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发展

2020-08-26 07:48任百荷
当代家庭教育 2020年20期
关键词:个性语文教学策略

任百荷

摘  要: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教育的本质回归意味着尊重与发展个性生命,倡导教学的个性化。教学中要多关注人的自然发展,承认个体差异,重视情感的熏陶感染,强化语文学习实践,完善主体生命。

关键词:语文教学;个性;发展;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0)20-0187-01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教育的本质回归意味着尊重与发展个性生命,倡导教学的个性化。教学中要多关注人的自然发展,承认个体差异,重视情感的熏陶感染,强化语文学习实践,完善主体生命。下面,我就将如何在教学中关注个体差异、关注全体学生的实践经验做以总结。

1.激发学习兴趣,引导参与学习

施教之初,先在激趣。低年级儿童的心理特征:年龄小,自控力差,注意力容易分散,这就决定了他们完成学习任务的动力首先是兴趣。《课程标准》要求“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内容“要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适合学生认知水平,密切联系学生的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精神”。在准确把握学生年龄特征和学习兴趣的前提下,把学习内容设计为富有童心童趣的故事或游戏,使学生学习兴趣迅速被激发,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启动敏锐的思维,引起丰富的想象。例如,在学习拼音第五课“ɡ  k  h”时,我指导学生仔细观察情境图,启发学生把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编一个小故事说出来。这时学生思维活跃,语言里透着童真童趣。如:星期天上午,小红和小东约好一起到公园喂白鸽,喂完白鸽,他们就坐在椅子上喝水,小鱼看见了,游过来向他们问好,小蝌蚪藏在水草下和他们捉迷藏。然后通过鸽子飞、蝌蚪游水、小朋友喝水来练习“ɡ  k  h”的发音。

这样以趣引路,以情导航,使学生在学习中兴趣浓厚,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大增,从而达到自主学习的目的。

2.创设宽松环境,营造活力课堂

“学生是课堂的主人”,要让创新真正走进课堂,首先要为学生营造一种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形成一种平等、民主、尊重、理解、关注、赏识的人际关系,使学生身心愉悦,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这样学生的思维才能活跃起来,才能敢说、敢想、敢问,创新的火花才能迸发,才能切实有效地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

(1)创设新型的师生关系。在教学中,整体把握教学思路,重视学生的思维过程和语言表达的顺序,尊重学生对问题的不同看法。创新教学设计,把新理念运用到教学上,在新教材实验中,敢于与传统观念碰撞,进行教学创新。例如,在学习第二册语文《称象》时,当把官员们的称象办法和曹冲的称象办法进行比较后,得出曹冲的称象办法最好。这时,一个学生提出了不同的见解:“我认为曹冲的办法不是最好的。往船上装石头太麻烦了,看大象的人那么多,如果叫那些人站到船上去不是更方便吗?”敢向课本的答案挑战,提出与众不同的想法,这样的学生才会学习。今天的新课标、新理念的碰撞中要创新教学理念,要克服权威思想,要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精神,敢于放下“架子”,与学生平等相处,改变角色,把自己当作“平等中的首席”,把主动、合作、探究的学习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教学中,敢于跳出固有的思维“旧框”,培养敢于标新立异的创新思维。

(2)创造民主的和谐氛围。《新课标》明确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在教学活动中,教材应成为师生相互交流、平等对话的中介,为此教师要创造民主和谐的氛围,给学生提供探究和创造的契机,要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对周围事物、对现实世界进行观察和认识,努力缩短文字与事物之间的距离。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在语言实践活动中自悟、自得。如学习《乌鸦喝水》一课,针对“乌鸦还能用别的办法喝到水吗”这一问题学生展开讨论,想出了许多办法,例如,把一根吸管的一端伸进瓶子的水中;把瓶子倾倒,使水流到瓶口;把瓶子的上部敲掉一段,瓶口大了,乌鸦就可以喝到水了等等。学生的创造力在自由而安全的气氛中得到发挥。

(3)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在教学中,尊重学生的人格,允许他们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 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内容。在学习过程中,重视合作学习,利用小组学习和师生交流的机会,互相启发,在討论中加深理解,从别人的见解中得到启示。例如,在学习《画家乡》一文,让学生根据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段落,和选择相近的同学组成一个学习小组。在小组的学习过程中,和组内的同学交流自读中弄懂的问题,提出自己不懂的地方,请小组内的同学帮助解决;小组讨论后还没弄懂的问题,提出全班交流。在反馈自学信息时,我是这样引导的:“现在,我们一起去这几个小朋友的家乡去走一走,看看是什么把他们吸引住了。你们说先去谁的家乡?”然后根据同学们的提议,选定交流的内容。再让喜欢这一家乡的同学向大家介绍:这个家乡的什么地方把你迷住了。学生在自我感悟后,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感受,再通过组织讨论、交流,有利于学生思维的互相碰撞。因为这些内容是学生自己所选、所喜欢的,尊重了学生的个性,所以学起来特别有兴趣,对所学的知识记得特别牢、理解特别深。

3.加强实践导行,发展学生语言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注意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要让学生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规律。

注意诵读时我们母语教育传统经验的精华。徐世英先生曾将诵读与讲解做过精辟的比较,他说:“讲解是分析,朗读是综合;讲解是钻进文中,朗读是跃出纸外;讲解是摊平、摆平,诵读是融贯、显现;讲解是死的,如同进行解剖,朗读是活的,如同赋作品以生命;讲解只能使人知道,朗读更使人感受。”

指导学生读读背背,以“读”为本,自主发展语言,为学生创设语言实践的条件,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运用,以多种多样的形式阅读课文,使语言从生活中来,又运用到生活中去。

4.培养口语交际能力,拓展学生想象空间

口语交际注重语言实践,强调在动手的实践和活动的基础上进行听说的训练。在学习中,我尝试运用“以活动为主线”的课堂学习模式,使学生通过多种活动形式和充分的活动时间得到体验、交流和表现的机会,在活动中得到语言学习成功的喜悦,以促进学生口语能力的发展。比如,在组织《有趣的游戏》口语交际活动时,先让学生亲自做一做“老鹰捉小鸡”和“贴鼻子”等游戏后,在启发学生先想一想:参加游戏的有谁,自己当时有什么感受,大家有什么反应,玩得怎样等等。然后让学生互相交流,在互相交流中取长补短,反复练习说话。因为是学生自己亲身经历过的事情,所以学生有兴趣去说,也乐意和同学交流。

在语文教学中,主要牢牢把握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一实施素质教育的重点,做到面向全体学生,注意不同水平学生的不同目标。依据语文的特点及教学原则,引导学生对语文进行体验、感悟、记忆、积累、表达,发展学生的思维,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语文实践活动,张扬学生的个性,引导学生主动的获取知识与能力,才能使语文课堂教学真正成为师生生命活动发展的天地。

参考文献

[1]洪会.小议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发展学生个性[J].考试周刊,2013(56)

[2]王亮.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发展学生个性[J].东西南北:教育2017(17)

猜你喜欢
个性语文教学策略
语言表达重“个性”
浅谈小学语文个性化习作的教学策略
电视民生新闻主持人分寸感的把握
个性化教育在美术教学中的运用探讨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让语文教学更接地气
核心素养下的语文教学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