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本刊编辑部
在杭州市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领导小组会议暨新一代人工智能战略咨询专家委员会会议上,来自新华三集团、西湖大学以及杭州市新一代人工智能战略咨询专家委员会的专家们共聚一堂,围绕杭州人工智能试验区建设和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话题进行了热烈探讨,发表了真知灼见。本刊选取部分专家发言,以飨读者。
建议一,杭州人工智能试验区要抓成中国人工智能的一个窗口,应做好人工智能的宏观环境建设。针对杭州人工智能发展现状,要依托政产学研的优势,抓紧提升R&D投入、人才等对人工智能发展影响较大的指标。
建议二,杭州人工智能规划中提出,要分四步来抓试验区建设工作——基础研究、技术攻关、联合应用、产业发展。我希望这些工作能抓住三个关键点。一是要抓住基础研究和技术攻关中间的无人区。达成目标的关键不在于数量而在于质量,要实现从理论研究向技术研究发展的转变。二是应让平台建设为全杭州人才服务。公共平台的建设一定要有生命力,现在之江实验室、在杭高校都在做平台建设,要做好平台发展规划,成功的平台应该为杭州所有的人才服务。三是要全力抓好智能产品的创新和设计。今年受疫情影响,有很多新的智能化产品出现。以远程会议系统为例,它给我们提供了很大便利,这种新型的会议模式也成为了全世界的发展趋势。现在是远程会议系统发展的关键时期,硬产品和软产品都会“大行其道”,因此杭州要抓住这5年的有利时期,成为智能产品的领跑者。
建议三,要对杭州有特色的、有显示度的优点进行加强。一个城市不可能包打天下,每个城市都有特点,杭州在人工智能发展方面也有很多特点,已成为人工智能应用实践的一个标杆地区。
建议四,杭州新成立的人工智能研究院建议采用新的机制进行工作。科研院所能否好好运行和机制有很大关系。
吴朝晖
后疫情时代人工智能技术发展的走向,我总结成三个新变化——人工智能将释放更大的赋能、展现出更强的改造的力度、凸显出更佳的粘合效应。具体表现为三个方面。
一是人类的智能和机器智能加快互动,机器智能形态会发生变化。人工智能满足人类在物质和精神两个层面的需求,从而产生数据知识和数字的能力,有可能会替代绝大部分的体力劳动和一部分的脑力劳动,这意味着一些新的产业将会出现。
二是物理世界和信息世界加快互动,这次疫情之后,线上线下加快融合将成为一种常态。人工智能将为生命、信息、物质等领域的科技融合提供新的方式,推动物理世界和数字信息世界融合,并产生新的“空间”,如语言图像识别、虚拟成像等更多技术可以同时作用到物理世界和虚拟数字世界。
三是人机共生系统跟虚实叠加系统加快融合。我们要充分重视人机交互问题。现在看来,人工智能和5G、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深度融合,可以提升智能机器的感知、记忆和推理的能力。这两个系统如果能叠加起来,并且将人的智能部分引入这个系统,将对新学科、新产业、新观念的诞生产生影响。
王建宇
第一,要对标世界人工智能数字经济高地,扬长避短,形成高质量发展的土壤。我们不能简单和国内的上海、北京去比,而应该找一个准确的维度,比如和旧金山湾区比,“图灵奖获得者”这类代表基础研究层次的数据,杭州还有非常大的差距。一个区域的发展靠一家两家机构是不够的,基础平台、产业转化、科技支撑、大学研究机构在杭州应该形成一个多点支撑的局面,要打造这么一个局面不是一天两天能成功的。
第二,就是去IOE行动,即“去掉IBM 的小型机、Oracle数据库、EMC存储设备,代之以自己在开源软件基础上开发的系统”。在互联网服务上,中国已经赶上去了,比如智能手机全球前5 位品牌中,中国占了3 位,但我觉得这主要是依赖于中国强大的工业制造体系,不完全是依赖于核心技术突破取得的。如果没有国家一流核心的研发平台,就很难为后面十年、二十年的发展打下基础。
第三,我们杭高院的框架已基本上建成,要积极推动与城市大脑、之江实验室相关机构开展合作,推进多维大数据、人群精准健康等方面的研究。
高 文
如何把杭州人工智能试验区、研究院做好?应该着眼于基础研究和尖端人才的培养,形成一定的竞争态势。
应用赋能也很重要。现在,杭州发展最快的还是和互联网有关的企业。但是杭州传统企业也是非常多的,特别是在萧山那一带。怎么对传统企业进行赋能,这其实是非常关键的。我建议在一些特定领域做一些有组织的赋能活动,比如,北大杭州高研院在萧山建议成立“中国微谷”,杭州有海康、大华等监控产业领军企业,如果能把这些企业联合到一起,很有可能可以推动一个有特色的大行业在杭州显现,拉起一面旗帜、立下一个高地。
杭州要建立开源平台的环境。科技部现在有15 个开源平台,杭州有2 个。怎么把开源开放资源协调管理起来,我建议各方共同寻求一个合作机制,联手发展。
陈 纯
人工智能的应用就是“赋能”。这些应用包括赋能包括国家治理体系的现代化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赋能实体经济的建设(比如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等),这也是建设试验区“重要窗口”的一种示范。杭州有很好的基础。
于英涛
人工智能产业的创新与发展离不开与行业应用深度结合,这是我们行业的观点,也许跟理论界、学术界不太一样,因为企业需要站在企业的角度去说话。AI的理论探索和技术研究有很多方向,每个方向都需要巨大的投入,但是投入的前提在于是否可以落地。作为企业,我们非常清楚理论转化为技术再转化为产品和解决方案的重要性,否则投入不可持续,创新没有根基。
仇 旻
学科交叉是学校一直坚持的创新理念。日前,李子青团队与郭天南团队合作,将人工智能技术用于分析近千例甲状腺结节病人的蛋白质组大数据,通过机器学习,发现了区分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蛋白质分子标记物的组合,有望大幅提高良恶性判断的准确度。接下来,人工智能领域将继续与生物医学、材料科学、数学物理、量子计算等学科“跨界融合”,在疾病演化预测算法、临床质谱大数据、量子机器学习、社会网络计算等前沿领域挖掘创新生长点,为人工智能范式变革提供持久强劲的原动力。
朱世强
以重大创新平台建设为抓手,筑牢人工智能发展的根基。除了要大力支持和建设好一批基础技术平台,还要谋划一些与人工智能相关的要素平台。争取在全国率先建立数字要素交易市场化平台,形成人工智能发展的大试验场。把之江实验室人工智能全球大赛打造成为具有更强大影响力的世界级大赛平台,建设一批人工智能孵化平台,推动专利成果的转移转化,加大产业基金的扶持力度,催化形成一批人工智能的独角兽企业和上市公司,建立高规格的智能技术和人工智能产品博览会等要素平台。
吴 卿
明确目标,聚焦重点,打造杭州人工智能的硬核平台。全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试验区中,长三角区域就有三个——上海、杭州、德清,各个城市的建设目标比较明确,特色鲜明,为长三角的人工智能一体化建设提供了三角形的服务支撑。
杭州在全国的试验区中,优势是显而易见的。我们是以应用见长的,要在人工智能的全生态、全体系、全维度上争创一流,立足杭州的优势,作出特色文章。精准聚焦城市大脑应用、基础理论研究、前沿技术应用、应用场景融合融通、产业落地推广等重点,制定标准,以点带面,建立杭州人工智能的生态圈。
我建议,要全面对杭州特色的人工智能范式和生态进行深入研究,梳理核心领域,把硬核成果的推进图制定出来,制定相应的清单,全面推进人工智能纵深的发展。
庄越挺
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联盟开源开放推进组,它的副组长单位包括海康威视、小米、华为、百度等公司,目标是联合AI的头部企业推动中国人工智能的开源开放,推动产业生态构建。杭州市拥有无与伦比的先天条件,具备开展开源开放的各个关键要素,又有浙江大学等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很多高水平的科研人才,杭州可以在开源开放事业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
陈 刚
当前整个人工智能发展局面是非常好的,但是还是有几个问题亟待解决。
一是数据孤岛问题。人工智能的重要基础是大数据,但是目前社会上数据比较分散,有能力收集到数据的主要是大型企业和政府机构等,这些数据的持有者因为考虑到自身的商业利益和安全,所以都相对封闭,使得各行业之间甚至行业内部数据很难形成合力,客观上制约了AI的发展。
二是协调合作的问题。因为数据的封闭性,很多课题都只能拿着自己可控制的少量数据做一些工作,造成很多浪费。
三是人工智能应用门槛太高。目前广泛落地的领域还是三个——图像识别、云计算和自然语言的各种翻译。人工智能技术落地必须具备非常强大的资源和资金的支持,这把众多的中小企业排除在外,想要参与人工智能发展的门槛非常高。
四是人才缺乏。从来没有一个产业是只靠高端人才可以发展起来的,工业化一定需要一批中坚力量的人工智能工程师,这方面的人才较为紧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