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探究课关注教学生成的策略

2020-08-25 01:50姜伟杰
广西教育·A版 2020年6期
关键词:预设实验教学

【摘要】本文论述小学科学课关注课堂生成的策略,提出要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组织开展科学探究活动,在教学指导中要营造宽松的课堂氛围、巧拨实验偏差、巧用提问,合理利用教材、生活资源形成课程资源,活动设计要唤起学生兴趣,激发创新思维,提升实践能力。

【关键词】实验教学 预设 生成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0)06A-0147-02

小学科学学科是一门以科学实验探究活动为基础和主要学习方式的学科。实验探究是通过实验的方法,探究事物的形成和发展规律,从而得到较为科学准确的结果的过程。在小学科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预设与生成,特别是通过分组实验教学,让学生在亲身参与实验中,形成严谨踏实的学习作风和探究万物的好奇心,给予学生结合生活实践大胆推理猜测和实验的机会,让学生成为实验探究的主人,不断发展其科学思维,提升科学素养。

一、教学指导要有生成力

(一)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诱发生成

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有利于学生在科学探究活动中激发创造性思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以学生为主体,把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既要做学生实验活動的导师,更要做学生探究活动的参与伙伴。在教学苏教版科学教材三年级下册《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这一课中,教师可以这样导入课堂:在上课前准备好两块土豆,大小不一样,一个大一个小,再准备一杯水,把两块土豆分别放入水中,让学生观察土豆的沉浮。这时,教师改变做法进行实验,学生说这个会沉下去,那么教师则演示成土豆会浮起来,这样的结果与学生的预测不同,激发其好奇心,生成新的探知,使他们更愿意去进行实验操作、主动获取知识。

(二)巧拨实验偏差,促发生成

教学活动是师生互动的过程,学生在科学探究过程中会生成各种结果,但不一定每一次都会成功,往往出现很多教师或是学生自己都意想不到的问题,有时是操作方法不当,或是运用的容器不当,都可能造成实验失败。俗话说:“失败乃成功之母。”当实验失败时,教师要及时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和总结,发现其中的错误,让学生自己尝试改进。实验出现错误,暴露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缺点和局限性,有助于学生发现问题,总结经验,生成问题探究的新思路,寻找到正确的解决办法,从而提高实验探究的准确率,为后续探究活动奠定基础。

(三)巧妙运用提问,引发生成

科学课堂中随机出现的问题很多,这些问题往往会超越课堂教学的预设,打乱教学秩序,甚至影响正常的探究活动进程,然而学生提出的问题正是教学探究的新起点,由此引发创新的火花。因此,教师的提问要具有生成力,依据学生对实验的提问引发思考:为什么马铃薯会浮起来呢?这杯水里到底是什么呢?这样的问题会对学生形成引导,还可能引出“糖盐”或者“果汁”等各种不同的答案,激发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让学生更愿意去做实验,在实践中探寻实验背后的真相。

例如苏教版科学教材五年级《简单电路》一课,教师在教学中让学生基于真实的生活情境,说一说自己见过的灯泡,并尝试画一画,之后与教师带来的小灯泡进行比较,看看有什么地方不一样。教师再出示电池、导线启发学生想一想:自己准备怎么玩?教师针对尝试连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扮演小电工角色,并思考:能不能想办法解决灯泡不亮的问题?依据这样的步骤进行教学,这节课的学习目标不断在动态中生成。由此,学生在自己动手动脑的探究活动中,提出更多有价值的问题,生成探究目标:小灯泡里面是什么样的结构?电是怎样在电路中流动的?正负极接反了,灯泡会不会亮?……学生提出问题的同时,也在努力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其间自然有了很多生成性的探究目标。

二、课程资源要有生成力

课程资源包括实施课程标准化教学的各种因素,教师在教学中要关注各类课程资源的整合,优化教学预设,精心设计课程。

(一)有机重组,合理利用教材

教材是落实新的课程标准的载体,也是教师教学的依据和学生学习的指南。教材内容的编排和实验活动的设计,为科学探究活动提供资源。教师在解读教材时,要充分利用情境对话、留白、讨论等预设生成的切入点,进行活动设计。教师在充分理解教材编排内容的基础上,进行合理重组或增删,要结合教材联系生活和学生实际提出探究问题,与学生的生活经验产生碰撞,引导学生开展有针对性的思维活动,使课堂生成异彩纷呈。

(二)善于挖掘,巧用生活资源

科学是一门在儿童生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性学科,生活是儿童科学探究活动的来源,同样也是探究活动的场景。同样,学生亲历科学探究活动获得科学知识,特别是一些科学原理,也往往会运用到儿童的现实生活中。因此,教师要从儿童生活出发,充分挖掘儿童身边的资源,主动投入到探究活动中,引发儿童的探究欲望。如教学苏教版科学教材六年级《遗传与变异》一课时,教师选用学生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实验开展探究,将菜椒这一常见的蔬菜带进课堂,有的大小不一,有的形态各异,也有的颜色多种……多样化的观察材料,更容易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诱发新的问题。又如在《声音的产生》一课教学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身边的直尺、橡皮筋、书本等多种物品去探究“怎样才能让它们发出声音”。这样教学,学生可以运用身边的课程资源进行探究活动,去发现、体验、构建和生成。课堂实践表明,来自学生身边的实践材料,不仅能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更有利于探究活动的生成。

三、活动设计要有生成力

在科学教学过程中,实验探究的结果是不确定的,往往也不具有唯一性。小学生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好奇心强,且敢于提问,他们在实验探究过程中会激发灵感,提出创新性问题,进而开展生成性探究活动。比如在教学过程中学习《空气的性质》认识空气的流动时,教师可以让学生点燃一根香,仔细观察。学生观察思考:这种现象告诉我们什么?通过实验,学生很有可能会问:烟为什么会向上飘,烟的颜色为什么是这样……教师趁势鼓励学生多问多想,引导他们积极进行解答。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科学探究活动时,还应该更新自身的教学观念。例如在“水中漂浮的物体”教学中,教师利用土豆进行实验探究,发现不同杯中的土豆,有的沉,有的浮。有的学生说是盐的作用,想用嘴巴去尝一下水的味道。对此,教师可以积极配合学生,换上干净的水保障实验的安全性,引导学生试一试,并告诫学生以后遇到这种情况,不应随便尝试,以免发生危险。学生品尝之后感觉水的味道很奇怪,由于这是教师事先调制的溶液,才出现了这样的实验结果。可见,教师在教学中要机智灵活、随机应变,让学生多参与到课堂中,在生活获得更多的科学知识。

综上所述,教师要充分关注学生实验的预设与生成,从学生生活出发,综合利用各类课程资源,精心设计探究活动,让学生在亲历真实的实验探究活动中激发创新思维,培养创造能力,提升其科学素养,使科学学习焕发生命活力。

作者简介:姜伟杰(1978— ),江苏丹阳人,一级教师,大学本科学历,研究方向为小学科学教学。

(责编 杨 春)

猜你喜欢
预设实验教学
关于基础教育阶段实验教学的几点看法
也谈语文课堂教学的预设与生成
小议初中化学演示实验教学
电容器的实验教学
对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认识和体会
基于云计算的计算机实验教学探讨
问题是预设与生成间的桥
新闻采访中语用预设探讨
论幽默语境中的预设触发语
预设留白 生成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