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醉深度监测在老年患者髋部骨折手术中的应用研究

2020-08-26 10:09薄惠龙
大理大学学报 2020年8期
关键词:监测仪麻醉药苏醒

孙 浩,李 艳,薄惠龙,顾 琴

(苏州市相城人民医院麻醉科,江苏苏州 215100)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不断进展,老年髋部骨折患者逐年增多,严重降低老年患者生活质量,并明显增加医疗费用及医疗负担〔1-2〕。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内固定术是老年患者髋部骨折临床治疗的有效术式〔3-4〕。在我国,PFNA内固定术的麻醉方案多采用椎管内麻醉或全身麻醉。研究发现手术中麻醉深度与手术效果、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恢复以及生活质量密切相关〔5-6〕。本研究通过运用ConView麻醉深度监测仪对PFNA内固定术中麻醉深度进行监测,临床应用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将2018年8月至2019年9月期间苏州市相城人民医院收治择期行PFNA内固定术患者60例,根据前期已准备好的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30例。对照组:男性13例,女性17例;年龄 62~86岁,平均年龄(72.47±6.76)岁;平均体质指数(BMI)(16.57±3.40)kg∕m2。试验组:男性15例 ,女性15例 ;年龄63~88岁 ,平均年龄(74.71±6.89)岁;平均 BMI(16.68±3.95)kg∕m2。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基线资料具有可比性。

1.2麻醉方法患者入室后采取平卧位,鼻导管吸氧(2 L∕min),开辟外周静脉通路,监测心电图(ECG)、心率(HR)、有创动脉血压(IBP)、血氧饱和度(SpO2)。对照组(常规麻醉监测):经麻醉药物诱导成功后,置入喉罩建立气道,行机械通气,术中均采用静脉麻醉(瑞芬太尼+丙泊酚)维持。术中采用ConView麻醉深度监测仪(型号:ConView YY-105,浙江一洋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检测脑电双频指数(bispectral index,BIS)等指标用于术后统计。麻醉医生在手术过程中不能参读检测仪所测指标数据,仅根据临床经验控制麻醉药用量。试验组(麻醉深度监测):在进行全身麻醉成功后,采用ConView麻醉深度监测仪监测麻醉深度。麻醉医生根据监测仪所显示数据,得出意识深度指数以判断患者的麻醉深度,根据麻醉深度调整麻醉药用量。

1.3观察指标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如下指标:①BIS:以0(抑制状态)~100(清醒状态)分度表示;②术中知晓发生率;③麻醉药用量:包括瑞芬太尼及丙泊酚总用量;④苏醒时间。1.4 统计方法使用SPSS 20.0

1.4统计方法使用SPSS 20.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形式表示,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n)、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BIS评分试验组BIS评分(58.17±15.29)较对照组(47.73±12.44)增高,提示大脑抑制程度减弱,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麻醉深度监测可降低患者大脑抑制程度。见图1。

2.2术中知晓发生率试验组术中有1人发生术中知晓,知晓率为3.33%,对照组共有5人发生术中知晓,知晓率为16.67%,试验组术中知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术中知晓发生率比较

2.3麻醉药用量对照组瑞芬太尼的总用量为(407.39±22.64)μg,试验组瑞芬太尼的总用量为(310.98±26.10)μg;对照组丙泊酚的总用量为(185.01±28.01)mg,试验组丙泊酚的总用量为(150.70±21.07)mg。试验组麻醉药用量较对照组明显减少,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图2。

2.4苏醒时间试验组最短苏醒时间为3 min,最长苏醒时间为8 min,平均苏醒时间为(5.33±1.30)min,对照组最短苏醒时间为5 min,最长苏醒时间为11 min,平均苏醒时间为(8.47±1.61)min,试验组术后苏醒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图3。

3 讨论

维持合理的麻醉深度能够有效降低麻醉并发症的发生〔7〕。本研究结果显示,麻醉深度监测可提高BIS评分,降低患者大脑抑制程度,降低术中知晓发生率,减少术中麻醉药总用量,并缩短术后苏醒时间,临床应用效果令人满意。

麻醉深度监测是麻醉专科医生最关注的实践问题之一,麻醉深度取决于麻醉药用量与手术刺激两种拮抗因素间的平衡〔8〕。全身麻醉深度水平需要被适合的个体患者所接受。最佳麻醉深度需足量的麻醉药以维持无意识状态,但又要求不影响重要脏器的功能〔9〕。若麻醉比保持患者无意识状态所需的深度更深,术后恶心、呕吐及认知功能障碍等麻醉相关并发症可能会同时增加〔10〕。若麻醉深度过浅,患者可能没有完全失去意识,则可能导致术中知晓风险的发生〔11〕。因此,最佳麻醉药量对于实现无意识状态、有效镇痛镇静及不动性以减少剂量不足或过量给药的潜在负面影响极为关键。以往麻醉医生可通过观察临床体征(如瞳孔反射、脉搏血氧饱和度、流泪、眼球运动等)判断麻醉深度,并及时调整麻醉药用量。但随着肌松剂和血管扩张剂等药物的使用,使麻醉医生对临床体征的分析变得更加困难〔12〕,通过简单的临床体征观察难以全面掌握麻醉深度水平。准确监测麻醉深度有助于提高麻醉安全性和质量,保障患者生命及术后康复,并为患者提供更好的麻醉体验〔13〕。

本研究通过对BIS评分、术中知晓发生率、麻醉药用量及苏醒时间等指标观察,表明麻醉深度监测可将麻醉深度维持在适合水平,并与常规麻醉监测进行对比,体现出麻醉深度监测的优越性。麻醉深度是镇痛水平、镇静水平、刺激反应程度等指标的整体反映,而这些指标反映的中枢部位亦不相同〔14〕。所以,麻醉深度监测必然是多方法、多指标综合监测的结果〔15〕。理想的麻醉深度监测仪应不依赖于所使用的麻醉药物,能够实时、持续、无创的显示麻醉深度变化,并不易受外界各种因素的干扰。现阶段的麻醉深度监测仪仍需要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同时,由于本试验所纳入研究样本量较少,以及未执行严格盲法及分配隐藏,导致结果可能存在一定的临床偏倚。后续研究中仍需进一步开展相关临床试验以确证结果的可靠性。

猜你喜欢
监测仪麻醉药苏醒
植物人也能苏醒
自我血糖监测仪对糖尿病患者治疗护理依从性分析
三级库药品管理模式在麻醉药管理中的临床应用探讨
一种电压监测仪快速检定系统
基于物联网的电压监测仪自诊断系统研究及应用
绿野仙踪
会搬家的苏醒树
3.5%利多卡因眼用凝胶的研究进展
向春困Say No,春季“苏醒”小技巧
常用局麻药的药代动力学研究概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