生活造成严重干扰[13]。多发性大动脉炎并颈动脉受累常见发生于具弹性纤维组织大动脉等部位,主要指受外力或内部被结构破坏导致弹性纤维断裂、纤维坏死。在临床中,超声扫描与DSA检查此类患者常见显示颈动脉血管腔狭窄或闭塞[14]。DSA检查是该病的传统检查方法,其具有较高诊断率,是该病的诊断金标准。但在DSA检查中患者往往感觉疼痛,同时该方法无法检查大动脉炎早期的动脉管壁血液流速与血管管腔的狭窄状况。随着当前超声扫描技术与仪器设备的更新发展,超声检查对大动脉炎早期诊断的准确性不断提高,且超声检查的分辨率较高,能清晰显示出患者的颈动脉血管壁结构及其内部血流速度情况,超声检查可通过血管壁增厚程度及该处血流速度,对血管狭窄、阻塞或血栓形成进行判断。研究30例患者彩超扫描血管腔均发生改变。60条颈动脉受累中,血管完全闭塞4条。余病变呈向心性狭窄、喇叭状的扩张。血流信号检查发现近端的血流变细、且血流流速变快。血管远端的血流速度降低,多呈低阻血流、静脉样的流速曲线。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作为诊断金标准,分析结果显示彩色多普勒超声扫描的诊断一致性较高。研究结果提示,超声扫描对于颈动脉受累检查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综上所述,大动脉炎颈动脉受累患者可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进行诊断,其诊断准确性高,且能明确患者血管壁增厚程度及该处血流速度,对血管狭窄、阻塞或血栓形成可进行有效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