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发展战略下新疆高校图书馆发展策略

2020-08-28 10:37林宏磊
西部论丛 2020年9期
关键词:发展策略高校图书馆新疆

林宏磊

摘 要:本文在分析新疆师范大学图书馆的概況和存在的问题基础上,从馆藏建设、队伍建设、资源“引进来”和“走出去”、功能布局等方面提出发展策略,以便新疆高校图书馆能够把握和适应“一带一路”战略契机,助推新疆地区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和地区经济、文化的繁荣。

关键词:一带一路;新疆;高校图书馆;发展策略

“一带一路”发展战略的提出,对高校的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疆师范大学坐落于“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核心区,如何顺应“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需要,扩大影响力将成为重点工作之一。而作为发展支撑力量的新疆师范大学图书馆如何在“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抓住机遇,大跨步推进图书馆事业的大发展,是摆在新疆师范大学图书馆面前的一个重大问题。

一、现状分析

1、新疆师范大学图书馆现状

新疆师范大学图书馆现由黄文弼图书馆、昆仑校区图书馆、文光校区图书馆、4个专业分馆以及3个资料室组成,面积约5.8万平方米,纸本资源约153.1万册,电子图书39.3万册,基础性、专业性、外文等各类型数据库31个。现有在编职工83人,获得博士、硕士学历的20人,获得高级职称的22人。

2、存在的问题

(1) 总体规划滞后,定位有待加强

在“十三五”规划的开局期和 “一带一路”发展战略的双重背景下,新疆师范大学图书馆可谓占尽地缘优势、资源优势、政策优势,但总体规划明显滞后,依旧以资源建设作为未来发展的核心,难以摆脱历史遗留问题的窠臼,缺乏全局性、战略性、前瞻行和指导性。尽管也提出了队伍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的规划,但受各方面因素的限制,短时间内难以实现。

(2)文献信息资源建设滞后,无法满足实际需求

受财政方面的限制,新疆师范大学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建设严重不足,特别是地方特色文献资源。新疆地处多语种、多民族区域,且处于丝绸之路的核心区,因此,各语种文献、各民族文献、国内外丝绸之路文献是文献信息资源建设的重点。尽管新疆师范大学图书馆积极筹措并建立了蒙文资料中心、基础教育特藏室、黄文弼特藏馆、丝绸之路等,但地方特色文献资源严重匮乏。

(3)馆员队伍建设滞后,服务深度、广度欠缺

如前所揭,新疆师范大学图书馆的馆员不论是高学历馆员还是高级职称馆员均仅占四分之一强,学历结构、职称结构明显不合理,且年龄结构、民族成分结构、学科结构等也不合理。这些都直接导致了馆员服务意识差、服务功能低、获取资源的成本比较高,无法深入到教学、科研中。

(4)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匮乏

新疆自治区高校图书馆缺乏全区层面上的整体规划和设计,全区范围内高校图书馆资源建设各自为政,兼有资源不足和重复建设现象。据笔者所知,新疆师范大学图书馆与地区内其他高校图书馆间没有共建共享资源,甚至最基本的馆际互借也名存实亡。新疆师范大学图书馆开展的文献传递业务主要依托国家图书馆、内地与新疆师范大学有支援关系的高校图书馆。

二、发展策略

新疆地区是少数民族聚居区,多民族、多语种,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新疆高校图书馆在跟随图书馆发展大趋势不断推进移动化、智能化、数据化的同时,还应找准发展定位,特别是针对民族特色、地域特色、“一带一路”发展战略所需要的文献信息资源需求,提出符合自身情况的发展愿景。

1、大力发展以学科建设、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为主的文献信息资源建设

“高等学校图书馆是学校的文献信息资源中心,是为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服务的学术性机构,是学校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校园文化和社会文化建设的重要基地。”[1]高校图书馆最主要、最根本的任务还是为学校的教学、科研提供支撑。新疆师范大学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建设首先要保证本校的学科建设需求,应围绕着博士单位建设立项学科、硕士一级学科、国家级研究中心、自治区重点学科、自治区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自治区重点实验室等为中心,实现基本上覆盖学校所有学科范围。

在此基础上,新疆师范大学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建设应尽可能保证鲜明的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新疆地区维吾尔文文献、哈萨克文文献、柯尔克孜文文献等民族文献丰富,应尽全力全部收藏,建设和发展少数民族特色馆藏,进而打造少数民族特色文献数据库等。已经建设的的特色馆藏,应不间断增加相应的文献信息资源,特别是丝绸之路文献、西域文献。只有建立具有丰富有特色的文献资源,才能为“一带一路”政策提供源源不断的智力支持。

2、培养专门人才,提升服务技能

高校图书馆服务学校教学、科研,除了文献信息资源外,还需要各种人才。在新技术环境和新服务理念的双重驱使下,馆员必须提升服务理念和技能,创新泛学科化服务体系,有意识地将服务融入教学、嵌入科研。以嵌入科研为例,从建设学科资源、征集科研需求、培养科研信息能手、搭建学科虚拟平台、信息素养教育、科技查新、课题咨询、情报服务、科研成果产出与保存等各方面都需要图书馆馆员的参与。这就需要培养专门人才,必须提高现有馆员的服务技能,通过业务培训、人才培养以及控制人才流失等措施保障图书馆馆员的技能提高。只有馆员素质的全面提升,真正参与到学校的教学和科研中,才能让馆员有动力、图书馆有活力,用更多热情和精力投入到“一带一路”建设当中,为新疆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提供信息服务。

3、借助合作平台,大力建设共享资源

新疆高校图书馆在自身建设文献信息资源的同时,还应借助各种平台,共建共享资源。新疆师范大学与东中部许多高校建立了合作关系,新疆师范大学图书馆应借助合作的平台,积极与各学校图书馆沟通,大力建设共享资源;积极促进参加上海合作组织大学的高校图书馆、中国——中亚国家大学联盟的高校图书馆、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高校图书馆共建共享文献信息资源;积极参加“一带一路”高校战略联盟,并共建共享资源。新疆高校图书馆之间只有加强资源和服务的共享,才能更好的为“一带一路”沿线地区和国家提供信息服务和智力支持,实现共同的发展。

4、借助孔子學院、民文图书等媒介,将文献信息资源输出出去

新疆境内诸多少数民族与中亚各国人民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相同的语言文字,相近的文化传统,相似的民俗风情,加之地缘毗邻,因而,开展面向中亚国家的文献信息资源输出,新疆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新疆高校图书馆可以以孔子学院和新疆地区特有的民文文献为媒介,将文献信息资源输出出去。新疆师范大学在吉尔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建有3所孔子学院,各类汉语教学点分布于哈萨克斯坦等11个国家44所大专院校,新疆师范大学图书馆可以通过图书互赠、远程数据、本地镜像等方式与孔子学院、汉语教学点所在学校图书馆合作建设图书馆分馆。

新疆地区的维吾尔文、哈萨克文等民文文献,特别是民文古籍,比中亚国家较为丰富。新疆高校图书馆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向中亚国家高校图书馆宣传介绍新疆本土的民文文献。

5、合理布局,搭建“一带一路”交流平台

随着“一带一路”发展战略的提出,越来越多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留学生到新疆来学习,新疆高校图书馆应当针对他们来华学习汉语、了解中国历史文化及社会发展等特殊需求来建立双语甚至多语种的标识指示体系和服务指南,成立专门的阅览室,将中文学习资料,有关中国历史、旅游、社会发展的书籍及“一带一路”外文专业书籍集中摆放,方便留学生借阅,把图书馆建成为促进“一带一路”建设的国际文化交流平台。

三、结语

新疆高校图书馆应以“一带一路”发展战略为契机,主动关注教育环境改变及教学模式改革,积极顺应移动化、智能化、数字化、“互联网 + ”等新趋势,反思自己的不足,重新进行自我定位,建设一个资源丰富、特色鲜明、服务深广、队伍素养高的学术化、信息化、网络化空间。

注 释

[1] 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15年12月30日。

参考文献

[1] 张佳丽、蔺继红,“一带一路”沿线高校民族图书馆发展策略,大 连 民 族 大 学 学 报,2017年第4期,第305-309页;

[2] 植素芬,高校图书馆助力“一带一路”建设的服务策略———以国内“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四省区高校为例,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17年第4期,第100-104页;

[3] 吴建中,新丝路 新作为谱写“一带一路”图书馆建设新篇章,图书与情报,2016年第6期,第7-12页;

猜你喜欢
发展策略高校图书馆新疆
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案例分析
微信公众平台在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中的应用研究
体育旅游产业的特征及发展策略探讨
在线视频用户付费的商业模式研究
形成合作意识,促进学生体育竞技能力发展
浅谈我国电视真人秀节目存在的问题及发展策略
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实践探讨
高校图书馆电子资源的宣传与推广
新疆多怪
新疆对外开放山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