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全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我国用占全球9%的耕地、6%的淡水資源,养活了近20%的人口,用几十年的时间,实现了从饥饿到温饱再到小康的历史性巨变。这一成绩的背后,科技进步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立足世情国情粮情,确立了“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粮食安全战略,提出了“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新粮食安全观,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采取了一系列富有成效的政策举措。目前,我国有两个粮食安全重要指标双双超过6.5亿吨:一是粮食总产量2015年以来稳定在6.5亿吨以上;二是2018年全国共有标准粮食仓房仓容6.7亿吨,这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也是对世界的一个巨大贡献。
数据显示,2010年以来,我国人均粮食占有量持续高于世界平均水平,2019年更是超过470公斤,远远高于人均400公斤的国际粮食安全标准线,大米、小麦、玉米三大主粮的国内自给率平均都在97%以上。今年,在新冠肺炎疫情叠加洪灾旱灾的多重挑战下,我国夏粮再获丰收,产量创历史新高,总产量达2856亿斤。这组数字的背后,还有一组数据:2019年,我国主要农作物自主选育品种提高到95%以上;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超过70%,农业科技贡献率达到59.2%。
与此同时,在防灾减灾方面,已经探明粮食作物主要病虫害流行规律和成灾机理,开发了准确的预测预报技术,应用了一批安全高效绿色防控技术和药剂,保障了农业有害不成灾。在智慧农业上,粮食作物遥感监测、水肥药精准施用、无人机植保等技术已广泛应用。随着农业大数据分析、5G农用技术、农业机器人等前沿技术突破,粮食生产智能化水平正进一步提高。
强农兴农,科技先行。科技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影响着粮食安全,也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影响着国家前途命运和人民生活福祉。明年,我国将进入“十四五”时期,只要我们落实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坚持科技兴农,推动高效农业技术落在田间,用科技进步护航粮食安全,就一定能把14亿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