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衍顶
摘 要:“生态社会”蕴含着一种生命力,它拥有无限的自由发展空间。在基础教育阶段,班级管理也同样呼唤生态的充实,为每位学生营造一片生态的学习空间,这样将更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倡导班级“生态管理”能进一步促进素质教育的完善,是学校教育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
关键词:生态管理;健康成长;全面发展
大家也许会对“生态”这个词用到“班级管理”上有些疑惑,这源于吴一舟的一本书《你的教育生态了吗》,作者把“生态”的概念引入教育领域,认为教育也存在着“生态环境”,也讲究“生态平衡”,也需要“生态保护”,如果我们过度开发孩子,就将付出比破坏自然生态更大的代价。生态教育理念,简单地说就是,尊重孩子内心的发展要求,让孩子成为他应该成为的那个人。就像冰心说的“让孩子像野花一样自然生长”,台湾漫画家蔡志忠说的“让孩子快乐地成为他自己”。那么,应该怎样构建有效的班级管理模式呢?笔者认为,在精彩纷呈、包罗万象的班级管理中,应该为学生营造出一片的空间,倡导班级“生态管理”模式将更有利于学生的成长与发展。以下就谈谈笔者在班级“生态管理”模式方面的一些尝试与做法。
一、用环境去浸润学生,做“生态环境”的缔造者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无论是种植花草树木,还是悬挂图片标语,或是利用墙报,我们都将从审美的高度深入规划,以便挖掘其潜移默化的育人功能,并最终连学校的墙壁也在说话。”教室是学生学习、生活、交际的主要场所,是教师授业、育人的阵地,是师生情感交流的地方。整洁、明丽、温馨的教室环境可以激发性情、陶冶情操,给人以启迪教育。因此班级文化建设首先要抓好教室的环境布置。
(一)抓住契机,充分练笔,直接展示
平时,我们一般是借节假日出黑板报做各类宣传,基本上每月出一期,我们可以尝试打破常规把它作为语文学习的一个板块,使它实实在在服务于学习的需要。当《感动中国十大杰出人物》評选时,笔者抓住教育契机组织学生学习《感动中国》中的人物事迹和颁奖词,让学生及时写读后感,然后在教室里展示。满满一黑板五颜六色的字可能并不美观,但在学生眼里是美的,在学生心里是有成就感的,这样激励学生努力学习的目的就自然达到了。这样就打破每月一期板报的惯例,使这块黑板报真正成为学习的展示台。还可以专门开辟校本课程专栏,贴上描写平阳山水的诗词,每周利用晨间活动学习、背诵古诗,零碎时间,零碎空间,积累了课外知识,这就是小班化带来的好处。
(二)结合课内,放眼课外,共享资源
针对特定课文的预习,教师可以布置一些弹性作业,即找有关授课内容相关的资料,当学生把资料找来时,教师可以把它们贴出来,让大家都去看,慢慢地,学生们变得踊跃。
其实图书角也是一个很好的学习中心,在教室的开放柜上放上学生爱看的书籍,让学生做好读书笔记,专门进行展示,学生兴趣盎然,跃跃欲试。当“学习中心”成为展示学习成果的乐园时,反过来也促使学生爱学语文、乐用语文。
二、用温性去感染学生,做“生态知行”的引领者
班主任还要做到言而有信、言而有度。言必行,行必果。只有这样才能在学生中树立良好的形象。所以,当笔者要求学生做到某项要求时,总是先要求自己做到。例如笔者要求学生认真完成作业,不能抄袭,首先就要求自己要认真批改作业,认真写评语,不能应付差事;要求学生当堂背诵,笔者就得自己先当堂背诵下来。这样,笔者在学生中间树立了良好的形象,让学生心服口服。
我班是一个班风正、学风浓的班级。学生一般只重视学习,会忽略了打扫卫生。因而,笔者总是经常悄悄地拿着扫帚去打扫卫生。有些同学,特别是那些和笔者无话不谈的学生,看见后,都抢过扫帚自己扫。对于这些肯主动劳动的学生,笔者及时在课上给予表扬。渐渐地,这些学生带动了其他学生。班里现在都养成了好习惯,谁要往地上扔纸屑,马上有人指责他,同学们都把破坏班级卫生看成是可耻的事情,都有了为班争光的集体荣誉感。通过这件事笔者受到了启发:指派是被动的行为,尤其是那些认为打扫卫生是在浪费他们宝贵的学习时间的学生。
要让学生真正认识到劳动的重要性、必要性,笔者又趁热打铁组织了主题班会《我能为班级做点什么》。受到班会的号召,全班同学积极行动起来,黑板有人包了,地面的卫生、灯的开关……都被学生承包下来。以前那脏乱的环境被清新干净的班级代替了,让人感到心情舒畅。
三、用真诚去感召学生,做“生态心灵”的守护者
我班的几个成绩较好的男生,总是觉得自己的脑袋聪明,上课不专心听讲,小动作特别多。笔者为此找他们谈心很多次,经常观察他们的言行,笔者发现,这些学生其实都有要求进步的想法,但总是在课堂上,缺乏自我控制的能力。这些不良习惯的一旦养成,要想改过,确实很难。并且他们不知道他们的小动作、说话已经让别的同学难以忍受。就算知道了也不会改正,当他们与同学发生矛盾时,他们并没有想过自己的行为会给自己带来什么后果,给别人带来什么影响。究其根源是因为他们没有一个良好的为人处世的态度,对人、对事缺乏一种理智的行为。在谈话中,笔者不仅注意对学生本身的问题进行分析,而且详细了解他们对人、对事的看法和态度,及时纠他们的不正确的想法:鼓励他们多进行课外阅读,用名人事迹、身边的事来教育他们,加上笔者本身所教科目语文就是一门人文学科,对他们的教育尽量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让他们在一种轻松愉快的“人性化”氛围中,接受老师的批评,真正改正自己的错误。变化明显的一位同学是陈钦(化名),他是一位脾气有些倔强暴躁的同学,很容易发火,和同学们关系十分紧张,多次说道:“所有人都是我的敌人。”笔者和他谈过很多次,多次及时肯定他的优点,鼓励他多为班级做好事,遇事多分析自己存在的问题,学着自己去解决问题……这个学期,他在与人交往方面有了很大的改变。
四、用妙方去帮扶学生,做“生态行为”的调控者
班主任的工作是繁忙而琐碎的。笔者利用每周的周记,和学生进行笔谈,听学生说他们的心里话。在对问题学生进行处理时,对他们进行面对面的思想教育,而对于那些平时在课堂上很少发生问题,又不太出声的同学,周记笔谈是一种很有效的了解他们思想的方法。在班上,笔者鼓励他们多说说自己的心里话,而且周记内容不限,亲情、友情、学习、生活,都可以谈。笔者已经形成了一个习惯:每周一收上周记后,先看一看他们的周记,大概了解一下他们的情况,然后有针对性地对他们存在的问题进行解决,当有些问题自己感到处理起来比较棘手的时候,就多了解情况,多向有经验的老师请教,并尽可能地查找一些有关资料,对学生进行一个科学而又理性的指导。这样,学生的问题可以得到合适而又及时的处理,教师也可以准确地了解到学生心理的动态。
五、用真爱去唤起自信,做“生态人生”的导航者
“亲其师,信其道。”要走进那些表面看起来与正常人无二的弱勢心灵,必须从建立感情入手。以师生之情,朋友之情,亲人之情来对待学生,笔者采取情感倾斜,走进弱势心灵,点燃他们的理想之灯,唤起自信之心。爱是教育的前提,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而这种爱又必须是真诚的。
新课程教育下的办学理念时时提醒着教师:“每个学生都要发展,但不求一样的发展。每个学生都要提高,但不求同步的提高。每个学生都要合格,但不求相同的规格。”当教师与那些心灵有缺陷不能正确认识人生、学习的学生建立一种友好、平等的关系时,当教师脱下“有色眼镜”自然而然把“弱势群体”当朋友时,他们就会主动向教师吐露心迹、敞开心扉地与教师交朋友,这样他们就会亲其师而信其师,喜欢听教师的课,对教师的批评教育也乐于接受,从而自觉纠正自己的各种行为。
“生态管理”模式使班主任在教育管理时隐去了僵硬棱角和有形痕迹,使教育在“润物细无声”“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式的自然状态中进行,为师生情感的沟通带来了生机,为班级管理工作注入了活力。俄罗斯著名的思想家别林司基说过:“我们会成为木匠,会成为钳工,会成为工厂主,但会不会成为一个人还是个问题。”这就指出了我们教育的特殊性,教育的目标是最终培养成“一个人”,随着班级“生态管理”模式的尝试与开展,笔者所带的班级面貌发生了明显变化:教室比以往更干净了,生生之间比以往更团结了,学习的劲头更足了。以积极上进、关注人文为理念的生态管理模式展示出了学生的个性风采,在班级管理这块土地上开出了灿烂的鲜花。
参考文献:
[1]程锋,张卫东.探寻美丽的绿色风景——试论我的绿色教育理念[J].教育现代化,2002(1):15.
[2]林进材.班级经营[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3]杨润珊.合作管理:一种值得尝试的班级管理模式[J].班主任之友,2006(3):1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