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慧慧
(陕西师范大学,陕西 西安 710000)
民族声乐的发展在社会的发展中不断被推动着,它不仅广泛吸取民歌、戏曲、曲艺等唱腔、唱法的精髓,还采用了美声唱法的技巧,并通过科学的训练方式把一套完整有艺术性和时代性的音乐艺术展现得淋漓尽致。在演唱作品的过程中,我们首先要具备的就是正确的发音和吐字,要注重字正腔圆和旋律的准确。在此基础上,还要把握感情的投入和歌曲内容的深刻表达,这样才能将一首作品演唱的完整。我们学习民族声乐,不能盲目、单纯地唱,而应是热爱民族声乐,完整表达民族声乐的艺术,我认为这才是学习民族声乐的关键。我们在学习每一首作品时,应先做案头准备工作,对作品的创作背景、音乐特点等要先了解,这样才能将作品演唱到灵魂深处,去传达正能量的民族声乐,这也是我们学习民族声乐的职责所在。
在民族声乐的演唱过程当中,气息是歌唱的动力,我们一定要充分了解呼吸的使用和呼吸的控制方法,即隔膜呼吸法。因为在整个声乐功能的体系中,气息是最重要的,它是歌唱的灵魂,是不可以忽视的。要达到良好的歌唱水平,我们必须运用好气息,合理地控制气息,从而更好地演唱作品。
从我自身来看,我通常遇到的问题就是在演唱某一首作品时,声音就变得没有张力、抖动,甚至在假声区容易走音、偏音等问题,这样话完成一首作品就很费劲。在练习的过程中,首先就是发音要标准,每字每句都应当有讲究、字正腔圆。在练习的过程当中,我采用闻花香和吹蜡烛来找气息的支点。在声乐演唱过程中,能够很好地存储气息也很重要,那么我们要怎样去存储气息呢?就是要将力量集中在腰间的位置,在呼吸的同时我们一定要灵活地控制气息,找到气息点和位置,控制好呼吸,打开共鸣腔体,找到支撑点和发声位置,才能更好地进行科学的声乐练习。
我们知道,在民族声乐演唱过程当中,一首作品无论是风格有多少变化,其中自然声区是整首作品的主要音域。只有把主要音域演唱好了,才能为接下来的副歌部分做好准备,所以在我们训练或演唱一首作品的时候,自然声区的训练是我们不可忽视的内容,我们一定要有一套完整的训练方法,能够让自然声区更加坚实稳定,自然声区演唱好了,打好基础了,换声区以及高声区就很轻松,可见自然声区对整首作品的重要性。
在自然声区的训练中,首先我运用打嘟的练习方法,将气息和声音完整地结合在一起来训练。从低到高依次进行反复的音阶训练,把握好打嘟时气息的运用;其次,要找准一个母音发声的练习,例如发音a、o、i、u的练习,还可以在此基础上发li、yu、等练习,这是在说话的基础上兼顾咬字和打开喉头,发不同的音,舌头的位置也不相同,例如发i、u音是靠近舌尖和口腔前方的,并且头顶中间会有共鸣产生。这样的练习有助于闭口音的练习。发a、o音的时候口腔要打开,在舌头的中央稍微偏后的地方,这样练习有助于开口音的练习。我们还可以做哼鸣音的练习,打开共鸣腔体,找准音准,气沉丹田,把气息的运用结合起来,也有助于发声的练习。
我们在训练自然声区时,要打开喉头,抬起软腭,下巴放松,气息下沉,而且要学会控制音量,这主要在于之前说的气息,气息运用得好,才能控制好音量,从而使的声音更加通畅、通透、甜美,我们也可以利用不同的发音进行自然声区的练习,同时也要有一套系统的练习模式,例如从打嘟开始,紧接着三度或五度的上下行音阶练习,然后再到六度的下行音阶练习,再到八度的反复练习、最后的跳音练习,这样经过反复的练习、积累,才能更好地掌握自然声区的发声练习,才能打好更加坚实的基础。
在民族声乐的训练过程当中,换声区的训练也是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从我自身来说,我的换声区问题就很大,通常有这两种情况:一种是在练习的过程当中,经常使用真声的发音方法;另一种是利用假声的发音方法来进行声乐练习,想要将一首作品唱得连贯自然,就要好好地进行换声区的训练,将音色统一起来,使演唱衔接得更加自然。在练习的过程当中,我们一定要有效的利用气息,中低音声区怎么唱,换声区高音区就怎么唱,换声区训练得好,高音区自然转换得好(谱例1)。
首先要将气息控制好,保持统一的位置,然后腰部使劲,这样才能将这句演唱得流畅、连贯。要练好换声区,就要从以下几点开始进行训练:
首先找到发真声的感觉。也是就大声说话的感觉,怎么说话就怎么唱,这样就很容易找到真声。
其次找到发假声的感觉。我在练习的过程中,常用li、yi是很容易找到发假声的感觉,练习假声的时候,一定要将气息沉下来去练,不能提着气去唱。
声的训练是不能断开去练习,但是可以利用打哈欠的方式找到我们喉头最佳的位置,然后加入发声的练习,保持稳定的状态去练习。
在换声区的练习过程中,共鸣腔体的感受是特别明显的,我们要能找到共鸣腔体向四周扩张的劲,还要能感觉到咽腔里的共鸣点,并且找到向里集中、收缩的劲,这可以为我们唱好一首作品奠定良好的基础。
在学习民族声乐的过程当中,高声区是很重要的,因为我是女高音,所以更加注重对高音声区的演唱练习。要唱好高声区,必须要有很强的技术,在训练的过程当中,我们既要遵循科学的训练方法,也要注重和把握好我们自己的声部特点。从我自身来看,我的高声区使用的真声太多,导致在演唱的过程当中声音没有张力、虚、声带没拉紧等问题,主要原因是发声时气息的推动作用、气息的控制和声带闭合没有完全结合所造成的(谱例2)。
要唱好高音区,首先要学会控制气息,将气息的推动作用运用好、声带闭合好,然后多带o字母去唱,这样才会使声音统一、通透,才能给观众带来美好的艺术体验。那么怎样去练习呢?
1.我们要在唱高音区的时候将气息控制住,在放松的状态下去训练,找到打哈欠、咬苹果等感觉去发声。
2.在训练高声区的过程当中,我们可以使用五度、八度的跳音以及顿音去做发声练习,在练习的过程中,唱的每一个音要有力度、有弹性,不能靠自己的嗓音条件来练习跳音,而是要利用气息的运动与横膈膜的快速运动以及结合声带的发声来做科学的训练。
中国民族声乐的发展已有数千年的历史,经过几个世纪民族声乐的发展和文化洗礼,中国的民族声乐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歌唱艺术和表演艺术,之所以能有这样的结果,都是我国在继承传统民族声乐的基础上,不断地吸收和借鉴西方美声唱法的技巧以及外来音乐文化的精髓,都促进了我国民族声乐的发展。
博古通今,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才是关键。对于我们声乐专业的学生来说,我们应该掌握必要的优秀文化知识,不能光专注于声乐的学唱,掌握声乐的发声技巧是很重要,但是我们的文化底子更重要,二者不可缺一。当前,我们大部分学生都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就是缺乏人文知识的储备,文化功底很薄弱,我们对文化知识的储备少,那我们谈何去更好地发展、传承民族声乐呢?例如,我们在学习某一作品知识时,首先我们对它的历史背景应该是了解的,然后在了解作品历史背景的基础上再去演唱作品,这样才能体现一种歌唱的韵味。
没有传承就没有发展,我们要在传承的基础上发展,要在抓住文化功底的基础上去传承和发展民族声乐文化。梳理源远流长的中国音乐发展脉络,发现这样一条规律:几千年来它的兴衰枯荣始终伴随着华夏文明与世界文化的成长历程,它毋庸置疑地继承了中国民族音乐的优秀部分,也广泛吸纳了世界各个国家、地区和民族的音乐精粹,海纳百川,广收博采,历经漫长岁月的磨砺、洗涤,不断地成长壮大,从而走向胸廓恢弘。
气息的训练与运用在自然声区、换声区、高声区都是非常重要的,想要唱好每一首作品,这些都是不可或缺的基本练习内容,如果能很好地控制气息、运用气息,那么我们在演唱的过程当中就能很好地去控制自己的声音。我们在训练的过程中,一定要做科学的训练,这样经过长时间的反复练习、积累经验和学习,我们最终就会在舞台上给观众带来美好的艺术体验。在生活中我们要不断提高艺术素养和修养,在学习上还要增强我们文化知识的学习和积累,最重要的是我们要热爱自己的专业,在热爱的基础上去演唱,这样才能更好地诠释中国民族音乐的博大精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