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知识图谱的国内创新驱动研究综述

2020-08-24 09:08陈晓芳蒋武朱金生
财会月刊·下半月 2020年8期
关键词:创新驱动知识图谱研究综述

陈晓芳 蒋武 朱金生

【摘要】采用科学计量和知识网络分析的方法, 以中国知网学术期刊数据库的核心期刊和CSSCI期刊为数据来源, 采集创新驱动相关的文献数据, 同时运用CiteSpace软件和Excel软件对创新驱动主题文献进行文本挖掘及可视化分析, 利用Excel软件分析创新驱动主题年度发文量、期刊载文量及学科构成, 结合CiteSpace软件识别出的创新驱动研究的核心作者、主要研究机构、研究主题及研究前沿, 对“创新驱动”进行研究综述, 以期较为全面地展现国内“创新驱动”主题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并为创新驱动主题的深入研究提供文献支持。

【关键词】知识图谱;创新驱动;CiteSpace;研究综述;可视化

【中图分类号】F06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0994(2020)16-0114-9

党的十八大以来, 创新驱动被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党中央和国务院已将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确立为我国未来30年发展的国家战略, 实现创新驱动是一个系统性的变革, 创新驱动是我国新时代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来源, 也是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石, 是我国由“科技大国”向“科技强国”宏伟目标转向的必然选择。 当前, 我国依然存在“发展质量和效益还不高, 创新能力不够强”等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突出问题, 严重阻碍了创新型国家的建设进程。 为了解决这些突出问题, 党的十九大报告确立了创新是引领发展第一动力的战略地位, 从而使创新成为驱动新时代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创新驱动也顺势成为取代要素驱动和投资驱动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来源, 创新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丰富和发展。 因此, 梳理创新驱动的研究现状并分析其发展趋势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研究设计

(一)数据来源

利用中国知网学术期刊数据库采集研究所需文本数据, 为了保证文献数据的质量, 文献来源类别设定为核心期刊和CSSCI期刊, 检索条件设定为篇名; 同时为了最大限度地提高查全率和查准率, 采用分年度的方式检索和采集文献数据, 检索时间跨度为2005年11月25日至2019年10月18日。 检索得到“创新驱动”研究文献1340篇, 剔除非学术型文献, 得到学术论文1246篇, 检索时间为2019年10月20日。

(二)研究方法

CiteSpace是一款应用于Java环境下的可视化分析科学文献以发现新兴趋势和模式的软件包, 能为科研人员提供计量性的替代方法和分析工具, 弥补传统文献综述的不足, 进而探究科学范式的结构和演化过程[1] 。 本文拟用此工具对创新驱动文献进行文本挖掘及可视化分析。

二、实证分析

(一)研究概况分析

1. 年度发文量分析。 创新驱动文献的年度分布曲线呈现左长尾型, 从2005年开始, 一直到2012年底, 发文量增长速度缓慢, 但从2013年开始, 发文量呈现激增态势, 这一态势一直持续到2016年, 随后发文量保持着总体下降的趋势。 如图1所示, 创新驱动文献的年度分布曲线出现过两次拐点, 第一次出现在2012年, 第二次则出现在2016年。 为何拐点出现在2012年呢? 究其原因, 与两次全国科技创新大会的召开关系密切。 在2012年7月10日召开的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上,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被明确提出来, 从而引发学术界的高度关注, 致使创新驱动文献从2013年开始呈现激增态势, 此态势一直延续到2016年, 并达到峰值。

总体来看, 2005年11月25日至2019年10月18日, 创新驱动学术论文发文量共计1246篇, 经历了初步探索期(2005 ~ 2012年)、高速增长期(2013 ~ 2016年)与理性回归期(2017 ~ 2019年)三个阶段。

2. 期刊载文量分析。 自2005年11月以来, CNKI期刊数据库总计有387种期刊发表了创新驱动主题的学术论文, 载文5篇以上的期刊58种, 共载文719篇, 占总载文量的57.7%, 《科技进步与对策》以84篇的载文量独占鳌头, 紧随其后的是《科技管理研究》(71篇); 《科学管理研究》(45篇)、《中国科技论坛》(30篇)和《经济研究参考》(24篇)分別位于第3位、第4位和第5位; 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管理科学部)认定的重要期刊(A类)《中国软科学》和《科学学研究》分别以23篇和16篇的载文量位居第6位和第10位。

3. 学科构成分析。 自2005年11月以来, 创新驱动主题研究共涉及学科87个, 主要集中在经济学领域, 涉及的经济学领域主要有中国经济(34%)、企业经济(15%)、中国工业经济(7%)、中国农业经济(2%)、国民经济管理(1%)、城市与市政经济(1%)等。 从各学科的发文量来看, 排行前5名的分别是中国经济(413篇)、企业经济(182篇)、中国工业经济(86篇)、高等教育(75篇)、世界各国科学研究事业(49篇)。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已经被我国政府确立为国家战略, 并逐渐演变为经济管理领域的重要研究课题, 但缺乏管理学、法学、社会学等相关学科的理论支撑。 此外, 现有文献大多关注创新驱动宏观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但对我国高质量发展微观基础的企业则关注不足。

4. 核心作者分析。 自2005年11月以来, 发文量最多的作者是安徽大学管理学院的储节旺教授, 共发文10篇, 华侨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张向前教授(9篇)、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城市治理研究院吴建南教授(8篇)分别排在第2名和第3名。 以上三位作者为推进“创新驱动”主题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 但各自的研究领域或切入视角却不尽相同, 例如储节旺教授主要从事知识管理、信息管理及科技管理等领域的研究, 而张向前教授主要从事人才与宏观经济战略、组织战略与政策分析研究, 吴建南教授的研究领域却是政府创新与绩效管理、区域治理与环境政策。

5. 主要研究机构分析。 自2005年11月以来, 发文量较多的研究机构依次是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10篇)、安徽大学管理学院(10篇)、北京科技大学东凌经济管理学院(10篇)、西安交通大学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10篇)、中南大学商学院(9篇)、哈尔滨工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9篇)、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9篇)、东北大学文法学院(8篇)和南京大学商学院(8篇)。 各研究机构的学者们涉及的研究领域和切入视角有所不同, 例如: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的学者们关注的领域比较广, 包括科学研究工作、生产布局与区域经济管理、技术发展与革新、科学技术管理、经济周期与经济波动、技术经济学、土地经济学等; 安徽大学管理学院关注的领域比较集中, 主要关注图书馆事业和信息事业; 北京科技大学东凌经济管理学院关注的领域比较多元化, 包括产业经济理论、企业技术创新与管理、技术发展与创新、管理学、科学经济管理、中国金融、企业管理等; 西安交通大学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主要关注国民经济管理、中国经济、工业经济理论等领域。

(二)研究主题分析

1. 初步探索期(2005 ~ 2012年)。 由表1可知, 2005 ~ 2012年创新驱动主题出现频次在2以上的关键词有15个, 排名前5的关键词依次为创新驱动(42次)、科技体制改革(含科学技术体制改革, 6次)、科技创新(4次)、创新驱动发展(4次)、技术创新(4次)、转型发展(4次)。 通过分析关键词的中介中心性发现, 只有创新驱动这一关键词的中介中心性不为零, 但中介中心性偏低, 说明在2005 ~ 2012年创新驱动这一主题的重要性程度偏低, 尚未得到学界的充分重视, 对科技创新、创新驱动发展、技术创新、转型发展、创新驱动战略、知识创新、服务创新等问题的研究也处于起步阶段。

2. 高速增长期(2013 ~ 2016年)。 由表2可知, 2013 ~ 2016年创新驱动主题出现频次在8次以上的关键词有24个, 排名前5的关键词为创新驱动(336次)、创新驱动发展(74次)、创新(58次)、创新驱动发展战略(47次)、技术创新(31次)。 通过分析关键词的中介中心性发现, 中介中心性排名前5的关键词依次为创新驱动(0.33)、创新驱动发展战略(0.33)、创新驱动战略(0.28)、经济增长(0.28)、技术创新(0.23)。

根据2013 ~ 2016年创新驱动主题的关键词, 共得到“十三五”时期、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企业管理、自主创新、研发支出、因子分析、金融支持、制造业、知识产权、制度创新等10个聚类。 其中, 前9个聚类持续时间较长, 几乎贯穿整个时间轴, 而制度创新持续的时间偏短, 具体分析如下。

聚类#0:“十三五”时期。 经济增长、创新创业为此聚类的核心关键词。 自2014年5月以来, 我国经济增长已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阶段, 同年9月,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被李克强总理提出, 从此“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成为引领中国新常态下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经济增长这一核心关键词所涉及的文献主要围绕创新驱动经济增长展开, 具体包括创新驱动经济增长的动力机制、实现路径及影响机制等3个方面。 关于创新驱动经济增长动力机制的研究, 张元萍和杨哲[2] 发现金融创新与技术创新的螺旋上升交互作用可以协调推进经济增长, 建议采取差异化策略制定经济政策, 确保区域经济的稳步增长; 关于创驱动经济增长实现路径的研究, 张元萍和杨哲[2] 建议采取差异化策略制定经济政策; 关于创新驱动经济增长影响机制的研究, 严成樑和胡志国[3] 发现在创新驱动经济增长的模式中, 高资本所得税税率可能更有利于推动经济增长, 刘璇和张向前[4] 研究了创新驱动下中国科技人才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程度。 创新创业这一核心关键词所涉及的文献较少, 有价值的文献不多, 谢淑娟[5] 探讨了创新驱动下如何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问题。

聚类#1: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科技创新和经济为此聚类的核心关键词。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我国未来三十年发展的国家战略, 而科技创新则是国家力量的核心支撑, 处于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 其重要性程度不言而喻。 对于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这一主题, 现有文献主要从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路径选择、制度设计、评价体系及实施策略等方面展开。 关于路径选择, 陈曦[6] 建议从搭建创新驱动平台和完善创新驱动机制着手; 关于制度设计, 黄宁燕和王培德[7] 建议建立以科技创新活动和科技工作者为中心的制度体系, 对科研人员和科研经费都采用柔性管理制度, 大胆地进行科技制度改革试点; 关于评价体系, 崔有祥等[8] 以战略导向、顾客驱动和社会责任作为基本的导向理念, 建立了基于卓越绩效模式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测量评估体系; 关于实施策略, 王玉民等[9] 从效益为本、知识善用拉动、双轮融合驱动、要素整合、知财运营、管理创新先行及分类引导等七项策略出发, 分析了我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的策略选择问题。 科技创新这一关键词所涉及的文献主要围绕科技创新的困境分析、作用机理及政策措施等三个方面展开。 关于困境分析, 芦苇[10] 认为科技创新的困境主要表现为理念缺失、投入欠缺、源动力不足、高端人才短缺及成果转化通道不畅等五个方面; 关于作用机理的研究, 周忠民[11] 以湖南省为例, 实证检验了科技创新是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因素, 进一步证实了科技创新有利于促进产业升级的观点; 关于政策措施的研究, 李鸿阶和张元钊[12] 研究了韩国与新加坡的科技创新政策, 发现韩国与新加坡在实施科技创新政策后, 创新能力和综合竞争力明显增强。 经济这一关键词所涉及的文献主要讨论经济发展动力转变的问题, 众多文献一致指出我国经济发展的动力来源应该尽快由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

聚类#2:企业管理。 创新和创新驱动发展为此聚类的核心关键词。 创新是一种突破, 是一种颠覆, 是引领我国经济发展的第一动力。 专门论证创新的文献不多, 创新这一关键词主要跟随经济增长、经济发展、创新驱动发展、产业升级、驱动要素、企业管理等关键词一起出现, 国内专家关注的重点问题是“如何开展创新理论研究”。 在2016年召开的广东创新发展系列座谈会上, 与会专家和学者就广东创新发展的若干理论问题进行了探讨, 认为广东在创新理论研究方面还比较欠缺, 亟待从政治经济学的層面加大对创新基础理论的研究力度。 创新驱动发展这一关键词所涉及的文献较多, 但专门论证创新驱动发展的理论性文献却比较匮乏, 对创新驱动发展的理论性研究主要涉及困境分析、路径分析、机理分析、模型构建及指标体系设计等五个方面。 在困境分析方面, 魏江等[13] 分别从国家、开放、区域、产业创新及企业等五个层面分析了我国创新驱动发展中存在的结构性矛盾; 在路径分析方面, 陈强和余伟[14] 以及陈强和霍丹[15] 研究了英国和德国的创新驱动发展路径; 在机理分析方面, 黄锐等[16] 实证检验了科技创新、创新绩效和创新环境之间的驱动关系; 在模型构建和指标体系设计方面, 黄锐等[16] 构建了包含科技创新、创新绩效和创新环境等关键环节的创新驱动发展模型。

聚类#3:自主创新。 创新驱动和自主创新为此聚类的核心关键词。 实现创新驱动是一个系统性的变革, 关系到我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创新驱动这一关键词所涉及的文献主要集中在经济领域, 绝大多数文献都把研究重点聚焦到创新驱动经济增长这一命题上, 白俊红和王林东[17,18] 采用空间计量的方法, 研究了创新驱动对区域经济的影响; 而王海兵和杨蕙馨[19] 则将创新驱动与产业发展体系结合起来, 发现我国创新发展的现状并不令人满意, 全要素生产率和技术进步率的年均增长率都为负数。 此外, 部分文献探究了创新驱动与产业升级的关系, 纪玉俊和李超[20] 发现地区创新对产业升级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 自主创新是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概念, 其重要性也日益凸显, 直接关系到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 研究创新驱动战略下自主创新的文献较少, 关注的重点集中在自主创新驱动区域经济发展这一主题上, 李海波等[21] 提出创新企业是实现区域依靠自主创新转换驱动方式的关键抓手, 而陈蕾等[22] 则专门以区域自主创新主体为研究对象, 探讨了企业、高校、研究机构、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及政府的创新现状和特征。

聚类#4:研发支出。 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创新发展为此聚类的核心关键词。 战略性新兴产业这一关键词所涉及的文献研究重点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驱动发展的路径选择和绩效评价。 在路径选择方面, 刘晖等[23] 构建了市场需求、创新投入、发展效率和发展质量四要素的创新驱动模型; 而闫俊周[24] 则建议采取集群式发展战略, 在加大自主创新力度和强化创新管理的同时, 积极搭建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和推动“互联网+”工程。 在绩效评价方面, 欧阳峰和曾靖[25] 认为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外部创新环境是影响企业绩效的重要因素, 并且构建了创新驱动视角下的影响因素模型。

聚类#5:因子分析。 创新驱动战略和科技人才为此聚类的核心关键词。 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是推动我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 创新驱动战略这一关键词涉及的文献主要关注创新驱动战略的实现途径及机理分析。 在实现途径方面, 汪冰[26] 从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和文化创新等方面着手论证了创新驱动战略的实现途径; 在机理分析方面, 王涛和邱国栋[27] 将战略拉动和经济推动结合, 构建了“双向驱动”效应模型。 科技人才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核心要素, 关系到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现进度, 其重要程度是不言而喻的。 科技人才涉及的文献比较系统和丰富, 已经初步形成了体系, 从科技人才评价体系的建设到可持续发展预警系统的构建和分析[28] , 再从科技人才成长环境的评价到激励和保障机制的研究[29,30] 。

聚类#6:金融支持。 技术创新为此聚类的核心关键词。 技术创新是技术进步和应用创新共同作用的产物, 是实现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手段, 其重要性不可小觑。 技术创新这一关键词涉及的文献首先关注了技术创新驱动制造业发展的作用机制[31] , 然后指出为了推动我国产业升级, 应该利用技术创新和金融创新共同驱动[32] , 最后探讨了商业模式创新驱动技术创新的实现机理[33] 。

聚类#7:制造业。 转型升级和协同创新为此聚类的核心关键词。 创新驱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是我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 转型升级这一关键词所涉及的文献主要关注创新驱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这一命题, 具体而言, 即关注创新驱动创新产业转型升级的作用机理和实现路径。 张银银和邓玲[34] 探讨了创新驱动传统产业向战略性新兴产业转型升级的作用机理和实现路径; 庄志彬等[35] 提出了创新驱动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对策, 在重塑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动力机制方面达成了共识, 建议我国制造业尽快由要素驱动和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 协同创新是一种涉及大学、企业、研究机构和政府等多元主体协同互动的网络创新模式, 协同创新这一关键词所涉及的文献主要关注各创新主体之间的协同互动, 包括产学研协同创新[36] 、校企协同创新[37] 等形式。 此外, 李琳等[38] 和张贵等[39] 分别研究了城市群协同创新和区域协同创新的问题。

聚类#8:知识产权。 此聚类不存在有效的核心关键词。

聚类#9:制度创新。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此聚类的核心关键词。 创新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作为关键变量发挥了较大作用,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一关键词所涉及的文献主要探讨创新如何驱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问题, 辜胜阻等[40] 发现对国有企业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可以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3. 理性回归期(2017 ~ 2019年)。 由表3可知, 2017 ~ 2019年创新驱动主题出现频次在4次以上的关键词有24个, 排名前5的关键词为创新驱动(216次)、创新驱动发展(56次)、创新驱动发展战略(30次)、科技创新(25次)、经济增长(19次)。 通过分析关键词的中介中心性发现, 中介中心性排名前5的关键词依次为创新驱动(0.61)、创新驱动发展(0.60)、创新驱动发展战略(0.43)、经济增长(0.33)、转型升级(0.31)。

根据2017 ~ 2019年创新驱动主题的关键词, 共得到创新驱动、创新、创新驱动发展、驱动因素、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等11个聚类。 其中, 创新驱动、创新驱动发展、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技术创新等4个聚类, 持续时间较长, 几乎贯穿整个时间轴; 创新、驱动因素、创新驱动战略等3个聚类, 持续时间只占整个时间轴的一半; 而新常态、高端服务业、制度创新、知识创新等4个聚类, 持续时间非常短。 具体分析如下。

聚类#0:创新驱动。 创新驱动、协同创新、制造业和高质量发展为此聚类的核心关键词。 我国经济已经步入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 创新驱动是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石[41] , 创新驱动的作用被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创新驱动这一关键词所涉及的文献出现三大变化趋势:第一, 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注有所增强, 李静和楠玉[42] 提出人力资本与产业结构的结合问题是关系到经济平稳过渡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理论和现实问题, 当发生人力资本与产业结构错配时, 后发展国家应该优先做好产业升级, 而非创新驱动, 只有纠正了错配, 才能逐渐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第二, 在理论层面上有所突破, 对于创新驱动发展理论, 学者们进行了大胆尝试, 李新春和肖宵[43] 创造性地提出了经济增长中创新驱动效应的测算方法; 第三, 在定量研究方面有所加强, 柳卸林和葛爽[44] 破解了新熊彼特增长理论难以量化的难题, 对我国创新驱动经济发展的核心要素和关键内在机制进行了实证检验, 而杜威剑和李梦洁[45] 利用PSM权变估计方法实证检验了进口、出口與企业创新之间的关系。 协同创新一直是学界较为关注的问题, 学界主要关注了创新驱动战略下新兴技术企业协同创新、省域协同创新、军民融合协同创新及供给侧协同创新驱动等问题[46-49] 。 通过梳理“制造业”这一关键词的文献发现, 虽然我国制造业已取得了较大成就, 但整体发展水平依然落后于国际先进水平, 创新不足是一个重要的制约因素。 为了实现由“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的转变, 必须用创新驱动我国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50] 。 党的十九大明确指出, 我国经济已经由高速增长阶段迈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正处于转换增长动力的关键时期, 高质量发展这一关键词所涉及的文献目前主要关注区域经济[51] 和制造业[52] 的高质量发展, 但对于作为高质量发展微观基础的企业的研究却刚刚起步。

聚类#1:创新。 经济增长、创新和科技创新为此聚类的核心关键词。 我国正处于经济增长动力来源的转型攻坚期, 创新驱动即将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来源。 经济增长这一关键词所涉及的文献主要关注作用机制这一命题, 邵宜航等[53] 将职业阶层因素导入创新的增长模型中, 分析其作用机制。 本阶段, 创新这一关键词所涉及的文献依然缺乏理论层面的研究, 科技创新这一关键词所涉及文献关注的重点逐渐从经济增长转向经济高质量发展, 但尚未发现科技创新驱动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的证据。

聚类#2:创新驱动发展。 创新驱动发展为此聚类的核心关键词。 自从“创新驱动发展”被我国政府确立为国家战略以来, 其重要性程度越来越高, 并受到学界的广泛重视。 学界除关注企业发展、区域发展、效率评价和制度保障等热点问题之外, 最大的贡献在于对创新驱动发展进行了理论层面的探索。 王海燕和郑秀梅[54] 运用科学计量法对创新驱动发展的文献进行了梳理, 探索了其理论基础并界定了其本质内涵, 对推动创新驱动发展的理论研究有着重大意义; 霍国庆等[55] 界定了区域创新驱动发展的核心概念及其逻辑关系, 并且构建了理论模型; 柳卸林等[56] 则基于新熊彼特增长理论, 对创新驱动发展的制度与政策制定提出了建议。

聚类#3:驱动因素。 驱动因素和创新绩效为此聚类的核心关键词。 驱动因素这一关键词所涉及的文献关注的内容比较广泛, 主要包括技术创新、协同创新、自主创新、探索式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原始性创新、绿色创新及突破性创新等。 创新绩效这一关键词所涉及的文献较少, 陈洪玮等[57] 研究了多驱动因素对创新绩效的影响。

聚类#4: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科技体制改革为此聚类的核心关键词。 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我国由“科技大国”向“科技强国”宏伟目标转向的必然选择。 国内学者从不同角度对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进行了探讨, 在创新体系构建方面, 吕薇[58] 指出应该重新探寻创新驱动发展的新路径, 构建更为协同和高效的创新体系; 在科技政策转型方面, 梁正[59] 指出应该加强科技与创新政策体系的建设, 尽快完成科技政策的范式转型; 在制度保障方面, 许多奇[60] 认为可以通过税收制度创新来保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顺利实施; 在企业发展方面, 张伟和于良春[61] 研究了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下国有企业改革的路径选择问题。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是全面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保障。 科技体制改革这一关键词所涉及的文献比较匮乏, 只有陈劲和张学文[62] 对我国科技体制改革的重要举措和成效进行了论述。

聚类#5:创新驱动战略。 经济新常态、发展战略、创新驱动战略为此聚类的核心关键词。 中国经济正处于由“旧常态”向“新常态”转型的关键时期, 经济的增长模式和发展模式都在发生转变, 当前我国经济已从高增速阶段步入中高增速阶段, 经济的发展模式正在从传统的要素驱动、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型。 经济新常态这一关键词主要和创新驱动发展、经济转型升级等关键词一起出现, 发展战略这一关键词主要指的是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而创新驱动战略这一关键词是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简略说法。

聚类#6:新常态。 此聚类不存在有效的核心关键词。

聚类#7:技术创新。 技术创新为此聚类的核心关键词。 技术创新这一关键词所涉及的文献除关注技术创新驱动经济增长这一主题以外, 還关注了技术创新对行业、企业的驱动作用。

聚类#8:高端服务业。 转型升级为此聚类的核心关键词。 从关注的对象上看, 转型升级这一关键词所涉及的文献关注的对象非常广泛, 从区域经济、产业、行业一直到企业; 从研究内容上看, 关注的重点主要集中在创新驱动转型升级的作用机制、影响因素、实现路径和对策建议等四个方面。

聚类#9:制度创新。 制度创新为此聚类的核心关键词。 制度创新是创新驱动的重要内容, 尚无文献对制度创新展开专题研究。

聚类#10:知识创新。 此聚类不存在有效的核心关键词。

(三)研究前沿分析

利用CiteSpace软件识别2005 ~ 2019年创新驱动的研究前沿, 并生成突现词图谱(如图2所示), 共得到创新驱动、企业管理、企业、创新驱动战略等12个突现词, 图谱清晰地呈现了创新驱动领域研究前沿的演化过程。

1. 初步探索期(2005 ~ 2012年)。 创新驱动主题研究在2005 ~ 2012年处于初步探索阶段, 出现创新驱动、企业管理、企业、创新驱动战略、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等5个突现词。 从突发性的强度大小来看, 创新驱动这一关键词的突发性最高; 从突发性持续的时间长短来看, 企业管理和企业这两个关键词持续的时间最长, 有四年之久。 2012年以前, 创新驱动这一主题仅仅停留在学术探讨的层面, 并没有上升到国家战略, 直到2012年底党的十八大明确将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确立为国家战略以后, 创新驱动战略才真正得到学界的重视, 成为热点前沿问题。 随着2012年7月全国科技创新大会在北京召开, 深

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被提上日程, 科学技术体制改革这一关键词从此成为突现词。

2. 高速增长期(2013 ~ 2016年)。 创新驱动主题研究在2013 ~ 2016年处于高速增长阶段, 短短四年间就产生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自主创新、新常态、广东、供给侧改革等6个突现词。 从突发性的强度来看, 自主创新这一关键词的突发性最高; 从突发性持续的时间长短来看, 除了供给侧改革这一关键词只持续了一年时间, 其他所有关键词持续的时间都一样, 正好两年; 从产生突现词的开始年份来看, 突现词产生个数最多的年份是2013年。 党的十八大以来,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自主创新的灵魂地位, 并指出我国应该坚定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 为了响应习总书记的号召, 学界积极开展对自主创新主题的研究, 自主创新自然而然成为热点前沿主题。 与自主创新具有紧密联系的战略性新兴产业, 也成为学界关注的前沿主题。 自从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5月考察河南时第一次提及“新常态”以来, 其便于2015年成为学界重点关注的前沿主题。 2016年1月,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受到习近平总书记的关注, 供给侧改革成为学界所追捧的热点前沿问题。 广东一直处于中国改革创新的最前沿, 因此广东这一关键词也自然成为学界争相研究的热点。

3. 理性回归期(2017 ~ 2019年)。 创新驱动主题研究在2017 ~ 2019年处于理性回归阶段, 三年间只产生了高质量发展这一个突现词。 自高质量发展在2018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中被首次提出以来, 学界迅速响应党中央和国务院的号召, 对高质量发展展开了大规模、系统的研究, 高质量发展成为炙手可热的前沿主题。

三、主要研究结论

(一)对创新驱动研究基本情况概括

第一, 从年度发文量来看, 创新驱动主题研究共经历了初步探索期、高速增长期与理性回归期三个阶段; 第二, 从期刊载文量来看, 载文量排行前5名的期刊分别为《科技进步与对策》《科技管理研究》《科学管理研究》《中国科技论坛》《经济研究参考》; 第三, 从学科构成来看, 创新驱动主题研究主要集中在经济学领域, 但缺少管理学、法学、社会学等相关学科的理论支撑; 第四, 从核心作者来看, 发文量排位前3名的作者依次为储节旺、张向前和吴建南; 第五, 从主要研究机构来看, 发文量较多的院校依次为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安徽大学管理学院、北京科技大学东凌经济管理学院、西安交通大学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等。

(二)对创新驱动研究主题评述

已有文献主要沿着创新驱动经济增长、创新驱动转型升级、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这条脉络展开。 经济增长这一核心关键词所涉及的文献主要围绕创新驱动经济增长展开, 具体包括创新驱动经济增长的动力机制、实现路径及影响机制等三个方面; 转型升级这一关键词所涉及的文献关注的对象非常广泛, 从区域经济、产业、行业一直到对企业的关注, 主要关注创新驱动转型升级的作用机制、影响因素、实现路径和对策建议等四个方面; 高质量发展这一关键词所涉及的文献主要关注区域经济和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 但对作为高质量发展微观基础的企业的研究却刚刚起步。 进一步分析发现, 针对创新驱动机制的研究, 学界对科技创新驱动机制进行了探索, 但缺乏对制度创新驱动机制的进一步考察, 尚未将管理创新与文化创新纳入创新驱动的理论分析框架, 同时缺乏对作用机制的进一步探究, 缺乏对科技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及文化创新的微观耦合机制的分析, 缺乏创新驱动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演化路径、动机机制及支持条件的进一步拓展研究; 针对创新驱动测度的研究, 刘思明等[63] 将制度创新纳入统计测度框架, 构建了“双轮驱动”模型, 从而拓展了创新驱动的理论分析框架, 但依然忽视了对管理创新和文化创新等驱动因素的测度。

(三)对创新驱动研究前沿评述

已有的前沿研究主要沿着创新驱动、自主创新、高质量发展这条脉络展开探讨。 当前创新驱动的前沿问题应该是关于创新驱动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的系列命题, 亟待从以下方面加大研究力度:第一, 探索制度创新驱动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机制; 第二, 将管理创新和文化创新纳入创新驱动的理论分析框架, 探索管理创新和文化创新对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机制; 第三, 探索科技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及文化创新的微观耦合机制; 第四, 探索创新驱动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演化路径、动力机制及支持条件; 第五, 构建管理创新和文化创新驱动国有企业高质量發展的测度体系, 并测度各创新驱动因素对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效应。

【 主 要 参 考 文 献 】

[ 1 ]   陈超美著.陈悦等译.科学前沿图谱:知识可视化探索[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4:1 ~ 347.

[ 2 ]   张元萍,杨哲.创新驱动经济增长的动力机制及其实现路径研究——基于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分析[J].经济体制改革,2016(6):53 ~ 58.

[ 3 ]   严成樑,胡志国.创新驱动、税收扭曲与长期经济增长[ J].经济研究,2013(12):55 ~ 67.

[ 4 ]   刘璇,张向前.适应创新驱动的中国科技人才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 J].经济问题探索,2015(10):61 ~ 67.

[ 5 ]   谢淑娟.创新驱动中的政府与市场关系——广东创新创业发展座谈会议纪要(之三)[ J].南方经济,2016(10):106 ~ 108.

[ 6 ]   陈曦.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路径选择[ J].经济问题,2013(3):42 ~ 45.

[ 7 ]   黄宁燕,王培德.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制度设计思考[ J].中国软科学,2013(4):60 ~ 68.

[ 8 ]   崔有祥,胡兴华,廖娟,谢富纪.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测量评估体系研究[ J].科研管理,2013(S1):308 ~ 314+338.

[ 9 ]   王玉民,刘海波,靳宗振,梁立赫.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策略研究[ J].中国软科学,2016(4):1 ~ 12.

[10]   芦苇.新常态下科技创新的困境与出路[ J].经济问题,2016(6):19 ~ 24.

[11]   周忠民.湖南省科技创新对产业转型升级的影响[ J].经济地理,2016(5):115 ~ 120.

[12]   李鸿阶,张元钊.韩国与新加坡科技创新政策及其成效的启示[ J].亚太经济,2016(5):64 ~ 69.

[13]   魏江,李拓宇,赵雨菡.创新驱动发展的总体格局、现实困境与政策走向[ J].中国软科学,2015(5):21 ~ 30.

[14]   陈强,余伟.英国创新驱动发展的路径与特征分析[ J].中国科技论坛,2013(12):148 ~ 154.

[15]   陈强,霍丹.德国创新驱动发展的路径及特征分析[ J].德国研究,2013(4):86 ~ 100+127 ~ 128.

[16]   黄锐,任锦鸾,张殊,黄欣竹,王晶.创新驱动发展机理分析与实证研究[ J].中国科技论坛,2016(8):5 ~ 11.

[17]   白俊红,王林东.创新驱动是否促进了经济增长质量的提升?[ J].科学学研究,2016(11):1725 ~ 1735.

[18]   白俊红,王林东.创新驱动对中国地区经济差距的影响:收敛还是发散?[ J].经济科学,2016(2):18 ~ 27.

[19]   王海兵,杨蕙馨.创新驱动与现代产业发展体系——基于我国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J].经济学(季刊),2016(4):1351 ~ 1386.

[20]   紀玉俊,李超.创新驱动与产业升级——基于我国省际面板数据的空间计量检验[ J].科学学研究,2015(11):1651 ~ 1659.

[21]   李海波,李桂茹,袭著燕,高晓瑾,李星洲.自主创新驱动区域发展的路径与对策研究——以山东省创新型企业为例[ J].科技进步与对

策,2013(2):47 ~ 50.

[22]   陈蕾,刘昕彤,王亚星.创新驱动战略下我国区域创新主体的自主创新行为研究[ J].科技管理研究,2014(7):1 ~ 5.

[23]   刘晖,刘轶芳,乔晗,胡毅,程伟,易香华.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驱动发展路径研究——基于北京市生物医药行业的经验总结[ J].管

理评论,2014(12):20 ~ 28.

[24]   闫俊周.新常态下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驱动发展的路径选择[ J].企业经济,2016(5):147 ~ 151.

[25]   欧阳峰,曾靖.基于主成分——粗糙集方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驱动绩效评价——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市公司为样本[ J].工业技术

经济,2015(12):30 ~ 39.

[26]   汪冰.创新、创新驱动和创新驱动战略[ J].甘肃理论学刊,2013(4):24 ~ 26.

[27]   王涛,邱国栋.创新驱动战略的“双向驱动”效用研究[ 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4(6):33 ~ 38.

[28]   罗兴鹏,张向前.我国适应创新驱动需要的科技人才可持续发展预警系统构建和分析[ J].科技管理研究,2016(11):42 ~ 47.

[29]   王剑程,朱永跃.创新驱动背景下企业科技人才成长环境评价研究[ 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5(24):120 ~ 124.

[30]   陈建武,张向前.我国“十三五”期间科技人才创新驱动保障机制研究[ 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5(10):138 ~ 144.

[31]   李俊江,孟勐.基于创新驱动的美国“再工业化”与中国制造业转型[ 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6(5):51 ~ 55.

[32]   辜胜阻,刘伟,庄芹芹.大力发展科技金融  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以湖北为视角[ J].江汉论坛,2015(5):5 ~ 9.

[33]   张新香.商业模式创新驱动技术创新的实现机理研究——基于软件业的多案例扎根分析[ J].科学学研究,2015(4):616 ~ 626.

[34]   张银银,邓玲.创新驱动传统产业向战略性新兴产业转型升级:机理与路径[ J].经济体制改革,2013(5):97 ~ 101.

[35]   庄志彬,林子华.创新驱动我国制造业转型发展的对策研究[ 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1):45 ~ 52.

[36]   董恒敏,李柏洲.产学研协同创新驱动模式——基于河南驼人集团的案例研究[ 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5(5):20 ~ 25.

[37]   王文亮,李雪梅,肖美丹,吴静.校企协同创新驱动要素分析——以河南农业大学为例[ 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5(1):26 ~ 31.

[38]   李琳,戴姣兰.中三角城市群协同创新驱动因素研究[ J].统计与决策,2016(23):119 ~ 123.

[39]   张贵,徐杨杨,梁莹.京津冀协同创新驱动因素及对策建议[ J].中国高校科技,2016(10):38 ~ 40.

[40]   辜胜阻,韩龙艳,何峥.供给侧改革需加快推进国企创新驱动战略——来自于央企的调查研究[ J].湖北社会科学,2016(7):87 ~ 92.

[41]   辜胜阻,吴华君,吴沁沁,余贤文.创新驱动与核心技术突破是高质量发展的基石[ J].中国软科学,2018(10):9 ~ 18.

[42]   李静,楠玉.人力资本错配下的决策:优先创新驱动还是优先产业升级?[ J].经济研究,2019(8):152 ~ 166.

[43]   李新春,肖宵.制度逃离还是创新驱动?——制度约束与民营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 J].管理世界,2017(10):99 ~ 112+129+188.

[44]   柳卸林,葛爽.探究20年来中国经济增长创新驱动的内在机制——基于新熊彼特增长理论的视角[ 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8

(11):3 ~ 18.

[45]   杜威剑,李梦洁.开放经济下企业创新驱动的机制探究[ J].科研管理,2018(8):91 ~ 98.

[46]   张伟,柴张琦.新兴技术企业协同創新驱动因素及绩效研究[ 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1):89 ~ 93.

[47]   於流芳,尹继东.创新驱动战略下省域协同创新合作水平比较研究[ 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7(16):33 ~ 41.

[48]   乔玉婷,鲍庆龙,曾立,阚文刚.军民融合协同创新驱动产业园区高质量发展研究[ 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9(12):131 ~ 136.

[49]   苏剑,郝晓莉.供给侧协同创新驱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9(7):85 ~ 89.

[50]   胡迟.以创新驱动打造我国制造业高质量成长——基于70年制造业发展回顾与现状的考察[ J].经济纵横,2019(10):53 ~ 63.

[51]   丁涛,顾金亮.科技创新驱动江苏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路径研究[ J].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4):41 ~ 46.

[52]   胡迟.以创新驱动打造我国制造业高质量成长——基于70年制造业发展回顾与现状的考察[ J].经济纵横,2019(10):53 ~ 63.

[53]   邵宜航,张朝阳,刘雅南,刘霞辉.社会分层结构与创新驱动的经济增长[ J].经济研究,2018(5):42 ~ 55.

[54]   王海燕,郑秀梅.创新驱动发展的理论基础、内涵与评价[ J].中国软科学,2017(1):41 ~ 49.

[55]   霍国庆,杨阳,张古鹏.新常态背景下中国区域创新驱动发展理论模型的构建研究[ 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7(6):77 ~ 93.

[56]   柳卸林,高雨辰,丁雪辰.寻找创新驱动发展的新理论思维——基于新熊彼特增长理论的思考[ J].管理世界,2017(12):8 ~ 19.

[57]   陈洪玮,张琼,冯星坤.企业创新驱动因素及其对创新绩效的作用路径研究[ J].江西社会科学,2017(11):222 ~ 230.

[58]   吕薇.新时代中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论纲[ J].改革,2018(2):20 ~ 30.

[59]   梁正.从科技政策到科技与创新政策——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下的政策范式转型与思考[ J].科学学研究,2017(2):170 ~ 176.

[60]   许多奇.新税制改革与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J].中国社会科学,2018(3):123 ~ 145+208.

[61]   张伟,于良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下的国有企业改革路径选择研究[ J].经济研究,2019(10):74 ~ 88.

[62]   陈劲,张学文.中国创新驱动发展与科技体制改革(2012-2017)[ J].科学学研究,2018(12):2116 ~ 2121.

[63]   刘思明,张世瑾,朱惠东.国家创新驱动力测度及其经济高质量发展效应研究[ 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9(4):3 ~ 23.

猜你喜欢
创新驱动知识图谱研究综述
基于知识图谱的产业集群创新绩效可视化分析
基于知识图谱的产业集群创新绩效可视化分析
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文献综述
基于知识图谱的智慧教育研究热点与趋势分析
生态翻译学研究简述
“创新驱动”打造山东经济新格局
关于创新驱动战略的理论思考
英语虚拟语气的认知研究综述
创新驱动与我国创新生态研究
从《ET&S》与《电化教育研究》对比分析中管窥教育技术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