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木
我只要,这个生命健康存在,在这个美丽的世界上,让我有机会与他同行一段,一起感受温暖与幸福。
“你在外面过得不开心,会不会告诉父母?”这是某期《奇葩说》的辩题。有网友评论:“说了,他们只会觉得是我没本事,让他们没面子。再苦,我也会咬牙挺住,因为根本看不到回家的路。”这段无比揪心的话,竟有无数人留言点赞,说自己也是这样。我们都相信,每一位父母都深爱着自己的孩子。可事实上,好像很少有人知道,怎样对待孩子,才是真正的爱;怎样爱孩子,才能让亲子关系变得真正紧密。
让孩子知道,他比面子重要
前几天,一位日本妈妈,在网络上分享了这样一件事。儿子读幼儿园时,曾跟着奶奶去别人家。当时,他看中了那家孩子自己做的高达模型,孩子母亲二话没说,就送给了儿子。后来儿子长大了,突然有一天意识到,虽然当时得到了对方家长的认可,但没经过本人允许就把玩具带回家,实在过分了。要是这种事发生在自己身上,他一定会哭的。几年前,婆婆曾擅自把女儿的玩偶送给了侄女,女儿为此大哭了一场。现在女儿已经是小学生了,偶尔想起那个玩偶还会很伤心。她说,那是她最喜欢、最珍爱的一个玩偶。
蒙特梭利认为,每一种性格缺陷,都是由儿童早期经受的某种错误对待造成的。我们为了人际关系不受影响,担心惹来小气的质疑,就自作主张地处理孩子的物品。本质上就是不尊重孩子,没有把孩子当作独立人看待。一旦意愿被忽视,孩子会觉得,遭到了父母的背叛,会失去安全感和归属感,甚至不再愿意信任父母。苏联教育学家马卡连柯曾说,如果父母对自己子女爱得不够,子女就会感到非常痛苦。所以,不管发生什么事,请跟孩子站在一边。孩子,比面子更重要。
父母越相信,孩子越优秀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曾做过关于“对学习和生活现状与期望”的调查,结果显示,孩子们最喜欢父母的10种做法中,排名第一的,就是“信任”我。电影《垫底辣妹》中的女主角沙耶加,学习成绩一直不好,经常闯祸被叫家长。有这样的孩子,相信大多数的父母都会觉得耻辱,可沙耶加的妈妈却不这么认为。她说,正是这些事情,她才能跟女儿多沟通;不苛求,期望不高,希望孩子开心就好。当女儿说,她要考日本一流的庆应大学时,妈妈没有丝毫的打击和不屑,而是立即想办法,在晚上去流水线兼职打工,帮女儿挣到足够的补课费。后来,老师指责沙耶加上课睡觉,妈妈表示,女儿是太累了,白天学晚上也学,上课忍不住了才睡一会儿。总之,她总能看到女儿好的一面,并且无条件地支持、信任孩子。
在最后,沙耶加如愿考上应庆大学,实力打脸所有不看好她的人。就像郑渊洁,他在上小学时,常惹老师生气,还被称为“全班最没出息的人”,甚至被学校开除。没想到,父亲在看完他写的充满情节、铺垫和悬念的检讨后,反而安慰说:“没事,小子,我回家自己教你。”对于父亲站在他这一边的举动,郑渊洁在采访中说:“我一辈子对父母都非常感恩。”
心理学中的罗森塔尔实验表明,你发自内心地相信、认同孩子,给予孩子积极的心理暗示,那孩子就真的会在这种正向反馈中,朝着越来越好的方向发展。相信,不是因为孩子一直很优秀,而是尽管他很差,我们依旧愿意相信他。
与孩子共情,而不是盲目较劲
上周,朋友带孩子参加一个旅行团。在走玻璃栈道时,儿子没走两步,就吓得退回起点,再也不愿意迈出一步。不少旅客都在看着,朋友急得大吼。好好的亲子行,在朋友的斥责声中结束。教育家卢梭认为,世上最没用的三种教育方法就是:讲道理、发脾气、刻意感动。
如果我们能站在孩子的角度,和问题对立,这种理解和陪伴,反而会制造更多惊喜。要记住,共情,是一种不带功利目的的能力,在孩子需要时,让他知道,你永远跟他站在一起。
知乎上有个话题是,生孩子,是为了什么?其中点赞最高的回答,让我印象深刻:为了参与一个生命的成长。而参与,意味着付出和欣赏,不求孩子完美,不用替我争脸,不用为我传宗接代,更不用帮我养老。我只要,这个生命健康存在,在这个美丽的世界上,让我有机会与他同行一段,一起感受溫暖与幸福。
是啊,作为孩子,他们只要健康、快乐就好。作为父母,我们也不需要是万能博士,不需要是完全无过的圣人,只要永远跟孩子站在一边。就像《奇葩说》的嘉宾高秋梓说:“不管开心不开心,我都会告诉我爸妈,因为不管发生什么,他们都会接住我。”我想,这种踏实和信任感,才是父母子女一場,最温暖的滋养,最幸福的答案。
张圣安摘自《妇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