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 蓉,赵焕新,季新燕,翟晓艳,杨李旺
(山西中医药大学,山西 晋中 030619)
药理学是医学高等院校重要的基础课程之一,也是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性学科。学好药理学必须有比较扎实的解剖学、组胚学、生理学、病理学、生物化学等医学基础课程的知识储备。同时,学好药理学可以为学习临床课程奠定基础,并可以提高未来医药人才的执业能力。但药理学内容多、涉及学科面广、知识点琐碎,学生普遍反映难懂、难记、难学。加之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式与临床实际脱节,从而大大影响了学生对该学科的学习兴趣,最终导致教学效果不甚理想[1]。以案例为引导的教学法(Case-Based Learning,CBL)是基于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模式(Problem-Based Learning,PBL)发展而来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该方法以临床病例为基础,设计与之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围绕问题展开讨论,其核心是“以案例为先导,以问题为基础,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引导”的讨论式教学法[2]。CBL常作为传统教学方式的补充,尤其在医学桥梁课程中被经常采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同时也有助于教师教学水平、教学能力与综合素质的提升,教学效果良好[3-4]。
护理学专业的学生今后从事的工作包括执行药物治疗方案、观察药物疗效和不良反应以及指导患者合理用药。他们既是用药的实施者,又是用药的监护者,无论在确保药物治疗的安全性,还是在保证药物的有效性方面都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5-7]。基于药理学是一门医学桥梁课程的特点、CBL教学法的优点及护理学专业学生的课程设置和未来的执业需求,本课题在药理学部分章节授课中引入临床典型案例,引导学生结合过往所学基础医学知识及查阅临床医学相关内容自主分析案例中的现象,并尝试解决案例中提出的问题,激发学生学习药理学的兴趣,提高学生对药理学知识的理解深度与知识的应用能力,增强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加强未来医药人才的执业能力。
以我校2018级护理专业1班共48名学生为试验组,同年级护理专业2班共45名学生为对照组。两组学生的年龄、性别、前期课程成绩等一般情况比较,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由同一教师任教,授课总学时、所用教材均相同。
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教师按教材的顺序进入教学过程讲授相应章节。试验组采用案例教学法,具体如下。
选择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作为CBL教学案例,学生通过整合已经习得的西医基础知识及自主学习临床知识能够解决案例中50%~60%的问题,由此方能激发学生对药理学及后续临床课程的学习兴趣。基于以上原则,试验组选取抗高血压药、抗心绞痛药和抗消化性溃疡药作为CBL教学章节,围绕每个案例设置10~15个问题。
本课题教学组织形式包括以下4个环节:课前导入案例—自我学习—理论讲授—案例讨论及教师点评。
2.2.1 课前导入案例 利用手机雨课堂平台(学堂在线与清华大学在线教育办公室共同研发的智慧教学工具)课前一周发放案例,强调案例中需要注意和解决的问题,鼓励学生课前自主解决问题。
2.2.2 自我学习 学生在课前自我学习的内容主要是与案例相关的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生物化学、药理学等基础医学知识和相关临床知识,从而了解疾病的发生、发展、表现及转归过程,同时尝试解决案例中提出的相关问题。
2.2.3 理论讲授 主要讲授与案例相关的临床知识及治疗药物,通过认真听课,学生可解决课前自我学习中遗留的问题。
2.2.4 案例讨论及教师点评 以学生自愿及教师随机提问的方式进行案例讨论。在讨论解决案例中设置问题的过程中,教师适时穿插点评。由此,一方面可以了解学生课前自我学习及课堂学习的效果,另一方面还可以针对学生未解决的问题进行深入讲解,并对案例中涉及的各学科知识点进行再次梳理,重点强调选药依据、药物的不良反应及针对不良反应采取的防治措施等药理学知识点。
2.3.1 考试卷面成绩比较 试验组和对照组在课程结束后针对CBL教学的相应章节于同一时间用完全相同的试卷进行测试。采用SPSS 23.0软件对两组学生的考试成绩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以(±s)表示,两样本间比较采用 t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3.2 不记名问卷调查 利用雨课堂平台对试验组学生进行自制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教学方法评价、案例选择、教学组织形式评价、理论知识掌握程度、学习兴趣、学习效率、对授课教师满意度等,通过问卷调查统计结果可以反映出CBL教学模式的效果。
表1显示,试验组学生的期末成绩平均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表1 两组药理学期末成绩比较(±s,分)
表1 两组药理学期末成绩比较(±s,分)
组别 人数对照组试验组P 45 48-期末成绩平均分75.34±6.78 83.67±5.21<0.01
本次问卷共发放48份,回收有效问卷48份,有效回收率100%。试验组95.83%的学生对CBL授课方式总体满意,其中62.50%的学生认为非常满意。90%以上的学生对案例的选择及案例相关基础知识的整合与理解满意和非常满意,97.91%的学生认为CBL教学方式提高了他们学习药理学的兴趣和效果,93.75%的学生对临床课程的学习兴趣提高,95.83%的学生学习主动性提高,85.42%的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提高,83.34%的学生认为该教学方式能够提高他们的临床思维能力,93.75%的学生课后复习效果提高,超过95%的学生对授课教师满意和非常满意,见表2。在“除了本学期课程中设置的案例,你还希望增加哪些药物相关案例的讲解”的调查中,学生还希望增加降糖药、抗结核药、平喘药等相关案例的讲解。
表2 问卷调查结果[n(%)]
药理学是护理学专业重要的基础课程之一,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与临床实际脱节,使得学生学习这门医学桥梁性学科的效果不甚理想。本课题选取常见病高血压、心绞痛和消化性溃疡的治疗药物作为CBL教学章节,取得了比较好的教学效果。期末卷面平均成绩比较,试验组学生比对照组显著提高(P<0.01),提示CBL教学模式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
CBL教学法和传统教学法有不同的知识学习过程,传统教学是教师为知识传授的主体,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过程。而CBL教学法在课前发放案例,鼓励学生通过自主复习既往所学基础医学知识及自学临床知识解决案例中提出的问题,在课堂上将学习过程中的难点与教师进行讨论。由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由被动变主动,学习效果增强。
本次问卷调查结果显示,95%以上的学生对CBL授课方式表示满意和非常满意,认为该教学法可以提高他们对药理学及后续临床课程的学习兴趣,有助于对既往所学医学基础知识的整合与理解,同时临床思维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及学习主动性都有所提高。在CBL教学过程中,学生如同“侦探”一般,需要通过收集案例相关的基础医学及临床医学知识去解决案例中提出的问题,该过程一方面可以增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整合和应用能力,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真正感受到“学以致用,学有所用”的成就感,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也更加愿意主动获取知识以解决实际问题,进而形成“自主学习—解决实际问题—获得成就感—学习兴趣提高—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的良性循环过程。在此过程中,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会逐步提高,为后续临床课程的学习及今后从事临床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4.3.1 案例的选择 临床案例的选择是CBL教学法能否取得良好效果的关键因素之一。一个良好的案例能够将所有的基础知识进行有效串联,对学生来说复习案例就是复习学过的知识。所选案例应为常见病、多发病,且症状典型、诊断明确、药物治疗效果明显。
4.3.2 学生的选择 CBL教学法的授课对象最好选择既往已经完成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等课程的学习,后续将继续学习临床课程的护理或临床医学各专业的学生。上述专业的学生有能力通过教师指导和自我学习融会贯通案例相关基础知识和临床知识,将多学科知识贯穿为一线,全面了解相关疾病的发生发展及药物治疗后的转归过程。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也能深切感受到他们可以利用所学知识解决临床实际问题,在深入掌握药理学知识点的同时激发其对后续临床课程的求知欲。
4.3.3 教师的选择 CBL教学法对教师有较高要求,在CBL教学中能真正实现教学相长。该教学法首先要求授课教师必须有丰富的医学基础及临床知识储备和较强的自我学习能力;其次,要有较强的教学监控力和灵敏反应,能够把握教学各环节,并善于教学反思,逐步提升教学能力;再次,因CBL教学过程中涉及学科较多,所以授课教师需有较强的沟通能力,通过与同行教师的多层次交流,使资源利用最大化,最终把知识准确无误地传授给学生,保证较高的教学质量。因此,好的案例、合适的学生和合适的教师是保证CBL教学效果的关键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