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1927-1937 年)苏州禁烟问题研究

2020-08-28 11:37赵昂
西部学刊 2020年13期
关键词:民国时期鸦片苏州

摘要:近代以来,鸦片由西方殖民者传入我国,并在全国范围内迅速蔓延,对近代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等方 面造成了严重的祸害。从晚清政府到民国初年以及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历届执政者对于苏州地区禁烟毒或多或 少做出了一定的努力。1927-1937 年期间,南京国民政府将苏州定为开展禁烟运动的重点区域,通过完善禁烟机 构,颁布禁烟法规,开展禁烟舆论宣传,以及建立禁烟医疗体系等措施,虽未能彻底肃清烟毒,但也在一定程度上 打击了烟毒的泛滥,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

关键词:鸦片;民国时期;苏州;禁烟

中图分类号:K26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CN61-1487-(2020)13-0086-03

近代以来,鸦片贸易作为西方殖民者入侵古老东方 大国的手段之一,引发了严重的社会问题,给中华民族 带来了沉重的灾难。地处交通便利、经济富饶的苏州也 是深受烟毒之害,作为历届政府财政收入来源的重要区 域,从晚清到民国初年以及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历届执政 者对于苏州地区禁烟毒或多或少做出了一定的努力,但 对于处在内忧外患且孱弱的历届中央政府而言,现实的 窘迫导致他们禁烟政策的执行往往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1927 年后,南京国民政府始终以一种积极主导的姿态参 与苏州禁烟活动的治理,虽未能彻底肃清烟毒,但也在一 定程度上打击烟毒的泛滥,取得阶段性的成效。

一、近代苏州烟毒问题

鸦片俗名大烟、烟土,又名阿片,具有止痛、麻醉等药 用价值。宋朝时便有药用记载,到了明朝始称“鸦片”, 明朝李时珍在其著作《本草纲目》中也有相关介绍。18 世纪初,主要由葡萄牙人从事向华输入鸦片,作为进口药 材向其征税。到 70 年代,英国商人为了攫取巨额利润, 确定对华鸦片政策,开始对华大量输入鸦片。鸦片在全 国范围内迅速蔓延,烟毒的泛滥对近代中国政治、经济、 文化等方面造成了严重的祸害 [1]。

据记载,鸦片在乾隆末年已传入苏州,1820 年书法 家包世臣在《安吴四种》中指出:“苏州一城,食用鸦片 者远超十万余众。”[2]  可见鸦片在苏州泛滥由来已久。 据统计,晚清政府开始禁烟运动之前,苏州地区至少有烟 馆 1960 家,烟店或烟铺 910 家。民国初期,斜塘小镇烟馆 之多,二三里地便有明目张胆经营者七八家。1932 年《大 光明》报载“:苏州烟窟三百家”。[3]  这是有统计数据的, 私卖鸦片的零星土贩更是不胜枚举,数量之多,令人咂舌。

苏州地区烟毒如此泛滥与当地市场需求大,吸食人 数众多有直接关系。起初,由于鸦片数量稀少、价格较高, 吸食鸦片者多为达官贵人。随着鸦片的大量泛滥,后来的低级官吏、士绅、差役、兵丁、农民、僧侣、妓女等各级社 会人员均有加入。1934 年吴县成立禁烟委员会,登记注 册的烟民有近一万五千余名,但由于吸食鸦片者往往名 声不佳且属于明面上的违法行为,因此大量吸食鸦片者 往往匿而不报,基于国际通行计算方法,隐性烟民数量高 达十倍之多。

烟毒的泛滥给美丽富饶、人文荟萃的苏州带来了沉 重的灾难 [4]。对于个人而言,一方面,鸦片的吸食是极易 上瘾的,长期食用对人体健康会造成不可逆的伤害,严重 者昏厥、呼吸衰竭甚至死亡。另一方面,鸦片腐蚀肉体的 同时也扼杀了吸食者的灵魂。为官者旷其职守、读书者 荒废学业,工商者商业倒闭,种田者田地荒芜。对于社会 而言,一方面败坏社会风气,影响社会稳定。对于大量中 下层瘾君子而言,一旦烟毒的资金难以负担,往往采取卖 儿卖女,甚至走上偷窃、抢劫等犯罪行为,加剧社会的动 荡与不安。另一方面,苏州本是繁华富庶、商贾云集之地, 然而烟毒的泛滥消耗大量商业资本,对苏州民族工商业 的发展造成了沉重的打击。

二、1927 年前苏州禁烟治理及其成效

1901 年,晚清政府开始推行新政,制定禁烟章程,设 立相应的禁烟机构。民国初期,尽管政局混乱,但无论是 领导革命党人推翻清王朝的孙中山还是 1912 年继任中 华民国临时大总统袁世凯,以及后任的北洋军阀,为维护 其统治利益在禁烟问题上大致能够保持一致。

苏州是历届政府财政收入来源的重要区域,对于苏 州地区禁烟毒,从晚清到民国初年以及北洋军阀统治时 期的执政者不同程度的推行禁种、禁运、禁售与禁吸的 “四禁”政策,可结果往往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但不同时 期苏州地方官员,如两次任官江苏的林则徐、太平天国时 期的李秀成、署理江苏巡抚谭继洵和谭序初、民国初年的 江苏都督程德全等一大批苏州地方官员都积极主导禁烟运动,加之民间组织的积极参与,断断续续的禁烟运动还 是很大程度遏制了苏州地区烟毒的泛滥。

三、1927-1937 年期间的苏州禁烟运动

1927 年 4 月,国民政府定都南京,苏州不仅仅因其 靠近南京,而且苏州毗邻上海,是烟毒泛滥的重灾区,因 此成为国民政府开展禁烟运动的重点区域。从最初的“寓 禁于征”到“断禁”,再到“两年禁毒、六年禁烟”,在不 同的阶段南京国民政府始终以一种积极主导的姿态参与 苏州禁烟运动的治理。虽未能彻底肃清苏州地区烟毒, 但也在一定程度上打击烟毒的泛滥,取得阶段性的成效。

(一)禁烟机构的完善

苏州地方服从南京国民政府的政策,进行了一系列 人事的调动,建立了一批禁烟机构。1927 年 8 月 20 日, 江苏省禁烟局委任梅荣为吴县禁烟分局局长 [5]。1928 年 1 月,委任沈祖绵担任吴县禁烟经理分局局长,后又改 换凌以忠担任吴县禁烟分局局长。1928 年 5 月,将原来 的吴县禁烟经理分局名义取消,改名为吴县禁烟局,戒烟 的职能未发生改变。1931 年江苏省成立禁烟查缉处,撤 销之前的吴县禁烟分局,重新在吴县设立分处,加大对烟 贩的惩处力度。同时,联合县党部、拒毒会、教育会、商会、 工会等多个部门成立监督委员会加强对禁烟工作的纪律 监督。1933 年至 1936 年期间,陈果夫主政江苏,尤为重 视禁烟运动的开展,加强对禁烟工作的指导。1933 年 6 月,南京国民政府成立省禁烟委员会,苏州当局积极响应 号召,积极筹备设立吳县禁烟委员会 [6]。

在 1935 年开展的“两年禁毒、六年禁烟时期”,蒋介 石裁撤禁烟委员会并亲任禁烟总监,负责全国戒烟工作。 按照最新公布的《禁烟实施办法》和《禁毒实施办法》, 吴县地方政府联合党政军学各机关及法定团体,每隔三 个月开展宣传大会一次,直到 1937 年 11 月苏州沦陷,吴 县地方政府遵守中央政令稳步推进禁烟工作。

(二)禁烟法规的颁布

在禁烟机构完善的同时,禁烟法律法规的颁布也是 应运而生。1927 年 9 月由财政部出面组织禁烟活动,起 草并颁布南京国民政府成立以来首部禁烟法律文书:《禁 烟暂行章程》,主要条例共 13 条,简而言之,是继续采用 北伐时期的“寓禁于征”政策,将分散于各地方势力手 中鸦片的专卖权收归国有。政府向烟贩收税,保证南京 国民政府对鸦片市场有着绝对的垄断权借而缓解军费和 财政压力,以达到名利双收的目的 [7]。

由于“寓禁于征”禁烟政策触及民间团体的核心利 益遭遇强烈抵制,加之北伐的逐步胜利,“寓禁于征”禁 烟政策很难再继续执行下去。南京国民政府于 1928 年9 月又颁布的《禁烟法》(条例七条)和《禁烟施行条例》(条例十九条),尽管颁布的条例内容有所差异,但核心思 想是一致的,即确立断禁为主的强硬禁烟政策。其主要 内容包括:废止先行颁布的《禁烟暂行条例》;所有烟民 限于 1929 年 3 月 1 日前戒烟;凡有以下行径者,如参与 栽种罂粟,制造和贩售鸦片、吗啡、海洛因等项毒品,均按 照相关处罚条例进行惩处;如若有公务员以身试法,参与 上述违法行径,将依据颁布的《禁烟法》以及《禁烟施 行条例》的最高处罚条例进行惩处 [8]。吴县的监委会遵 循江苏省党部监委会通令,迅速采取行动,通告严禁国民 党党员吸食鸦片,鼓励检举揭发,一旦查实本县国民党党 员如若吸食鸦片必严惩不贷。

由于南京国民成立初期政局不稳以及各方原因的综 合叠加,无论是禁烟初期的“寓禁于征”还是“断禁” 政策对烟毒问题的解决都微乎其微。为维护中央政府的 良好形象同时平息国内外各界对于政府禁烟不作为的不 满情绪。1935 年 4 月,南京国民政府以一种更加强硬的 姿态发起为期六年的“两年禁毒、六年禁烟”运动。蒋 介石亲任禁烟总监督查全国禁烟工作,军事委员会随即 公布《禁烟实施办法》和《禁毒实施办法》两部法规, 主要包括行政法规和治罪法规两大类,细分为 36 项禁 烟禁毒法规,涉及鸦片的种植、运输、吸食等各个环节 [9]。 南京国民政府以一种更加强硬积极的姿态来试图根除烟 毒之祸。应该说,苏州在 1937 年 11 月沦陷之前,苏州地 方政府严格按照国民政府公布的禁烟禁毒标准作为本地 制订禁烟禁毒的法律依据。同时,苏州地方当局还因地 制宜制订众多符合本地实际情况的规定,如以重金鼓励 检举烟贩、吸食者、种植者等等,为遏制烟毒泛滥、惩治毒 贩做了大量的工作。

(三)禁烟舆论的宣传

禁烟不仅仅需要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群众的积极 参与也是至关重要的。禁烟舆论的宣传又是重中之重, 禁烟舆论宣传将有助于整个禁烟工作的顺利开展。苏州 当局主要通过召开众多禁烟会议、加大对学校学生宣传 力度、举办“六三”禁烟纪念会等多种形式向大众普及 烟毒之祸害,讲解政府的禁烟政策,从而劝导人们珍爱生 命、远离烟毒。

为响应南京国民政府号召,顺利推进禁烟工作的开 展,苏州政府多次召开禁烟会议,积极布置禁烟工作,商 讨禁烟工作对策。如 1929 年 3 月 7 日,吴县县政府联合 地方法院审判、检察厅、公安局、国民党党部、总工会、总 商会、教育联合会等众多团体筹备召开禁烟会议,并制订

《吴县禁烟会议组织条例》。会议于 1929 年 3 月 20 日共提议议题 25 项,合并通过 15 项,主要包括:加强禁烟教 育宣传、打击私运、私售、加大查缉力度、严格执法、完善烟民戒烟措施等。此后,吴县县政府又多次召开禁烟会 议,针对禁烟过程中出现的实际问题不断加以修改、调整 禁烟政策,稳步推进禁烟工作,严格贯彻执行中央的禁烟 政策。

吴县县政府也注重加强对学生进行戒烟宣传教育, 防患于未然。如 1934 年 9 月吴县教育局转发吴县禁烟委员会 18 号训令,向教职工以及学生详述政府禁烟的办 法,并令转告与家属亲友,一体周知为要,通过学生、家 庭、社会三位一体宣传力度,扩大禁烟宣传的效果。同时, 吴县教育局组织“以禁烟为中心的中小学学生禁烟演说 竞赛”等多种形式的禁烟宣传方式。除此以外,吴县县 政府根据国民政府 1929 年确立的“六三”禁烟纪念日,一方面,纪念林则徐先生于 1839 年 6 月 3 日虎门销烟的 壮举,另一方面,通过“六三”禁烟纪念日召开众多禁烟 会议、举办纪念宣传活动、张贴大量禁烟宣传标语进行了 经年累月的禁烟宣传活动。

(四)禁烟医疗体系的建立

在禁烟机构的完善、禁烟法规的颁布、禁烟舆论的宣 传的同时,苏州地方政府也注重禁烟医疗体系的建立。 一方面,苏州当局积极配合中央政府宣传实施禁烟政策, 普及烟毒之危害。另一方面,由于政府禁烟经费的补助 和出售禁烟药获取利润,促使大量医院、诊所、药房的建 立。这些戒烟机构的建立对帮助瘾君子成功戒烟起了重 大作用,同时为招揽生意纷纷宣传自己的戒烟广告,也间 接地宣传了戒烟思想。此外医院或诊所采取多种方式帮 助烟瘾者科学戒烟,如广泛收集戒烟良方,大胆尝试国内 外戒烟药的治疗,积极引导吸食者科学服用,在引导瘾君 子积极科学戒烟的同时,努力完善善后措施,培训基本的 生活技能,帮助其尽快重返正常社会生活。

1934 年 10 月,在东北街奉直会馆成立的吴县戒烟 所大胆尝试广泛收集而来的戒烟偏方,如“发泡法”“递 减法”“自己血清注射法”和“蛋黄素戒烟法”进行戒 烟 [10]。虽无法确定其科学依据以及效果如何,但对鼓舞 禁烟者下定禁烟决心还是有一定帮助的。物理药物戒烟 的同时加大对成功戒烟同志的宣传力度,以精神感染的 方式增强戒烟者信心,助其早日脫离烟毒之害。

四、1927-1397 年苏州禁烟综合评价

国民政府从最初的“寓禁于征”到“断禁”,再到“两 年禁毒、六年禁烟”,在不同的阶段南京国民政府始终以 一种积极主导的姿态参与苏州禁烟运动的治理。苏州地方政府严格贯彻中央政令,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禁烟活 动,成效显著。

据不完全统计,在 1927 至 1937 年南京国民政府主 政禁烟期间,吴县公安局查缉烟贩平均每年有数百起之 多,对烟贩的打击颇有成效,大量烟贩受到法律的制裁 [11]。 与此同时,随着政府的禁烟活动的不断深入,禁烟思想的 普及传播,鸦片吸食场所和烟民数量也在不断地减少。 但国民政府时期苏州禁烟活动的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不 足。一方面,苏州毗邻上海,是以英日为首的殖民者对华 烟毒贸易的主要集散地,处在内忧外患且孱弱的中央政府 无法从源头上铲清烟毒。另一方面,国民政府的执政者出 于经济权衡始终很难完全下定决心肃清烟毒之害。这就 导致从执政当局到基层执法者的禁烟效果大打折扣。

尽管抗战前十年南京国民政府时期苏州禁烟活动并 没彻底肃清烟毒之害,但从总体上看,是积极的、有一定 效果的。主要体现在:一方面,大批烟毒案的破获,大量 毒贩受到了法律的严惩。另一方面,鸦片吸食场所和烟 民数量都在不断减少,禁烟思想也深入人心,社会经济、 秩序、风气等方方面面也日渐好转。

参考文献:

[1] 张海林 . 苏州早期城市现代化研究 [M]. 南京 : 南京大学出 版社 ,1999.

[2] 何盛明 . 财经大辞典 [M]. 北京 :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1990.

[3] 蒋民国 . 近代苏州烟毒问题及其治理 [D]. 苏州 : 苏州科技学院 ,2010.

[4] 储伊宁 . 試析近代江苏鸦片贸易的社会危害 [J]. 南京社会 科学 ,2001(12).

[5] 苏州档案馆馆藏吴县地方法院 . 关于委任梅荣为吴县禁烟 分局局长的公函 [Z]. 档号 I08–008–0011–011.

[6] 马模贞 . 中国禁毒史资料 [M]. 天津 : 天津人民出版社 ,1998. [7] 王金香 . 中国禁毒史 [M]. 上海 :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5.

[8] 蒋秋明 , 朱庆葆 . 中国禁毒历程 [M]. 天津 : 天津教育出版 社 ,1995.

[9]《苏州海关志》编纂委员会 . 苏州海关志 [M]. 苏州 : 苏州 大学出版社 ,2009.

[10] 陈晖 . 苏州市志 [M]. 南京 : 江苏人民出版社 ,1995.

作者简介:赵昂(1995—),男,汉族,江苏淮安人,单位为 苏州科技大学,研究方向为中国近现代史。

(责任编辑:王宝林)

猜你喜欢
民国时期鸦片苏州
鸦片种植与甘青社会经济互动(1928—1937)
“洋苏州”与“新苏州”演奏和弦
毒品极其昂贵,为何晚清穷人也抽得起鸦片
基于“鸦片泛滥”的史学阅读及教学价值追寻*——以《鸦片利益链条上的中国人》的探究为例
苏州一光
民国时期新蔡的圩寨
民国儿童图书馆的发展及其当代启示
浅析民国时期“宛西自治”的历史背景
苏州十二忆
说个好苏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