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晓妹
摘要:我国的农业现代化建设进程不断加快,工业化发展速度有了很大程度的提升,大量的农村劳动力向着城镇地区转移,准确把握各种机会,及时进行农村土地流转问题的妥善解决显得至关重要。我国农村土地流转问题的产生原因十分复杂,关于有效对策的总结研究,需要相关人员付出更多的努力。本文主要从上述几个方面出发,结合农村地区土地流转的现状,关于土地流转问题的有效解决简单提出了一些建议,并且总结了几项对策。
关键词:农村地区;土地流转问题;对策研究
土地流转指的是土地经营权的转移活动。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关键时期,更好地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并且采取一系列的干预措施,有效解决农村土地流转的相关问题,必须引起管理部门的高度重视,同时获得农民们的大力支持。为了规范农村地区的土地流转,从而促进整个市场的健康发展,在农村土地流转问题的改进中积累下丰富的实践经验,笔者就此阐述了几点自己的看法,仅供有关部门的工作人员参考借鉴。
一、推进农村土地流转的重要意义
为了实现劳动力、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创建更加安全、有序的土地经营权转移环境,同时优化资源配置,进一步加快农业结构的调整,提升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水平,应该强调农村土地流转举措的科学应用。另外,要想缓解农业投入制约难题,加快农业规模化、标准化建设后,更好地促进特色产业的形成,最终突显出新农村建设的现实意义,就必须从不同角度、新的层面出发,进行农村土地流转问题的具体分析,实现相关问题的合理解决。土地流转能够增加农民收入,大大提升土地效益,在解放大量劳动力后,为了城镇化建设进程的加快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维护农民群众的合法权益,构建新型的经营主体,农村土地适度经营规模的不断扩大,更容易产生最大化的经济效益,也有利于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
二、农村土地流转中存在的问题
(一)农民思想过于保守
农民始终将“土地”视为基本的生存保障,当作主要的经济收入来源。大多数农民都有着强烈的“恋土情结”,他们担心土地的流失和土地经营权的转移,自己就会失去生活依靠,农民畏惧土地流转这种现象很是普遍,也在潜移默化中增加了农村土地流转的难度。许多农民对于土地流转的认识不够,不能积极配合土地流转,一方面担心自己的土地流转以后找不到其他就业门路,难以进行后续生活,另一方面则担心土地流转后所承诺的最终收益无法兑现,他们为了生活不敢冒任何风险。
(二)经营主体认识不够
很多地区的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的经营主体刚刚起步,普遍处于探索阶段,因为基础条件十分薄弱,规范化、标准化建设的成果尚未显现,带动作用难以发挥,不仅制约着农村土地流转工作水平的提升,还限制着土地流转计划的具体执行,直接导致土地流转工作的开展面临着巨大挑战。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作为农村土地流转的主要对象,普遍存在信息化管理难度大,技术研发水平低,农业产业效益慢等问题,金融部门授予这些经营主体的农业贷款额度不高,农村土地流转规模的扩大以及工作质量的提高因此变得阻力重重。
(三)服务体系并不完善
现阶段,我国很多地区的土地流转服务都存在着土地流转服务体系建设滞后,相关制度不够完善的弊端问题。不同地区的土地流转管理机构难以发挥有效的监管作用,工作人员责任意识不强,综合素质不高,未能组建专业化、技术型的农业科技队伍,在这种情况下,农村土地流转工作更难有序化推进下去,工作结果自然不尽人意嘲。不论是土地流转前还是土地流转后,经营大户一旦出现了经营问题、财务问题,都可能给参与土地流转的农民带来一定的经济损失,这样一来,农民参与农村土地流转的热情逐渐下降,不能从多个方面更好地优化土地流转服务,农民对于农村土地流转彻底失去兴趣不过是个时间问题。
(四)各类权能所属不清
农民依靠土地承包经营获得生活保障,农民同时具有土地占有权能、收益权能、使用权能等。然而,农村土地产权的划分存在所属不清、面积不准、结构不完整等问题,各种争议难以消除,直接阻碍着农村土地经营权的正常流转,农民土地财产权益无法实现,农村经济的发展困难重重、阻力重重。
三、有效解決农村土地流转问题的对策研究
(一)改变做法,转换形式
需要集中的、科学的化解农村土地流转困难的局面,并且改变农民分散流转的做法,可以利用一系列的鼓励条件,更大范围内实行整村、整社土地流转,建立完善分配机制后,真正将农村土地流转与增加农民收入结合在一起,通过宣传教育,吸引更多农民放弃传统的生产模式,并将视野直接转向第二、第三产业。农民从生产工人变成了农业工人,农村土地流转工作的推进空间更大,同时配合新型合作医疗制度、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等,真正解除农民们的后顾之优,使他们更加信任土地流转工作,积极配合农业规模化、标准化、现代化发展。
(二)重视宣传,做好示范
政府应与土地管理部门进行沟通,实现农村土地流转工作的协调配合,通过多种渠道宣传农村土地流转的相关政策、法律法规等,引起农民重视,加强群众培训。另外,政府人员、乡镇干部也要提升责任意识,主动学习法律知识,给农民群众做好示范,使农民群众更好地了解农村土地流转的导向意义,积极配合农村土地流转工作的有序推进,共同促进农村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
(三)完善服务,组建队伍
通过完善农村地区的土地流转机制,及时设立奖励条件,有效运用鼓励措施等,充分调动农民参与土地流转的积极性。或与各大企业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为更多农民提供就业保障,使他们安心进城就业创业,土地流转工作取得事半功倍的理想成效。需要组建专业化的土地流转服务队伍,来为农民提供周到的、全面的土地流转服务,及时解决各类矛盾,妥善处理各类问题,农村土地流转工作即可走向更大的成功。
(四)积累经验,扩大优势
进一步提高农村土地流转工作质量,是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关键所在吲。应该创新工作方法,不断积累实践经验,在完善了土地流转相关制度、各项规则后,吸引各地区的龙头企业积极加入,不断汇集技术力量、人才力量等,进一步扩大农村土地流转优势,把握时机构建多种形式并存的土地流转模式,最终为农业现代化发展注入更多活力。
(五)加强培训,分享知识
可以派出高素质、专业型的技术人才,及时向农民传授新技术,确保农民熟练掌握新技术,在实际生产活动中合理应用新技术。定期组织集中授课,并且结合农民的实际需要、接受程度、认知水平等,有针对性的分享基础知识,各类新技术和新方法的有效宣传,帮助农民充分了解农村土地流转的必要性,保障他们的土地财产权益,更好地解决农村土地流转中的各种矛盾。
四、结语
总而言之,需要建立组织化、集约化、社会化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为了农业现代化发展目标的顺利实现提供有利条件。农村地区全面推进土地流转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针对土地流转不规范、不合理的问题进行妥善解决,更好地实现农业规模化经营,成功开辟现代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农村土地流转工作创造奇迹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