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永兴
摘 要:随着新课程的改革,教育部门对小学数学教学提出了新的教学要求,要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根据小学生年龄特征、性格特征设置新颖的教学模式以及教学内容,为小学数学教学课堂中注入新鲜的血液,即构建小学数学趣味性课堂。文章主要阐述了现阶段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课堂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构建小学数学教学趣味课堂的重要意义,并且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构建小学教学趣味课堂的可实施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趣味性课堂;问题;重要意义;可实施策略
一、 引言
学生内在学习动机主要来源于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因此,除了学生本身对数学理论知识的兴趣以外,外部教学形式是否具有趣味性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是否能引起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并且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教学活动,促进学生能够开展相关的思考和学习。所以,如何构建趣味性小学数学课堂成了现阶段小学数学教学工作者的教学研究课题之一,着重突出教学重点和难点,满足“寓教于乐”的教学要求。
二、 现阶段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课堂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形式相对单一
在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模式中,数学老师按部就班地按照“老师教授——学生接受”的单一的教学形式进行教学,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数学知识,因为小学数学教学内容涉猎广泛,不仅包含数字、运算、符号,还包括几何、长度、面积、体积等内容,但是部分数学老师无论在教授任何方面的数学知识时,都会按照课前预习、课堂学习以及课后作业的顺序进行教学,学生只能通过死记硬背的形式来牢记数学知识,这样单一的形式化、流程化的教学模式,无疑加重了数学理论知识的枯燥感,导致学生对数学知识产生厌倦情绪以及排斥心理,不利于提高学生对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二)教学内容局限于教材
众所周知,数学知识绝不仅仅存在于数学教材之中,而是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存在着紧密的联系,由于深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数学老师无论是在设计教学目标还是在设置教学任务时,都是围绕数学考试展开的,而学生在学习数学时也仅仅局限于考试重点与难点,而忽略了课外拓展能力的提升,这种局限数学教材的教学模式不仅违背了素质教育的教学理念,而且不符合陶行知“生活即教育”的教学方针,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以及核心素养的培养。
(三)教学方法相对死板
随着新课程的改革,在小学数学教学课堂中也逐渐引入了诸多新兴的教学方法,例如情景教学法、合作学习法、构建生活化课堂等方法,但是部分数学老师在小学数学教学课堂中运用这些教学方法时存在着过于形式化的问题,只是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生硬地穿插进去教学情境,并没有发挥出教学方法的真正效益。部分年长的教师对于新兴的教学方法存在着严重的排斥心理,而年轻的教师虽然愿意接受和学习新鲜事物和新颖的教学理念,但是由于缺乏教学经验,在运用教学方法过程中由于过于死板,也导致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的提升相对滞缓。
三、 构建小学数学教学趣味课堂的重要意义
(一)有利于改变传统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氛围
上文已经提到,传统的教学模式采取“填鸭式”或者“一言堂”的教学模式,学生在这样单一、死板的教学模式与教学氛围中无法获取学习参与感,亦无法提高学习积极性。由于小学生年龄较小、性格顽劣好动,对生动有趣的事物与环境会自然产生兴趣与好奇心,而趣味性的小学数学课堂的构建则可以引导学生融入活跃的教学氛围中来,无论是在导入阶段、教学阶段还是复习阶段,学生都可以在学习中获得乐趣以及有价值的学习内容,并且内在的驱动力可以促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数学知识的世界,有利于教学改革方针的落实与实施。
(二)有利于培养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
笔者认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由于小学数学知识具有一定的逻辑性和抽象性,而小学生的思维方式还未健全,小学生在接触数学知识之前的生活经历中,多是生动的、具象的事物与环境,这样的反差和变化自然会给学生带来陌生感,从而会让学生对数学知识产生厌倦情绪与排斥心理。既然小学生很难自己主动地对数学知识产生兴趣,数学老师通过构建趣味性课堂,为教学内容、教学形式等外部条件进行改善和优化,让学生可以间接地感受到数学知识的无穷魅力,从而激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
(三)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无论是国家人才培养战略,还是陶行知教育的指导方针,培养和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都是素质教育大环境的必然要求,而趣味性课堂的构建则为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提供了有利条件。所谓趣味性,就是不再单一地让学生死记硬背去获取数学知识,将课堂的主体地位交还给学生,当学生遇到数学问题时,可以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通过动手实践操作来获取问题的结论,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不仅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数学老师的有效指导下,可以充分发掘出学生的学习潜力,为今后的学习、成长与发展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 构建小学数学教学趣味课堂的可实施策略
上文已经提到,现阶段的小学数学教学课堂还存在着诸多问题,使得教学方式相对单一,教学氛围相对枯燥,因此,对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课堂进行改革是非常必要的,要做的就是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征以及性格特征,构建趣味性的小学数学课堂,关于如何构建小学数学教学趣味性课堂,笔者提出了以下几点可实施策略。
(一)在课前导入阶段创设教学情境
笔者认为,课前导入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阶段,学生只有在课前导入阶段对本课所学内容产生学习兴趣,才有利于学生在接下来的课程学习过程中集中注意力,并且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内容的学习中来。在传统的课前导入阶段,数学老师一般是采取设置数学知识问题的模式,这样的模式会使得学生在学习的开始阶段就会陷入困境,导致接下来的學习会更加举步维艰。教学情境法的课前导入模式则可以有效地改变这一弊端。例如在学习《有余数的除法运算》时,数学老师可以设置一个教学情境:一棵苹果树上一共结了10个苹果,树下一共有3只猴子,并且用动画的形式展示每一只猴子依次拿走一个苹果,最后每只猴子都有三个苹果的时候,苹果树上还剩下一个苹果的画面,由此让学生感知到余数的概念,并且为本课的学习内容埋下生动有趣的伏笔,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课程教学的推进与深入。
(二)在课程教学阶段设置教学游戏
上文已经提到,小学生的年龄较小、性格顽劣好动,尤其是低年级的小学生,很难在45分钟的数学课堂中保持集中注意力,如果在课堂教学中数学老师向学生传授的教学内容非常抽象,学生自然会产生厌倦心理,导致学习积极性低下,那么学习效率也會自然降低。因此,为了增强课堂趣味性,数学老师可以将小学生感兴趣的游戏融入教学课堂中来,让学生可以在玩中学,在学习中获得快乐。例如在学习《四则运算》一课时,数学老师可以设置一个“抱一抱”的数学游戏,数学老师可以邀请10位同学参与游戏,每一位学生穿上带有数字标签的衣服,数学老师喊出一个数字之后,两位同学两两拥抱,并且说出衣服上的数字是通过怎样的运算法则得出老师所说出的数字。通过小学数学课程教学阶段融入数学游戏,不仅活跃了课堂氛围,放松学生的学习情绪,让学生可以在游戏中巩固所学的知识,因为游戏也在一定程度上考验了学生的反应能力,所以通过数学游戏也会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丰富学生的思考方式,扩展学生的数学思路,为批养学生数学素养也奠定了基础。
(三)在课后复习阶段布置生活化作业
众所周知,仅仅依靠有限的数学课堂来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是远远不够的,学生还应该充分利用课余时间来充分巩固课堂所学的数学知识。在传统的课后作业的设置模式中,数学老师通常会给学生布置烦琐的书面作业,学生只能用做题的形式来巩固数学知识,不可否认,这种形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起到巩固的效果,但是由于形式的单一性和枯燥性,不利于学生长久的学习积极性的培养,所以,在利用生活情境开展小学数学教学活动时,数学老师应该改良课后作业模式,巧设生活化数学作业,让学生进行拓展实践学习。例如在学习《四则运算》一课时,数学老师可以给学生布置一项去超市购物的生活作业,去超市随意购买自己喜欢的零食、蔬菜或者玩具,并且将自己所拿的总钱数、购买商品的单价、数量以及剩余的钱数都进行详细的记录,最后用所学的数学四则运算知识来总结此次的购物之行,数学老师还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生活作业展示的平台,为其他学生进行总结汇报演出。这样丰富多彩的生活化作业无疑为学生的课后复习阶段增添了趣味性,学生通过完成生活化的数学作业,不仅解放了学生沉重的数学压力,有利于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而且可以增强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学生也可以在完成生活作业的过程中感知到生活与数学知识的紧密联系,提高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符合陶行知教育的指导方针和教育理念。
五、 结束语
综上所述,现阶段的传统小学教学课堂中存在着教学形式相对单一、教学内容局限于教材以及教学方法相对死板的问题,因此老师应该采取合理的措施来改变传统教学模式,数学老师可以通过在课前导入阶段创设教学情境、在课程教学阶段设置教学游戏以及在课后复习阶段布置生活化作业,从而实现趣味性课堂,可以改变传统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氛围、培养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以及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的重要意义,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参考文献:
[1]王天琼.浅谈趣味教学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C]∥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19:296-297.
[2]王多海.如何让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趣味化[J].学周刊,2020(13):67-68.
[3]李小娟.论小学数学趣味课堂的构建与学习兴趣的培养[C]∥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2019:228-230.
[4]马海堂.巧用教学游戏打造小学数学趣味课堂[C]∥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2019:425-427.
[5]蔡宁.立足趣味 激活课堂: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课堂导入[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16(9):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