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林华
导 读:
未来科技更加发达,科学素养对一个人的成长非常重要,甚至影响到一生的生活和工作。农村小微学校培育学生科学素养有五条途径:教师教学组织层面的“课内学习自主化”“学科统整项目化”“课外研究课题化”,学校组织层面的“比赛展示物质化”“成果利用课程化”。教师对科学教育的实践研究是基础,学校对科学教育的重视与组织能营造良好的氛围。学校的整体规划组织与教师的具体实施教学需要相互协调,方能产生更理想的教育效果,持续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科学素养是指了解必要的科学技术知识及其对社会与个人的影响,知道基本的科学方法,认识科学本质,树立科学思想,崇尚科学精神,并具备一定的运用它们处理实际问题、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由此可见,对于小学生科学素养的培育而言,科学课堂教学只是其中一条途径,还需要其他学习途径来丰富、補充,综合起作用。
农村小微学校学生少、教师少,教师承担多门课程教学任务,工作任务非常繁重,导致有时忽视科学教育,忽视学生科学素养的培育。我们“因地制宜”,不断在实践中研究,总结反思,持续优化科学教育的实践路径,现在形成了比较稳定的、操作性强的、对培育学生科学素养有显著效果的五条教学途径。
一、课内学习自主化
常规科学课堂教学模式,主要是教师讲,学生听,再做练习题,科学实验很少做。因此,学生对科学课程不怎么感兴趣,一学期下来,有时甚至连教科书规定的内容都学不完。
我们经过长期的实践研究,摸索总结出有效的“课内学习自主化”模式,学习流程如下图所示。
1.准备实验。科学教师选择责任感强、对科学感兴趣的学生当“管理员”。管理员提前自主预习相关章节内容,理出所需的实验仪器清单,找管理仪器室的教师领取实验仪器,同时履行仪器借用登记手续。
2.自主阅读。在课堂上,各小组学生自主阅读教科书,画上重点难点,记下疑难问题,然后在小组内讨论交流,记录新的收获,小组讨论解决不了的问题再拿到全班讨论。
3.梳理步骤。既然要做实验,就必须清楚实验步骤,因此各小组学生先把实验名称、实验所需仪器、实验目标、实验步骤、实验过程中特别要注意的问题梳理好。
4.操作解说。小组做示范实验时,需要一边操作一边解说,把实验名称、实验所需仪器、实验目标、实验步骤、实验过程中特别要注意的问题说出来,并且要说清楚。小组解说员特别要注意提醒全班同学观察实验现象。
5.自主评价。不仅做实验的小组要自评学习表现,在下面观察的小组也要对做实验的小组进行评价,最后才是教师点评各小组的表现。
6.轮流实验。农村小微学校的实验仪器配置不是很齐全,在仪器数量不够时,只好小组轮流做实验。对每一个小组的实验要求都严格控制。
7.撰写报告。做完实验,需要填写实验报告单。教师要指导学生撰写实验报告,包括研究什么问题、提出什么假设、需要什么实验仪器、实验按什么步骤操作、观察到什么实验现象、得出什么实验结论等。
8.清理仪器。课堂学习结束,管理员洗净实验仪器,归还到仪器室,按原来的位置摆放整齐,并履行仪器借用归还登记手续。
经过实践检验,“课内学习自主化”模式的实际效果非常好,能够实现人人参与小组合作,学生争着做“管理员”,特别喜欢科学课,人人会看科学书,会解说实验步骤,会做科学实验,会观察实验现象,会思考实验问题,会写实验报告,学习效率高效果好。总之,学生不仅学到了科学知识,还学到了操作技能、交际技能,体验到了学习的快乐。
二、学科统整项目化
农村小微学校的教师要担任多门课程教学任务,传统教学模式各门课程一一备课上课,教师整天都在忙碌,非常劳累。对这些身心疲惫的教师,很难再提工作质量的要求。可是,没有高质量的教学工作,就不能保证学生高质量学习和全面发展,包括科学素养的发展,这对学生很不公平。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
我们经过长期实践研究发现,学科统整是一条解放农村小微学校教师、提高学生学习质量的好途径。但是学科统整该怎么做呢?我们采用项目学习理论来指导学科统整,取得了理想的教学效果。简而言之,就是围绕一个对象,将相关学科的内容整合起来,采用项目学习理论进行开发设计,引导学生有序学习。
比如,可以将科学、语文、信息技术、美术等学科进行统整。统编版语文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习作是“我的植物朋友”,要求学生选择一种植物,走近它,了解它,和它交朋友,并照样子为自己的植物朋友做个观察记录卡,要有图片和文字介绍。写之前学生再去观察一下,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也许会有新的发现。而科学教材三年级下册也有“种植我们的植物”,要求了解植物的生长变化。于是,我们可以将语文和科学的相关内容进行统整。因为考虑到在研究的过程中要查找资料、拍照,展示汇报时需要编辑文档或演示文稿,所以也将信息技术学科整合进来。当然,有学生想把植物的生长过程画下来,因此,美术学科也整合进来了。
我们选择种豆苗来进行研究,从观察记录豆子开始,泡豆子、长出豆芽、移栽豆苗,一直到豆苗开花、结荚、死亡,整个过程都进行观察、拍照、记录。学生既学习了植物生长的科学知识、种植技术,还学到了关于豆子的古诗词、历史故事、观察方法、描写方法等,拍照和处理图片的技术、编辑文档和演示文稿的技术、搜索信息的技术也学会了。当然,也有把豆子一生的变化都画出来的。于是,“一颗豆子的故事”就把语文、科学、信息技术、美术等学科融合起来了。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减轻了小微学校教师的工作负担。
这就是学科统整项目化的神奇之处。所统整的学科知识都是为研究项目服务的,学生在学科统整项目化中,不是在单纯地学习某门学科课程,而是像科学家一样在研究某一个对象或问题,科学素养得到了全面的培育。
三、课外研究课题化
学生不仅在学习中会遇到各种科学问题,在生活中也会遇到种种科学问题。这些科学问题,有的简单,可能很快就解决了;有的可能比较复杂,需要经过较长时间的探究才能解决。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选择某一个比较复杂的科学问题作为一个小的研究课题,像科学家一样去探究(比如指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要选择研究这个问题,打算用什么方法去研究,提出什么样的假设,打算分哪几个步骤去研究,可以动用哪些资源来做这个研究,最后可能会产生哪些研究成果等),在此基础上,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形成一份课题研究计划。然后才是利用课外点滴时间去观察、阅读、调查、访问、记录、思考、做实验、写报告等。由此可见,组织学生小组开展课外小课题研究,对培育学生科学素养是非常有帮助的,也是很有必要的。
学生小组课外做课题研究,其实是锻炼他们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这对学生来说确实是一个挑战,需要运用所有有用的知识,需要长时间思考,需要反复地做实验、分析,需要很大的耐心和自觉性。比如笔者班上曾有一个小女孩,想做一双适合小弟弟使用的筷子,方便小弟弟吃饭。她和同学们连续研究了2个月,最终制造出一双比较理想的适合她弟弟使用的筷子。这个经历和体验,是她一辈子的财富。
课外小课题,完全来源于学生遇到的真实问题、实际问题。参加研究与否,也完全由学生自愿决定,不是要求所有学生必须参加。研究所用时间,也完全由学生自己安排。教师只提供一些方法上、思路上的指导。我们发现,在经历了第一次小课题研究后,95%以上的学生愿意继续参加小课题研究,而且还会带动更多的同学参加小课题研究。
四、比赛展示物质化
为了促进学生学习科学、运用科学、热爱科学,农村小微学校也可以举办一些校级的科技创新比赛,哪怕是一些科技创新作品展示,也是很有意义、很有必要的。
我们在实践研究中发现,为了参加比赛或展示,学生会努力把科学研究过程做得更扎实,也更愿意听取教师的指导。比如小发明、小制作比赛,学生会努力把作品做得更好看,会自我演练怎么解说;在科技实践作品比赛中,学生会认真地记录比赛过程,仔细观察记录表,收集照片,组合文字,把科技实践活动过程制作成一本“书”,详细地记录学习的点点滴滴。学生和家长看到这些学习成果,都会特别有自豪感、成就感。
农村小微学校要给学生提供这样的平台,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帮助和鼓励,让他们坚持不懈做下去,学生对科学会越来越有学习兴趣,越来越有探究能力,成果作品也会越来越好,最终参加更高级别的比赛也是有可能的。
五、成果利用课程化
当农村小微学校的科学教育活动扎实开展后,会有一些优秀的项目成果出现。如果教师有心,能用课程建设的理念去利用这些优秀资源,慢慢地就可以打造出有特色的校本科学课程,而且形成体系,有益地补充国家科學课程。
当学生的优秀作品入选到校本科学课程,学生和家长是非常自豪的,他们很有成就感,乐意继续自主开展科学探究活动。其他学生和教师也可以通过学习优秀作品的经验开展科学探究活动,这对推动全校的科学教育工作、提升全校师生的科学素养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作者单位:江西省吉安县敖城镇三锡坊前田希望小学)
本文系江西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9年度普通类重点课题“农村小微学校学生科学素养培育的行动研究”(编号:19PTZD067)阶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