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山思想在班级活动中的渗透

2020-08-25 01:50廖海燕
教师·中 2020年5期

廖海燕

摘 要:船山思想是湖湘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青少年成长所需的宝贵的思想源泉。“正心修身”“身任天下”“知行统一”是船山思想中的一部分,如何让船山思想在小学生心中生根、发芽?班级活动便是解答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作为班主任,可以通过形式多样的主题班会、亲力亲为的社会实践等班级活动中渗透船山思想,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

关键词:船山思想;班级活动 ;正心修身;身任天下;知行统一

中图分类号:G623.2;B249.2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20-04-05 文章编号:1674-120X(2020)14-0078-02

王船山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船山思想是湖湘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要传承本土文化,弘扬船山思想,充分利用船山思想的宝贵资源,结合当前小学德育的实际情况,在班级活动中渗透船山思想, 促进学生良好思想道德品质的养成。

一、将“正心修身”思想渗透在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中

船山先生曾说:“正心修身之道以为礼之本,而圣学之功举不外于此。”正心修身是礼之本,正心修身的方法和途径是循礼践道。因此,视、听、言、动皆要依礼而行。遵从礼,是船山“践形”观在个人道德修养中的具体表现。而小学阶段是一个人行为规范养成最重要的时期,是可塑性最强的时期,应通过让学生尊礼、学礼、践礼,规范学生日常行为,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一)尊礼,动之以情

王船山这样诠释孔子的“四勿”:“其为礼也,既视、听、言、动之所必由;非礼勿视、勿听、勿言、勿动者,一取则于礼定其非。则克己以复礼,而实秉礼以克己也,不辨之己而辨之礼。”王船山认为,考察一个人是否具有道德修养,关键要看其行为举止是否符合儒家的礼仪规范。他说:“修身者,修之于言、行、动。言行之善者,必其动之善而后为根心之美。”他认为正心修身体现在修言、修行、修动三方面。在人与社会的交往中,一个人的仪容、仪表、仪态和谈吐,体现着这个人的内在修养。因此,“做人先学礼”,礼仪教育应该是人生的第一课,礼仪必须通过后天的学习、培养、训练,才能成为人的行为习惯。

(二)学礼,内化于心

在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中,如果只靠说教,反复强调,效果往往难以达到预期。校园文化墙是学生的精神家园,它的教育魅力是“润物无声”。例如,草地上的“爱心标语”,宣传栏里的“勤信仁智小标兵”“新时代好少年”“小绅士、小淑女”,班级里的“班级公约”等,我们力求让校园的每一堵墙会“说话”,每一根草、每一棵树都能“传情”。为使文明礼仪教育深入人心,笔者精心创编《文明礼仪七字歌》,歌词如“见人问好语言美”“爱护校园弯弯腰”“上下楼梯靠右行”“课间有序不追打”……这样的儿歌朗朗上口,人人会唱,并经学校德育处批准,从新学期9月份开始,以一月一主题的方式在学校推行与落实。 同时,学校充分利用校園广播、黑板报、班级QQ群、微信公众平台等,广泛开展文明礼仪知识竞赛和礼仪风采大赛的宣传,营造学生文明礼仪养成教育的浓厚氛围。

(三)践礼,外化于行

王船山强调习惯和性格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习与性成”“继善成性”“性日生日成”。作为教育的实施者,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时,要采用一些学生比较容易接受的方式,如用“文明记事本”“行为作业单”等方式引导学生理解行为规范和文明礼仪,从而使德育品质内化为学生的高尚品质。

其中,“日常行为规范的评比”活动在笔者的班级中开展得有声有色。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因此,在评比中,笔者注意引导学生进行自我管理,即引导他们自理、自主,逐步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管、自己的干部自己选,真正成为班集体的小主人。为了使活动更见成效,班内还相应地设立了“两岗一站”,即“晨读岗”“午读岗”“一日生活广播站”,及时对班级情况进行小结,得分高的小组奖励一面小红旗,期末评出“祝融文明礼仪之星”和“文明小组”。这样,就能把日常行为规范具体化,并通过加分与减分让学生明白对与错,有效地督促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为了“争优夺章”,成为“勤信仁智”的小标兵,学生自然会克服自身毛病,团结协作,努力拼搏,形成良好习惯,道德品质便也在“润物细无声”中得以形成和升华。

二、将“身任天下”思想渗透在形式多样的主题班会中王船山认为教育的目标不单单是培养“正心修身”的 人,还应该是培养“身任天下”的大丈夫。在船山先生心中,“身任天下”中的“天下”,乃是关系万民之生死的“公天下”,而并非一姓之私的“家天下”。他说:“一姓之兴亡,私也; 而生民之生死,公也。”因此,“身任天下”的品质,实际上是指将国家利益视为最高利益,对国家有深重的忧患之感,并甘愿为之奉献生命的爱国主义情怀。如何在班会活动中渗透船山先生“身任天下”的思想呢?

据初步调查,青少年对船山思想和王船山本人的了解是相当少的。而一种文化的传承应该以青少年为主体,因此 ,笔者在班上开展“寻找船山足迹 践行爱国主义 ”主题班会活动。

首先,认识王船山。

第一步:推荐观看关于王船山的影视作品,有中央电视台栏目《走遍中国》之《不灭的圣灯》,电视剧《南岳奇人王船山》。有人把东方的王船山与西方的黑格尔相提并论,誉之为“南国儒林第一人”。可见,王船山拥有非常独特的思想和人格魅力。

第二步:通过上网或去图书馆查找王船山的资料,了解刑江王氏家族与王船山的一生。王夫之(1619—1692),字而农,号姜斋。因晚年隐居衡阳县金兰乡(今曲兰乡)石船山下,故被称为船山先生。王船山既是书生、举人,也是反清战士、遗民,还是乡贤、名儒大师。王船山一生著述颇丰,含经类、史类、子类、集类。

第三步:利用假期参观船山故居,感受王船山著书立说的生活背景。王船山结束流亡生活,开始定居在衡阳县金兰乡高节里。这时,他的生活虽然基本安定了,但内心并不平静。他始终不与清朝合作,直到去世,一直过着隐居的生活。在隐居时,王船山一方面进行教学,维持艰苦的生活;另一方面著述不辍,进行深入的学术研究。他试图通过对历代统治者成败得失的探究和传统学术思想的钻研,为民族复兴提供理论依据。因此,他以“六经责我开生面”的气魄,对中国的传统学术进行了全面、系统而深刻的反思。

其次,了解船山思想及其历史影响。

船山思想的可贵之处在于:忠于祖国与中华文化的民族精神、循公重民的人文精神、推故革新的创造精神、崇实重友的求是精神。其影响可谓非常巨大。历史上的谭嗣同自认为是王船山的弟子,高喊“有心杀贼,无力回天”后英勇就义,为的就是救亡图存;陈独秀受船山思想的熏陶;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中的“民族主义”也是受船山思想的影响;毛泽东也在船山学社中深受启发,之后逐渐进步,最终带领中国人民走上了追求民族解放的道路。

再次,小学生如何践行爱国主义。

爱国主义,集中表现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以及为国家独立富强而英勇献身的奋斗精神。《开学第一课》告诉我们,爱国要从小事做起,爱同学、爱父母、爱家乡、爱祖国,只有付出、传递,“小爱”才能汇聚成祖国的“大爱”。爱国不仅仅是一种情感、一种信念,更是一种行动。教师可以让班上每个学生结合自己的实践行动写一篇《祖国在我心中》演讲稿,并在班上开展演讲比赛,引导学生“立志”“正志”, 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三、将“知行统一”思想渗透在亲力亲为的社会实践中

船山先生强调知行统一。其一,他认为知行有别,反对王阳明的“知行合一”。其二,他认为“知行相须,并进而有功”,意思是,知和行的功用虽然是不同的,但它们又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其三,他认为“行可兼知,知不可兼行”,行以知为功、行可以收知之效,不仅包含着行是知的来源,行是检验知的标准这个意思,而且包含着只有通过行,知才能真正发挥实际作用、转化为物质力量的意思。

知和行的統一,重在实践,重在行为。对小学生多讲道理是无用的,应该以具体的事例和典型的形象在潜移默化中启迪、影响他们。于是,笔者注重引导学生开展一系列社会实践活动,对其行为严格要求,反复强化。

(1)教育学生孝敬父母、理解父母。笔者要求学生坚持每天做一件家务,调查父母一天的工作状况。通过调查和实践,学生能较好地了解父母、理解父母、体谅父母,并能将对父母的爱转化为学习的动力。

(2)动手实践,感受劳动创造幸福。结合《衡阳晚报》开展的小记者活动,组织学生参加“挖红薯”“做鲜花饼”“植一棵树”“打扫社区”等活动,让学生通过参加劳动,感受劳动的艰辛与愉悦。

(3)模拟体验,增强安全与法治意识。带学生参观消防大队,模拟体验火海逃生,了解消防常识;带学生观摩法院庭审,敬畏法律。

(4)尊重生命,热爱大自然。利用“停课不停学”的延假时间,组织学生观看《在战“疫”中成长》等疫情防控教育专题片,了解防疫、抗疫知识,撰写日记和观后感,从自身做起,与家人一起敬畏生命、尊重生命、保护环境。

衡阳,作为王船山的故里,有责任也有义务发扬船山精神。而船山思想的传承应该从青少年抓起,作为教育工作者,要把船山思想渗透在班级活动中,促进学生“正心修身”,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激发学生“身任天下”的爱国情怀和使命感;指导学生“知行统一”,将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活动中提高综合素养。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期望青少年一代对王船山有更多的了解,让船山思想像一颗种子,在他们心中生根、发芽。

参考文献:

[1]王夫之.船山全书(全十六册)[M].长沙:岳麓书社,2011.

[2]冯 林.王船山的“践形”思想研究[J].汉江论坛,2013(5):2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