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永忠:用感恩的心做阳光教育

2020-08-25 10:02赵逸萍
华人时刊·校长 2020年7期
关键词:柳永校长阳光

赵逸萍

感恩的力量,不是用文字能够表达的,这力量在人的内心,正是我周围的一切人,尤其是我可敬的同事们,可爱的孩子们和他们的家长,还有我的诸多领导,都对我无私地帮助;更有我的家人,他们在背后默默地支持着我的工作,所以我心存感恩。如果情感有频率的话,或许,感恩是最能引起宇宙的共振的,感恩的力量,不可估量。

——柳永忠

苏州市胥口实验小学柳永忠校长儒雅、健谈。参观校园时与记者分享当地的历史文化、文人轶事;坐在会议室里条理清晰的讲述他的学校、教师、学生以及教学理念、管理思路……有一件事尤为打动记者,他说在自己做教育的时间里,多年来坚持“一周感恩”写作,把平日里看到的温暖、幸福、难忘的人、事、物、景每周形成文字并分享。

看似十分平常,但当一位校长真正能够把“一周感恩”写作灌输到每一天、每一周、每一月、每一学期、每一学年里时,确实有极大的价值。在随后的采访中,柳永忠让记者真实感受到,他一直心存感恩行走在教育之旅的路上,这样的一种情怀,或许是他对于教育的热爱已经融进了血脉和骨髓里。他的所有理念、思路、行为都是以感恩教育为坐标,扎扎实实办学,把学校打造成一所大家喜爱的“阳光”学校。

感恩的教育情怀

1983年,柳永忠以苏州市吳县胥口中学中考第一的好成绩被新苏师范学校录取,成为“最后的中师生”那批人。在以后的学历上他不懈努力,直至苏州大学本科函授毕业。

1986年中师毕业后,柳永忠由于各方面表现出色,第二年就成为了全镇辅导区少先队总辅导员、团支部书记,全镇高年级语文教研组长,后定位于学校教科研工作。年轻有为的他努力上进,干劲十足,虽然学校离家不远,但是他还是住在学校,为的是有更多的时间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当时他的决心是,在发展好自我专业的基础上,在语文教学,特别是作文教学中要做出成绩。他通过实践、反思、阅读、写作提升自我,和几个志趣相投的同事组建了学生采香泾文学社,培养了大批热爱写作的学生,在木渎和甪直古镇主题征文活动中,学校文学社几乎囊括了所有特等奖和一等奖,学生的优秀作文也经常在报刊发表。

1998年,已经工作了 12年的柳永忠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为此他更加勤奋地工作,把自己的一切都献给自己热衷的教育事业。

2003年,柳永忠有缘与“新教育实验”相遇,接触到了天天笔耕不辍的文友,包括时任苏州市副市长、分管教育的朱永新先生。柳永忠说:当时,朱永新先生很幽默地成立了一个“朱永新成功保险公司”,大概意思是:每天笔耕千字,10年后如果不成长,愿意千倍赔偿。柳永忠明白朱先生的良苦用心,按着“保险公司”的条款开始了笔耕。一年后,就公开出版了个人随笔专集《寻找新课程改革的灵光》,朱先生还兴致勃勃地为他写了序言。以后又公开出版了《一周感恩——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及《在时间的流里——一个教师的第九小时》。柳永忠还在各种期刊平台发表文章。“都说,什么事情做久了都会使人厌烦,但对于我来说,写作、发表永远没有厌烦过。每次敲打出一篇文字,每次看到自己的文字见诸报端,我都是莫名其妙地兴奋。或许,这就是文字的魅力吧。”

“实践、学习、反思、写作、成长”成为了柳永忠的工作状态,亦为生活常态。这让他感觉世界在他眼中从此就是缤纷的,人生就此变得天天灿烂无比;当发表的那些散文可以结集的时候,柳永忠的心中充满了感恩。只问耕耘,遂为收获垂青,柳永忠先后被评为吴中区学术带头人、吴中区知名教师、苏州市优秀教育工作者、苏州市学科带头人、全国新教育实验优秀个人等。

柳永忠觉得,一个真正的教育人,一个真正的名师,应该思考教育的真谛,应该思考名教师的真正使命。于是,除了语文本学科之外,他还做了很多与教育相关的工作,思考了很多与教育相关的问题,他是在努力登上教育的“制高点”。

柳永忠一直“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他说,爱每一个学生,把每一个学生培养好就是对这句话最简单的诠释。因此,在评上市级学科带头人后的近 10年的教育教学工作中,他追求的是:自己教过的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最全面发展,让每个家庭的家庭梦实现,让每个学生为实现中国梦做出他们最大的贡献。在他的心目中,每个学生都是可教的,每个学生都能按着他们的个性得到最好的成长。“学科带头人,除了学科上带头,更应该在教育教学思想上带头,以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带动周围的每个教师,让他们从我的实践中潜移默化地认识到我们要教好每个学生,我们能教好每个学生。和教师交流的时候,我始终是最简单的两个词语:有教无类、大爱无疆。”

柳永忠不管是在中层副职还是中层正职,不管是副校长还是校长,他始终扎根在课堂。他在自己的本学科语文课堂教学方面花功夫,吴中区举行每年一次的名师展示课他都积极参加,他以作文教学为突破口,寻找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桥梁,受到专家和教师的一致好评。将作文教学与做人教育联系起来,将作文与生活联系起来,充分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近年来每年的作文教学展示课,他就将自己的观点渗透其中,取得了良好效果,获得了专家和同行的好评。“当年有幸参加华东四省作文课评比活动,并获得了一等奖。”如今,做了校长的他,仍然不忘课堂教学,带着两个徒弟,在全校上示范课推广自己的作文教学和语文教学思想,学生们学得快乐,学得优秀。推而广之到其他学科,追求课堂教学低耗高效。

柳永忠认为,教育必须与家庭、社会相结合,因此,他利用网校这一平台,借助各级教育部门及学校给他的机会,从亲子阅读入手,推广全民阅读,带动家庭、社会文化发展,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2018年柳永忠成为苏州市中小学家庭教育名师工作室主持人,他带着一帮热衷于家庭教育的教师一起发展,为家庭教育指导作贡献。

感恩的影响魅力

柳永忠比较相信“天道酬勤”,数十年来,他从来不曾放弃过每天写作的习惯。他喜欢动笔,愿意动笔,勤于动笔。他是一位有心人,徜徉于山水间,交错于觥筹间,笑谈于师友间,弦歌于学生间,他处处留心,时时在意,不管多么平淡平凡,他都以文字记录在册。

“作为校长的我,深深地感到学校中的每一位师生,都是学校大家庭中的亲人,我何不尝试着将感恩用文字表达出来?于是,我开始了‘一周感恩教育随笔的写作。马上,在 QQ空间,在教育在线网站,总会有很多教师、家长来‘踩我的‘一周感恩,教师、家长的关注给我本人带来了强大的正能量。‘一周感恩的写作很顺利,也使我的目光更加敏锐,更使我对每天的工作充满了期待——走进校门,我就用心感受着。我的行动和感受实践了我 QQ上的签名:每天的太阳都是新的。”

柳永忠的“一周感恩”文字给校园带来了无穷的正能量,带来了意想不到的管理效果。他在写作过程中,针对性地选择教师进行写作,把他们对学校的爱、对同行的爱,尤其是对学生的爱,从“感恩”的角度进行写作,挖掘教师的闪光点,“一周感恩”在教师的成长中起到了出人意料的作用。它带动了很多老师的感恩,很多老师的感恩形成了巨大的能量,使老师们的工作热情始终高涨。“当教师们看到了校长灵魂深处的‘感恩之心后,他们一样会感恩周围的人,感恩给自己提供发展平台的学校。当感恩成了教师工作的主旋律后,教师管理的有效和高效也就水到渠成……”

柳永忠在巡视班级的时候,时常注意着每个班级的动向,发现班级中积极向上的点点滴滴,发现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点点滴滴,在“一周感恩”中把这些点滴写下来,引导班主任注意这些点滴,让班主任对学生也心怀感恩。渐渐的,每个班级都有了自己做得出色的一面,每个班级都得到了成长。

柳永忠由于平时接触不同的家长,为此,他也写了不少关于家长方面内容的随笔。为此,很多家长从“一周感恩”的文字中也了解到了学校渴望着家庭和学校联手。家校合作,能使孩子更加健康快速地成长。家长们从校长的感恩之中深刻领会到,学校感恩为学校建言献策的家长,在以后的日子里,家校 QQ群中,家长给学校发展的后劲更足。校长的感恩,能使家长明白,学校和家庭的目标是一致的;校长的感恩,更能使家长感受到全校教师对他们孩子的拳拳之心。校长的感恩唤起了家长对学校的感恩,家校之间的合作当然就达到了“1+1”大于“2”的理想效果。

柳永忠告诉记者,陶行之先生说过这样的话让他感触很深,“当一个小学校长,不仅是一两百学生的导师,而是一两百户、一两千人的导师。”校长是一个学校的灵魂。因此,“一周感恩”的写作他坚持着,这样的坚持给他本人带来了幸福,也给教师、学生、家长……带来了无穷的正能量,而作为一个学校的校长,他的特殊身份,亲笔“感恩”,所产生的能力更大、更持久。“校长掌握着学校发展的全局,以这样全局的眼光,从不同的方面以‘感恩的形式引领着学校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同时,感恩的力量也促使着我更加敬业爱岗,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至理名言促使着自己的教育和管理行为,我顿悟,以‘感恩之心管理能够成为校长管理的一个‘新招。”

感恩的阳光校园

参观校园过程中,给记者印象深刻的是广场摆放“书香致远”的主題雕塑,一本巨大的“书本”朝着校门口打开,上书中国第一出版人张元济先生的名言:天下第一好事,还是读书。走进门厅,是一面以“三字经”为内容的文化墙。崇德楼与崇智楼、崇文楼相连的几十米走道,设计了阅读主题墙,主题分别为“阅读家乡”“阅读祖国”“阅读世界”“阅读未来”。每个班级都设有图书角,图书角除了书橱,还安装了营造书香班级氛围的彩色软木板,引导各班根据实际,布置书香班级的相关内容。整个校园环境被浓厚的书香文化所浸润,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给记者的感觉,这是一所崇尚阅读的学校。

柳永忠说,学校以营造书香校园、打造乒乓特色为切入口实施课程改革,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目前学校已经步履稳健,生机勃勃。他告诉记者,8年前刚到学校任职,看到的情景与现在的落差很大。

“我清楚地记得吴中区教育局在 2012年 8月 8日到学校宣布任免事项的情景。我刚到还没收尾的胥口实验小学工作,看到的是矗立着的五幢崭新高楼和新楼的建筑垃圾堆。我在学校广场久久地站着,思考着怎样在20天之内将眼前的一切变成一所百姓依赖、家长喜爱的新学校。于是,20个日日夜夜,和当时由 5个同行组成的行政团队一起,催工程、做保洁、设计校园文化、安排学校工作……看着新校由杂乱的建筑工地蜕变成整洁美丽的校园,当第一批学生家长来校参加家长会,看到他们满意的表情,我们团队的每个成员都感到由衷的高兴。到 9月 20日落成典礼暨乒乓球特色学校挂牌,我的体重在一个月之中猛降五公斤。”柳永忠无怨无悔,此后的日子,他一直没有忘记曾经的梦想,始终牢记初心,办学要争第一,要办人民满意的学校。

一个学校的校风,总是以最简洁的词语表达,胥口实验小学的“阳光”校风也是如此。“我们将‘阳光基本释义如下:‘阳光取义‘光明透亮,温馨健康,积极向上,全校师生心灵光明透亮,纯净美好;校园氛围温馨,师生身心健康,工作、学习、生活积极向上,学校成了每一个人幸福成长的理想场所。”

柳永忠说,当校风“阳光”成了全校师生、甚至全校家长的一面镜子,全校师生自觉以实际行动实践“阳光”,校园里一直“阳光”闪耀,管理工作自然达到了有效、高效和长效管理。

柳永忠觉得要达到“三效”管理,实践校风,必须和其他管理工作一样,一定要有一定的评价激励机制。于是,他想到了评选“阳光娃”和“阳光教师”。

首先,柳永忠出台了“阳光娃”和“阳光教师”的评比细则。“阳光娃”评比细则突出了以下几个维度:文明、乐群、向上、健康、敬长。“阳光教师”评比细则突出了以下几个方面:对待自我阳光、对待学生阳光、对待家长阳光、对待同事阳光、对待业务阳光。评比办法则根据师生各自特点制定。评比“阳光娃”,每周根据评比细则评出“每周新星”,期末根据“每周新星”的评比情况评出“阳光娃”。评比“阳光教师”,在教师根据评比细则自评和组评的基础上,由教师推荐候选人,然后请候选人写“阳光心语”,主要突出上述细则中做得好的某几个部分,通过具体的事迹、细节突出“阳光”表现,然后公布校园网让全社会投票。学校还专门定制了“阳光娃”和“阳光教师”徽章,期末大张旗鼓地宣传和表彰。这样的评比活动将形成常态,成为一种制度。相信在这样的机制下,“阳光”校风所发挥的作用一定能够持续,从而达到管理工作的长效。

柳永忠说:“以校园文化促学校管理工作,其‘有效性如一切文化的功能一样。文化的‘软实力特点,使全校师生始终浸润其中,它所起的作用是对人灵魂的唤醒,其作用是持久的,因此它在管理中一定是‘长效的。随着校园文化构建的深入,校园文化内涵的日益丰富,它产生的作用无疑一定会越来越大,它在管理工作中一定会越来越‘高效。”

8年来,在柳永忠的带领下,“阳光、向学”校风深入人心,教育质量稳步上升,乒乓特色得到彰显,书香校园氛围深厚……学校取得了一系列成绩:全国新教育实验优秀实验学校、全国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全国青少年五好小公民主题活动示范学校、江苏省模范职工之家、江苏省体育传统项目(乒乓)学校、苏州市文明校园、苏州市德育先进学校、苏州市垃圾分类先进学校、吴中区校容环境管理优胜奖学校、吴中区全员阅读优胜单位……

柳永忠近 30年语文教学、20年班主任、20年行政工作,他热衷于小学作文教学、后进生教育、家庭教育工作、教科研工作、校长管理工作等给他积累了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这位对教育心存感恩的柳校长在采访结束时说到:在今后的专业发展过程中,我将一如既往地以语文教学为切入口,综合考虑引导学生学会做人,学会生存,学会提升综合素养,让每个孩子真正能够成为“中国梦”的中流砥柱。而要实现这一职业理想,我还要努力,做好专业发展的“文章”——这文章必须是做出来的,而不是写出来的。我要教好语文,探索育人方法,集合教育综合因素,尽力为苏式教育,为中国的教育改革出一份绵薄之力。

猜你喜欢
柳永校长阳光
“在党的阳光下茁壮成长”
半小时漫画宋词之雅俗共赏柳永
柳七官人寻花问柳觅新词
走,出发!
校长的圣诞节这花是你的吗?(一)
校长老爸有点儿傻
走在阳光路上
校长老爸有点儿傻
校长老爸有点儿傻
柳永的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