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廉政文化建设视阈下的我国政治生态的优化,出发点和基础是廉政文化建设,落脚点和目标是良好政 治生态的构建。良好的政治生态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坚实保证,是永葆党的政治本色的基本前提,是维 护社会和谐稳定的可靠基础。但当前腐败文化侵蚀下政治生态优化面临着严峻挑战,表现为腐败文化扩散渗透 腐蚀政治生态优化愿景,误导政治生态优化方向,耗散政治生态优化认同。廉政文化建设背景下实现政治生态 优化,必须加强政治文化建设以确保政治生态优化的正确方向,加强社会文化建设以打造政治生态优化的良好 环境,加强职业文化建设以培育政治生态优化的科学观念,加强媒体宣传引导以形成政治生态优化的监督力量。
关键词:廉政文化;政治生态;反腐倡廉;从严治党;政治认同
中图分类号:D26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CN61-1487-(2020)13-0031-04
政治生态优化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的基 本逻辑,加强廉政文化建设以推动政治生态优化为治本 之策。在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上,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政治生态好,人心就顺、正气就足; 政治生态不好,就会人心涣散、弊病丛生。”[1] 在十九届 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体学习时,他又提出,要以良好政治 文化涵养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党的十九大以来,党中 央始终注重推进党风廉政建设,把该项工作放在党的建 设的突出地位,坚决遏制贪腐之风,坚定不移地推进反腐 败工作,不断优化政治生态,大力营造不敢腐、不能腐、不 想腐的政治氛围。优化政治生态,既要关注关键少数,又 要注重全体党员经常性普遍性的教育;“打老虎”“拍苍 蝇”固然很重要,但是加强廉政文化建设才是治本之策。 廉政文化建設是从源头上预防腐败的社会文化条件,是 反腐倡廉和政治生态优化的有效路径。
一、廉政文化建设视阈下政治生态优化的重要意义
古今中外,一个政权在繁荣强盛之时,必然是政治清 明的;相反,一个政权在落后衰败之时,往往表现为政治 腐败。当代社会中,政党政治是主要的政治表现形式,政 党执政是国家政权的主要组成形式,政党的执政或下野 又和执政党是否腐败以及腐败的程度密切相关。经验表 明,当政者中出现几个腐败分子不可怕,可怕的是腐败成 为社会常态,贪腐成为一种价值追求,腐败文化成为理所 当然,并严重影响和扭曲社会文化,最终导致执政党失去 民心,失去执政基础,走向自我毁灭。历史的教训是深刻 的,“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在当代中国,加强廉政文化 建设,弘扬和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断优化政治生态, 是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的必然选择。
(一)良好的政治生态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得以实 现的坚实保证
“政治生态”原本就是把生态学的概念引入政治学, 社会政治的构成要素及其相互关联而形成的系统性类似 于生态系统的相互作用与相互影响,也应属于系统论指 导下的概念应用和理论延伸。从系统论角度分析,人类 生活是一个动态社会大系统,这个系统除了包括政治体 系与经济体系之外,还包括文化体系等。该系统内部各 要素之间及各大体系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互相为各 自系统运行所需的环境支撑。如其中的某个系统出现问 题,就会导致整个系统特性受到影响,甚至遭到破坏。就 影响力而言,经济体系在影响方面更为本质,而文化体系 在影响上则更深远,基于政治体系所具有的独特功能,使 得其常居于主导性地位。政治生态对于维护社会大系统 的整体和谐与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这主要取决于政治 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能动反作用,而文化作为意识形 态的基础,是观念的上层建筑。政治上层建筑体现的是 统治阶级意志,当政治上层建筑形成之后,就会影响制约 人们的思想观点,对人们的思想等产生约束力。由此可 见,良好的政治生态对社会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发展起着 至关重要的作用,为社会经济、文化发展提供坚强的政治 保障。一旦政治生态恶化,则政治、经济、文化之间就无 法继续保持和谐状态,这对整个社会实现健康发展极为 不利,甚至会出现停滞乃至倒退现象。结合人类社会历 史发展经验可得知,政治环境恶化的时期,相应出现的是 经济的萧条和文化的衰落;政治清明之时,出现的是社会 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因此,执政党在政治生态建设方 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中国共产党始终重视和不断 加强党的建设,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引领经济社会 的繁荣发展。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经过新民主主 义革命建立新中国之前,近代中国良好的社会政治生态 无法出现。在中国共产党执政之后,由于它代表的不是少数有产者的阶级利益,而是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 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 人民的根本利益,从而在本质上解决了政治体系与经济、 文化体系之间所存在的矛盾问题,解决了统治集团与广 大劳动人民利益对立问题,开创了人民民主的新纪元,为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坚实的政治保证。习近平 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国梦,必须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 党,学习及借鉴我国历史上积累形成的优秀廉政文化, 积极推动党的领导水平及执政水平实现提升,同时还注 重提升党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确保党的领导核心 地位不动摇。”[2]
(二)良好的政治生态是永葆党的政治本色的基本 前提
腐败犹如严重污染环境的垃圾吞噬着健康的政治生 态,侵蚀着执政党的机体,浸染着党的政治本色。当前, 我国社会的政治生态总体上是好的,广大党员干部在各 自岗位上尽职尽责,积极发挥先锋模范带头作用,认真践 行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履行党员应尽的权 利和义务,这是政治生态的主流。但同时也应该看到,由 于一些党员干部的腐化堕落,钱权交易、权色交易、以权 谋私、贪赃枉法等现象时有发生,给党的形象带来不良影 响。健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加强制度建设,把权力关在 制度的笼子里,织密织实制度的笼子,使“腐不了”成为 常态。这种通过加强对权力的制约而达到遏制腐败蔓延 的措施无疑是可行的,但是任何制度建设都离不开一定 社会文化环境,强制手段更多的是让人对制度产生恐惧 心理,是外在的压力而非本心;而文化建设则是治理人的 内心,“心安则身安”,反腐败的文化氛围是建立在廉政 文化充分发展的基础之上的。只有全社会形成以廉为荣、 崇尚廉洁的文化氛围和社会心理,完备的制度运行才能 畅通无阻,公开的制度才能得到自觉遵守,“潜规则”才 能失去市场。良好政治生态的建构需要制度来作保障, 而在实践中实施反腐倡廉制度措施,离不开良好文化氛 围的支持,为此应结合需要积极建立并优化社会环境。 党的各种规章制度的健全和完善,能够有效保障党员干 部按照党章党规和其他制度的基本要求进行工作而不至 于懈怠。外在压力内化于心,使党员干部履行党的义务 成为自觉,抵制各种不良思想成为条件反射,才能真正保 持党的阶级性、先进性和纯洁性,永葆党的政治本色。反 腐倡廉是党的政治本色的基本要求,对少数党员干部身 上发生的贪腐行为进行惩治,是保证党永不失色的重要 措施。积极推进党的反腐倡廉建设,必须狠抓思想文化 建设,形成良好的政治生态。心中有戒,头上高悬“利剑”, 以加强制度建设保证反腐倡廉建设的顺利进行,通过政治生态的优化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抵御各种风 险的能力,方能使党不失本色。
(三)良好的政治生态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可靠 基础
良好的政治生态对社会风气具有重要的引领作用, 政治清明则世风纯正、社会和谐。良好的政治生态的构 建除了要提高制度设计的科学性、制度落实的执行力、制 度刚性的约束力外,还要从社会文化环境建设上下功夫。 建设完备的反腐倡廉制度是前提,“建立健全惩治和预 防腐败体系是国家战略和顶层设计”[2]“要形成科学的 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不能让制度成为纸老虎、稻草 人”[2]。文化建设的功能在于它要解决人们精神层面的 价值追求问题,直指人的内心世界。从构建良好政治生 态的目标分析,文化环境建设与制度措施的构建是并行 不悖和有机统一的,二者都是良好政治生态建设不可或 缺的重要部分,二者又是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共同为良 好政治生态的建立和社会的稳定和谐发挥积极作用。当 一系列反腐倡廉体制机制通过制度形式展示出来时,它 必然以具有约束力的规则制约党员干部的行为,督导党 员干部远离腐败,追求清正廉洁的文化精神、文化价值和 文化观念;当风清气正的文化氛围形成时,它必然要求党 员干部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党纪国法,规范自己的行 政行为。从这个意义上说,各项规章制度是廉政文化建 设的有效载体,文化建设是推进反腐倡廉制度建设和良 好政治生态构建的动力和基础。因此,进一步加强廉政 文化建设,这是优化社会政治生态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而优化社会政治生态可以大力推进党内民主的发展,增 强权力的制约力度,规范党员干部的用权行为,进而树立 党员干部和党政機关的良好形象。优化政治生态,可以 更好推进经济领域的发展,促进公共财政透明,实现收入 分配公平,达到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进而改 善党员干部和党政机关在资源分配中的公正形象。优化 政治生态,可以更有效地推进社会领域的进步,在全社会 范围内形成廉政文化,同时在全体公民之中则积极培育 民主精神和良好风尚,引导公民理性有序参与国家治理, 培育公民的主体意识和奉献精神。总之,优化政治生态, 是从源头上预防腐败滋生蔓延和治理腐败的重要条件, 是确保社会政治稳定和社会和谐的可靠基础。
二、腐败文化侵蚀下政治生态优化面临的严峻挑战
腐败问题原本是一个公职人员利用公权力谋取个人 私利的失职、渎职行为,但当腐败问题的严重性达到足以 导致政治失序、危及政府公信力程度的时候,它就不是简 单的个体行为,而是演变成为带有浓厚文化色彩的社会 失范征兆。就中国文化传统而言,我们是一个注重“礼尚往来”的民族,攀亲戚拉关系被认为是社会交往的重 要组成部分,请人办事表示感谢、麻烦别人给予回报、邻 人有喜送个红包,被认为是礼仪之邦的上善表现,一些党 员干部就在这浓重的“亲情”“友情”中不自觉地跨越 人情往来的正常界限,以文化传统掩盖腐败实质,部分行 业及领域掌控着重要资源但却有可能演变为腐败文化。 总体来看,腐败文化在社会文化中只是支流,但它严重毒 化社会风气,毒害良好的政治生态,必须引起足够的重 视。
(一)腐败文化扩散渗透腐蚀政治生态优化愿景
监督和制约不力的权力容易导致腐败。当前,我国 正处于社会的转型期,由于对公权力监督制约的体制机 制还不健全,再加上转型期不可避免产生的各种社会矛 盾和问题,特别是在改革开放 40 多年来贫富差距拉大、 收入分配体制还存在深化改革空间的情况下,人们精神 的闸门再也无法阻挡物质的洪流,一些人占有的欲望冲 破思想的崇高,不失时机地怀着侥幸心理进行贪腐成为 不可避免。“有权不用,过期作废”成为一些人的人生哲 学,放松了价值观的修养和崇高理想信念的追求成为落 马贪官的人生感悟,这些都表明,腐败文化已经渗透到了 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面对腐败,体制内的一些人心照 不宣,或者麻木不仁、习以为常、见怪不怪;一些人明哲保 身,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放任自流;一些人则事不关己高 高挂起,只要不影响自己利益,听之任之,无所谓。腐败 文化向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渗透和蔓延,影响着党和政 府在广大群众中的良好形象,危及党的执政基础,严重违 背党和人民群众的政治生态愿景。
(二)腐败文化心理控制误导政治生态优化方向
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腐败文化对党员干 部的侵蚀再加上内心心理对公权力的认知扭曲,腐败行 为就此发生。腐败文化构成了一些党员干部发生贪腐的 软环境,是在温水煮青蛙的效应中逐步滑向腐败的不归 路。当腐败现象被看成是正常的、不违反法律与道德的 行为时,腐败文化就在这个行业、领域或部门形成了。当 这个行业、领域或部门形成腐败文化时,它就会对处于其 中的党员干部以巨大的影响和作用,就会使正义与邪恶 发生微妙的逆转,出现行业集体腐败或部门群体性腐败 现象,近些年查处的腐败“窝案”就是其典型表现。在 这样的文化氛围中,不是腐败者而是清廉者承受着巨大 的心理压力和精神煎熬,有的会在孤独与无奈中选择接 受和妥协,屈从于腐败文化。当然,外因是变化的条件, 内因是变化的根本,外因最终通过内因而起作用。蜕化 变节者虽然经受腐败文化之害,但归根结底还是自身内 心深处潜伏的欲望,还是根源于讲排场摆阔气、享乐主义、奢靡之风。相反,只要坚持心中有责、心中有党,就能 抵制腐败不良文化的侵蚀,成为政治生态优化的推进者。
(三)腐败文化机制病变影响政治生态优化认同
腐败文化影响社会成员对良好政治生态的认同,并 对政治生态优化失去信心。身处病态的腐败文化中的每 个成员,在“享受”着腐败成果的同时,也对这种状态的 长期性和合法性心存疑虑,一旦听到什么风吹草动,就会 立即改变状态,有的甚至逃到国外。就国内腐败案件查 处的情况来看,就有一些腐败官员千方百计寻找机会进 行逃离。从苏东剧变的原因分析,也可以看到作为前苏 联东欧各国的政治利益集团的官僚阶层,在发生政变之 时,又有多少人站出来维护其原有政治生态呢?这些状 况说明,腐败文化下的政治生态的认同度即使是对腐败 中的受益者而言,其认同度也是很低的,更不用说作为健 康肌体组成部分的主流社会了。对于处于体制外的普通 群众和一般党员干部,更是对腐败文化影响下的不良政 治生态深恶痛绝。因为腐败文化导致党员政治信念发生 动摇,在宗旨意识方面出现淡化,在人生信仰方面陷入迷 茫困境,进而引发执政党的主导作用和整合能力出现弱 化现象,人民群众由此会降低对社会主义制度的认同感, 时间一长甚至可能会动摇党的执政根基。
三、廉政文化建设背景下政治生态优化的路径抉择
习近平指出:“反腐倡廉工作不是偶尔抓的事,而是 必须常抓不懈,拒腐防变,务必要警钟长鸣。我们要做到 有腐必反、有贪必肃,及时铲除滋生腐败的土壤,通过实 际行动以及成效获取人民的信任。”[2] 在具体实践中加 强廉政文化建设,用实际行动荡涤腐败文化,铲除滋生腐 败的土壤,从源头上治理腐败及不断优化政治生态。基 于廉政文化建设具有社会性和大众性的特点,需要动员 社会一切积极因素,强化党的思想理论教育工作,开展全 民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着重凸显先进思想的引领作用,同 时还须强化廉政文化的道德教化功能,引导广大党员干 部和群众,在积极参与中自觉增强廉洁意识,促使政治生 态得以有效优化。
(一)加强政治文化建设并发挥保障性作用
构建良好的政治生态,重点还是在党政机关和党员 干部,在于政治文化的氛围。良好政治文化的培育对社 会风气和文化建设具有引领性作用,而在加强政治文化 建设方面,要着重培养党政领导干部和国家工作人员牢 固树立民主意识、责任意识、法治意识、廉洁意识,用廉洁 从政观武装自己的头脑并作为行为准则。对此,习近平 总书记明确指出:“加强反腐倡廉教育的同时,还应加强 廉政文化建设,坚持把以依法治国同以德治国相结合起 来。”“要加强思想建设,以思想上的清醒来确保用权上的清醒,促使宗旨意识不断实现提升,始终保持共产党人 应有的高尚品格,以及廉洁操守。”[2] 因此,通过加强对 广大党员干部的政治文化建设,使其提高思想意识,提升 觉悟水平,实现廉洁从政理念与实践能力统一,良好政治 生态的构建主体条件就能够完成,因此政治文化建设能 为构建良好的政治生态提供保障支持。
(二)加强社会文化建设并发挥基础性作用
社会文化基于其重要功能,使得其在政治生态形成 中起着基础性作用,它对政治生态的浸染作用不可低估, 社会风气是社会文化的风向标。加强社会文化建設,应 在全体公民中培育社会公德观念,着力培养廉荣贪耻与 诚实守信观等,同时还要培育形成风清气正、健康向上的 社会风气,就是要形成“廉洁光荣,腐败可耻”的社会价 值取向,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通过廉政文化建设培 养人们清正廉洁的风尚、是非荣辱界限分明的意识,进而 促使人们的思想道德修养获得不断升华。2019 年 10 月, 由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并实施的《新时代公民道德建 设实施纲要》是我国社会文化建设的重要指导性文件, 该纲要把培育廉洁价值理念逐步纳入国民教育体系是社 会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从开展社会公德教育、职业道德 教育、家庭美德教育、个人品德教育等方面进行着手,据 此来引导人民群众加强道德修养,用这些基本规范约束 自己、影响身边的人。严厉的“家风”往往能培养出国 家和社会的有用之才,“大义灭亲”也展示着优良文化 传统对拥权者的社会道德要求。一个公民道德素质高, 廉洁、诚信、勤俭、守法等道德观念强的社会文化氛围,对 推动政治生态优化具有重要意义。
(三)加强职业文化建设是关键
人民群众对腐败行为和现象是深恶痛绝的,但出于 不同职业和岗位的腐败行为是各不相同的。例如,处于 掌控某种行政资源的领导干部腐败以受贿为主要特征, 处于掌控某种经济资源的领导干部腐败以贪污为主要 特征,国有企业的领导干部腐败可能会兼具以上两种特 征——既贪污也受贿。因此,加强职业文化建设对于良 好政治生态的构建具有重要意义。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 出,党中央作出的决策部署,各部门及各级组织要坚决贯 彻落实,党组织在其中要发挥重要作用 [2]。各行各业基 于工作性质的不同有其特点,要注重培育从业者形成爱 岗敬业及克己奉公职业精神,构建并形成自重自尊的良 好职业环境,这是开展职业文化建设的共同要求。因此, 针对党政领导干部和国家公职人员,要开展职业道德教 育、职业纪律教育,在各类职业资格考试中,要把廉洁知 识及诚信要求这部分内容纳入其中,同时还要严格推行 职业准入制度。在开展行业廉洁文化建设方面,应以加强公正、强调诚信、严格守法作为主要内容,把廉洁文化 作为职业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抓紧抓好抓实。要针对不 同领域、不同行业、不同部门、不同岗位、不同分工开展精 准的廉洁文化教育,特别防范“小官巨腐”“岗位俱腐”“行 业群腐”“部门窝腐”现象的发生,以职业文化建设推动 政治生态的优化。
(四)加强舆论监督引导是手段
优化政治生态离不开宣传舆论工作的监督与引导。 通过广播、电视、电影等影音频媒介,报纸、期刊等各种出 版物,网络、手机等新媒体平台,加强反腐倡廉舆论监督 与引导,推动廉政理论研究、廉洁规范传播,各种媒介传 播内容和手段要“接地气”,要用通俗化大众化的、老百 姓喜闻乐见的方式,让群众了解什么是反对腐败及崇尚 廉洁的价值理念,进而认同并接受该观念。舆论监督是 媒体的重要责任,要借助媒体平台检举并揭发各种腐败 行为,激发公民积极参与监督热情度,逐渐提升监督意 识,在整个社会中形成坚决抵制腐败的良好风气。特别 是要发挥新媒体在廉政文化建设中的积极作用,对于新 媒体所曝光的腐败线索,要认真对待,及时回应。同时, 加强舆论引导也至关重要。习近平指出:“对党风廉政建 设和反腐败斗争,要加强宣传舆论引导。随着反腐败斗 争持续深入,社会上出现了一些值得注意的舆论倾向和 氛围。”[1] 加强舆论对腐败问题的监督,发挥舆论监督在 廉政文化建设中的积极作用,对推动政治生态优化和廉 政文化建设无疑具有重要意义。但各种媒体要注意澄清 对舆论监督所存在的错误认识,积极且正面引导舆论监 督,以便充分发挥其在制约权力腐败方面所具有的重大 作用,注意防范针对腐败文化的各种消极效应,使政治生 态在法治的轨道上运行。
四、结语
总之,廉政文化建设视阈下的我国政治生态的优化, 出发点和基础是廉政文化建设,落脚点和目标是良好政 治生态的构建。面对市场经济条件下纷繁复杂的利益诉 求,面对改革开放条件下思想意识领域出现的新情况、新 问题,需要各级领导干部保持廉政文化建设的政治定力, 澄清社会舆论领域各种错误认识,在法治的轨道上把廉 政文化建设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在此基础上营 造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氛围,与此同时,还需结合社会发 展实际不断优化政治生态,做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努 力前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 . 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文章选编 [M].北京 : 中央文献出版社 , 党建读物出版社 ,2016.
[2] 习近平 .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 [M]. 北京 : 外文出版社 ,2014.
[3] 杨礼宾 , 葛维先 . 廉政文化理论与实践研究 [M]. 北京 : 中国方正出版社 ,2014.
[4] 唐贤秋 . 廉之恒道:中国传统廉政文化现代转换研究 [M].北京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14.
[5] 张国臣 . 廉洁文化在社会治理创新中的效能研究 [M]. 郑州 :郑州大学出版社 ,2014.
[6] 尹世尤 . 廉洁文化与中华民族时代精神培育研究 [M]. 北京 :中国书籍出版社 ,2013.
[7] 李洪峰 . 廉政论 [M]. 北京 : 中国方正出版社 ,2009.
[8] 章传家 , 颜晓峰 . 民族复兴之路的回望与思考 [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09.
[9] 张联瑜 . 腐败思想文化探源及治理对策研究 [M]. 北京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4.
[10] 陈志宏 . 廉政文化对政治生态的修复功能探究 [J]. 河南社 会科学 ,2016(3).
[11] 赵周贤 . 廉政文化建设与政治生态优化 [J]. 廉政文化研 究 ,2010(2).
[12] 黄建 . 政治新常态下廉政文化建设的内涵与路径 [J]. 平顶 山学院学报 ,2015(4).
作者简介:邓若玉(1989—),女,汉族,四川成都人,法学 博士,成都工业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特聘副教 授,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责任编辑:马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