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力民
每年的研究生招生考试前几个月,网络广告频现各种备考攻略、辅导培训,高呼拒绝“二战”!回想42年前,我自己就是一名“二战”考生,如果算上正式的报名,那就有“三战”的经历了。
1978年被定义为改革开放元年,其实在1977年就发生了石破天惊的“开科取士”。这年9月25日结束的教育部会议宣布恢复高考招生制度,12月中旬举行考试,被称为1977级的大学生将于1978年2月入学,与恢复高考招生几乎同时,中国科学院招收研究生报告于9月底获批,报名随即开始。
教育部全力以赴的是高考招生这一难事(为筹集足够多纸张来印制试卷,甚至申请动用特种用纸),但中国科学院单独宣布招收研究生,这是不可想象的,教育部必须急起直追,高招、研招一把抓,于是就有10月12日国务院批转教育部《关于高等学校招收研究生的意见》。教育部与中国科学院竞跑的结果,催生出11月3日教育部、中国科学院联名《关于1977年招收研究生的通知》,变化时代办事效率之高也堪比今日的“最多跑一次”。
研究生招生比本专科招生当然要复杂得多,各招生单位必须逐个专业、逐个导师地拟制招生计划,考试科目五花八门,甚至一些合格的导师是否还在岗也需要一一落实。决策当局终于发现二三个月内研究生开考根本不可能,1978年1月10日,教育部决定1977、1978年合并招收研究生,从事实上取消了11月3日通知所界定的1977级研究生,中国教育史从此只有1977级本专科生,而无1977级研究生。
十年中断了上进之路,现在有了路,甭管是高考、研考,甭管录取率高低,对于急切寻找出路的人,什么办法都愿意试一试。事后统计参加首次高考者570多万人、录取率4.76%,参加首次研考者6万多、录取率16.8%。如果包括那些动了心,最终各种原因(譬如政審吧,记得前年重庆教育考试院抛出“政审不合格将不能参加高考录取”引发社会舆论沸沸扬扬,然后又出面道歉,而在当年政审可是真真切切的一把刀子!)没有进考场者估计是一支近千万人的报考大军吧。大学毕业10年的我,也匆匆地加入了报考大军。
教育部、中国科学院决定联名招收研究生之前,我就报考了中国科学院,准考证都已收到,待到联名招收研究生通知一出,赶快退掉了科学院的报名,毕竟报考普通高等学校的回旋余地大得多。然后,1978年1月10日教育部关于合并招生的决定又将我的身份变为1978年考生。
“文革”后的首次研究生招生考试定在1978年5月5日至7日(考前不久又紧急通知推迟10天),备考时间约有半年,考完不久收到的成绩单赫然有一门专业课为零分!我虽然不能准确估计自己的成绩,但零分是绝不可能的。吃惊之余,赶紧给有关方面发电报、挂长途电话、写信,无非是申辩,请求查询。又登门找县招生办公室出具我没有交白卷的证明。程控电话出现之前的长途电话成功率极小,多半是白等一天。当时似乎未想到要赴京上访,也许是考虑费用吧。
时间一天天过去,最终竟有某个环节使我的申诉“上达天听”,报考的北京大学来信表示歉意——我的分数登录错误,“零分”考卷应为50多分,然后说该成绩也未达复试标准,报考材料转往下一志愿。当初我并未想到这里有一个漏洞,复试标准是什么怎么没有说呢!
若干日后,第二、第三志愿学校的“鼓励”通知也来了,事实上各校复试都已结束,那一年考生资源充足,也不在乎我一个。
事已至此,别无他法,我只好作来年的打算了,于是再降为1979年考生。至于“零分事件”的背景,例如北京大学出错原因、是否应追责?是否有位真正的零分考生挪用了我的成绩,他后来有什么奇遇等等,就不得而知了。如果放在网络时代,即使我自己不去深究,被他人或媒体触发一下是完全可能的。
竟会有零分考卷!现在的考生恐难以想象,“文革”后首次举行的高考与研考,没见过的事情就多了:外语考试可以使用词典等资料;一门课程3个小时考下来只得两三分者并非罕见;有人参加高考连专科录取标准都达不到,转考研究生却成功了;我所在的考场有两位胜利油田的工人师傅报考“唐宋诗词”研究方向——唐诗宋词谁不会呀?
1979年度研究生招生考试时间是6月2日至4日,印象很深的是考试科目顺序:外国语、三门专业课、政治理论课,而1978年度考试却是将政治理论课排在第一位。政治课考试时间排在最末,考生得以在精力充沛、状态良好时考最难的科目,考完头两天,人虽疲惫不堪,但因难关已过却是压力顿减,当晚我们住招待所的考生一块凑凑政治复习内容,好好睡一觉再去轻松面对最后一场考试,这一年入学的8000余研究生想必对此有所感触。
1979年的研考没有设复试阶段,录取标准是三条:所有课程平均60分以上;外语50分以上;专业课平均60分以上且单科不低于40分。我的具体成绩分数记不清了,反正是三条都符合,遂以第一志愿录入山东大学数学系。
政治理论课只考了50多分。有一道题问当年对越自卫反击战的发起时间、撤回时间,完全没有印象,只能瞎蒙。实在是没有花多少时间准备,亏得考试前夜大家互相凑出来不少内容,所以很满意这个分数了。与三条录取标准比较,这个策略也是合理的。如果我加大政治理论课复习投入,就算能多得10分(录取标准的指向很明确——政治理论课超过70分就意义甚微了),但换来的可能是其他四门课丢失几分,将滑到失败的边缘。事实上,政治理论课阅卷老师一般不会让你轻易得高分,特别是问答题,评分弹性很大。
1979年的考研为何将政治理论考试排在最后呢?一直不知道有什么说法或背景。考生的素质不一、备考方略各异,考试科目安排顺序的不同有可能导致录取人群的重排,对个人而言这就是“运气”了!
(责任编辑:武学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