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X”证书制度下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人才培养研究

2020-08-26 07:42黄永乾谭丽丽岳现瑞
广西教育·B版 2020年4期
关键词:职业技能证书校企

黄永乾 谭丽丽 岳现瑞

【摘 要】本文阐述“1+X”证书制度背景下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人才培养的思路,以广西城市建设学校工程造價专业群为例,从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训课程体系建设、教师能力强化、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论述“1+X”证书制度背景下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人才培养实践,提出开展“教—训—培—考”一体化基地建设、加大师资培养力度、开展 5G 环境下的“BIM+”研究等建议。

【关键词】“1+X”证书制度 工程造价专业群 建筑信息模型(BIM) 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0)04B-0018-03

根据《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2019 年 4 月,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印发了《关于在院校实施“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方案》,部署启动“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简称“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试点方案提出,自 2019 年开始,重点围绕服务国家需要、市场需求、学生就业能力提升,从 10 个左右职业技能领域做起,稳步推进“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试点院校以高等职业学校、中等职业学校(不含技工学校)为主,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学校、应用型本科高校及国家开放大学等积极参与。广西城市建设学校作为首批试点院校之一,积极主动按照标准要求进行校本化实践和能力积累,以此为基点,开启专业群发展研究基地建设。

广西城市建设学校工程造价专业围绕服务产业现代化、信息化,形成以工程造价岗位能力为核心,以 BIM 技术为链条,包含工程造价、建筑表现(建筑信息模型管理 BIM 专业)、房地产营销与管理(房地产估价)三个专业在内的专业群。专业群在自治区“工程造价示范特色专业及实训基地”项目验收中以“良好”等级通过,获批成为教育部首批“1+X”(BIM)试点及考核点。这些都为将它打造成国内一流的专业群,实现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要素全方位融合奠定了强有力的基础。

一、推行“1+X”证书制度的意义

(一)有利于推动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契合

信息化、数字经济背景下,企业急需适应现代产业发展的人才,建筑行业的产业转型和升级已加快推进,中职教育在人才培养的适应性和前瞻性方面与社会需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1+X”证书制度的实施,把社会化机制建设的职业资格证书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融入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中,将有效促进人才培养方面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强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契合度,从而实现“学生到企业员工”的无缝衔接。

(二)有利于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职业教育发展中学习和借鉴了不少国外成功案例,如美国“社区学院”模式、德国“双元制”模式、澳大利亚“TAFE”模式、加拿大“能力为本”模式、英国“三明治”模式等。与此同时,结合我国国情的职业教育发展模式的探索也从未停止。“1+X”证书制度是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趋于完善的重要步骤,是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一项重要制度设计。推行“1”和“X”的科学、合理、有效衔接,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融入技能证书培训内容,细化标准要求,可以进一步促进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的优化,提升专业内涵建设,从而将“校企协同育人”“工学结合”“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等一系列职业教育理念贯彻到教育教学之中,实现校企“双主体”合作育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三)有利于形成“产—学—研”一体化的教育生态链

实施“1+X”证书制度,将会大幅度提高社会力量参与职业教育教学的积极性,有利于开创职业人才培养培训模式和贯彻“三全”(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评价标准落地,深化推进“三教”(教师、教材、教法)改革,促进院校“育训、长短、内外”三结合,从而形成、优化“产—学—研”一体化教育生态链,整合职业院校、社会行业企业的优势资源,形成优势互补,大幅度提升职业教育办学的活力。

二、“1+X”证书制度背景下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人才培养的思路创新

在“1+X”证书制度背景下,社会评价组织与职业院校需要进行深度的融合,共同探索、优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标准和职业技术专业教学标准。在社会评价组织的指导下,依据技能等级标准,职业院校应结合自身实际,进行“三教”改革、实训基地建设、校企合作;依托社会评价组织深入开展产教融合,把企业和用人需求引入院校。校企共同重新梳理人才培养方案,在专业课程体系中融入职业技能等级标准相关内容,并将“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及时纳入课程标准与教学内容,构建“1”和“X”深度融合的人才培养新方案。

广西城市建设学校工程造价专业群根据“1+X”证书制度试点 BIM 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考试要求,改革现有人才培养方案,将职业技能等级考试内容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形成学历证书课程+BIM 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融合互通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以工程造价专业为例,工程造价专业以培养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为目标,基于工作过程对课程进行模块化分解,以整个实际工程 BIM 模型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即以一个 BIM 实际工程为载体,贯穿所有专业课程的教学过程,借助 BIM 技术实现项目教学法、任务驱动法等教学改革,在既有课程中植入 BIM 模块,并基于职业标准开发独立的 BIM 课程体系,又针对不同层次的生源入口,进行专业课程和 BIM 课程的模块化组装,搭建分层次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

广西城市建设学校针对中职生源的特点,探索不同生源背景下“1+X”BIM 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人才培养新模式。通过建设数字化教学资源库,校企共同开发“一体化教学工作页”“模块化”教学资源等,满足教学、培训以及认证考试需求。通过校企深度融合实现“1+X”证书制度试点背景下的 BIM 技术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构建更为合理的、良性循环的、可持续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提升复合型职业人才的培养能力,探索“1+X”证书制度背景下校企深度融合 BIM 技术人才培养的新路径。

三、“1+X”证书制度背景下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人才培养举措

(一)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與创新

1.搭建“学校—专业部—专业群—专业—课程”联动体系。学校层面统筹资源,搭建校级 BIM 技术应用平台,开展 BIM 技术在各个专业具体应用的研究与实践;各专业部根据自身定位及专业开设情况,联合企业成立系级 BIM 中心,开展教学与实践应用研究;专业教学团队以广西城市建设学校 2016 年开设建筑表现(建筑信息模型管理与应用)专业为引导,实现 2018 年工程造价专业 BIM 课程开设全覆盖。联动体系的建立,极大地促进了学校 BIM 技术应用工作的开展,贯穿了人才培养全过程。

2.探索“1+1+N”的新型校企双元育人教学模式。在教学实践过程中,积极聘请企业专业技能人员、产业导师等兼职授课,形成“1+1+N”的校企双元育人体系,即“1 名企业导师+1 名校内教师+若干学生”的校企双元育人教学模式,打造“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的人才培养体系。企业技能人员有较强的项目实践经验,学校教师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功底,学生进行“理论+实践项目”的双重学习,有助于快速提高 BIM 技术能力。

3.构建“以训为主、赛证结合、真题实战”对标“1+X”证书制度试点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多年实践,学校基本形成“以训为主、赛证结合、真题实战”教学模式,契合培养目标和“1+X”证书制度 BIM 等级考试要求。“以训为主”是指工程造价专业群的全体学生,通过 BIM 课程实训,基本达到 BIM 建模的基础水平(常规的土建、机电模型、常规族等),能考取“BIM 职业技能等级初级证书”;“赛证结合”是指让学生通过参与各类“教学模型项目”竞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可以实现考取 BIM 职业技能等级中级证书;“真题实战”是指通过企业真实工程项目,优秀学生参与其中,进一步提升实际工作能力,通过工作锻炼考取 BIM 职业技能等级高级证书。

(二)校企深度融合 BIM 应用技术实训课程体系建设

1.结合生源及技能等级要求进行课程体系模块化重构。以工程造价专业为例,专业课程进行“1+BIM 课程重构魔方”的模块化重构,根据不同生源需求,智能定制出符合不同生源入口的课程体系,以完成人才分层次培养。形成包含“德育模块”“基础素质课程模块”“专业基础课程模块”“专业能力课程模块”“BIM 证书课程模块”的“1+X”专业课程体系。针对 BIM 应用技术专业“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培养需求,建立模块化课程体系,在既有课程中植入 BIM 模块,并基于职业标准开发独立的 BIM 课程。

2.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更新课程标准及课程内容。将 BIM 领域的新技术、新工艺和新规范融入教学内容,构建教学资源库,一方面提高学生解决 BIM 实际工程的能力,另一方面激发学生的创造力。BIM 课程内容由 BIM 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划分成 BIM 软件操作能力模块、BIM 模型生产能力模块、BIM 模型应用能力模块、BIM 项目管理能力模块、BIM 应用环境建立能力模块、BIM 业务集成能力模块共六大模块。学校工程造价专业开设成熟的 BIM 独立课程,共 236 个课时,建有校企共编立体化教材和课程标准,在原有的基础上结合“1+X”证书制度,进行课程内容和课程标准的相应调整,使原 BIM 课程基本可继续再应用。

3.开发基于工作过程主线的线上线下 BIM 课程资源。以学校二期教学楼和学生宿舍 BIM+装配式工程等实际工程案例 BIM 模型为应用基础,老师在利用 BIM 技术进行数字化与智能化改造既有专业能力课程的同时,将 BIM 技术能力植入专业能力课程内容中,通过“一模多用”形成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教学思路,打造专业教学课程资源。师生深度参与该项目建设全过程,运用慕课、微课、VR、AR、移动教学等现代教育信息技术与 BIM 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开发完成以实际建筑为背景的基于真实项目的线上线下 BIM 课程教学资源。搭建校级 BIM 教学资源库平台,实现 BIM 技能与专业教学的高度融合、虚拟项目与真实项目的高度融合、学校与企业的高度融合。

(三)对接“1+X”证书师资需求,强化 BIM 教师能力建设

组建“双师型”BIM 教师队伍,制订国际化水平的团队建设方案和管理制度。通过专项培训、讲座、短期培训、技术研发创新、出国进修访学、工作坊、沙龙访谈等多种形式,培养骨干教师及创业导师的教育教学能力,选聘企业高级技术人员担任产业导师,充实团队力量,与建筑行业建筑信息模型制作与应用领域知名企业进行实质性的联系合作,打造一支专兼结合的 BIM 师资团队,开展团队教师实训指导能力和技术技能专项培训。通过 BIM 项目推进、BIM 活动沙龙、企业轮岗实践、与产业导师一对一等方式,多维度、多方式地进行校企合作培养师资,把 BIM 技能培训融入校企双元育人的每个环节。

(四)加强校企深度融合下的实训基地建设

1.整合资源,校企融合建设实训基地,适应“1+X”证书制度试点需要。以“1+X”证书制度试点为契机,全面开展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和实训教学改革。计划建设“基于云平台下的全过程正向一体化 BIM 技术应用体系”,将覆盖工程造价、资料管理、施工管理、成本控制、运营维护等全方位的实训体系。工程管理专业部先后与广西建工集团第三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桂林分公司、桂林聚格工程咨询有限公司、广西建筑科学研究设计院等单位深度合作,在学校成立“BIM 技术应用研究中心”和“BIM 技术创新发展研究中心”两个校级校企合作实体平台,开展教学研究、师资培训、科研合作等研究与实践,共同编写教材 3 部,申报立项课题 2 项。正在与中国电信桂林公司共建 5G 智慧校园,打造 5G 背景下 BIM 技术应用体系。

2.依托实训基地,加大社会服务的力度。依托自身实训基地优势,积极开展社会服务。拟与廊坊市中科建筑产业化创新研究中心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建建筑信息模型(BIM)技能等级证书培训全国示范基地(中职),在建筑信息模型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制定方面以及人才培养方案制订等方面进行探索性实践。此外,专业教师参与培训企业职工 BIM 技术应用,年培训超过 60 人次,培训内化为课堂教学能力效果好。

四、“1+X”证书制度试点背景下 BIM 技术人才培养工作展望

(一)开展“教—训—培—考”一体化基地建设

加强与社会培训评价组织交流沟通,在现有教学资源的基础上,与校企合作单位共同持续加大软硬件投入,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深化产教融合,建设集“教学、实训、培训、考试”于一体的现代化人才培养基地,解决高职院校校内外人员对 BIM 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考试需求。

(二)加大师资培养力度

打破现有教学系部藩篱,统筹优质师资,打造校级创新型 BIM 技术应用师资团队。在“1+X”证书试点制度背景下,出台相关激励措施,进一步加大投入,培养具有引领示范效应的 BIM 名师,推进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有序、有效进行,进一步促进 BIM 技术向深度和广度应用,从而进一步提升职业教育发展水平。

(三)开展 5G 环境下的“BIM+”研究

在 5G 时代,作为能够改变时代的颠覆性技术,5G 网络与人工智能(AI)的融合,将为 BIM 技术的应用提供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充分利用 5G 高速带宽优势与人工智能,尝试开展“BIM+VR/AR”“BIM+装配式”“BIM+3D 打印”等领域的研究与实践,建立职业院校 BIM 技术应用体系。

【参考文献】

[1]吴 昆.1+X证书制度试点背景下的BIM技术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27).

[2]张 艳,刘 军.“1+X证书”的教学模式探索与研究[J].商业经济研究,2019(11).

[3]鲁娟娟,王 俊,王高山,等.高职院校“底层共享、中层分立、高层互选”专业群课程体系的探讨和实践[J].职教通讯,2016(9).

[4]何 静.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的有效路径——构建“平台+模块”专业群课程体系[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职业教育),2009(1).

[5]黃兆康,付希尧,孙义刚,等.校企深度融合的土建类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建设研究[J].广西教育,2019(39).

[6]许 远.基于“1+X证书”的“课证融合”教材开发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19(7).

【基金项目】2018年度广西职业教育第一批专业发展研究基地项目“广西职业教育工程造价专业群发展研究基地”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黄永乾(1974— ),男,汉族,籍贯广西桂平,学士,高级讲师,现就职于广西城市建设学校,研究方向为中等职业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实践与探索、人才培养模式和途径;谭丽丽(1975— ),壮族,籍贯广西靖西,硕士,高级讲师,现就职于广西城市建设学校,研究方向为建设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工程管理法务、师资培养;岳现瑞(1985— ),男,汉族,籍贯河南安阳,工程硕士,高级经济师、工程师,现就职于广西城市建设学校,研究方向为工程管理类专业教育教学。

(责编 李 言)

猜你喜欢
职业技能证书校企
少就是多
人社部将组织开展2021年全国行业职业技能竞赛
智慧课堂混合式教学模式在校企合作订单课程中的实施与探索
2021年对口升学考试获奖加分(免试职业技能)专业对照表
对民办本科院校应用型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研究
中学生生涯规划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晋江市紫峰中学为例
2019年对口升学考试获奖加分(免试职业技能)专业对照表
中学生生涯规划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晋江市紫峰中学为例
两面夹击 让恶意证书无处遁形
假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