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光荣
王阿姨今年68岁,前几日因突发头痛、呕吐、视物模糊,被送至医院急救。头部CT检查提示脑出血。王阿姨的儿女赶到医院后十分震惊,连忙问医生:“我妈平日身体很好,血压正常,怎么会发生脑出血呢?”经进一步检查,王阿姨脑出血的原因被找到:原来是脑淀粉样血管病在作祟。
有调查数据称,脑淀粉样血管病约占所有类型脑出血的15%,与人们熟悉的阿尔茨海默病“同病相怜”。它们的共同敌人为β淀粉样蛋白。这种物质沉积于神经元周围,可造成痴呆;如果沉积于大脑皮质和软脑膜血管,可造成脑小血管病变,多数患者早期可无明显症状。
脑淀粉样血管病危害不小
脑出血性改变 脑淀粉样血管病所致脑出血性改变包括脑叶出血、脑微出血及皮质表面铁沉积。其中以脑叶出血最常见,多发生于脑后部,可单发或多发,主要症状为头痛、恶心、呕吐,可伴有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癫痫性发作等表现。此外,近一半的脑淀粉样血管病患者有脑微出血,可无临床症状,但可能与认知功能降低有潜在关联。除脑微出血外,约60%的脑淀粉样血管病患者有皮质表面铁沉积,可引起具有特征性的临床症状“淀粉样发作”,表现为发作性、短暂性、刻板的肢体无力或感觉异常,每次发作可持续数秒至数分钟。
認知功能障碍 超过40%的脑淀粉样血管病相关脑出血患者有一定程度的认知功能下降,部分患者的认知功能改变发生在脑出血前。认知功能障碍可累及多个认知域,以执行功能、情景记忆和知觉处理速度受损为主,多以慢性、渐进性方式起病,脑出血可使认知功能障碍急性加重。
脑缺血性改变 脑缺血性改变包括脑白质高密度、脑微梗死、血管周围腔扩大等。脑淀粉样血管病所致的血管周围腔扩大主要发生在半卵圆中心。
如何降低脑淀粉样血管病的伤害
脑淀粉样血管病不可逆转,目前尚无有效治疗手段。但在日常生活中,通过一些措施可降低脑出血的发生概率,延缓痴呆进展。
警惕异常症状 老年人若出现反应迟钝、记忆力下降等认知功能障碍相关症状,家属应重视,及时带老人去医院就诊,进行头颅CT或磁共振检查,明确是否存在脑淀粉样血管病。
积极控制血压 脑淀粉样血管病有两大危险因素——遗传性危险因素和非遗传性危险因素。高血压虽然不是脑淀粉样血管病的直接原因,但可使脑血管病变加重,进而显著增加脑出血发生的概率。因此,控制血压可有效降低脑淀粉样血管病相关脑出血的发生风险。
生活方式调节 保持良好的社会交往和睡眠质量,健康饮食,适当锻炼,有助于舒缓不良情绪,减轻压力,延缓痴呆发生。
抗凝治疗须谨慎 目前多认为,脑淀粉样血管病是口服抗凝药的禁忌证。必须进行抗凝治疗的患者须在医生指导下,严格遵医嘱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