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计算机专业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探索

2020-08-27 08:17胡贺军陈杨
科技风 2020年21期
关键词:计算机专业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能力

胡贺军 陈杨

摘要:新时期国家和社会急需具有创新能力的计算机专业大学生,而高校肩负着培养大学生的职责。现阶段国内外学者都积极对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展开研究,但计算机专业大学生的培养现状仍存在一定的弊端,本文认为新时期应借助新媒体思想引领大学生创新意识,通过新工科教学模式的改革进一步强化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利用兴趣小组、学科竞赛和科研训练等多种具体的举措协同作用,实现对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大学生;计算机专业;创新能力;思想政治教育

一、新时期培养计算机专业大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性

(一)新时期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为主动应对国际上新一轮产业变革和科技革命,国家制定了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国制造2025”“新工科”等一系列的规划。为保证我国的战略规划能够顺利实施,社会急需创新型人才。从大学生个体层面来看,创新能力是人才的基本要求,在大学阶段培养良好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有助于今后的学业学习和人生事业的发展;从社会层面来看,企业的创新能力决定着企业的生存和发展[1]。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前沿阵地,肩负着为国家、社会输送人才的重任。大学生作为即将注入社会的新鲜血液,高校对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尤其重要。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推进科教兴国战略、参与国际竞争,提高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的需要,是推进全民素质教育的需要[3]。

(二)计算机专业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必要性

伴随着近年来的“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不断推进,为云计算、大数据、5G等技术的快速发展提供较好的发展机遇,计算机专业在创新方面的优势也被充分的表现出来。在新工科背景下,计算机和金融、医疗、教育等行业的跨界融合,使得计算机专业的专业人才不再局限于程序員这一狭隘的岗位工作定位,而是快速渗入到各行各业中。所以,要提高计算机专业大学生在新时期的综合竞争力,不能仅拘泥本专业的知识储备,必须在高校期间培养出良好的创新能力。

二、计算机专业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现状分析

(一)国内外对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现状

国外学者对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始于1869年英国心理学家高尔顿的著作《遗传与天才》。20世纪80年代后自主创新的研究得到快速发展。总体来说,现在已在内容和方法两个层面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2]。国内学者对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大多关注的是创新人才培养的概念、途径等方面,而对创新能力系统性研究相对国外比较晚。自1997年,中科院提出建设国家创新体系:包括创新工程、“211”工程及知识创新工程等[3]。国内对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开始快速发展起来。

(二)计算机专业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现状分析

高校大学生对创新能力培养思想认识不足。受到中学阶段应试教育的思想延续,大学生对大学知识的认识仅停留在期末考试这一层面,被动接受学到的知识,不能灵活地运用到具体工程项目中,创新能力的培养就无法落地。计算机专业大学生的教学过程仍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情况。缺少实践为基础,仅依靠理论学习,学习的知识只有具体的公式和文字式的概念,这种程度的学习无法实现创新能力的突破。

(三)大学生自身素质的影响

创新从实践中来,但部分大学生缺少大胆尝试实践的主动性,在实际创新实践中,缺乏耐心,做事虎头蛇尾[5]。受到电子娱乐等环境的诱惑,缺乏持之以恒的毅力,无法将创新实践进行到底,更体验不到创新的乐趣,培养大量具有创新能力的大学生富有挑战。

三、计算机专业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探索

(一)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引领创新意识

大学生延续中学应试思维影响,习惯接受书本的理论知识,缺少创新意识。这是思想认识存在偏差,需要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改变传统思维,进而引领创新意识。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说教式的,单纯的课堂讲解枯燥乏味,教学效率低下。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引入多元化的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能够提高大学生的认同感。如今的微博、微信公众号、短视频等新媒体平台提供了多种教学渠道,通过这些媒介将大学生身边的案例以娱乐的形式传递给大学生,能够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更容易被大学生接受。新媒体渠道将具有创新案例的传递给大学生,增强大学生思想深层次的认同,对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大学生发挥着重要作用。

(二)新工科教学模式改革强化创新实践

“新工科”是基于国家发展和国际形势对人才提出的新的要求,从而制定的教育改革方向[4]。计算机专业属于“新工科”建设的范畴,在这一背景下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的计算机专业大学生是顺应时代的变化。计算机专业的教学重心应由理论授课向实践训练倾斜。现在很多高校都设置了实践实训学分,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重视程度较低,很难将学生的实践能力在本质上实现突破。所以,在教学大纲中加强对学生实践实训的比重,在实际教学中提高教学督导力度,形成闭环监管和教学规范,进而强化计算机专业大学生的重视程度和训练强度。创新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实践训练,在加强实践训练的基础上,大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成应能能力,通过发散思维将理论和实践知识转换成创新能力。

(三)多措并举促进计算机专业大学生创新

兴趣小组是校园中营造创新氛围的主要团体。兴趣小组的组建,可以让更多的大学生融入创新团队中来,创新氛围的营造反作用于兴趣小组,形成良性的闭合循环。学科竞赛是培养计算机专业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抓手。学科竞赛可以激活大学生的创新热情,通过兴趣小组间的竞争,发动头脑风暴产生创新火花,实现创新能力的提升。科研项目是拔高计算机专业大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对于学科竞赛表现优异的大学生,可以进一步纳入科研项目的训练中,这类群体已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可以在科研训练中快速适应,并得到创新能力的大幅提升。

参考文献:

[1]张红玲.新时代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路径[J].陕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9,21(3):6870.

[2]陈茉.大学生创新能力培育问题的国内外研究综述[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5,(1):8285.

[3]字成庭,沈晓静.高等院校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发展现状与培养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9(38).

[4]佚名.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思考——以“新工科”背景下的计算机专业为例[J].钦州学院学报,2019,34(1):5053.

[5]佚名.新工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训练路径探析——以机械电子和计算机专业学科为例[J].大学教育,2019(7):175178.

基金项目:淮北师范大学2019年度共青团创新项目:新工科背景下计算机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探究(项目编号:GQTYB201910)

作者简介:胡贺军(1990—),男,汉族,安徽宿州人,硕士,淮北师范大学助教,研究方向: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猜你喜欢
计算机专业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能力
新工科背景下计算机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探究
高职计算机专业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的实践路径
中职计算机专业产教融合混合式教学研究与实践
拓展探究实验 培养创新能力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计算机专业中外合作办学中引进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