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国
【摘 要】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融入“先学后教”的理念,将尝试教学引入课堂,根据学生的尝试练习情况进行针对性的讲解,这样能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内化理解。本文主要从营造尝试氛围、合理编制问题、自主学习课本、组织学生讨论等角度阐述初中数学尝试教学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 初中数学;尝试教学;策略
《周易》曰:“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教师不能将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强加于学生身上,而要让他们自己去求学。孟子也提出了“请尝试之”,主张学生先学后教,自己去试一试。陶行知先生也极力反对注入式、灌输式的教学方式。教师要融入让学引思的理念,为学生留有自学的空间,让学生在尝试中有了主动参与、积极思考,能知道自己掌握了哪些内容,哪些内容还需要进一步探索,对哪些内容有理解困难。学生只要经历尝试的过程,才能有所感悟,能主动寻求帮助,突破思维障碍,从而对数学学习产生深入的思考。
一、营造尝试氛围,布置准备练习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营造一个利于学生尝试的氛围,为学生准备一个有趣味、有吸引力的练习,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教师要尝试练习为学生搭建求知的桥梁,为他们的新知探求做铺垫。如在学习苏科版八下《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内容时,教者呈现一个打碎了一部分的平行四边形玻璃,让学生想办法去配一块同样大小的玻璃。如何将一个残缺的平行四边形复原?学生会产生画出这个平行四边形的欲望,从而使探索的欲望變得高涨。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准备练习,实现从旧知到新知的迁移,促进他们对知识的理解把握。又如在学习苏科版八下《分式的基本性质》内容时,教者让学生比较与,与;猜想与,与的大小关系,并说出自己的理由。教师为学生准备的练习是为新知的学习做铺垫,要与所学内容有密切的联系,能最大限度地实现从旧知到新知的迁移。准备练习要灵活设计,能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思考,促进学生思维的开启。
二、合理编制问题,构建知识体系
尝试练习的形式多样,复习课的尝试题检测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帮助他们查漏补缺,建立完善的知识体系;有迁移型尝试题,通过新旧知识的联系,促进学生对知识、技能以及方法的掌握;有探索型尝试题,能引领学生从简单到复杂、从特殊到一般,让他们在自主探索中实现对知识的掌握、思维的发展;有引申型尝试题,教师要对所学内容进行引申,使所学内容变得有深度、有广度,能从基础知识的习得向能力的发展转化,帮助学生形成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有题组尝试题,学生通过题组的练习,能建立知识与知识之间的联系,帮助学生系统地掌握知识。教师编制的习题要有一定的趣味性,能吸引学生运用掌握的知识体系去探索求知,逐渐完善认知结构。有效的问题设计能让学生循序渐进,从不同角度进行探索,形成多种不同的解决方案,从而能使自己的思维能力获得一定的发展。
三、自主学习课本,解决预习问题
学生自主阅读课本,教师要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这样能提高学生阅读的有效性,从而能有效地掌握重点知识。如在学习苏科版八下《二次根式的加减》一课中,教者让学生自学课本,并思考:例题中出现的根式都是最简二次根式吗?如果不是最简二次根式,该如何去处理?例题中包含几种不同的运算?运算的顺序是怎样的?被开方数如果不是整式,是分数、小数、多项式,我们该如何处理?在学生自学时,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指导,特别是学困生,教师要帮助他们突破阅读障碍,及时检查他们的自学情况,避免让自学流于形式。有效的自学能让学生把握知识的整体结构,了解学习中存在的困惑,能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基础。
四、组织学生讨论,详细讲解难点
在学生练习后,教师能大致了解学情,教师要为学生留有思考讨论的时间,让他们通过交流,使思维走向深入,同时也能在交流中实现互学共进。教师要依据内容灵活选择,组织学生分小组讨论,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学生通过讨论,可以提升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也能暴露自学中存在的不足,教师可以进行针对性的讲解。教师要参与学生讨论的过程,要通过观察了解他们的学习效果,帮助他们解决学习存在的困难。
教师在讲解前让学生去尝试练习,通过探索对新知有一定的了解,能明白自己的困惑之处,教师也能根据学生的反馈把握课堂教学的重点。教师针对学生学习的重点、难点、疑点之处进行讲解,能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内化,解决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根据教学实际情况合理编制,可以加大问题的难度,做一些合理的引申,帮助学生掌握一些新的知识,同时也要对学生暴露出的问题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真正掌握知识。
总之,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开展尝试教学,要依据教学内容合理设计问题,将自学环节置于课前,让学生通过自学把握学习中的难点、疑点,从而在教学中进行针对性的讲解。
【参考文献】
[1]刘观发.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尝试练习法”的应用[J].高中生学习,2013(4).
[2]梁宗勤.运用尝试教学法,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