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海娟 陈方云 金 灿 张波
【摘要】以2012 ~ 2016年我国沪深上市高新技术企业为研究对象, 通过构建结构方程模型并运用软件AMOS对企业内部治理机制(公司治理和内部控制)如何影响政府补助使用效果进行实证分析。 研究结果表明, 公司治理股权特征、组织规模和薪酬机制均对政府补助使用效果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且内部控制是公司治理与政府补助使用效果的中介变量, 即内部控制在公司股权特征和薪酬机制影响政府补助使用效果的过程中发挥中介效应。 故高新技术企业的公司治理和内部控制对政府补助资金使用效果影响各有侧重, 只有构建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有机结合的治理模式, 才可以有效确保政府补助资金的使用效果。
【关键词】公司治理;内部控制;政府补助;使用效果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0994(2020)16-0035-10
一、引言
政府补助被誉为“扶持之手”, 是我国宏观经济调控的必要手段之一, 实现产业调控、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推动企业技术进步与创新是其三个主要目标。 2016年3月, 我国在“十三五”规划纲要中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为此政府更是加大了对企业的政府补助力度。 高新技术企业是提高我国创新能力的主力军, 因此高新技术企业是政府财政补贴的重点倾斜对象之一, 它们除直接获得大额政府补助外, 还可以享受多种税收优惠政策, 例如享受15%的优惠所得税税率、固定资产加速折旧以及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 根据数据宝与中国上市公司研究院联合发布的2018年A股“上市公司政府补助榜”获悉, 2018年国内A股市场3487家上市公司共获得政府补助1527.38亿元, 政府补助覆盖范围达到97.76%, 政府补助额比2017年增加逾200亿元, 覆盖面和补助规模均创下了历史新高。 这些补助有相当大的比例被用于企业创新补贴, 尤其是高新技术企业。 但相关研究表明, 政府补助资金常被用于提高高管薪酬和过度投资等方面, 没有改善公司的经济效益, 没有明显提高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 或者收效不明显。 因此, 本文拟研究高新技术企业政府补助使用效果的影响因素, 以期通过对这些因素的干预改善其使用效果。
二、文献综述
(一)政府补助动机
政府补助动机包括创造社会就业、鼓励行业和地区发展及融资、扭亏、保壳等三类。 在我国, 一般而言上市公司支撑着地方经济发展, 地方政府出于经济动机和政治动机而给予当地上市公司各种政策优惠如政府补助等, 不断为其输血保壳, 或者为了扩大就业和帮助企业“保牌”, 最终目的是促进经济增长[1] 。
(二)影响政府补助的因素
学者们主要以企业是否愿意承担政策性目标、企业经营和财务状况、企业政治关联、地方财政分权等为切入点来研究政府补助的影响因素。 第一, 社会目标。 地方政府为了增加财政盈余、提高相对GDP增长率和降低相对失业率而给予公司政府补助[2] , 且它们更愿意为实现政策性目标而向亏损企业提供财政补助[3] 。 第二, 企业财务状况。 员工人数较多[4] 、股权投资额较大[5] 、面临财务困境即将被摘牌[6] 、处于市场化程度较高地区并实施慈善捐赠的亏损企业[7] 能获得更多的政府补助。 第三, 政治关联。 董事会中有政府背景的董事占有席位越多、地方政府所持国有股比例越高的上市公司获得的政府补助越多。 另外, 陷入财务困境、亏损且有捐赠行为的政治关联企业[6,7] , 尤其是民营企业, 更易获得政府补助[8] 。 第四, 财政分权。 在财政分权程度高的地区国有企业获得的政府补助更多[9] 。
(三)政府补助的经济后果
政府补助的经济后果研究主要集中在政府补助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和政府补助与企业创新能力的关系两个方面。
1. 政府补助对企业绩效的影响。 一些研究认为, 政府补贴也可能给企业带来一定的负效用, 如提高企业的偿债压力, 降低企业的产出效率与获利能力[10,11] 。 结合我国的国情, 政府补贴提升了上市公司的绩效, 帮助企业获得了配股资格, 其中民营企业绩效提升更显著[12] 。 还有研究发现, 政府补贴显著降低了公司整体税负水平[13] 和边际成本, 提高了企业的创新回报率[14] 。 有一些学者研究证明了以下事实:政府这只支持之手提高了企业盈余水平, 但会降低盈余的价值相关性[15] 和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的会计稳健性[16] , 进而造成企业财报数据的失真, 也導致经理人获得更多的超额薪酬[17] , 甚至会扭曲公司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 降低公司持续经营能力[18] , 其中通过股权投资获得的政府补助对企业业绩有显著的负向影响[19] 。 因此, 政府补助并没有有效改善企业的经济效益, 提升企业的市场价值, 也未能有效提升上市公司成长性。
2. 政府补助对企业创新能力的影响。 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是激励效应。 一方面, 政府作为政策制定者和实施者, 通过对获得补助企业的 “认证效应”向外界传递积极信息, 能够给企业带来更多的外部投资, 有助于缓解企业外部融资约束, 从而平滑创新投资波动, 推动创新可持续性发展[20] 。 政府补助通过激励企业进行创新投入, 加快企业技术进步, 促使经济增长动力从投入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 扩大了企业与社会的技术创新规模。 另一方面, 政府研发补贴直接降低了企业的边际成本, 提高了企业对创新活动的收益预期, 鼓励企业增加研发投入, 进而提升了企业的科研创新水平和创新回报率, 对企业创新绩效有显著正向影响[21] 。 可见, 政府补助对企业研发投入起到了正向推动作用。
其次, 抑制效应。 一方面, 研发活动的探索性和创造性特点, 使其具有高度的不确定性, 导致研发企业和政府之间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 由于政府缺乏有效的补贴甄别机制, 从而企业可能会向政府传递虚假信号以达到骗取补贴的目的, 这会严重削弱政府研发补贴的激励效应[22] 。 另一方面, 由于企业通常青睐具有高预期资本回报率的研发项目, 政府发放的研发补贴对于企业自有研发资金会形成挤出效应, 往往导致企业只去申请计划内的研发项目, 而放弃可能更有价值或社会效应的投资机会。 另外, 由于政府研发补贴分配与监管制度尚不完善, 高额度的补贴会使企业滋生“寻租”动机, 进而减少企业的研发投资, 缩小企业创新规模[23] 。
再次, 政府补助和企业研发之间可能并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 基于我國大中型企业1999~2011 年的数据研究发现, 政府补助强度与企业研发产出呈倒“U”型关系, 与企业研发投入呈倒“U”型关系[24] , 与企业研发效率呈正“U”型关系 [25] 。
(四)政府补助的调节作用和中介作用
政府作为政策制定者和实施者, 通过对获得补助企业的 “认证效应”向外界传递积极信号, 因此政府直接补助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企业创新对投资者投资决策带来的消极影响, 而间接补助则正向调节企业创新产出向投资者传递的消极信号[26] 。
通过文献回顾可以看出, 被补助企业常常将政府补助用于发放高管超额薪酬、寻租、挤出研发投入等方面, 这会扭曲公司正常生产、减弱企业持续经营能力等, 政府补助提高企业实际创新能力和绩效的效果不明显, 表明目前政府补助资金并没有得到有效使用。 然而, 学者对影响政府补助资金使用效果的高新技术企业内部因素研究很少。 为了达到进一步提高高新技术企业政府补助资金使用效果的目的, 同时考虑到公司治理和内部控制作为备受关注的企业内部治理机制, 对企业政府补助使用效果有重大影响, 本文将二者纳入同一研究框架, 分析它们影响政府补助资金使用效果的作用机理。 以期可以丰富高新技术企业政府补助使用效果影响因素方面的研究, 并找到提高我国政府补助资金使用效果的新的突破口。
三、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企业内部治理机制包括公司治理和内部控制:公司治理可以缓解公司的代理问题, 提高高层次、意愿性的决策效率; 内部控制可以提高公司经营效率和效果, 提高相对低层次、操作性的实施效率。 二者既相互联系, 又各有侧重。 因此, 不同的企业内部治理机制对企业政府补助使用效果的影响也是不同的。
(一)公司治理对政府补助使用效果的影响
公司治理是通过股东、董事会、监事会和高层管理者之间的权利制衡, 约束管理者、大股东的机会主义行为, 提高彼此的信任程度, 解决股东和管理者、大股东和小股东之间的代理问题, 故公司治理主要针对公司战略层面, 涉及公司生存与发展的重大决策, 即解决的是公司结构、机制方面的重大问题。 有效的公司治理可以使企业经营管理透明化、公开化, 从而保证企业专款专用, 有效限制对于政府补助的违规操作, 防止此类资金被企业滥用, 使政府补助的使用效率和效益得到提高。 另外, 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能促进企业经营效率和财务绩效提升[27] 、带来技术创新进步。 基于上述分析, 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H1:公司治理与政府补助使用效果正相关。
H1a:公司股权特征与政府补助使用效果正相关。
H1b:公司组织规模与政府补助使用效果正相关。
H1c:公司薪酬机制与政府补助使用效果正相关。
(二)内部控制的中介效应
内部控制是在公司治理解决了股东、董事会、监事会和高级管理者之间权责划分问题的基础上, 向公司各级管理人员和员工实施的控制活动, 用于解决不同层级管理者之间以及管理人员和一般员工之间的操作性问题, 以合理保证企业既定目标的实现。 内部控制主要针对公司运营层面, 涉及日常经营活动的决策和实施, 解决具体业务的职责分工和业务流程问题。 公司治理要通过内部控制对企业经营产生影响, 例如公司治理通过内部控制的中介效应对企业盈利水平与盈利质量产生显著的直接正向影响[28] 。 基于上述分析, 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H2:内部控制是公司治理特征与政府补助使用效果的中介变量, 在公司治理影响政府补助使用效果的过程中发挥中介效应。
H2a:内部控制是公司治理特征与政府补助使用效果的中介变量, 在公司股权特征影响政府补助使用效果的过程中发挥中介效应。
H2b:内部控制是公司治理特征与政府补助使用效果的中介变量, 在公司组织规模影响政府补助使用效果的过程中发挥中介效应。
H2c:内部控制是公司治理特征与政府补助使用效果的中介变量, 在公司薪酬机制影响政府补助使用效果的过程中发挥中介效应。
四、研究设计
(一)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
本文选取 2012 ~ 2016 年沪深两市 A 股高新技术企业为研究对象。 考虑到数据完整性和可获得性, 剔除被ST或者?ST等特殊处理企业、数据不全企业、近两年上市或者退市的企业、金融企业, 最终获得到1284个样本。 在研究过程中, 所需政府补助数据来源于万德数据库, 内部控制质量使用迪博公司公布的内部控制指数, 其他数据大多数来源于国泰安和锐思数据库或者从巨潮资讯网下载上市公司年报手工整理而得。 为消除极端值的影响, 对样本数据进行1%和99%分位的 Winsorize 处理。
(二)变量设定
1. 被解释变量。 资产使用效果是指企业资产利用的充分性和有效性, 即资产使用的效率和效益, 故政府补助使用效果包括政府补助资金使用的充分性和有效性两个方面, 即政府补助资金使用效率和使用效益。 本文从政府补助使用效率和政府补助使用效益两个方面来评价政府补助资金的使用效果。
(1)政府补助使用效率。 政府补助使用效率是反映政府补助资金流转速度的指标, 可用政府补助资金周转率表示, 为政府补助资金周转额与政府补助资金之比。 周转额是资金在一定时期内完成工作量的货币表现, 通常为销售收入(或销售成本)。 因此, 政府补助资金周转率可以用企业营业收入与政府补助资金平均余额之比衡量。
政府补助资金周转率=营业收入/政府补助资金平均余额
(2)政府补助使用效益。 资金经济效益是指企业在资金的筹措和使用过程中, 注重合理、节约地安排有限的资金, 以加速其循环和周转所产生的经济效益。 故政府补助使用效益是指企业使用该资金产生的经济效益。 现有文献度量政府补助带来的经济效益所用的指标主要有ROA、ROE。 但是一方面政府补助的目的是促进企业创新能力的提高, 以实现提高投入资本回报率而获得超额利润的目的, 另一方面相关学者实证结果表明无形资产占总资产比重这一指标可以从侧面评价政府补助的使用效果。 故政府补助使用效益可以用投入资本回报率(ROIC)和无形资产比重(IA)来衡量。
投入资本回报率=扣除调整税后的净营业利润/投入资本
无形资产比重=无形资产/总资产
2. 解释变量。 公司治理为本文研究的解释变量。 根据相关研究成果, 笔者认为用股权特征、企业组织规模与薪酬机制衡量公司治理是比较合理的。 采用AMOS结构方程模型软件, 用国有股比例、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前十大股东持股比例这三个可测量的潜变量来衡量股权特征; 用董事会规模、监事会规模与高管层规模这三个可测量的潜变量来衡量组织规模; 用报告期董事平均报酬、报告期监事平均报酬、报告期高管平均报酬这三个可測量的潜变量来衡量薪酬机制。
3. 中介变量。 本文研究的中介变量为内部控制, 用内部控制指数(ICI)、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指数(ICD)和内控报告是否披露指数(ICR)来衡量。 借鉴大多数学者的做法, 选取迪博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数库的内部控制指数衡量ICI、选取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指数衡量ICD。 关于ICR的衡量, 如果内控自评报告和审计鉴证报告同时披露取2, 只披露内控自评报告时取1, 两者都无取0。
4. 控制变量。 考虑到存在其他可能影响公司治理、内部控制对政府补助使用效果的因素, 结合前述文献综述关于公司治理、内部控制、政府补助使用效果影响因素的回顾, 在模型中加入了总资产周转率、公司规模、资产负债率作为控制变量。 同时, 还控制了年度和行业。
(三)建立结构模型
表1中被解释变量、解释变量、中介变量的详细指标设置原则如下:
根据理论分析, 本文主要验证两组关系:其一, 公司治理与政府补助使用效果的关系; 其二, 内部控制在公司治理与政府补助使用效果中的中介作用。 本文构建的简易结构方程模型如图1所示。
五、实证研究与结果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
表2是对1284个样本各变量的描述性统计。 从表2可以看出, 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FRIO的标准差为13.30332, 前十大股东持股比例CRIO的标准差为0.61212, 国有股比例SHSR的标准差为0.08603, 这说明我国A股上市高新技术企业存在着一股独大、股权结构分散程度低、国有股比例低等特点。 董事会规模BODS的标准差为1.57046, 监事会规模SUPS的标准差为0.86355, 高管层规模ES的标准差为2.04528, 这些数据表明我国A股上市高新技术企业中的主要组织(董事会、监事会)规模相对较大, 这为公司做出科学合理的决策和各种资源的有效利用提供了保障。 报告期董事平均薪酬DAP的标准差为0.60955, 报告期高管平均薪酬EAP的标准差为0.56624, 报告期监事平均薪酬SAP的标准差为0.55518, 这表明在我国上市高新技术企业之间董事会成员、监事会成员和高管的平均薪酬也有较大的差异, 在解决代理问题、降低代理成本方面也会有明显的差异。 由此可以看出, 我国上市公司总体的公司治理水平参差不齐。
在中介变量上, 内部控制指数ICI的均值为6.49752, 标准差为0.13460, 最大值6.96962与最小值5.49512相差1.4745, 说明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实施的有效性差别比较大, 存在部分企业内部控制质量较高、部分企业内部控制质量较低的问题, 整体内部控制实施的有效性分布不均衡; 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指数ICD的均值为3.51026, 标准差为0.23172, 最大值为4.04305, 而最小值为2.19722, 说明各上市公司间内部控制披露质量存在较大的差距; 内控报告是否披露指数ICR的中位数为2, 说明大部分上市高新技术企业遵循内部控制披露规定, 同时披露了内控自评报告和审计报告。 由此可以看出, 随着我国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的不断提高, 上市高新技术企业管理者自愿向公众披露传递企业经营良好信号的信息, 例如拥有良好的内部控制和较强风险防范能力, 以达到减弱公司融资限制和降低公司融资成本的目的。 因此, 我国A股上市高新技术企业纷纷披露了内控自评报告和审计报告。
在被解释变量上, 无形资产比重IA的均值为0.04744, 标准差为0.04398, 最大值0.202768与最小值0.00001相差很大, 说明上市高新技术企业之间无形资产比重相差较大且普遍较低; 政府补助资金周转率GS的均值为6.03493, 标准差为7.18813, 最大值为10.14784, 最小值为1.11048, 说明上市高新技术企业之间的政府补助资金使用效率相差较大且利用效率很低; 投入资本回报率ROIC的均值为0.06067, 标准差为0.05649, 最大值为0.34386, 最小值为-0.53711, 出现了正负的两极差异, 这反映出由于A股上市高新技术企业异质性[公司治理(CG)、内部控制(IC)、企业组织规模和结构等]的存在, 使其在生产效率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 最终使上市高新技术企业的投入资本回报率差异很大。
此外, 表2还表明我国A股上市高新技术企业控制变量的标准差差异也很大, 如公司规模、资产负债率、盈利能力等。
(二)探索性因子分析
为了检验本文设置的各个潜变量与显性指标的关系, 下面运用SPSS软件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 得出因子载荷矩阵结果如表3所示。
将表3中达到0.5以上的因子载荷系数加粗可以更加直观地发现:公司治理部分, 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FRIO、前十大股东持股比例CRIO、国有股比例SHSR对应着股权结构潜在变量, 董事会规模BODS、监事会规模SUPS、高管层规模ES对应着组织规模潜在变量, 报告期董事平均报酬DAP、报告期监事平均报酬EAP和报告期高管平均报酬SAP对应着薪酬机制潜在变量。 内控质量指数ICI、内控信息披露指数ICD、内控报告是否披露指数ICR这三个指标与内部控制水平潜变量相对应。 而无形资产比重IA、政府补助资金周转率GS、投入资本回报率ROIC对应着政府补助使用效果潜变量。 这与研究设计中的各个潜变量设置的预期相符合, 因为各因子载荷系数都符合大于0.5的要求, 所以该因子结构设计也是合理的。
(三)SEM实证检验与分析
利用探索性因子分析检验了各个观察变量设置的合理性后, 接下来检验研究样本的信度和效度, 对模型的适配度进行分析后确定SEM图, 最终通过路径分析、中介效应分析的结果来检验两个假设是否成立。
1. 信度和效度检验。 为了说明本文的研究样本可信度和效度较高, 在确定SEM图之前利用SPSS软件进行了信度和效度检验, 分析结果如下:
(1)信度检验。 使用SPSS软件中的Reliability Analysis, 选择Modle选项的Alpha模型, 结果显示Cronbach's Alpha的标准化系数是0.765, 在高信度范围内, 说明研究样本可信度高。 选择Statistics选项下Tukey的可加性检验和Hotelling's T2检验, 结果均显示P值为0.000, 显著性小于1%, 说明样本之间的差异较大, 可信度高, 适合研究。
(2)效度检验。 使用SPSS中分析选项下“降维—因子分析”, 勾选KMO and Bartlett's球形度检验后, 结果显示KMO值为0.734, KMO值介于0.7和0.8之间, 这说明样本数据效度高, 适合做因子分析, 也说明本文选择的观察变量能够准确地反映潜变量。 Bartlett的球形度检验P值为0.000, 这说明观察变量之间的关联度高。 这两个检验结果均说明样本数据效度高、指标的选择较为合理。
2. 模型分析与修正。 为了确保设计模型符合标准和可行, 样本数据通过信度和效度检验后, 本文依据探索性因子分析结果构建了初始SEM, 首先对模型进行适配度检验, Chi-square 值为1755.068, 自由度为113, χ2/df为3.63, 说明本文构建的模型适配度比较好。 然后进行路径分析, 结果见表4。
表4中的第一列为关系路径的指向, Estimate表示非标准化的估计量, ST Estimate为标准化的估计量, 都是SEM的路径系数, S.E.为标准误, C.R.为临界值, P表示该路径的显著性水平, 如果结果是???, 说明在1%的水平上显著。 依据表4绘制的初始SEM图见图2。
从表4的结果可以发现, 外生潜变量组织规模S到外生潜变量内部控制IC的路径系数过小, 且其对应的P值未达到5%的显著性水平, 其他的C.R.的绝对值都大于 1.96, 且P均达到1%的显著性水平。 故对该SEM进行修正, 得到图3。
3. 整体模型适配度检验。 由于前文修正过SEM图, 所以修正后本文将进行模型适配度检验。 检验主要包括绝对适配度指数检验和相对适配度指数检验, 绝对适配度指标包括GFI、AGFI、RMSEA, 相对适配度指标包括NFI、IFI、TLI、CFI。
从表5可以看出, 拟合优度检验结果都在优良适配度标准内, 说明修正后的SEM结构模型拟合度较好, 表明样本数据和选取的指标适合进行本文的研究。
4. 路径分析。 对修正后SEM模型进行路径分析所得的具体路径估计量情况见表6和表7。
根据表6和表7, 修正后SEM路径估计结果C.R.的绝对值都大于 1.96、P值均达到1%的显著性水平, 可以得出以下结论:①从股权特征、组织规模、薪酬机制到政府补助使用效果的路径系数值可知:股权特征对政府补助使用效果的直接影响程度为0.17, 表明股权性质指数每增加一个单位, 政府补助使用效果将直接上升0.17个单位; 组织规模指数对政府补助使用效果的直接影响程度为0.23, 表明组织规模指数每增加一个单位, 政府补助使用效果将直接上升0.23个单位; 薪酬机制指数对政府补助使用效果的直接影响程度为0.14, 表明薪酬机制指数每增加一个单位, 政府补助使用效果将直接上升0.14个单位。 故主要针对解决公司战略层面问题的公司治理, 可以通过合理设计股权结构缓解代理问题、适当扩大主要组织规模提高决策科学性和合理性、科学构建薪酬机制降低代理成本等提高企业资源配置效率和利用率, 从而提高政府补助使用的效率和效益。 ②以内部控制为中介变量, 则公司治理通过内部控制影响政府补助使用效果的路径是:股权特征指数→内部控制指数→政府补助使用效果指数、组织规模指数→内部控制指数→政府补助使用效果指数和薪酬机制指数→内部控制指数→政府补助使用效果指数。
5. 中介效应及其检验。 本文采用Bootstrap抽样法进行中介效应检验, 设置自抽样5000次进行运算, 得到模型的总体效应、直接效应与间接效应, 结果见表8 ~ 表10。
首先进行中介变量的检验。 ①以内部控制指数IC为中介变数, 由股权特征O到内部控制指数IC的路径和由内部控制指数IC至政府补助使用效果EGS的路径P值显著性水平均达到0.001, 说明内部控制指数IC在股权特征O和政府补助使用效果EGS之间起到了中介作用。 ②以内部控制指数IC为中介变数, 由组织规模S到内部控制指数IC的路径P值显著性水平均没有达到0.001, 但是组织规模S到政府补助使用效果EGS的路径P值为0.000, 说明内部控制指数IC在组织规模S和政府补助使用效果EGS之间属于不完全中介效应。 ③以内部控制指数IC为中介变量, 由薪酬机制C到内部控制指数IC的路径和由内部控制指数IC至政府补助使用效果EGS的路径P值显著性水平均达到0.001, 说明内部控制指数IC在薪酬机制C和政府补助使用效果EGS之间存在显著的中介效应。
6. 假设检验。 通过前文的检验结果可以得出:①股权特征对政府补助使用效果的影响程度如下:总影响为0.209, 其中, 直接效应为0.17, 间接效应为0.039, 并且路径系数都在1%的水平上显著, 说明股权特征显著、直接正向影响政府补助使用效果, 并且通过内部控制这一中介变量间接正向影响政府补助使用效果。 ②薪酬机制对政府补助使用效果的影响程度如下:总影响为0.196, 直接影響为0.14, 间接影响为0.056, 并且路径系数都在1%的水平上显著, 说明薪酬机制显著、直接正向影响政府补助使用效果, 并且通过内部控制这一中介变量显著、间接正向影响政府补助使用效果。 H2中H2a和H2c通过检验, H2b没有通过检验, 即公司治理中的股权特征和薪酬机制通过内部控制中介作用的提高有助于政府补助使用效果的提升, 但公司治理中的组织规模并未通过内部控制的中介作用对政府补助使用效果产生显著的间接影响, 这可能是由于组织规模越大, 高管之间意见越难以统一, 导致沟通不畅, 最终降低了内部控制质量。
(四)稳健性检验
为检验与保证研究结论的稳健性与有效性, 在修正后SEM图的基础上, 考虑前人提出的影响政府补助使用效果的其他影响因素, 本文加入公司规模、总资产周转率和资产负债率这三个控制变量, 重新绘制SEM图。 限于篇幅, 稳健性检验具体结果略。 稳健性检验结果显示, 公司规模、总资产周转率和资产负债率都是影响政府补助使用效果的重要因素。 其中, 公司规模和总资产周转率对政府补助使用效果具有显著正向影响; 资产负债率对政府补助使用效果具有显著负向影响。 说明财务风险的降低有助于政府补助使用效果的提高, 而资本结构的改善和公司规模的扩大, 有助于政府补助使用效果的进一步提升。
六、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本文通过结构方程模型研究发现, 内部控制在公司治理影响政府补助使用效果的过程中发挥中介效应, 高新技术企业的股权特征、组织规模、薪酬机制对政府补助使用效果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说明高新技术企业的公司治理作为企业经营管理的主要标志, 可以有效防止政府补助被企业内部挪用, 保证企业合理使用政府补助, 限制了企业对补助资金的违规操作, 使企业经营管理透明化、公开化, 政府以及信息使用者才相信这些资金没有被企业滥用, 进而督促企业专款专用, 使政府补助使用效率和效益得到提高。 内部控制在公司治理影响政府补助使用效果的过程中发挥中介效应, 说明高新技术企业公司治理中的股权特征和薪酬机制是通过内部控制这一因素进一步影响政府补助使用效果的。
(二)建议
高新技术企业的公司治理和内部控制对政府补助资金使用效果的影响各有侧重, 只有构建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有机结合的治理模式, 才能有效地确保政府补助资金使用效率和效益。 故要确保高新技术企业政府补助资金使用效果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措施:①完善相关制度。 完善政府补助资金具体使用去向信息披露制度, 降低信息使用者与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 建立一套有效的政府补助资金使用效果的绩效考评体系, 防止被补助企业滥用资金或者资金使用缺乏实效性, 以此来提高政府补助使用效果和国家经济发展水平。 ②优化上市公司的组织规模和股权结构。 董事会的工作效率直接影响公司治理情况及政府补助的使用情况。 董事会的规模要适合于公司的发展, 应该聘请更多懂财务和法律的成员以确保决策科学性, 独立董事的比例应适当提高, 以充分发挥其独立性和专业性。 ③优化管理层薪酬机制。 完善的激励机制能够使高管层的个人利益和公司利益更一致, 从而促进公司健康发展。 故应优化管理层的持股比例和薪酬结构, 从法律层面保障股权和薪酬的激励措施发挥作用, 此外还应该注重精神激励。 ④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 完善风险防范机制。 首先, 加强内部控制环境建设, 领导者加强对内部控制的重视程度, 并积极宣传内部控制质量对企业效益的积极影响, 提高员工的内部控制意识; 其次, 完善风险管理制度, 需要建立以预防为主的风险管理制度, 通过完善内部控制的各个环节来降低潜在风险, 对高风险环节进行定期评估, 建立和完善风险预警机制, 保证企业良性运转; 最后, 加强对内部控制的监督和管理, 保证内部控制制度得到高效执行。 ⑤重视两大内部治理机制的相互配合、相互牵制。 通过理论分析和数据验证, 内部控制在公司治理影响政府补助使用效果中具有中介作用, 因此公司在提高政府补助使用效果过程中应加强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之间的相互配合。
【 主 要 参 考 文 献 】
[ 1 ] 黄翔,黄鹏翔.政府补助企业的主要动机研究——基于我国A股上市公司面板数据的实证检验[ J].西部论坛,2017(3):106 ~ 116.
[ 2 ] 曹越,邱芬,鲁昱.地方政府政绩诉求、政府补助与公司税负[ 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17(2):106 ~ 116+160.
[ 3 ] 林毅夫,刘明兴,章奇.政策性负担与企业的预算软约束:来自中国的实证研究[ J].管理世界,2004(8):81 ~ 89+127 ~ 156.
[ 4 ] 唐清泉,羅党论.政府补贴动机及其效果的实证研究——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J].金融研究,2007(6):149 ~ 163.
[ 5 ] 步丹璐,狄灵瑜.治理环境、股权投资与政府补助[ J].金融研究,2017(10):193 ~ 206.
[ 6 ] 孔东民,李天赏.政府补贴是否提升了公司绩效与社会责任?[ J].证券市场导报,2014(6):26 ~ 31+62.
[ 7 ] 杜勇,鄢波,张欢等.慈善捐赠、政府补助与扭亏绩效——基于中国亏损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J].经济科学,2015(4):81 ~ 94.
[ 8 ] 郭剑花,杜兴强.政治联系、预算软约束与政府补助的配置效率——基于中国民营上市公司的经验研究[ J].金融研究,2011(2):114 ~ 128.
[ 9 ] 许罡,朱卫东,张子余.财政分权、企业寻租与地方政府补助——来自中国资本市场的经验证据[ J].财经研究,2012(12):120 ~ 127.
[10] Tzeleis D., Skuras D.. The effects of regional capital subsidies on firm performance: An empirical study[ J].Journal of Small Business & Enterprise Development,2004(1):121 ~ 129.
[11] Augusto Cerqua, Guido Pellegrini. Do subsidies to private capital boost firm's growth? A multiple regression discontinuity design approach[ J].Journal of Public Economics,2014(9):114 ~ 126.
[12] 孔东民,李天赏.政府补贴是否提升了公司绩效与社会责任?[ J].证券市场导报,2014(6):26 ~ 31+62.
[13] 曹越,邱芬,鲁昱.地方政府政绩诉求、政府补助与公司税负[ 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17(2):106 ~ 116+160.
[14] 陆國庆,王舟等.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政府创新补贴的绩效研究[ J].经济研究,2014(7):44 ~ 55.
[15] 张继袖,陆宇建.控股股东、政府补助与盈余质量[ J].财经问题研究,2007(4):41 ~ 47.
[16] 蒋艳,田昆儒.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内部特征、政府补助与会计稳健性[ J].审计与经济研究,2013(1):77 ~ 86.
[17] 罗宏,黄敏,周大伟等.政府补助、超额薪酬与薪酬辩护[ J].会计研究,2014(1):42 ~ 48+95.
[18] 王克敏,杨国超等.IPO资源争夺、政府补助与公司业绩研究[ J].管理世界,2015(9):147 ~ 157.
[19] 步丹璐,狄灵瑜.治理环境、股权投资与政府补助[ J].金融研究,2017(10):193 ~ 206.
[20] 李健,杨蓓蓓.政府补助、股权集中度与企业创新可持续性[ J].中国软科学,2016(6):180 ~ 192.
[21] 王维,李昊展等.政府补助方式对新能源汽车企业绩效影响研究——基于企业成长性的深入分析[ 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7(23):114 ~ 120.
[22] 安同良,周绍东,皮建才.R&D补贴对中国企业自主创新的激励效应[ J].经济研究,2009(10):87 ~ 98+120.
[23] 毛其淋,许家云.政府补贴对企业新产品创新的影响——基于补贴强度“适度区间”的视角[ J].中国工业经济,2015(6):94 ~ 107.
[24] 刘虹,肖美凤,唐清泉.R&D补贴对企业R&D支出的激励与挤出效应——基于中国上市公司数据的实证分析[ J].经济管理,2012(4):
19 ~ 28.
[25] 霍江林,刘素荣.政府补助对创业板上市公司研发效率的影响[ J].工业技术经济,2018(1):26 ~ 31.
[26] 刘新民,宋红汝,范柳.政府补助、企业创新对投资者投资决策的信号传递效应[ J].科技进步与对策,2020(2):26 ~ 33.
[27] 王雪,潘琦,李争光.公司治理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研究——来自我国沪市的经验证据[ J].现代管理科学,2017(3):75 ~ 77.
[28] 谢海娟,刘晓臻.公司治理如何影响企业盈利——基于内部控制中介、调节效应的实证分析[ J].财会月刊,2018(2):94 ~ 104.