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庙淘宝记趣

2020-08-26 07:59徐海燕
苏州杂志 2020年4期
关键词:梅尧臣通宝文庙

徐海燕

☉ 苏州文庙古玩市场

苏州是座历史文化古城,兜兜古玩市场是件有趣的事。

全市的古玩市场有好几处,人气最旺的要数人民路上的文庙古玩市场,资格也算它最老。市场上除了固定的商铺,还有不少流动的小贩加入。每逢周末休息日,他们像候鸟一样,携着大包小包从四面八方赶过来,把有限的空间摆得水泄不通。瓷器,玉石,玛瑙,手串,书画,钱币……门类之多让你目不暇接。市场热闹有序,一只小凳,一块旧布,没有固定的摊位,先来先占,和气相处,各做各的生意。

这是一个做玉料生意的新疆小伙,有人来便放下手机,强光手电对着手上的玉石,说的是新疆普通话:“瞧一瞧,这絮头多好,正宗的和田玉。”看的人多,买的人少。只有懂行的人才会讨价还价。这里的学问挺大,水也很深,没金刚钻别揽瓷器活,如今还想在这里捡漏比中彩票还难。我也交过学费。有一个专做古钱币生意的北方女人,北宋的“崇宁通宝”,汉“五铢”,春秋战国“布币”,大清十三朝铜钱都有。我看到一枚“康熙通宝”品相一般,开价却很高,她看出了我的疑虑,对我说:“这不是康熙钱,是罗汉钱。”罗汉钱我知道,传说在清康熙年间,铸钱时一不小心把供台上的金罗汉掉进了熔炉里,为了区别这枚铜钱,在铸造时把“康熙通宝”的“熙”字左边少一竖。这枚铜钱要比其他的光亮,数量不多,民间很多人爱收藏。有的青年男女把它当作定情物。沪剧《罗汉钱》讲的就是这个故事,如今的老阿姨都会哼上几声“燕燕做媒”。

☉《梅尧臣》连环画书影

说实话我当时真没见过罗汉钱,她拿起这枚铜钱说:“你瞧,这熙字是不是少了一竖?罗汉钱如今可不多见了,它还叫吉利钱,有了它还能给你带来好运。”说得我心痒痒的,不想放手。最后讨价还价以10元钱买了下来,在月工资不到30元的年代,这可不是一笔小钱。

回来后请内行给我过过眼,他用放大镜仔细看了看,摇摇头:“老兄,上当了。”

“怎讲?”

“你来看,熙字上一竖明显有人工刮掉的痕迹。”放大镜下清晰可辨。冲动是魔鬼,后悔有何用。

一枚铜钱,一次教训,也是一段人生。

老王是我市场上最早认识的人。他原来是公安局的,一直喜欢玩钱币,退休后就租了个门面做起钱币生意来。用他的话说,在家也是闲着,老伴又唠叨,不如来这里图个热闹。他没把赚钱放在首位,也算是我的一个钱友。我不住在苏州,又没有手机,老王每次只要有新币总给我留着。我刚玩纪念币时,关注的人还不多,发行量也少。有一枚面值1元的纪念币,没想到后来成了“币王”。我是2元买来,如今居然身价翻了千倍。

旧书摊也是我常去的地方,那些有明星照片的《大众电影》看的人最多,还有医药、文艺类的书刊也受欢迎。这些年小人书收藏火了起来,藏家大多是怀旧的年轻人。有一次,我看到一个外地人,拎了一蛇皮袋小人书,向摊主兜售。这些书我们小时候也看过,有《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红岩》《杨家将》等等。那时街上有小人书摊,租1本1分钱,坐在小凳上可以看上半天。

看那人袋子里的书脏兮兮,品相不太好,估计是从废品收购站里挑出来的。摊主一开始不想收,他翻了翻,突然改变主意,说:“好吧,还是老价钱1元1本。”

待那人走后,摊主从书堆里抽出一本兴奋地对我说:“赚了,我就看中这本《梅尧臣》,你去网上查一下,要2000多呢!”真应了那句老话:“三年不开张,开张吃三年。”

其实,这本书我也有。世上竟有如此巧事,这本《梅尧臣》连环画正是我弟弟徐海鸥画的。此书出版年代早,印量少。可惜我弟弟走了。悲伤之余,他的书还有人高价收藏,也算是欣慰。

古玩市场是一座博物馆,是一本百科全书,一切尽在在无言中。青山无常主,最终都不会属于你,享受的是过程。

猜你喜欢
梅尧臣通宝文庙
西沙群岛考古发现的铜钱
文庙开笔大典
泉州府文庙
关于重点保护和重建文庙的建议
“建国通宝”钱考辨
浮生若梦,无你何欢
Scholar and East Lake
东溪
一枚罕见的“圣宋元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