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飞焰
摘 要:云课堂凭借其互动性强的网络学习平台、丰富多样的教学资源获得了广大师生的青睐。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合理应用云课堂网络平台及资源,可以实现面向学生的高质量的网络同步和异步教学。基于“云课堂”的中学数学“三学式”教学模式,是指在课前预习、课中学习和课后复习的三个环节中,借助网络教学平台,不断创新、优化教学模式和学习模式,建设生本课堂,以提高教学的效率。
关键词:云课堂;中学数学;三学式;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20-04-17 文章编号:1674-120X(2020)15-0085-02
一、引言
随着新课改、新高考的不断推进和深入,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得到了更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理念深入人心,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充分体现,中学数学教学面貌有了可喜的变化。但我们也应该看到,由于大班制的存在和学生个体学习能力的差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往往难以照顾到每一个学生,关注到不同学生的多层次需求,教学中重“教”轻“学”的问题依然比较严重。
二、基于云课堂的中学数学“三学式”教学模式介绍
云课堂是教学资源共建、共享和共赢的在线网络平台,凭借其互动性强的网络学习平台、丰富多样的教学资源获得了广大师生的青睐。
教师借助云课堂可以实现面向全体学生的高质量的网络同步和异步教学,突破时空限制。云课堂人机交互学习的教学创新模式、优质的视频课程内容,能满足学生“随时可学”“随地可学”“随需而学”的学习需求,能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教育服务。
基于云课堂的中学数学“三学式”教学模式,是指在课前预习、课中学习和课后复习这三个环节中,借助云课堂教学平台的优势、丰富多样的教学资源,打造富有智慧的数学教学环境。“三学式”教学模式以全体学生的学习与发展为中心,强调在教学中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不断创新、优化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促进传统数学教学方式的变革,从而建设生本课堂,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学”是指“研学”“让学”“会学”。“研学”主要是指研究学生、研究教材、研究资源;“让学”主要包括“让空间”“让机会”“让互学”;“会学”,旨在促成“学会”的升华,达到“会学”。
三、基于云课堂的中学数学“三学式”教学模式在教学中的应用
(一)研学——教学的出发点
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开发者和设计者,要让教学有的放矢,课前准备过程中要认真“研学”——研究学生、研究教材、研究资源。
研究学生,明确教学对象的特点;分析教材,明确教材的重难点、教学的关键点。在传统教学中,教师一般依据个人的教学经验对课堂上学生可能出现的学习行为进行预判,并依此确定自己的教学设计。这种基于经验的课堂教学设计有时难免会与实际情况有出入,影响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云课堂环境下,各种教学软件、教学平台为教学的精确实施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依托数据的以学定教可以提高教学的精准度和有效性。比如“含参数的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这节课是初中数学教学内容的一个拓展,含参问题既是中高考数学的热点,也是难点。为了能够在课前更好地了解学情,在课中更准确地把握并突破学生学习的难点,教师在课前可以通过UMU平台向学生推送微课,让学生完成课前自学。学习能力相对较弱的学生可以反复观看视频,遇到疑惑可以随时暂停,这就打破了传统课堂学习的时空限制。另外,教师可以在UMU平台布置带有梯度的课前预习检测题,当学生完成检测后即可汇总学习数据。同时设置讨论区,学生可以在此提出自主预习中的困惑,分享经验,实现互助学习。通过课前预习数据的反馈,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调整、改进教学设计,在开展教学活动时采取更为适切的教学策略来精准施教。
除了研究学生、研究教材之外,在网络资源丰富多样的今天,教师开展教学活动不能闭门造车,要研究资源。教师要能够甄别、遴选适切教学活动开展的资源服务于教学,特别是运用紧密联系学生日常生活实际、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资源进行情境化设计,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例如,在高中数学“椭圆及其标准方程”这节课的教学中,教师在课堂导入环节引用了反映西班牙女数学家西帕提娅的电影《城市广场》中的两个片段。一个片段展示的是希帕提娅从上往下一块一块地取走构成圆锥体的部分木块时,电影镜头从俯视角度慢慢地转向侧视角度,镜头展现的圆锥截面从圆形变成了椭圆形。电影中展现的圆锥截面的实物模型,让学生大为惊叹。教师再利用Geogebra的交互课件再现电影场景,让学生亲身体验圆锥截面。另一个片段展示的是到两点等距的行星轨迹为一个椭圆。希帕提娅利用固定好的两个木桩和一条定长的麻绳,在沙地上移动木棍,木棍画出的轨迹是一个标准的椭圆。在沙地上画圆不难,但要画出又标准又漂亮的椭圆,要具备相关的椭圆知识。这两个电影片段直观地呈现了生活中的椭圆,创设了良好的教学情境,充分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欲,为接下来的课堂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让学——教学的着力点
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的引导者与合作者。因此,课堂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要“让空间”“让机会”“让互学”。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知识是在主客体相互作用的活动中建构起来的。因此,理想的课堂教学,应该是教师和学生的作用和积极性得到最大限度发挥的过程。理想的师生关系,应当是教师充分地尊重与理解学生,创设自由的、宽松的、快乐的学习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当转换角色,变成学生学习的观察者和指导者,将一部分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和空间进行主动学习,有更多的机会去思考和对话、展示和质疑;搭建平台,让学生有更多的兴趣开展合作学习,进行知识建构,进而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
例如,在“含参数的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课堂教学过程中,为了掌握学生对参数取值范围的确定特别是端点值的取舍问题的理解情况,教师事先设置了若干道选择题。这些选择题在难易度上呈现梯度,选项及答案设置则经过精心安排。教师将选择题推送给学生,学生利用希沃反馈器进行作答,答题结束后,每一道题的答题数据就能汇总并直观地呈现在屏幕上。教师根据学生的选择情况就能快速判断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并基于数据进行针对性讲评。根据学生的答题情况,教师可以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答题正确率在90%左右,说明学生对题目涉及的知识点掌握得较好,此时教师就可以简单讲解甚至不讲;答题正确率在70%左右,说明有一小部分学生未能掌握,此时教师可以利用希沃反馈器抢答功能请选择正确的学生来讲解,其他學生进行补充;答题正确率在50%左右,尤其是题目答案集中在某两个选项时,其实正是一个良好的教学契机,此时教师可不急于公布答案,可以将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进行充分的辩论,说明自己选择的依据,分析对方答案的合理性,在思维碰撞中,合作解决问题;而对绝大部分学生都做错的题目,教师则要精讲,讲透彻,还可以从云课堂题库中选取同一类型的题目,让学生再练习、再反馈,从而真正提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在上述课堂教学活动中,课堂不再是教师的一言堂,教学活动也不再是“满堂灌”,教师通过精心设计教学活动,基于数据发挥主导作用,让学生有时间、有空间、有机会进行互学,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实现了“教在学中”,让学生真正地成为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课堂也因此呈现出斑斓而温暖的色彩。
(三)会学——教学的落脚点
“会学”,旨在促成“学会”的升华,达到“会学”。中学数学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指导学生“学会”,掌握某个知识或技能,更是引领学生“会学”,让学生的逻辑推理、数学建模和思维表达能力都得到提高,为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学习金字塔”理论告诉我们,学习者运用视听结合的学习方式,两周后该知识点在大脑中留存率只有20%,而由自己教授给别人某个知识点时,学习效果是最好的,该知识点在大脑中的留存率可以达到90%。数学核心素养揭示:数学活动的经验需要在做和思考的过程中积淀,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步积累。为了让学生从“学会”上升为“会学”,让学生录制“说题”视频是一个有效的途径。事实证明,学生在“说题”的过程中,就慢慢地将许多问题理顺并理解透彻了。为了提高学生的“说题”积极性,教师可以如此操作:首先,教师对学生阶段性的学习问题进行整理,以重要考点和易错点、难度中等的典型题、综合性较强的提高题为依据,将选题进行三类分层;然后,教师根据学习能力差异将学生分成基础群、进阶群和超越群,在云课堂平台上推送选题,并进行指导,让部分学生独立完成“说题”视频的录制;最后,学生将自己录制的视频发送到班级QQ群里共享。
“授人以鱼只救一时之急,授人以渔则可解一生之需。”教师不仅要指导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更应当引领学生掌握高质量、高效率地获取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方法、思维方法,促进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发展。如此,对学生而言,是实现“学会”到“会学”的转变;对教师而言,是达成“教”是“不教”的教学境界。
四、结语
基于云课堂的中学数学“三学式”教学模式,是在传统数学教学面临严峻挑战的背景下进行的变革和优化。这一教学模式借助网络教学平台的优势,以新课改理念为指导,融合了传统数学线下学习的优势和线上学习的优势,既发挥了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数学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又充分体现了学生作为数学学习过程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创新了教师教的方式,优化了学生学的方式。同时,也在培养学生“自主发展”的核心素养,引导学生认识和发现自我价值,努力发掘自身潜力方面,做出了有益的探索。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
[2]陳玉荣.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数学教学模式研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9(15):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