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毛泽东树立马克思主义信仰的轨迹探析

2020-08-28 11:37孙子豪
西部学刊 2020年13期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信仰轨迹

摘要:青年毛泽东树立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的轨迹几经波折。一进北京,初次认识到马克思主义,但由于种 种原因,毛泽东在此时并未将其作为自己的信仰,而是更倾向于克鲁泡特金的无政府主义;回到长沙,毛泽东投 身“五·四”运动,在组织“五·四”运动工作的过程中,将马克思主义和无政府主义同时贯穿于其中。二进北京, 毛泽东深入了解马克思主义,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蓬勃发展;从北京再到上海,经陈独秀启迪后,真正接受马克 思主义。回到长沙,毛泽东将马克思主义信仰寓于行动之中,经过多番思想斗争,与马克思主义之外的多种思想 划清界限,成为坚定马克思主义革命者,之后前往上海参加中共一大,最终成为中国马克思主义的领军者。

关键词:青年毛泽东;马克思主义信仰;轨迹

中图分类号:A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CN61-1487-(2020)13-0022-03

青年毛泽东树立马克思主义信仰的过程并非一帆风 顺,在“五·四”新文化运动大潮的推动下,无政府主义、 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等各种新思潮涌入中国,呈现百家争 鸣的局面,这一方面推动了思想的解放,另一方面却也造 成了志在救国于水火的先进青年们的思想困扰,在实践 的锤炼中,毛泽东经过多番考察权衡,最终选择接受马克 思主义,树立了马克思主义信仰。

一、一进北京—马克思主义信仰萌芽之扎根

毛泽东在 1918 年 9 月第一次进北京,初次接触到马 克思主义,为之后树立马克思主义信仰奠定了基础,但毛 泽东此时并未选择直接接受马克思主义,而是在客观环 境以及个人主观因素的双重作用之下,暂时驻足于克鲁 泡特金的无政府主义。

(一)初识“马克思”,初生信仰之萌芽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 义。”[1] 十月革命后,李大钊等少数敏锐的知识分子翻译 发表马克思主义的文章,开始在中国掀起马克思主义的 波澜。1918 年 9 月,毛泽东第一次到北京,也就是在这 一年,他在担任北大图书馆助理员期间读到了这些先进 的知识分子们翻译的马克思主义的著作和文章,对于马 克思主义和十月革命有了初步的认识。

毛泽东第一次入京与马克思主义的此番短暂接触, 使毛泽东开阔了眼界,了解到与此前所认知的资产阶级 民主思想所截然不同的新思想,这的确给毛泽东留下了 较为深刻的印象,也为此后树立马克思主义信仰,为马克 思主义事业奋斗终生埋下了伏笔,然而这种思想对此时 的毛泽东来说也仅仅停留在留有印象阶段,他此时抓住 的是另一种更富有激情与迷惑性的思想。

(二)感性的驱使,心归“克鲁泡特金”

毛泽东的第一次北京之行,实在是难以称得上是一段安乐的旅程。衣不遮体、食不果腹、居无定所,可以称 得上的是对毛泽东北京日常生活的真实写照,唯有依靠 一份北大图书馆工作的微薄收入才得以艰难地维持日常 开销,再加上湖南与北京生活习惯的天壤之别,使得毛泽 东倍感艰辛。除了客观环境,更多的是心理上的问题。 毛泽东在个人交往方面难以觅得知己,在向新文化运动 的领袖请教时也是四处碰壁,毛泽东曾回忆说:“我打算 去和他们攀谈政治和文化问题,可是他们都是些大忙人, 没有时间听一个图书助理员说南方话。”[2]  贫寒与空虚 的双重压迫使毛泽东难以静下心来仔细钻研一番主义, 感性因素在与理性因素的交锋中逐渐占据上风。

此时的北京作为新文化运动的中心,思想界“百家 争鸣”,无政府主义是其中具有相当地位的一股思潮,而 克鲁泡特金正是无政府主义的代表人物。其主张绝对自 由、反对一切统治和权威,这种主张正契合了当时毛泽东 因被人排斥所充斥着的孤独感与叛逆感的心理,“像任 何一个无政府主义者一样,毛泽东更了解他反对的是什 么,而不太清楚他拥护的是什么。”[2]“而且就他个人而 论,那年冬天他的生活没有明确目标,正好与无政府主义 合辙。”[2] 这样,一方面是辛酸的客观环境,一方面是空 虚叛逆的心理,这二者让对于马克思主义仅有初步认识 的毛泽东难以在此时将其作为信仰继续坚持下去,因而 选择了更具感性因素的克鲁泡特金的无政府主义。

二、二进北京—马克思主义信仰轮廓之完善

1919 年“五·四”运动爆发,毛泽东回到长沙后成为 长沙地区“五·四”运动的先锋人物,组织了一系列卓有 成效的工作。他将马克思主义和无政府主义贯穿其中, 极力宣扬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五·四”精神,同年 12 月,毛泽东带着任务再一次来到了北京。通过一系列 的阅读,使得毛泽东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相关知识得到极大的丰富,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信仰轮廓逐渐完善,后在上 海之行中经陈独秀启迪,他理清了思路,逐步接受了馬克 思主义。

(一)投身五四,“马克思”与“克鲁泡特金”并行

毛泽东回到长沙之后着手从事长沙地区的“五·四” 运动工作。无政府主义在“五·四”时期是十分流行的 政治思想,也是当时为毛泽东所信奉的思想,“没有命令、 没有权力、没有服从、没有制裁”的带有民主化气息的无 政府主义与当时反帝反封建的五四精神有许多契合的地 方,其民主性和激进性对于毛泽东所领导的学生运动以 及宣传工作的进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湖南学生联 合会的成立、《湘江评论》的创刊等都与其有着紧密的 联系。对于马克思主义,毛泽东回到长沙后的第一次公 开演讲的主题便是称作马克思主义的新潮思想,此外,在

《湘江评论》的创刊宣言和《民众的大联合》一文中,毛 泽东对俄国革命以及民众的力量进行了盛赞,尽管其在

《民众大联合》中提到马克思为的是说明他的理论不如 克鲁泡特金的理论,但毛泽东对于民众作用的认识,无政 府主义理论是无法为其进一步的探讨提供强有力的论证 的。因而,对于日后信仰民众革命力量的毛泽东来说,看 清无政府主义的种种空想弊端,转而走上马克思主义道 路不过是时间问题。

(二)二进北京,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方兴未艾

1919 年 12 月,毛泽东为躲避张敬尧的追捕,寻求反 对张敬尧的力量,以求在湖南实行联省自治,率领着驱张 代表团再次到达北京,开启了他的第二次北京之行。此 次入京的毛泽东不再是孤身一人,众多亲友的相伴使其 可以充分分享入京的所见所闻,交流对各种思潮认识的 心得体会。除此之外,通过投身实践锤炼再加之第一次 北京之行的经验,使毛泽东的思想认识得到了一定的升 华,以上种种,为其汲取马克思主义的知识提供了理论和 实践条件。在北京的四个月,毛泽东拜访了李大钊,李大 钊向他推荐了许多关于马克思主义和俄国革命的书籍, 其中对毛泽东影响最深刻的是马克思恩格斯的《共产党 宣言》、考茨基的《阶级斗争》和柯卡普的《社会主义史》 这三本书,尽管后两本书向毛泽东传达的马克思主义并 不非常准确,但这一系列以马克思主义为主题的书籍和 文章使毛泽东对布尔什维克主义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为 毛泽东转而走上马克思主义的道路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 响。通过大量的阅读,毛泽东对于马克思主义的认识相 对于第一次进京时已有了相当程度的提高,对于马克思 主义的信仰也在逐步地树立起来,但是“毛泽东并没有 在一夜间就全盘接受马克思主义并成为一个脱胎换骨的 新人。”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毛泽东此时仍一心系于湖南自治这个资产阶级民主性质的运动,他此次北京之行也 正是为这个目的而来,然而由于北京作为政治中心有着 更为重要、更为广泛的关注点,毛泽东在寻求反张的力量 上遭遇冷遇,未能对驱张和湖南自治运动做出多少贡献, 遂在 1920 年 4 月离开了北京。

(三)上海之行,关键时期的成功抉择

离开北京,毛泽东来到“五·四”运动的另一个中 心——上海,中国马克思主义先锋陈独秀的所在之地。 陈独秀作为经历过多次思想波折的前辈,从最初传播资 产阶级民主思想到今日义无反顾投身于马克思主义的推 广,陈独秀无疑是引导毛泽东从其它主义转而信奉马克 思主义具有相当话语权的人物。毛泽东曾在初入北京回 长沙的途中于上海见过陈独秀,但那次碰面并未给二人 留下多少印象,交谈的作用也只是仅限于为以后联系埋 下种子。而毛泽东此次拜访陈独秀之时,二人作为具有 相似经历以及相同信仰的爱国志士,陈独秀以自己对于 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和深刻见解,逐步拨开了毛泽东 对主义抉择的迷雾,扮演了毛泽东艰难的思想转变时期 的导师角色。“陈独秀谈他自己信仰的那些话,在我一生 中可能是关键性的这个时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经陈独秀的启迪,再加上毛泽东自身在上海洗衣店工作 的实践经历,社会底层劳动者的工作境遇使毛泽东大为 触动,加深了其对于马克思的“无产者”一词的了解,之 后,毛泽东逐渐从其他主义的困扰中走出来,成长为一名 马克思主义者。

三、长沙再入上海—中国马克思主义领军者之诞生

1920 年夏天,作为一名马克思主义者的毛泽东带着 陈独秀的委托回到长沙,势必要在湖南有一番作为,将自 己的一系列政治计划付诸实践,让马克思主义在湖南生 根发芽。军阀的更替令毛泽东心心念念的湖南自治运 动宣告破产,此外,“问题”与“主义”之争使“五·四” 运动参加者发生分裂,面对困境,毛泽东与其他种种政治 思想彻底划清界限,坚定信仰马克思主义。1921 年 7 月, 毛泽东奔赴上海参加了中共一大,从此以中国共产党员 的身份致力于马克思主义的事业。

(一)探索实践,将马克思主义信仰寓于行动

1920 年夏天,毛泽东从上海回到长沙,致力于马克 思主义的传播以及湖南自治运动的开展。此时的湖南已 经不再处于张敬尧的反动统治之下,政治上较为先进开 明的谭延闿取得了湖南内战的胜利赶走了张敬尧,湖南 在政治方面有了一番比较清明的气象。毛泽东回到长 沙之后,成为修业小学的主事,生活条件、社会地位都有 了显著的提高,他充分利用这些有利条件继续推行具有 “五·四”精神的计划,创办了文化书社,恢复了湖南学生联合会,在其老家韶山成立了教育促进会,与何叔衡共同 创建了俄罗斯研究会。当然这一系列的工作都主要是围 绕马克思主义而展开的,此外,他接受共产国际的建议成 立了共产主义小组,为中国共产党招贤纳士。毛泽东的 这番作为无疑是将马克思主义信仰贯穿到自己的实际行 动中,无论从理论上还是从实践上来看都已然成为一名 马克思主义者。

(二)摒弃曾经,做坚定马克思主义革命者

毛泽东回到湖南后利用宽松开明的政治环境的一 番作为,使得马克思主义迅速传播开来,其身边也聚集 了一批具有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先进知识分子,同时其湖 南自治运动的政治计划也在顺利地往前推进,自治的目 标看似已越来越近。然而,1920 年 11 月,谭延闿被赵 恒锡驱逐,此次军阀的交替也标志着湖南自治运动的破 产。前有张敬尧,后有赵恒锡,这项自己曾付诸一切心血 的政治计划的破产使毛泽东充分认识到改良主義政策的 局限性。自此,毛泽东彻底清算了自己的改良主义思想。 1921 年初,新民学会发生分裂,围绕“改良”与“革命” 展开了激烈的争论,毛泽东坚决主张采用俄国革命的方 法遭到了大多数人的反对,其毅然选择抛弃新民学会,并 宣布“新民学会已经‘完成了它的历史任务。”新民学 会的分裂是“五·四”运动参加者在“问题”与“主义” 之争中分裂的一个缩影,倡导将思想付诸实践的毛泽东 自然站在“主义”一边。

对于无政府主义思潮,毛泽东否定了克鲁泡特金的 无政府主义以及罗素等所谓的温和的共产主义。从主观 因素来说,毛泽东第一次到北京时感到孤独并被人排斥, 因而倒向了无政府主义,但现在他是一名目标明确的马 克思主义者,而且是长沙左派的主要领导人,如今的毛泽 东对于这种迷惑迷途羔羊而毫无现实依据可言的空想感 到厌恶;从客观因素来说,无政府主义所提倡温和的改良 教育的方法在当前中国的这种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客观环 境中是绝对无法彻底改变旧气象、拯救中国于水火之中 的,这一点毛泽东从湖南自治运动的破产中已认识到。 既已清算了无政府主义思潮,毛泽东便投入到与若干信 奉无政府主义团体的斗争中,并从中引导出黄爱、庞人铨 等杰出的青年成为马克思主义的坚定拥护者。

历经“五·四”运动参加者的革命与改良之争以及塑思想结构,彻底清算了其它种种思潮,迈过了走向马克 思主义的最后一个门槛,成为一名坚定的马克思主义革 命者。

(三)奔赴上海,终成中国“马克思主义”之先驱

1921 年夏,毛泽东乘船北上前往上海,这是对他在 长沙的十个多月围绕马克思主义展开的一系列工作的完美 总结,他要在上海参加一次里程碑式的会议——中共一大。 7 月 23 日,十三名代表汇聚一堂,两位最关键的人 物,陈独秀(委派包惠僧参加)和李大钊因工作原因并 未出席,后因有法国巡捕介入,会议地点转至嘉兴南湖的 一艘游船上。7 月 31 日,中共一大胜利闭幕,中国共产 党正式成立,陈独秀被选为总书记,毛泽东为湘区委员会书记。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对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发展来说是一个新的起点,对于毛泽东自己来说也是一 个新的起点,至此他已不单单是一个信仰马克思主义的 进步青年,更是兼具马克思主义传播者、中国的马克思主 义团体的领导者、引领救国新思潮的领风者多重角色。

综观毛泽东树立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历程,从 1918 年初次接触到马克思主义到 1920 年对马克思主义 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开始逐步树立起对马克思主义的 信仰,再到成为首批中国共产党党员,经过多番波折与抉 择,无论从思想角度,还是从身份角度,毛泽东都已是一 名真正的中国马克思主义者、一名中国马克思主义的领 军者。

参考文献:

[1] 毛泽东 . 毛泽东选集 ( 第 4 卷 )[M]. 北京 : 人民出版社 ,1991.

[2]( 美 ) 罗斯·特里尔 . 毛泽东传 [M]. 何宇光 , 刘加英译 . 北京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3.

[3] 徐岚 . 毛泽东与五四运动 [J]. 人民论坛 ,2013(29).

[4] 李锐 . 五四运动中的青年毛澤东 [J]. 历史研究 ,1979(5).

[5] 张宏江 . 毛泽东早期世界观的转变——从无政府主义向马 克思主义的转变 [J]. 新西部 ,2018(8).

作者简介:孙子豪(1996—),男,汉族,山东淄博人,单位 为曲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方向为 近现代史基本问题。

无政府主义与马克思主义之争两波分裂之后,毛泽东重

(责任编辑:王宝林)

猜你喜欢
马克思主义信仰轨迹
解析几何中的轨迹方程的常用求法
轨迹
轨迹
轨迹
进化的轨迹(一)——进化,无尽的适应
安踏的轨迹
中国梦视阈下大学生的信仰困境和信仰塑造 
互联网时代怎样坚守马克思主义信仰
现代化视域下个人信仰与社会信仰的关系
网络多元时代如何坚守马克思主义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