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鹏程
摘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是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新的历史方位。立足此方位,推动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化新发展,是开展其历时性与共时性纵横研究、问题性与对策性导向研究,弥补理论缺憾、回应实践诉求的必然选择。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发展呈现出指导思想时代性、教育对象全员性、教育导向政治性、教育内容丰富性等显著特性。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现实依据,经由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历史唯物主义、社会系统论、主体需要观予以阐析论证;同时,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化解人民内部矛盾的基本方式,理应成为解决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重要力量。
关键词: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社会主要矛盾
中图分类号: G41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6720539(2020)03006305
一、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内蕴阐释
从宏观时空场域分析,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发展处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历史方位。立足此方位,在社会系统诸要素动态变化及相互影响的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一方面要對反映在人们头脑中有关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和时代课题进行解读,为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进而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精神动力和思想支撑。另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也应努力促进自身与外界的交往互动,在此过程中积极参与思想文化的生产传播与交流合作,主动宣传独立自主、合作共赢的中国外交理念,为新时代中国发展营造良好的外部舆论环境。
所谓发展,是指事物在性质、结构、规模等方面实现的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由混乱到有序、由一种状态向另一种状态不断变化的过程。将发展的理念引入思想政治教育,并推动其理论和实践的完善进步,即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发展。有学者指出,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涵盖了从无到有的质变,从弱到强的量变,以及实现科学化、国际化和现代化的发展过程[1]。本文立足新时代的历史方位和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研究视角,遵从思想政治教育内在逻辑格局和历史发展经验,集中探讨了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发展呈现的显著特性和逻辑依据,旨在回应思想政治教育历时性与共时性纵横研究、问题性与对策性导向研究的现实诉求。
二、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显著特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居于党和国家事业生命线地位的思想政治教育在继承传统优势的基础上,其发展呈现出指导思想时代性、教育对象全员性、教育导向政治性、教育内容丰富性等显著特性。
特性一:指导思想的时代性。思想引领行动,方向决定道路。新时代呼唤催生新思想,新思想指导引领新实践。在中华民族、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中国人民历经站起来、富起来两个历史性飞跃,顺利解决挨打和挨饿问题之后,自党的十八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来,我们迎来强起来和解决挨骂问题的崭新飞跃。科学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成为新时代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根本指引。毋庸赘言,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发展也必然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的逻辑遵循。结合新时代的历史方位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践要求,坚持指导思想的与时俱进,彰显指导思想的时代特征,成为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发展在指导理念层面的显著特征。
特性二:教育对象的全员性。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更加呈现出教育对象的全员性特征。人是社会的人,社会是由人构成的统一整体。“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2]135以改革开放初期“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为始,到即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发展事实,人民群众对精神产品的需求也客观存在着一个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一维线性到多维立体的嬗变过程。特别是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一方面表现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其中的美好生活作为综合范畴的概念必然包含但不仅仅限于我们吃穿住行用的物质生活领域,虽然“人们为了能够创造历史,必须能够生活。但是为了生活,首先就需要吃喝住穿以及其他一些东西”[2]158,但是人类的意识、精神等的产生始终与物质生产实践相伴随而生,即“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而且只要人们存在着,它就仍然是这种产物”[2]161。于是不难理解人民群众在精神文化领域、思想认识领域渴求全面的进步,提出多样的诉求。基于人民群众需要观的新变化,映射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当中,相应地表现出教育对象范围的进一步扩大和教育对象群体的进一步增加,表现为除了在校大中小学生青少年群体和党员领导干部作为传统重点教育对象以外,伴随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的进步,部分追求更高质量物质文化生活的行为主体表现出对多维美好生活的向往,该群体日渐成为思想政治教育所关注的重要对象。
特性三:教育导向的政治性。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在教育引导上更富政治性的特征,集中表现为强化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我国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开展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的重要途径,其在保证国家意识形态安全、维护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等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党的十九大指出,“旗帜鲜明讲政治是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要求”[3]。新时代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更加凸显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的要求,更加体现教育导向的政治性原则,譬如:强调树立“四个意识”,把政治意识摆在首要位置;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在意识形态工作中“注意区分政治原则问题、思想认识问题、学术观点问题,旗帜鲜明反对和抵制各种错误观点”[3]。 对此,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在坚持贯彻中国共产党所强调的政治原则和政治立场的基础上,应付诸实际行动,在意识形态教育过程中强化政治导向、把准政治方向,凸显意识形态教育的政治特性。
特性四:教育内容的丰富性。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在坚持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和正确政治导向的同时,在教育内容的呈现上更加体现民族、国家、世界的关怀。其一,文化自信教育凝聚民族鲜明底色。“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3],根据学界对文化自信对象性基础研究的“塔式结构”(1)视角,我们分析可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集中反映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的璀璨历史文明,高度凝结了亿万中华儿女在民族发展过程中的心血结晶,是中华民族的深厚民族底蕴在思想文化层面的直观体现,这是文化自信形成的底部厚实基础。熔铸于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个阶段的革命文化,有力地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为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所付出的艰辛与血汗,在任何时候都是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强大的思想武器和不竭的精神动力,这是文化自信形成的中坚耦合枢纽。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揭示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体现科学性、进步性、时代性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既不同于两千多年封建愚昧的落后文化,又有别于西方资本主义金钱至上资本至上的腐朽文化,是当代中国文化构成的主体样态,这是文化自信形成的顶端价值引领。其二,国家安全教育强化新时代爱国主义精神。爱国是海内外中华儿女对祖国最深切最真挚的情感表达,新时代爱国主义精神的形塑强化与积极开展国家安全教育有着密切的联系:爱国主义精神强化了每个中华儿女对维护国家安全的言行自觉,从情感和意志层面升华为实际言语和行动;维护国家安全是新时代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生动实践和具体体现,积极开展国家安全教育、宣传普及国家安全知识,从认知层面筑牢第一道防线。新时代我们国家安全面临着新的严峻挑战,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充实国家安全教育、特别是网络安全教育的相关内容,在强化中国公民和海内外同胞对祖国真挚情感的基础上,更好地维护我国的国家安全。其三,人类命运共同体教育彰显世界大同胸襟。新时代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外交方略,要求思想政治教育立足国内开展好人类前途命运休戚与共的宣传教育,面向世界传播好中国声音、贡献好中国智慧、倡议好中国方案。一方面,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在强调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相关内容的同时,理应积极开展人类命运共同体教育,使教育对象不仅具有家国情怀而且富有世界胸襟,为实现共产主义和全人类解放的宏伟目标培养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另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体现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的政治社会化活动,在对内承担政治教化职能的时候,对外也要主动展现自身的价值作用,“担负起激发海外华人民族自信心、自豪感以及向国外宣传中国形象,宣传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的重任”[4],在瞬息万变的国际社会为展现中国正面积极的良好国家形象不懈努力。
三、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现实依据
党的十九大宣告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转化,这标示着党和国家对包括思想政治教育在内的各条工作战线的调整,推动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在新时代的与时偕行和科学发展,已成为理论与实践无法规避的现实诉求。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内涵与外延始终围绕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展开,仍属于人民内部矛盾的范畴;思想政治教育作为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的基本方式,在历时性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历史中、在共时性中国特色政治社会化和公民教育的过程中,始终发挥着根本的作用。因此,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发展、进而有效化解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当前思想政治教育服务于党和国家中心工作的重要体现。
(一)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发展
第一,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理阐释。一方面,“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了许多新要求”[3]。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世界普遍联系和矛盾对立统一的规律,揭示了事物之间存在直接联系或间接联系、不存在彼此完全孤立的两个事物,事物的性质由其内部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所规定、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矛盾在一定条件下发生转化等原理,证实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与重新确立,必将产生全方位、多方面的影响与变化。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党的生命线,必然随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而发生改变,“这是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产生和发展的深层根据”[5]。另一方面,基于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关于生产力、生产关系、交往形式的基本原理“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6]。在经历改革开放四十多年的快速发展,我国经济实力和国民生产力居于全球领先,物质生产领域的新变革不仅对人民群众的经济生产领域产生重大影响,而且使其在政治领域和思想观念领域增进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的自信,在市民社会领域和社会治理层面坚定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实践,在生态环境领域崇尚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空间格局等均产生了根源性的影响。通过实事求是地分析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与现实,明确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转化、重新出场的内在逻辑理路,对确立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发展提出新要求。
第二,社会系统论阐明了社会主要矛盾和思想政治教育在社会系统运行中的内在逻辑机理。“社会主要矛盾是社会系统的内在要素,是社会系统发展的根本动力”[7],‘社会一词作为重要的人文社会科学范畴,自身存在复杂多样的矛盾斗争形式,从根源上分析社会的发展演变和属性规约受其自身基本矛盾和主要矛盾的影响。社会作为由人构成的统一整体,没有人的存在就无所谓社会,随着生产力和交往形式的进步,人们的心理、意识、思想、语言也逐步形成,故而在社会内历史地必然产生客观的人类思想认识领域,发端于社会系统中的思想领域问题必然需要思想政治工作的科学解释和革命改造。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在新的社会主要矛盾的规约与引导下,实现自身理论与实践的发展进步,彰显自身维护社会系统整体协调运转的价值功能,既是思想政治教育作为社会系统有机体要素丰富完善的理论需求,也是我国社会全面发展的实践诉求。
第三,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确立问题意识与问题导向。这集中表现为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面对从‘物质文化需要向‘美好生活需要转变过程中人们需要观的发展与提升。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提出人类历史发展的四要素:物质生活的生产、由新需要而产生的物质生活的再生产、人口的繁衍和社会关系的产生(2)。其中,由人类自身需要主导的物质生活再生产,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新时代的历史方位下,人民群众的新需要表现为在享有基本物质文化的前提下,对更加优渥的物质文化生活,对政治上的民主法治、道德上的公平正义、社会上的公共安全、生态上的人与自热和谐共生等呈现出急切的需要,人们的需要观实现阶段性的飞跃与提升。因此,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最本质、最直接的现实问题,在第一时间为各条工作战线确立了以该矛盾为直接导向的问题意识与问题导向,提出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战线上解决该问题的现实需要。
(二)思想政治教育发展帮助化解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
第一,思想政治教育是化解人民内部矛盾的有效手段、合理路径。党的十九大报告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进行了新的阐述,虽然该论述与之前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表述有所不同,但是自1956年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以来,我国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在根本上是相适应的、人民在根本利益上是相一致的、人民具有共同的奋斗理想和目标追求。此外,通过简要分析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供需双方,使我们在认识上实现对该矛盾的正确把握:在需求上,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始终围绕人民群众内部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需要而次第展开,符合人民内部矛盾的领域范畴和作用场域;在供给上,通过不断提升各方面发展的质量和效益着力解决不平衡和不充分的发展问题,其逻辑地内含着思想政治教育实现平衡发展和充分发展的命题,进而体现思想政治教育化解新时代人民内部矛盾的价值旨归和实践导向。所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究其本源依旧属于非对抗性的人民内部矛盾的范畴,党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经验表明,解决此类性质的矛盾要避免使用专制或强制的手段,而应该通过说服讨论、批评教育等民主的方法,即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予以化解,“我们就可以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来帮助人们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在人民内部建立新型人际关系,规范和引导人们的行为,避免或减少那些根本利益一致而具体利益不同的矛盾”[8]。思想政治教育作为民主的、教育的方法是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的基本方式,是化解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重要途径。
第二,思想政治教育是激励人民创建美好生活和促进平衡发展充分发展的思想引力和精神动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不懈追求与迫切需要从理想变为现实,从观念形态变为实际行动。一方面,创建美好生活的过程中,人民不仅对现实具象的物质生活提出了更高标准的要求,而且对彰显民主法治、公平正义等抽象价值理念的上层建筑提出合理诉求。思想政治教育通过对受教育者法治思维和道德情操的培养,为帮助构建理想的政治秩序和法制体系奠定必要的教育实践基础,实现对公平正义和民主法治的思想引领作用。另一方面,在面对当前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显著提升的历史成就与现实中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二重张力时,要求进一步打破制约生产发展的瓶颈。根据历史唯物主义的解释,推动生产发展究其根本仍需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在我国生产关系同生产力基本适应的前提条件下,推动生产力发展不再依赖对生产关系的破与立,更为关键的是创新发展科学技术和大力培育高素质人才队伍。科技和人才的发展,归根结底在于劳动者的发展进步。因此,思想政治教育通过对劳动者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和道德理念等主观世界的有力改造,使新时代的劳动者把为大力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开创美好生活的奋斗热情投入到具体的生产实践活动当中,使之成为劳动者和广大人民群众自发自觉的信仰与追求,这对激发劳动者的内在潜能,发挥劳动者的主观能动性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所以,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发展、满足并解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在精神层面的新要求和新问题,是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职工作和重点任务。
注释:
(1)参见项久雨《新发展理念与文化自信》一文,载于《中国社会科学》2018年第6期,第9-12页。作者认为文化自信的对象性基础组成了一种类似于金字塔的“塔式结构”,其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处于基底部位、发挥基石作用,革命文化处于中间部位、发挥中坚作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处于顶端部位、发挥引领作用。
(2)参见《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158-160页。马克思和恩格斯指出物质生活生产、由新需要引发的物质生活再生产、人口的繁衍和社会关系的形成,共同构成了人类历史发展的四项要素。
参考文献:
[1]王桂菊.改革开放以来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研究[D].天津:南开大学,2013:3.
[2]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3]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7-10-28(1).
[4]俞光华.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发展趋向探析[J].广西社会科学,2018,(8):207.
[5]张毅翔.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实践逻辑及其建构[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8,(3):23.
[6]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2.
[7]王永益.问题与思路: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变化下的思想政治教育[J].湖湘论坛,2018,(2):71.
[8]刘建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思想政治教育专题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205.
The Connotation Explanation, Characteristic Analysis and Realistic Basis of the
Developmen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the New Era:
Based on the Perspective of Transformation of Main Social
Contradiction in the New Age of China
MU Pengcheng
(School of Marxism, Shanghai Jiaotong University, Shanghai200240, China)
Abstract:Entering the new era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is a new historical direction for the developmen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Based on this position and promoting the scientific and new developmen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t is an inevitable choice to carry out its diachronic and synchronic as well as vertical and horizontal research, problematic and countermeasureoriented research, to make up for the lack of theory and respond to practical demands. The developmen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the new era presents salient features such as the ideological nature of guiding ideology, the fullness of educational objects, the political nature of educational orientation, and the richness of educational content.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main social contradictions in the new age of China is the realistic basi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it is analyzed and demonstrated through Marxist materialist dialectics, historical materialism, social system theory, and the view of subject needs. At the same tim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s the basic way to resolve contradictions among the people, which become an important force to resolve the main contradiction of our society in the new era.
Key words: the new era;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development;main social contradictions
編辑:邹蕊第28卷第3期2020年5月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CHENGD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Social Sciences)Vol.28No.3May,2020
DOI:10.3969/j.issn.16720539.2020.03.012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3期韩江雪:课程理解的微观视窗:学校科目社会史
收稿日期:20190915
作者简介:韩江雪(1995-),女,陕西咸阳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课程与教学论、学科教学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