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晴
摘 要:基于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和意识形态建设需要,思政课必须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贴近学生情感实际,贴近学生思想实际。而思政课教学改革是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贯彻三贴近的必然选择。对此,高职思政课教师要坚定专业信仰,深化专业情感,提升专业技能,强化专业认同,实现新形势下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关键词:教学改革;高职;思政课教师;专业发展
思政课是立德树人的重要载体,是高职院校实现思想政治理论工作最主要的表现形式。新一轮课程教学改革,要求“以生为本”,不断革新,注重知识传授的教学方式和积极主动参与式的学习形式,“核心任务是转变学习方式,就是传统学习方式的‘被动性、依赖性、统一性、虚拟性、认同性向现代学习方式的‘主动性、独立性、独特性、体验性与问题性转变过程”[1]。新课改其实质是要求课堂教学的开放性、师生关系的民主性、教学模式的多样性、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和教学效果评价的科学性,新教学改革的要求也给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出了要求[2]。
一、高职思政课教师专业发展内涵
根据思想政治教育规律,思政课教学效果如何主要取决于教学过程中的参与主体,即思政课教师和学生。在当前思想政治工作和意识形态不断严峻的形势下,思想不成熟的学生和成熟的教师的角色实质上就成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价值观和其他思想价值观念的较量,能否让学生接受马克思主义理论,使其认同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思政课教师极大的考验。
习近平总书记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要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近年来,教育部对高校思政课教师的要求为思政课要有亲和力,推进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有机结合,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和学生的获得感。学者谭春梅认为:“世纪教师专业发展的本质表现为全球语境、国家语境和个人语境多维教育诉求下,教师内在和外在调整以适应全球化时代生存和发展的需要。”[3]因而需要思政课教师具有坚定的政治信仰、扎实的理论功底、开阔的国际视野、丰富的专业技能、高尚的道德情操等专业素养。
思政课教师专业发展是学科性与教育性、学术性与师范性、学科专业知能与教育专业知能的统一,是学科专业教育与教育专业教育的有机结合[4]。而高职院校教师的专业发展的核心要素除了体现学科性与教育性之外,还应坚持科研服务教学,服务实习实训,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与专业有机结合,达到学生的学科专业知能、教育专业知能、政治责任专业知能的统一,同时教师的专业能力有所提升。
具体来说,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的专业发展是指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专业知识不断丰富、专业技能不断提升、专业意识不断深化、专业情感不断升华的过程,它包含高职思政课教师在思政课教学实践过程中提升其工作的所有隐性活动和显性活动。高职思政课教师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专业要精、业务要通。
二、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专业发展状况
围绕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专业技能、专业情感、专业素养、专业培训、职业倦怠、职称科研等有关内容的开展研究。总体上说,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专业发展缺乏机制保障,专业发展存在问题。
(一)思政课教师专业发展规划欠缺
思政课程紧密跟随时代发展不断调整,教材体系更新快,知识宽度和广度越来越大,造成了思政教师专业发展困境。但实际情况是学校忽视思政课教师的专业发展,以零星的几次培训代替系统化、阶段化、专业化培训的情况较多,缺乏对教师的业务培训和職业素养培训,教师专业发展欠缺。没有对年轻教师形成清晰合理的培养规划,没有考虑中年教师的职业发展诉求,没有考虑老教师与时俱进、挑战自我的终身学习的问题。高职称教授不吸收接纳年轻教师的建议,年轻教师发展局限性大,教师整体团队归属感欠缺,以及部分思政课教师没有系统接受过教育学、心理学的教育培训,不能更好地做人的工作,不能从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有效转化,限制了思政课教师个人的专业发展。
(二)思政课教师职业倦怠强烈
面对素质参差不齐的学生,面对上级部门的教学改革压力,面对不断变化的政策和形势,面对花样繁多的教学改革形式,由课堂到生活,由群体到个体,由传统教学方法到现代信息化教学,思政教师也要把自己变成演员、心理学家、歌唱家、舞蹈家、导演等身份,大多数高职思政课教师感觉心力憔悴,力不从心。而学校管理部门总是把教学质量不高的原因归咎于思政课教师自身能力有问题,极大地挫伤了教师的积极性。相比于提高教学质量,不少高职院校领导热衷于竞赛的名次,功利性的价值取向与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目的越来越不一致,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职业倦怠感普遍存在,职业压力较大。调查显示部分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如有机会不会再选择做思政课教师或要求调离思政课教学岗位。
(三)思政课教师职业情感不高
在高职院校中思政课教师职业认同和职业情感较低,与专业课相比思政课教师学科归属感不足,边缘化现象严重。教育部多次强调“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而在现实状况中思政课需要让位于实习实训课程。“无论如何,非经过专业训练,任何人都无法胜任日益科学化的高度艺术化的道德教育工作。”[5]现实却相反,一个学生经过大学阶段培养是否德才兼备,往往通过工作后的表现考核,对于思想道德等的衡量也认为是专业教育在起作用,造成了思政教师感觉成绩不被肯定,缺少职业情感。调查显示,大多数高职学生认为思政课教师对自己的帮助不大或者没有帮助,这更拉低了高职思政课教师的专业情感。
(四)思政课教师职称评审通过率低
高职院校职称评审专业课和思政课采取一样的标准,但思政课不是那种短平快,立马见效益拿奖项的课程,而且这种课程是不太适合用来进行比赛的。它是一种人的思想慢慢改变的课程,需要从认知行为方面加以规范、熏陶进而外化为行为习惯,这种过程要持续较长时间,经过不同年级的思政课教师的努力才能实现,以获取比赛奖项和论文发表数量等单一标准的考核方式晋升职称,这对思政课教师是不公的,也是十分不合理的。
(五)思政课教师的自身定位不足
部分思政课教师面临学科认识偏差和课程重要性的认同问题。由于实用性不足,思政课相对于专业课处于弱势地位,思政课教师对自身角色不认同,也造成了自身专业发展的问题。实际情况中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仅仅将自己定位为公共课教师的居多,不少教师的政治觉悟、政治敏锐性还有待提高,有些教师甚至还没有党员身份。高职院校是服务地方经济发展需要的,而思政课是培养德才兼备具有社会责任感的人才的课程,两者要实现有机结合。因此,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应摆正身份,将自己定位为国家政治思想的宣传者,学生意识形态的培养者;学生人生旅途的引路人;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者;专业课程的参与者,思政课堂的主导者。
三、高职思政课教师的专业素养
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思政课教师“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要练好基本功,上好思政课。习总书记的上述讲话涵盖了思政教师的职业政治性、理论思维宽度和广度,人格的正当性。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的专业核心素养为专业情感、专业知识、专业道德、专业技能、专业理想。
(一)专业理想
理想信念的坚定性是思政课教师任职选拔的标准之一,在马言马,思政课教师坚信共产主义理念,并作为自己的精神追求,将共产主义的理想和信念传播给学生,带头自觉践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培育践行社会核心价值观,具有较强政治敏锐性和鉴别力,并根据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规律和人的发展规律为社会培养优秀人才。专业理想是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前进的目标和方向,是推动思政课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精神动力,也是思政课教师献身教育工作的根本动力。
(二)专业情感
教师的专业情感来自于对专业的喜爱,来自于教书育人的成功,这种情感是发自内心的喜爱。这种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传其道解其惑,使学生有所得,而亲其师,才能信其道,依靠专业教师与学生建立起亲密的关系。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思政课老师已不仅仅把教书当成自己的本职工作,而是在为国家,为社会主义培养人才,并在工作之外倾注心血的过程,专业情感的好坏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专业态度、治学水平,对于某些教师来说,专业情感可以伴随教学一生。
(三)专业知识
专业知识是思政课教师安身立命的根本,也是思政课教师区别于其他教师的专业所长。思政课教师熟练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本体知识,还要掌握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政治学等学科知识,建立起一套属于自己的理论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在理论传授时做到游刃有余,并能将理论传导与实践践行相结合,运用各种育人方法将内化思想为外化行动,提升学生素质和自身素质。
(四)专业道德
思政课教师的专业道德仅定位为有师德还不够。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高校思政课教师“思政课教师一定要树立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要阐述理论的魅力;要提升本领,利用新媒体新技术增强思政课的吸引力;提升思政课教师自身的人格魅力。讲好思政课,还要把有意义的内容讲得有意思,把有深度理论讲得有温度。思想政治理论课不仅仅是明理的,还是动情的;不仅是仰望星空的,还是脚踏实地的”[6]。以德立己,才能赢得学生,才能赢得课堂。
(五)专业技能
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专业技能是进行思政课教学科研方面的能力,是思政课教师的基本技能。除了教学技能熟练之外,还应具备教研教改能力、学术科研能力、信息技术运用能力,课程资源整合与开发、专业课程发展认知等方面的能力。这些能力是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不可或缺的能力。在产教融合的背景下,高职思政课教师还应结合时代发展要求,将专业发展与学生成才就业挂钩,与国家行业宏微观政策挂钩,因此还必须了解其他学科发展情况。
四、高职思政课教师专业发展路径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专业化发展是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取向,也必将成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教育实践的主流话语。”[7]高职思政课教师的专业发展是高职教师个人成长发展的需要,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改革的需要。为实现高职立德树人的根本要求,需要强化思政课教师传播和畅通主流思想价值观念渠道。继续发挥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培养社会主义人才不可替代的作用。从个性发展、合作学习、专业情感、激励机制等多方面提出保障教师的专业发展。
(一)个人差异化发展
教师的专业发展贯穿教师整个教学生涯,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是整体的发展,教师专业发展取决于教师个人发展,在专业发展中要注重教师个体的专业发展问题。保持老中青三个梯度的合理分布,注重青年教师、中年教师和老年教师的不同专业发展需要。对年輕教师来说应突破瓶颈期,迅速完成由学生向教师的角色转换,明确高校教师作为教育者、研究者和社会服务者的基本角色定位。设立针对高职思政课教师的终身培训教育制度,完善知识结构和职业素养。通过不同的学习培训进而探索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是青年教师的专业化发展的任务。与此同此,针对教学中产生的问题,试图通过科研的方法进行改进,做到教学与科研并进。而对中年教师来说,将自己多年探索的教学方法转化为具有创新特色的方法体系是关键,因而要注重加以引导。而对于老教师来说,随着知识的积累和经验的增加,在教学方法体系和教学成果方面有了自己的成果,可以推动院校或行业的教育教学改革。
(二)合作学习
学习贯彻思政课教师专业发展终身,思政课教师专业发展过程就是学习的过程。当前思政课改革仅仅靠个人力量很难完成,这就需要借助团队力量,发展自身团队,扩展合作学习。成立教研团队和科研团队,解决青年教师的专业发展依靠。老中青教师个人的视野和知识的储备是不一样的,各有优势,合作学习能顾发现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注重学习的宽度。当前信息瞬息万变,思政课教师要注重吸收不同学科知识,运用到教学之中。通过长期的集体备课、教学研讨等方式将教材体系变为教学体系,并加强专业的学习培训,了解专业和其他高职院校思政课的进展及教研教改等情况。注重学习的深度。将马克思主义原著读懂弄通,深入浅出,用原理来揭示社会现象和国际形势。注重要不断加强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反思学生的学习行为,通过反思到达改进教学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